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 貨車司機的困境 走還是留

幾年前還風風火火的貨車運輸行業,目前到底遇到了什麼困境?從事這些行業的貨車司機師傅都有什麼樣的煩惱?小編深入貨車司機當中,為您揭開目前他們的生存狀況。

講述

一 打工司機:固定年薪生活無憂

講述人:鄧先生 30歲 江西南昌人

地點:中國陶瓷城青柯貨倉附近

類型:掛靠公司大貨車司機

見到鄧師傅時,他正要出發去河源:“這一趟至少6個小時,而且都在凌晨發車。”

今年30歲的鄧師傅3年前從江西來到佛山開車打工。他告訴記者,他運氣還不錯,公司的老闆人很好,平時跑一趟能有一兩天休息,而且碰到罰款什麼的也是老闆出錢。一個月到手的能有3000多元。

貨車司機的困境 走還是留

“但最怕的是被交警和路政罰錢,今年我給罰了一次就3萬元。老闆再好,罰多了我們心裡也不舒服啊。”鄧師傅說。

快30歲的人了,可是鄧師傅還沒有成家。“不是不想,可是哪輪到我想那麼多呢。” 平時閒暇,也只是和同是司機的朋友打打牌而已。“其實我覺得做這行社會地位很低。人們看不起貨車司機,見了交警和路政就像老鼠見到貓一樣,除了同行,我們沒有別的朋友。如果地位能夠高一些,辛苦也就值了。”鄧師傅說。

二 掛靠公司:賣貨車回鄉種田

講述人:王功海 45歲 四川人

地點:沙崗置地陶瓷批發市場

類型:外地私人大貨車司機

昨日,記者在置地陶瓷批發市場看到,路邊停靠著一排排大型貨車,不少貨車掛出“此車出賣”的牌子。幾十個司機站在一塊空地上聊天,還有些司機乾脆在車內打起撲克來。採訪的過程中,有一個陶瓷廠老闆前來拉活,幾十名司機立刻裡三層外三層將他圍了起來。

記者與在此做生意已有4年之久的四川司機王功海聊天瞭解到,最近幾個月來,生意一直很差。他說,全家五口人都在佛山,每個月除吃飯、房租等花銷外,養路費、保險等費用是必須要固定上交的。王功海表示,自己四川老家還有6畝左右的田地,“現在市場行情不好,我準備等到過年前後,我再看看情況,如果繼續不好,就把車賣掉回家種田”。同是四川的司機王波更是直接,幾個月來都沒怎麼出來跑車,“我現在就是想著把車賣掉,回家種田了”。

三 散兵遊勇:單幹活少回家創業

講述人:姜先生 安徽亳州人 34歲

地點:禪城火車站東貨場

類型:獨立單幹小貨車司機

曲指一算,姜先生已經來佛山整整十年了。兩年前,他買了一輛0.6噸小貨車,當貨運單幹戶,購車、上牌一共花費了4萬多元。買車後,恰好趕上了佛山貨運高峰時期,過上了幾天“好日子”,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生意就開始淡下來。

自生活安定下來以後,姜先生就把老婆孩子都接到佛山一起生活。“以前一天多跑幾趟車就有兩百元收入”,姜先生說,現在能拉的貨物少了一大半,一天能有一百就不錯了,很難維持生活,“有人說明年經濟可能更不景氣,車子只跑了兩年,但現在賣出去已經不值錢,我想把車子弄回家重新創業”。

貨車司機的困境 走還是留

四 老闆心聲:傍上大企業就不用愁

講述人:南海某運輸公司老闆林先生

地點:南海獅山

類型:運輸公司老闆

“現在運輸行業的生意整體大不如前了,加上經營成本高企,去年我們公司就開始精簡車輛和司機,暫時還能繼續維持做下去。”林先生是南海一運輸公司的老闆,從事運輸業已將近20年,主要在南海西部、三水、高明等地運輸建築材料,目前擁有12輛30噸的泥頭車,最高峰時,他有近20輛車。

“我們這一行的,受經濟環境影響很大。”林先生表示,目前公司業務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幫周邊大企業、大物流市場定點運輸,二是與政府單位合作。“現在我們與當地政府簽了運輸協議,有3輛車負責運送城市生活垃圾,其他車就跟大企業合作運輸,光是政府合作部分,每年都有近百萬的收入。”林先生坦言,運輸行業競爭很大,風險也很高,只有傍上大企業和政府單位,才算是“鐵飯碗”。

調查:

之一:經濟危機間接受害者

王功海稱,“從今年六七月份開始,我們的活一下子少了很多”,平時一個月可以拉二三十趟活,月底剩七八千元沒什麼問題。王功海說,7月份以來,買房子的人少了,裝修的人也隨之減少,直接導致了以運輸陶瓷生意為生的司機沒活幹。

來自四川的苟師傅稱,每年的年底都是他們生意的高峰期,“今年徹底不行了,不虧錢就算好的了”,苟師傅用“勉強過得去”來形容目前的工作狀態。記者也走訪了季華路沿線的幾家大型陶瓷企業的總部展廳,很多展廳或賣場都空空蕩蕩。

貨車司機的困境 走還是留

之二:油價上漲運費卻沒漲

“油價漲上去了,生活上的花銷也多了。”鄧師傅告訴記者,去年的時候,他跑一趟長途到河源油費成本只需要1500元,但現在的油費,一趟要2000元左右。“雖然油費不用自己出,但公司的成本高了,自然會降低我們的福利。”鄧師傅稱,貨運的行業競爭都很激烈,大家對價格都很清楚,如果想提價,那根本是等於“自殺”。

“而在低價競爭的環境下,不超載就意味著賺不到錢。”鄧先生說:“就拿我這車來說,規定裝30噸,可是至少要裝到七八十噸才能收回成本,平時都要裝到100噸。”

之三:無處停車只能當起“游擊隊”

說起現在的貨車司機面臨的困難,因違規而被頻繁罰款也是讓他們談之色變的困境之一。佛山車位緊缺是眾所周知的老大難問題,其中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貨車司機。“我們是靠拉貨賺錢的,車子到處跑,上卸貨時一不小心就會因違規停放而被罰”,貨運司機老範說,不是我們想故意違規,“有時確實無處停放,顧主又急於運貨,只能冒著被罰款的危險”。

昨日,記者在佛山基地之一的貨站路附近看到,因無處停車,很多貨車都停在人行道上。“附近沒有停車場,我們只能冒險停在這”,司機姜先生笑稱自己是“游擊隊”,交警有時一天會來兩次,遠遠望見就要逃走,“有時也有被‘偷襲’的,交警拿攝影機一路掃過去,十幾二十輛車全領‘牛肉乾’”。

貨車司機的困境 走還是留

之四:不超載肯定虧 一牌兩車很常見

談到運輸行業內還有什麼“潛規則”時,林先生透露:“現在警方天天在整治超載、超限,說句心裡話,現在油價這麼高,每輛車每個月光是油費都要1萬元,不超載肯定虧。”林先生說,他手上的泥頭車標註的是30噸,但很多時候運載量都會達到四五十噸,“由於車輛超載,我們不得不摸黑出動,利用晚上警察少、道路通暢來運輸。”

除此,林先生還說,為減少經營成本,行內很多泥頭車運營商都有個共同的“鬼主意”,就是自己給自己的泥頭車套牌,“通常是一牌兩車,甚至三車也有,車輛從外觀上看一模一樣,但錯峰使用,給人感覺始終是一輛車。這樣一年下來一輛車能省好幾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