09.06 「原创」高城·印象

摄影:JQ 、ZHI MUM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朦胧的月夜响起。

——席慕蓉

不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般雍容华贵、恢宏大气,不如凤凰、丽江、苏州等古城般古色古香、诗情画意,高州这座粤西小城,既有人间烟火的俗气,又有小家碧玉的秀气,远行上学之前,想好好写写,生我养我的高州城。

「原创」高城·印象

听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婚宴,就设在家旁边的百乐城。九十年代的百乐城,集购物、娱乐、餐饮、住宿于一家,十几层的玻璃外墙大楼,就伫立在城中心,风光无限。当时齐名的商城还有百货公司、万友、佳惠以及广客隆,而今,唏嘘的感慨一年年,往事如烟散去,当初行街的大商场们,成为了一个年代的独家记忆。

2004年前后,一家新型大商场空降高州,从此,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金港湾,又成为了高州一个新地标。附近的几家佳惠商场,在见证着金港湾的崛起,也在忍受着自己的日益衰退,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原创」高城·印象

从金港湾往前走,即可见到潘州公园。小时候,牵着爸爸的手,嘴里念叨着“氹氹转 菊花园,炒米饼 糯米团”,看公园里的猴子嬉戏,听收音机里悠扬的歌声,夕日欲颓,流连忘返。

「原创」高城·印象

「原创」高城·印象

潘州公园的对面,是高州图书馆,报纸阅览室、图书室、各类兴趣班,足以让图书馆热闹起来。

「原创」高城·印象

继续前行,又见母校。

「原创」高城·印象

「原创」高城·印象

在初中部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三年,大合唱、木刻版画班、备战中考体育,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日子,深埋心底。少年这场电影,就在这里取景。

初中部身后,是真正的高州老城区,九街十二巷,历颠沛,越风尘。

“不长不短的巷子像是条断裂的空间,前后皆是庸俗而繁华的街灯,唯独这里面漆黑一片。”

——河唐先生《世界和我爱着你》

「原创」高城·印象

「原创」高城·印象

如今的巷子就像乡村,任你青砖黛瓦,年轻人就是要逃离,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家,过着静默菜畦旁洗漱,老屋门前盼归人的生活。

九街:中山路,解放街(十字街),后街,北关街(含现北街和北直街),南关街,西关街,集贤街,永镇街,竹栏街,新安街,仙桂街,升平街,常平街,平江街

十二巷:勒古巷,天文巷,东升巷,大陵驿巷,乐义巷,马路巷,安荣巷,高第巷,赐宝巷,金刚塘巷,菠萝埗巷,镬耳巷

所谓九街十二巷,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概念,只是以前形容老高州城,街巷阡陌,纵横交错的状况。而今,真正兴盛繁荣的,或许只剩下中山路了。其他街巷都如壮士归隐,侠客封刀般,大隐隐于市。

「原创」高城·印象

翰墨书法,是我梦开始的地方,第一次捧奖杯,第一次备战全国大赛,第一次在大会堂挥春,那些懵懂而又抗拒的日子,竟成为再也回不去的过去。

「原创」高城·印象

「原创」高城·印象

童年时,高州最出名的,一是历史悠久的冼太庙,二是高州人民医院。当时的人民医院,全国百佳,四面八方的病人如朝圣般涌来这个小县城。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几乎一个月去一次医院,对人民医院有着特殊情感。坐在妈妈单车后座的竹篮上,晃晃悠悠,压过碎石路,沿途是城西市场的人声鼎沸,穿过满是消毒水气味的大堂,叮~,电梯里,有人来有人走,小小医院,演绎着一幕幕喜相逢和伤离别。

「原创」高城·印象

「原创」高城·印象

▲城西市场旁,闹市民居

高州有几个大市场,城南市场,城西市场,东方市场,明珠市场,南新市场等。民以食为天,一说起高州的美食,正所谓“最有味的民间清欢蛰居在最市井的街巷里。”

「原创」高城·印象

▲砂锅米线

「原创」高城·印象

▲东门豆芽粉

「原创」高城·印象

▲薯包籺

「原创」高城·印象

▲簸箕炊

「原创」高城·印象

▲南关胜记酱面

「原创」高城·印象

▲以前还是流动档的高佬牛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与高城的故事未完待续。我爱我的家乡。

后记

近来阴雨连绵,即将离家万里求学。和出外求财的老乡一样,只有寒假暑假才能回家。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半年后再见,如海子诗云:

“我要还家

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

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

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我要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

(文笔稚嫩,叙事混乱,敬请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