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如何看李嘉誠的這句話?

李惠見


我覺得有一些道理,但仍然比較片面,不切實際。李嘉誠剛開始,還不是一個打工仔,只是後來他找到了正確的方向,自己當老闆,搞房地產,發了大財,成了亞洲首富。雖然他說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但很多人剛開始不得不給人打工,還有一些人只適合一輩子給人打工。不可能所有人都自己創業當老闆,還能那麼成功!成功的李嘉誠是獨一無二的,但我們不能站著說話不腰疼!

1.在中國,很多人通過打工改變了命運,剛開始,在沒有資金和經驗的情況下,給人打工是一個積累資金和經驗的好辦法,此外,給人打工,有穩定的收入,可以養家餬口啊,雖然給人打工不可能讓自己賺大錢。

2.萬事開頭難,如果沒有一點資金和經驗的積累,就貿然去創業,很容易失敗的。畢竟在中國創業的成功率不到2%!絕大部分創業者會失敗,倒下,當了炮灰,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所以,我們不能片面地認為打工就很愚蠢。

3.農民通過給人打工,才有了收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改善了家庭的經濟狀況!

剛開始沒給人打工的時候,農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也只能混個溫飽,賺不了大錢。2008年以前中國還是農業社會,大多數人還在農村務農,收入很低,只能勉強覆蓋家裡的基本開支,好多農民的孩子上不起學,只能中途輟學。他們本來很有讀書的天賦,但是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們失去了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只能幹粗活累活,一輩子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我發現,農民形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種田,只有做不完的事情,卻發不了大財!

後來,他們被逼著出去打工,反而富裕起來了,村裡的農民工,主要在工地上,當瓦匠,兩口子搭配,一年收入10萬不成問題。很多家庭買了車子和房子。

4.農民裡面也有一些人很有雄心,搞養殖,開農場,但是,往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沒有銷路,他們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還有的遇到了天災,投資的錢打了水漂,虧的血本無歸!結果總是讓人失望。

5.反而,那些願意給人打工的農民賺到了大錢!務農再怎麼折騰,費盡心思,收入還是不如外出打工,只能賺點小錢,混個溫飽。

2008年後,中國伴隨著房地產熱,進入了工業社會,城鎮化進城不斷加快,很多農民進城務工,房地產工地上,地鐵裡,野外工地上,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做的都是髒活累活,工地上塵土飛揚,吃住都在工地,條件很艱苦。他們起早貪黑,拼命工作掙的都是血汗錢!但他們覺得很幸福,他們這輩子只有在工地上,才能一年掙那麼多錢。做別的事情,都不如務工賺錢。

打工雖然苦,但能賺大錢。創業雖然聽起來很美好,但是成功率很低,風險很大,賺不了大錢。

6.雖然很多上班族抱怨自己,拿固定工資,一個月2000-3000只夠過日子,哪裡養得起老婆孩子,也買不起車子和房子!但是,事實上,他自己去創業,如果沒有門路的話,一個月的收入還沒有2000,連日子都過不下去!

在中國,大多數人(80%)的月收入在3000元一下,5000元每月已經算是高工資了,這部分人群佔總人口的20%。

7.如果你有了資金和經驗,可以自己創業,不用給人打工,那就儘量自己搞。畢竟,給人打工永遠只是混口飯吃,幫別人賺錢罷了。那些老闆會狠狠剝削員工,當然老闆拿走大部分利潤,員工就只能分一點點錢。這就是我堅持自己創業,當老闆的原因。我自己拿錢,沒人從裡面分錢,我多勞多得!我自己做,都已經8年了,雖然沒賺大錢,但比很多打工者強多了。如果,我總是給人打工,我肯定沒錢結婚,買車買房,也養不起老婆孩子。

8.盲目創業,也很容易失敗,所以,我們不能說創業就是很好的投資,不能說給人打工就很愚蠢!一直以來,在中國,創業的成功率很低,不到2%,也就是說創業聽起來很美好,但大多數創業者最終迎來的是失敗,他們只能灰頭土臉地撤退,乖乖回到給人打工的軌道上。我們可以注意到街上的店鋪有一半轉讓了,換了一批又一批的主人,但他們都維持不了多久,就又要把店鋪轉讓,因為現實太殘酷,沒那麼多生意可以做。當然接手的人都是不知道行情的人,稀裡糊塗地當了接盤俠。

我樓下有一個犀利哥餐館,生意一直很慘淡,老闆貼出了旺鋪轉讓的廣告,很快就被人接手了,原來接手人是我樓上那個在這裡陪讀的女士,她雄心勃勃,想自己創業,她開起了重慶小面,賣麵條,她砸進去砸8萬元(轉讓費加裝修費+房租費+設備採購費),結果呢,生意還是很慘淡,就沒多少人去她店子裡吃東西,就上午有生意,其他時間都關門了,她搞了不到一年,也貼出了旺鋪轉讓的廣告,過了三個月,終於有人接手了。

一個和剛開始的她,一模一樣的人接手了這個店子,他們都想開店子創業,都不知道這一行已經飽和了!那個人又砸了不少錢進去,搞裝修,等等,賣板栗餅,但是生意很慘淡,畢竟板栗餅不是生活必需品,人們不是非吃不可。他搞了三個月就搞不下去了,店子關門,他人也不知道去哪裡了,他也不貼轉讓店鋪的廣告了。可能是他不想害到別人了。

好多自己搞的人,朝不保夕,現在生意難做,做生意的又特別多,市場就這麼大,甚至市場還在萎縮。現在都在說,錢不好掙,活下去都難,更別提賺大錢了。人們不知道未來在哪裡!

他們本想通過自己創業來賺大錢,結果呢,創業就是來花錢的,自己的多年積蓄賠了進去,打了水漂!他們不得不重新出去給人打工,把損失彌補回來。現實就是這麼扎心,這麼殘酷!





高中數學鄧老師


這句話,我非常認可,我八九年出去打工,講好的十個小時,幹起來最少十個半小時,我學政治課時學過,資本家為了增加效率,延長工作時間,而且我感覺跟地主一樣,我它媽就是長工,處處受人管,我邊打工,邊找機遇,最後認識個浙江人,他教我賣菜,七分一斤批發過來,賣一毛五,一天可賺三十多元,我買個自行車幹起來,從此跟打工無緣了,別人打工一個月三百不到,我一個月千元以上,那時工廠不管吃,一個月會節省的也不過剩二百元,自信心有了,九一年在農村蓋起了樓房,窮人不想辦法闖,永遠翻不起身,城裡人拆遷,傻缺都是百萬千萬富翁,地理位置好,農村人它媽不闖,買一套房都幹一輩子,城裡人一分幾套,他們打工分房有好爹,農村只有闖,沒有別的辦法,李嘉誠講的對。


曹彬45530801


其實這話對一般人來說是有點極端的。我打過工也做過生意,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打工呢?因為打工不需要投資,沒有風險,不需要承擔太大的壓力。但是,收入一定是有限的。很多人雖然每天都在抱怨,說要辭職,但是第二天還是按時上班。



說到做生意,前期一定要投資,有些人會說我沒錢。生意有一定的風險,可能虧損,可能盈利。生意要承擔壓力,生意沒有一帆風順,哪怕李嘉誠、馬雲都經歷了多少磨難才有今天的成績。通常我們都會看到別人成功那麼厲害,不會想到成功背後他們都經歷了什麼。很多人會在困難面前放棄,我見的太多了。

但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去做生意呢?因為你的收入沒有上限,你可能因為你的頭腦,你的經營等而走出一條成功的路。這是打工一輩子也做不到的。所以,李嘉誠如果不選擇做生意,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他說的這句話對他來說當然是對的。但是,你這條路是自己選擇,是不是愚蠢你自己可以衡量。


敏學pai


我想先問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成功了,他的所有觀點都是正確的嗎?

我想應該不算,不管這是不是李嘉誠說的,我本人不認同。

即使從金錢的角度看,打工並不一定就代表矮矬窮,我們中國有多少打工皇帝,所謂的CEO都是打工皇帝,年薪近千萬的大有人在。而且現在很多企業為了激勵有能力的打工者都會給他們公司股權,從某種意義上打工者也擁有了企業的一部分。

相反的,所謂的鼓勵創業,有多少創業創的最後負債累累妻離子散?

我本人30歲之前,被客戶坑過、被朋友坑過,女朋友也在我創業期間跟我分手了,也為了那個創業夢。現在想想自己犯的錯是為了創業而創業。

創業不等同與有理想和勇敢,打工也不等同於求安逸和懦弱

現在很多的雞湯文把年輕人灌的彷彿不創業這輩子就白活了,彷彿打工是最可恥的,打工是最痛苦沒有希望的。

這樣簡單的劃等號只會讓自己被別人忽悠了,帶來的是滿滿的焦慮和無數的坑。

工作依然可以是事業是畢生的追求,為什麼做一個好老師培養國家棟梁不能是畢生追求?做一個好足球運動員幫助中國隊重出亞洲不能是一個值得驕傲的理想嗎?做一個好醫生,醫者父母救人生命不是一個很好的人生追求嗎?

即使是一份普通不過的工作,做一個好父親讓兒子健康成長,讓妻子踏實有安全感,讓一家三代和和睦睦也是一種成功。而且這成功的背後的快樂比很多有權有錢的都要快樂。

創業也好、打工也罷最重要的是穩穩自己的內心,我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人就怕擰巴,就怕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幹嘛。

所以我認為最愚蠢的投資不是打工,而是走錯路、做錯事!

最愚蠢的投資是在不屬於你的世界、內心抗拒的事情上越陷越深。

不要盲從權威,找到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該要的

像劉強東說如果把他放在沙灘上天天度假他肯定會很痛苦,他還會回來創業。創業就是他的世界。但是還有的人明明喜歡閒庭信步、喜歡簡簡單單追求心靈寧靜,你偏偏讓他去琢磨企業管理、琢磨創業,告訴他過去追求的生活是平庸錯誤的生活,現在追求的才是真正的該追求的生活,他會快樂嗎?他會很痛苦,甚至可能越努力越痛苦。這就叫錯配。

我覺得我們可以從成功者身上汲取能量和動力,但是不必執迷於成功者的所有言行,如果李嘉誠說抽菸能讓我思考更清晰,那我們是不是就要去學者抽菸呢?他們更多的是給我們一些啟發、借鑑、參考,而不是完全盲從。


愛金融的騎士


李嘉誠講了2個重點是,一個是打工,一個投資。


我們從一個故事看看,就是我們身邊老王常做的一些事兒。老王普通家庭,要還房貸,要養孩子,沒錢怎麼辦?那就先去找份工作,然後努力工作對吧?

老王找了一個銷售工作,底薪3000,為了賺更多錢,每天996,下班還要陪客戶應酬,因為拼命,簽下一個大單,給公司帶來了100萬銷售,老闆也很高興,多發2萬的工資,還給老王升了職。這個種感覺是不是特別好?走上人生巔峰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賺錢的越多,你老闆同樣賺的越多?但是你收入的越高,而你背後的老闆說是不是同樣也在增多?你的努力只會讓你老闆越來越有錢,但你給老闆帶來不了銷售額,你還能留下來嗎?


可是你看公司人均年齡,和35歲的中年危機,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沒“簡單” 兩個字


同樣的故事,我們再看看再從投資來看

你用錢或者技術,投資了一家公司佔股20%,剛好是老王入職的公司,一個月老王給你的公司帶來了100萬銷售,除去銷售提成,淨利潤40萬,這個月你可以拿到40萬中20%分紅,也就是8萬。你不用工作就可以拿到這筆錢,而且老王越努力,你就越賺錢,你是不是覺得超級理所應該?

打工,你拼命放棄家庭才能掙到2萬,而投資,你什麼都沒有耽誤,就可以賺到8萬。

那現在,你更喜歡打工還是投資?


普通人很大程度通過打工來換取財富的積累,通過財富不斷地去產生新的價值,就像李嘉誠最早幫人打工,到後面自己創業投資公司,最近又重新開始進入大陸買地投資,所以他是李嘉誠過了20年,依然還是華人首富,而我們曾經期待好的生活,如今還是期待好的生活,沒有變過。



財通記


這話是不是李嘉誠說的?我高度懷疑!

因為李嘉誠本人就是店小二出身,脫脫地一個打工仔,沒有打工積下的經驗和陰德,他後來的創業就不會成功,可以說沒有店小二李嘉誠,就不會有大老闆李嘉誠。打工,是李嘉誠人生最聰明的投資。

再者,大家都不去打工,全去當老闆,那具體工作誰來做?沒有打工仔,就沒有老闆一一光棍一條的老闆啥也幹不成。

李嘉誠要敢當著他自己的員工說這話,用不了半年,他的事業就得完蛋。打工仔們不是全跑光了,就是使蔫兒壞,想辦法聰明起來一一把李嘉誠的公司都搗鼓光了!


文刀沐子


仔細想想,其實李嘉誠同樣是一個“打工者”,雖然他是一個成功的人,要什麼有什麼 ,只不過比一般的打工者生活水平高而已,只不過是他的打工有“幾個階段”而已:

第一階段:為了生存

李嘉誠也是從打工、當學徒開始的。如果你這個階段年輕沒有經驗,打工肯定是比創業單幹要好得多,不佔成本,只賺不賠。但這只是解決生存問題,很多人一輩子都會處在這個階段,因為他們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每天都是“重複昨天的故事”,完成別人分配的工作。李嘉誠比這些一般的打工者向前多邁了一步。

第二階段:積累資本

在為了生存而打工的時候,做個有心人,甚至有點兒“野心”。看行情,學管理,通人脈,積資金。這就是李嘉誠。

第三階段:開創事業

人家說創業艱難,看看那些創業者,開;時又是多麼艱難。確實有的混得比打工很還慘,但是李嘉誠成功了,並且驚豔了世界。

他為自己打工,也為世人打工。他在中國打工,也在國外打工。儘管他賺得缽滿盆滿,肥得流油,可是他才用多大一點兒,那財富不還是人民的嗎?他不過是人民的保管員而已。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這湯有毒。

人做的最愚蠢的事莫過於拿自己的成功來衡量別人的失敗。這就像錢學森說搞體育就是不如學物理一樣。還好錢老比李嘉誠智慧多了,人家不說這種蠢話。如果說打工,那麼錢老為國家打了一輩子工,一百個李嘉誠捆起來也抵不上一個錢老。

每個人的處境都不同,生長環境不同,受到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不同,怎麼可能都按照李嘉誠的思想都去創業?做生意?他給拿本錢嗎。賠了他負責嗎?

有些人天生聰明,腦子好使,想法多,他自然會琢磨怎麼才能掙更多的錢。但有些人即使腦子好使,也不想用。就這麼懶著。而有些人不具備聰明的腦袋。不會去思考問題。他想不出辦法多賺錢,能有份工作養活自己就足夠了。更有些人,你想拉他一把都拽不動。死豬不怕開水燙。他連工都不打。你還想讓他當老闆?開玩笑。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沒有必要要求所有的人都按照成功人士的方法或者生活軌跡活著。因為根本做不到。你讓人家去做他們根本做不到的事情,那不就是給人增加痛苦嗎?明明人家沒吃過肉,你偏說肉多麼好吃。你是不是太壞了。


散木17


這句話很經典,但具體看法因人而異!智能選股系統小編,帶您瞭解國際內外最新財經資訊,每天推送選股資訊,專注傳遞最有價值的投資信息,您的關注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

對於富二代來說,這話相當有道理,因為他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後面有一個強大的爹或媽,不求他們“前浪推後浪”,也要”虎父無犬子“呀,不然就真成了敗家子玩意兒了!而對於農村打工子來說,這句話就得返回來說了

農民打工仔一沒錢、二沒背景、三沒文憑,打工是最現實的投資,也是最好的出路,如果只是一味的種地養牲畜,那人生便是個無聊的循環了。打工不僅讓他們衣食無憂,還能增長見識,如果你剛好是個有想法的打工仔,那麼你在外的機遇遠遠大過家。

李嘉誠的這句話,是在他成功了以後說的,有多少大佬不是打工起步的呢?點下關注,是對碼字小編最大的支持,關注不迷路,點贊一路富!愛你們


智能選股系統


胡兄老大曾經也說過類似的一句話,沒有靠打工發財的;雖然說得有點絕對,畢竟董明珠董大姐不是靠打工實現財務自由?前段時間,格力的混改還歷歷在目。


但是,我想說,這個世界又有幾個董明珠?任何時候,必須經營自己的事業,才是上上之道。


人一生,分兩個階段,一個是在30歲之前,處於積累階段;30歲之後,屬於破繭成蝶階段。


網上盛傳所謂的35歲危機現象——一些名牌大學畢業一直老老實實工作,做一顆忠實的螺絲釘,結果反被淘汰。


那是因為忘記了,人生還有下半場,得提前準備。


胡兄觀點很簡單:到了30歲,必須做一個Owner,擁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可以定季收貨豐盛的果實。


畢竟上有老下有小,還靠一年可以望到頭的固定薪資來養家餬口,是不現實的。打工總有打不動的時候,畢竟你也有老的那一天;


利用30歲前積累的人脈、經驗、資金等,在第二個30年,經營自己的事業,才是正確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