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為什麼每一個女性都應該去看《找到你》?

為什麼每一個女性都應該去看《找到你》?

1

找到你早在國慶之前就已經開始點映,點映評分當時就已經衝到了9.1。但發哥和老謀子的激烈競爭使得國慶檔風風火火,再加上《李茶的姑媽》來渾水摸魚一下,找到你在10.5正式上映的時候反而衝擊力不高,沒有引起強烈的共鳴。但是我覺得這部片子給我震撼非常深刻,以致於看過之後我真的一晚上沒有平復下來,反覆回想。我覺得這部片子不輸於之前非常火的現實題材電影。

劇情其實很簡單,我不做過多劇透,中心點可以濃縮成兩個字“孩子”

為什麼每一個女性都應該去看《找到你》?

片中講述了關於三個不同社會角色的母親:

事業幹練的高知職業女性,雷厲風行的女律師——李捷

社會底層的農村苦命女性,永遠作為邊緣人生活的婦女——孫芳

為了家庭孩子放棄自己的事業,最後失去支柱的青年女性——朱敏

三種女性很大程度上濃縮了社會關於女性的地位階層,孩子,只是由一個點折射出了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和對於女性到底應該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做出了顫抖式的反思和探討。

2.

毫不誇張的說,我們現在仍然對於女性應該以相夫教子作為應盡的本分,甚至是宿命。都還有很根深蒂固的觀念,即使現在一線城市,少部分二線城市會有很多獨立的,有見解的值得標榜的女性出現,她們事業上風光無限,背後是不為人知的付出。她們不會覺得依靠男人,或者是有個家庭和孩子就能夠依託一輩子。她們靠的永遠是自己。就像片中姚晨飾演的強悍女律師李捷一樣。我覺得每一位女性都應該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工作,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但至少你是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而不是依附於家庭,依附於男人、孩子的附屬品。

現在大家都會強調,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做那個不可被替代的存在,有一個別人都不能模仿取代的一技之長,才能在單位上,公司裡立足。這個理沒錯,但這個理用在每一個身上真的就沒錯嗎?往往最諷刺的就是,

你可以這樣說,可以這樣想,但你這樣做不行。

我記得比較深的一個情節就是,片中李捷的丈夫,身為醫生的他對著李捷說:“你看你現在還像一個女人嗎?”

臥槽!看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句出現,這真的是有高學歷的醫生能說出來的話嗎?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諷刺的現實說法,對於很多男人或者年長的人就會不解,你獨立、你掙錢、你要離婚自己帶孩子、你重心沒放在家庭上,你就不像一個女人!我覺得這句話真的是赤裸裸的歧視。很大程度上的人都會覺得,作為女人就應該以結婚生子為重,就應該以找個好老公,有個聽話懂事的兒子為榜樣。現實生活裡大多數就是這個樣子。

如果說一個女人結過婚,離了婚,帶著小孩,如果說你身邊有這樣的女性存在,是你的同事,你周圍其他結了婚的女同事肯定就會悄悄進行一些道德上的審判,如果是你朋友,你肯定會覺得一個人這樣太辛苦了,還是要找個依靠,如果是男上司,高層遇到這樣的女性面試,肯定也會覺得這個女人是不是不穩定,或者往更壞的方面想,是不是生活作風上有點瑕疵。

每一個角色,每一個接觸者,都會有自己認為是對的觀點和理念甩到你身上,認為你怎麼樣怎麼樣,或者說即使是你的父母,在那個時候也只會對你說:你現在這樣還是不好,不行。應該怎麼怎麼樣,而不是問你:你現在這樣是不是比以前快樂。因為在他們眼中就已經直接給你下了你這樣不行,不快樂的標準了。不管你怎麼解釋,他們還是不能理解。就算父母半信半疑的相信你說的話,但是還是會發自內心憂心你的生活。但是反過來,是個男生就不會。

社會幾乎對女性的要求是苛刻的,很簡單的例子,拋開一線城市不說,在二三線的小城市裡,女生的工作就應該是照9晚5的文職工作,輕鬆的,不用應酬的,能夠及時下班回家做飯陪孩子的。如果說你告訴你父母,你的長輩,你要奮鬥,你要努力掙錢給孩子好的生活,父母的第一句話我相信永遠都會是:

“女孩子這麼拼幹嘛,重要的是找個對你好的男人才是真的。”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有說過類似這樣的語言。我家座標二線城市,我的父母還是科班出身有一點知識水平的人,但是在他們的觀念裡認為,你讀書好,你學歷高也可以,但是也比不上他們認為你找到一個好的男人強。這就是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

我很能夠理解父母的心情和他們為什麼這麼渴望自己的女兒能有一個好的歸宿,因為他們不想自己的孩子活的很辛苦,做父母的只想自己的孩子快樂的、平安的、能夠沒有顧慮的過完一生,但他們不會想你到底想要的是要穩定的家庭,相夫教子的生活,還是風雨飄搖的事業打拼。

我們不僅僅在工作上只需要面對老闆,同事,下屬就可以了,不是僅僅努力工作,掙錢就沒有後顧之憂了。是你不得不應酬工作,加班的時候,你還要面對你婆婆或者老公對你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對。那如果你沒有結婚呢,沒有談戀愛呢,我相信著急的不僅是父母,還有身邊的朋友,同事,甚至小區業主會的大媽,隔壁遛狗的阿姨,在電梯裡碰到也會問侯的第一句,也不會是:xxx,最近工作辛不辛苦啊,只會是:xx有沒有男朋友啊!這就是我們對女性的一個定位認知。這也是我們幾千年來的思想傳下來的理念。自古是君臣,父子,然後才夫婦。婦女的位置從來都是在家,在夫後面才出現的。即使是我們精神文明大幅度的提升,傳統的觀念也沒有被更替。

3.

再說第二種女性階層的代表者——孫芳,這是整部電影裡我最痛心的一個角色。

為什麼每一個女性都應該去看《找到你》?

現在網上都很流行說:xxx之後再無xxx,我不會說馬伊俐之後再無孫芳,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之後任何一

孫芳的苦,是可以讓你實實在在感受到痛心,你真的就在熒幕前就可以感受到那種帶給你強烈撞擊的難過。難過的不是作為劇情裡的她真的很慘,很慘,你難過的就是這樣的人很可能就真的在你身邊出現過,難過的是為什麼有的人活的那麼的艱難,那麼的悲慘你。甚至覺得經歷了這麼多苦難,應該就會好起來。但是上帝沒有給她們柳暗花明,沒有給她們船到橋頭自然直。生活仍然是給她們致命的重擊。絕望、無助、痛苦但是仍然再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就是實實在在存在的群體。

為什麼每一個女性都應該去看《找到你》?

結婚當天被家庭暴力,老公嗜賭成性,被鬧洞房的一夥人戲弄,短短的幾十秒鏡頭就展現了多個尖銳的社會矛盾。當然,這只是剛剛開始,當孫芳坐在院子裡縫製衣服的時候,她對她的老鄉說:孩子生下來就好了。這句話時,是對家庭暴力的忍耐,是對現實的沉默,但是這也是孫芳唯一的選擇。我還記得有一個情節是,孫芳問李婕:“太太,你為什麼要離婚?是不是孩子的爸爸打你?

”當李捷說到“那倒不至於的時候”孫芳其實是不解的,為什麼?因為在這樣的女性群體裡,沒有什麼比孩子,比有個家更重要,只要自己的老公不打你,那是沒有什麼事能鬧到離婚的,甚至就算是有家庭暴力,仍然有一部分會選擇沉默,因為為了這個家。自己受點苦沒什麼。

但這不算慘,很有意思的是,當你本身很認為很倒黴的時候,倒黴的事會接二連三的發生,當你認為你很慘的時候,更慘的事還在後面。

為什麼每一個女性都應該去看《找到你》?

有一個情節是,孫芳沒有在規定的時間湊到拖欠已久的醫藥費,醫院強制讓出了孫芳孩子的床位,讓李婕的孩子住了進去,當晚孫芳抱著孩子在一個破舊的房子裡,孩子病得很嚴重,但是救護車到不了她們住的那個地方。瓢潑大雨,孫芳抱著孩子在路上,尋找車輛,一直苦苦的喊著“救救孩子!救救孩子!救救孩子!”直到孩子無聲中悄然的離開了。孫芳跪在雨裡,痛哭,吶喊,孤立無助的聲音淹沒在雨聲裡。不到十分鐘的鏡頭,不過十分鐘的場景,但是可以讓你感受到錐心之痛, 一直持續到後面的劇情發展,你都可以從之前找孩子的那種不安,緊張中迅速切換到滅頂之痛!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覺得比較誇張,但事實上,這一幕你在銀幕前就能深切的感受到什麼叫做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你會感受到那種“沒辦法,只能這樣”的結果是有多麼的痛心,你會感受到作為母親眼睜睜的看著孩子睡去的時候,你仍然找不到一個可以求助的人是有多麼的蒼白無力。幾分鐘的情節,讓你可以連呼吸都痛。這不僅僅是孫芳的痛,不僅僅是農村底層女性的痛,更是社會的痛。

我們在城市裡生活,體面,自在,我們可能會在網上刷到一些很悲慘的事蹟看看心情捐一點愛心,我們可能會看到朋友圈很多輕鬆籌、水滴籌會聊表一點心意或者更多是直接劃過。可是真真實實生活在某一個地方這些人,她們的生活我們從來想象不到是怎麼樣的,可是在這部電影裡,我們看到了,感受到了,你才懂得我們說:成年的人的生活從來沒有容易的時候,沒有想到在我們身邊會有很多人僅僅只奢求活下去。

為什麼每一個女性都應該去看《找到你》?

為了孩子,孫芳出去“身援“,喝掉兩排酒為了5000塊錢,賣自己的腎,只要是能賺錢的方法無所不用其極。當看到自己的女兒被迫搬出病房的時候,她坐在地上哭的時候,我能感受到整個影院裡的沉默和壓抑。隨著劇情的發展進入到角色裡的悲痛,當女兒離開的時候,孫芳進入到萬念俱灰的狀態,找到張博,想要賣孩子去還之前借的高利貸。可以看得出那種悲痛和對社會的絕望,已經徹底擊垮了這個“母親”。

4.

為什麼每一個女性都應該去看《找到你》?

整部影片姚晨和馬伊琍的演技都出人意料,可以說是震撼!作為母親來講,雙女主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一切去愛,去維護,去陪伴。可是她們的生命裡不僅僅只是母親而已,還有自己的階層,還有自己的地位。這兩種身份是不是能夠兩全,是不是應該取捨,該怎樣去做抉擇,這都是我們每個女性都應該會有所考慮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取捨,不得不放棄。

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都要付出相對應的代價——就算是不要,也要付出不要的代價!

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所強調的只是女性對自己的定位和作為母親角色該怎樣去權衡和取捨,但是我覺得不僅僅她們要如何去選擇。很多時候是社會,是家庭給到她們怎樣的支持。古說忠孝不能兩全,現在是到底做好父母的角色還是選擇工作和事業。不論是作為父親還是母親,我們到底應該在孩子和工作之間怎樣去平衡,這也是年輕父母或者即將要孩子的夫妻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社會對待女性是苛刻的,既要做好一個妻子該做的本分,照顧孩子,照顧家庭,同時沒條件的還要出去掙錢,孩子好了是家庭的功勞,孩子不聽話就是教子無方,似乎我們對教育的一個直接結果認定就是這個孩子是不是出色。你家孩子是不是成績好,僅此而已。那我們真正在孩子的成長裡,是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我記得在《巨嬰傳》裡又一個觀點是,中國式巨嬰,中國式家庭,母親常常是扮演兇惡,潑辣的那個角色。而父親呢,永遠是逃避的,隨意的。那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家庭配置在內心裡生根發芽,所以當一個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的時候,隨之而來的配置還是一如既往。所以才會有巨嬰的出現。

對於母親來說,我們把所有的精力,甚至如果需要我們可以付出我們的生命為了孩子,這是作為母性本能的生命體所體現出來的特徵,而對於獨立的社會女性來說,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家庭,一個愛的避風港,而是如何做好我們自己,如何在什麼都不管的情況下成為那個真正的“你”。所以,當我們決定到底應該怎麼選擇的時候,多想想這到底是不是我們心裡最想要的答案。

很多為母親為女性發生的作者都會呼籲說,請我們溫柔的對待,在兩難的身份切換的同時,要知道背後的不容易。但是我認為,要成為怎麼樣的人,永遠都是自己決定的。的確很多時候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會捨棄一些東西,但是世間萬物的存在都是具有兩面性,我們只需要做到最好的那個平衡,雖然很難,但是這能夠避免一些無畏的傷害和不理解。生而如此,我們也就要適應萬物的規則。

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但對一部分人而言,孩子不是唯一,孩子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但是社會往往要求我們必須要傳宗接代,必須要結婚生子,否則社會的運行規律好像就要崩塌了。我想說的是,每一個決定就要有那份責任去承擔接受,生孩子不是一個任務,我們需要花一生的時間去撫養,陪伴。在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去承擔這份責任的時候,還是先讓自己變得更好吧!

為什麼每一個女性都應該去看《找到你》?

影片結束之後,離場的每一位觀眾眼眶都是紅的,這可能是距離很久之前《唐山大地震》的那種大型哭泣場面之後唯一一部會讓每個人都能夠落淚思考的片子。雖然電影院沒有發紙巾,但是我建議在觀看的時候,一定不要珍惜自己淚水。淚水激發我們感性的思考。作為女性,應該要去做怎樣的平衡,我們應該認真琢磨。

《找到你》———找到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