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四年謀劃,借殼上市,開盤首日,兩度停牌,北汽悲慼

急功近利借殼上市的北汽新能源,扯下了最後一塊遮羞布!

“先得讓豪紳出錢,帶著百姓捐錢。豪紳捐了,百姓跟著捐。錢到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這是電影《讓子彈飛》裡邊的經典臺詞,然而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並不是“豪紳與百姓”的故事,而是“資本和韭菜”的一場博弈。

四年謀劃,借殼上市,開盤首日,兩度停牌,北汽悲慼


四年謀劃,北汽借殼上市為了什麼?

9月27日,北汽新能源以“北汽藍谷”的身份正式在A股掛牌上市,也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事實上,依照證監會IPO審核規則和流程,北汽新能源是沒有資格在A股上市的。企業必須連續三年盈利,且三年盈利綜合大於3000萬,三年現金流要大於5000萬,三年營收大於3億元。

四年謀劃,借殼上市,開盤首日,兩度停牌,北汽悲慼


然而,北汽新能源在2015年虧損1.84億元之後,在2016年才實現盈利,淨利潤為1.08億元,即便是實現北汽新能源能實現連續三年盈利,也要到2019年才能通過IPO的方式上市。顯然,剛完成B輪融資的北汽新能源不會等那麼久,其實這場上市計劃造已經開始籌備了。

四年謀劃,借殼上市,開盤首日,兩度停牌,北汽悲慼


早在2014年的時候,北汽新能源從北汽股份剝離,就有了上市計劃。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也曾多次表示北汽新能源將會單獨上市。只不過,由於不能滿足IPO的條件,北汽新能源則是選擇了資產重組的方式借殼上市。

四年謀劃,借殼上市,開盤首日,兩度停牌,北汽悲慼


急於上市的背後是對未來資本困境的正確判斷,新能源汽車行業對於資本的消耗越來越快,北京的政策拉了北汽新能源一把,然而北京當地新能源汽車市場畢竟有限,想要尋求新的突破,自然要在研發、製造、運維、渠道等方面添加新的資金壓力,剛剛完成B輪融資,就急於上市,也說明了後續補血迫在眉睫。然而,現實是資本和韭菜的智商都有明顯的提升,北汽新能源未能如願。

四年謀劃,借殼上市,開盤首日,兩度停牌,北汽悲慼


上市首日,兩度停牌,何其悲慼

北汽新能源以7.61億股股本、288億估值注入“殼資源,北汽藍谷”,借殼上市,首日開盤,便遭遇了兩度停牌。開盤價為14.66元,開盤即跌2.59%,隨後一路跳水,下跌12.36%,被迫臨時停牌。隨後恢復交易,再度暴跌23.59%,又一次遭到臨時停牌。這樣的場景,不免讓人感到有些唏噓。

四年謀劃,借殼上市,開盤首日,兩度停牌,北汽悲慼


資本對於北汽新能源缺乏信心,這本應該是北汽新能源自身早應該意識到的問題。北汽新能源成立9年,從十幾人的小團隊發展成6000人的大企業,自然也有獨到之處,只不過產品方面構建了EC、EV、EX、EU、ES、EH六大體系,如今只有EC處於存活狀態。過渡依賴低端產品,缺乏中高端產品競爭力。在智能化方面落後行業太多,自身的“達爾文車載系統”無法贏得消費者認可。

四年謀劃,借殼上市,開盤首日,兩度停牌,北汽悲慼


品質方面屢出問題,今年年初就曝光北汽新能源一款產品在自家經銷商門口“自燃”,讓消費者對於北汽新能源安全性產生較強的質疑。這些是產品方面的問題。此外,北汽新能源旗下產品過渡依賴補貼,盈利上較大波動,都是隨著補貼政策起伏。時至今日也未能摘掉“騙補”標籤。

四年謀劃,借殼上市,開盤首日,兩度停牌,北汽悲慼


另一方面,過渡依賴北京地區政策,市場非常侷限。在2015年的時候,北汽新能源虧損1.8億元,2016年扭虧為盈專利1.1億元,但是在2017年利潤再度下滑,全年盈利僅5800萬元,要知道這背後北汽新能源還“吞掉了”49.59億元的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

急功近利,必然自食惡果

綜上所述,我們再結合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北汽新能源急於上市,如果按照IPO流程來走的話,即便是北汽新能源還能在今年實現盈利,那麼2019年上市,對於北汽新能源來說,也太晚了。因為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會完全退出,北汽新能源也會遭遇釜底抽薪的困境。為了補血,只能選擇“韭菜園子”。

四年謀劃,借殼上市,開盤首日,兩度停牌,北汽悲慼


事實上,這年頭資本不傻,就連“韭菜”也愈發的聰明瞭,北汽新能源的問題,已經完全展開鋪平了擺在了投資人的面前,新能源補貼退坡、產品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完整、品牌影響力不足等等,這樣的企業在哪個市場都不會被投資人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