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從雲棲大會看阿里賦能邏輯

阿里雲的能力是水,各種生物在水裡自由生長,阿里的目的是建生態,養大魚。

從雲棲大會看阿里賦能邏輯

這幾年,每到九十月份,杭州的雲棲小鎮都會熱鬧一陣子。今年更甚,由阿里巴巴主辦的第四屆雲棲大會,這次吸引了近6萬人參加,涉及到全球64個國家,創造了新的記錄。

歷經8年演化,雲棲大會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展會之一。與往年相比,今年雲棲大會的科技感更足,玩法更多。參會者從進入場館開始,就能體驗到各種黑科技:刷臉過閘機、未來商店、AI語音點肯德基、機器人格鬥大賽、智能運動會、雲棲音樂節……

當然,本屆大會的亮點不止這些,在2場主論壇、170多場前沿峰會和分論壇上,還有阿里巴巴集團的高管及各路科技大咖滿滿的乾貨分享。內容涵蓋金融科技、智聯網(IoT)、區塊鏈、機器智能等眾多前沿創新領域,且超過50%的分論壇只講技術與產品。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19日主論壇上馬雲的精彩演講。繼新零售之後,馬雲這一次又預言了新制造。他認為未來的10-15年,所有制造行業將面臨難以想象的痛苦。未來成功的製造業,都是用好互聯網、雲計算、IoT、人工智能、大數據重新定義的新制造企業。

從雲棲大會看阿里賦能邏輯

每一年的雲棲大會,馬雲都會拋出重磅觀點,比如2015年的“大數據”概念、2016年的“五新戰略”及2017年的“達摩院”,影響著阿里巴巴前進的方向。今年亦是如此,馬雲仍然在規劃著阿里巴巴的未來戰略,使其成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或者說,成為一家“賦能”公司。

在2017·財富全球論上,馬雲就曾說過阿里巴巴是一個賦能公司。事實上,在賦能這條路上,阿里巴巴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不止於電商,而是涉及工業、農業、金融、製造、城市管理等更寬廣的領域。

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阿里不僅對外展示了一系列成果,同時還宣佈了多項重磅計劃。

黑科技大閱兵

在技術創新上,本次雲棲大會阿里巴巴大秀肌肉,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視覺智能、芯片計算、量子計算、雲計算、大數據、無人駕駛、智能家居、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最新科技創新成果。

阿里的人工智能實驗室發佈了多款重磅新品,包括AliGenie3.0、天貓精靈太空蛋、天貓精靈太空梭、人機交流車載系統等,並取得了杭州首個自動駕駛牌照。同時,阿里開放了環境感知、傳感器融合、多模態交互等多項新技術,可讓更多合作伙伴創造更加智能的產品。

阿里雲自主研發的飛天(Apsara) 大規模雲計算操作系統,從2009年的一行代碼,已經成長為賦能遍佈全球百萬家企業的超級雲計算平臺。據阿里雲總裁胡曉明介紹,阿里雲不斷在城市管理、工業、農業、金融、製造,以數據、以人工智能為驅動,推動和跟實體經濟的結合相關的案例。基於飛天平臺的杭州城市大腦2.0提供了全球領先的數字化城市解決方案。

從雲棲大會看阿里賦能邏輯

螞蟻金服也將開放觸角直指前沿技術和業態創新,包括區塊鏈、小程序等均收錄其中。據悉,螞蟻金服與阿里巴巴已經在共識機制、智能合約、可信計算、隱私保護、跨鏈交互等關鍵領域申請了上百項技術專利。支付寶平臺的小程序日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1.2億,用戶數超3億。

去年成立的達摩院也有了不錯的進展,一年來已經構成了以機器智能、數據計算、機器人、金融科技與X(量子、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研發佈局。成立“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據阿里巴巴CTO、達摩院院長張建鋒透露,明年年中將產出阿里巴巴第一款神經網絡芯片,並在兩三年內打造一款真正的量子芯片出來。

從雲棲大會看阿里賦能邏輯

阿里巴巴也展示了過去一年其在全球學術合作生態圈的成果,分享了與高校在產學研共建實驗室模式的經驗。2017年起,阿里巴巴分別與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聯合研究院等高校合作,成立實驗室、研究基地。就在9月4日,阿里巴巴宣佈,將攜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正式啟動博士生培養計劃。

。。。。。。

阿里巴巴CEO張勇在雲棲大會上表示,經歷19年的發展,阿里巴巴已經發展成為橫跨新零售、商業、金融、物流、雲計算的多元數字經濟。阿里巴巴也正在創造一種多元化的生態,並和合作夥伴一起,以此推動數字中國的未來發展。

從雲棲大會看阿里賦能邏輯

張勇認為,十年來,雲棲大會已經從當年阿里雲的技術開發者大會,發展為如今具有全球影響力、反映數字中國前進的一個技術窗口“阿里巴巴永遠是一家技術驅動,使商業有所不同,創造商業新賽道的數字經濟體。”

水大魚也大

阿里巴巴緊握著科技和創新的力量,但不希望用技術形成壁壘,而是開放技術讓更多開發者參與,讓更多企業利用阿里巴巴提供的技術,引入先進的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IoT等技術場景,完成自我體系升級。

“今天在阿里雲有上百萬家企業。他們有的把IT系統全部搬到雲平臺,有的基於雲平臺進行二次、三次開發,從而幫助更多的企業、個人。所以開放、包容成為雲棲大會的關鍵詞。”胡曉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阿里巴巴還將在全國打造1+100個雲棲小鎮模式,繼續發展生態夥伴、幫助中小企業並推動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阿里雲的能力是水,各種生物在水裡自由生長,阿里的目的是建生態,養大魚。

從雲棲大會看阿里賦能邏輯

馬雲曾說過,阿里巴巴不一定會成為很大的公司,但會幫助賦能的公司壯大,“我們是基礎設施的打造者,打造電商業的基礎設施,賦能其他企業做電商,但我們不是電商公司。”今天的阿里巴巴,正在成為一個全方位的開放平臺,用技術和數據賦能中國乃至全球更多的企業。

阿里的賦能往往是革命性的,以新零售為例,要求傳統零售企業換道思維,不以現有的指標衡量,而需要從未來的視角出發。只有重新定位自身競爭優勢,以比較大的徹底改變現狀的心態去接受挑戰,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化”。

阿里憑藉自身在零售行業的積澱,孵化盒馬鮮生等新興業態在業內掀起大浪,同時與大潤發、銀泰等企業合作,使其顛覆性的改造和創新。同時,阿里又將這一新零售的經驗、資源、能力、技術等開放給全行業,成為真正的“基礎設施提供者”,驅動整個行業進步。

從雲棲大會看阿里賦能邏輯

反觀與阿里在新零售裡碰頭的騰訊,與零售夥伴之間的合作也流於表面,通過收購或入股的形式參與其中,將自身億級的社交流量和前沿科技貢獻出來,但無法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新零售產業鏈生態。騰訊的賦能只能是蜻蜓點水,沒有建立完整的零售生態,讓流量等資源在零售企業身上無力發揮出最大價值。

在講到新制造時,馬雲也強調,這既是一場思想革命,又是一場技術革命。在阿里巴巴的圖景裡,是希望能夠賦能各行各業,而這一方法論體系,將為更多的生態夥伴提供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的理論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