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種植的大蒜為什麼會產生面包蒜,怎麼辦?

大蒜是我們日常的調味品,可供食用,可以入藥。據史料記載,大蒜在秦漢時期,就由西域傳入中國,一直髮展到現代,經人工培育,現代的大蒜,具有抗癌的功能,深受人們的喜愛。

由於大蒜的受人們歡迎,所以就有不少的農民,以種植大蒜為主要產業。比如,具有蒜鄉之稱的金鄉縣,河南的杞縣,江蘇的邳州等。在全國都有許多的大蒜種植地區,大蒜大面積的種植,也會出現不少的畸形大蒜,比如,麵包蒜,獨頭蒜,不規則的畸形蒜,其中,麵包蒜可以說是給蒜農帶來的損失是最大的一種。一旦大蒜生長成為了麵包蒜,就意味著這種蒜是無法收回成本的。

種植的大蒜為什麼會產生面包蒜,怎麼辦?

麵包蒜又叫氣蒜,洋蔥蒜,公蒜。所結的鱗莖象似圓蔥一般,一層又一層,裡面沒有蒜瓣,麵包蒜在生長中前期看不出與正常大蒜有什麼不一樣的,很難區分,一直到大蒜抽薹期,表現出不抽苔,和其他畸形有蒜瓣兒的差不多,氣蒜沒有側芽發生,蒜頭仍然能正常膨大,看上去十分飽滿。收垉後,隨著脫水曬乾,用手一捏軟癟,無蒜瓣兒。除了白費營養之外,無一點商品價值。為什麼會有氣蒜出現呢,氣蒜的出現和以下幾點原因是分不開的。

一,大蒜品種老化,抗逆性差,在種植大蒜的過程中,有大部分的蒜農,都是靠自家留取大蒜種子,在留取種子時,也沒有按照本品種的特性進行精挑細選,而是一起連好帶次一點的都留作種用,年復一年,大蒜的特性退化。大蒜的無性繁殖時間過長,是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樣的大蒜,一般普遍表現植株較正常的大蒜矮小,瘦弱,葉片過早枯黃等,產量低,如果恰逢特定天氣,氣蒜就會大面積發生。造成大蒜種性退化的另一個原因是,土壤長期缺乏有機質,大蒜是喜肥的農作物,在土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土壤裡生長旺盛,抗逆性明顯增強,蒜個大,產量高,在大蒜產區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很少有超過5%的。有的甚至低於1%,土壤有機質是承載農作物豐收的原動力,因此在種植大蒜的時候,不應全靠化學肥料,土雜肥,農家肥,對大蒜的產量和品質都有直接的關係。導致大蒜品種退化的另外一個原因,還有大蒜麴黴病,大蒜雖然抵抗力強,但是病毒長時間的積累,當達到一定的時候,就會引起品種退化,抗逆性變得越來越差。

二,大蒜施肥不合理,氮肥偏多,在大蒜膨大期,氮肥用量過大。土壤中缺乏鋅,硼等微量元素,在溼度過大等的情況下,容易行成氣蒜。

種植的大蒜為什麼會產生面包蒜,怎麼辦?

三,天氣原因造成的大蒜鱗芽分化不正常,比如,天氣的異常高溫,大蒜種植過早,在入冬前,個體生長過大,在鱗芽提前分化,過早進入生理階段的大蒜,在日照時數小於13小時,就會因光照不足,而對鱗芽的分化極為不利,特別是抗逆性差的個別植株更是明顯。在年後氣溫回升,大蒜的植株開始生長,大蒜適宜的鱗莖分化期溫度在10-11度,如果這時突遇寒流,或持續高溫,對鱗芽分化不利。有人實地測驗,如果在鱗芽分化期,持續超過七天13度以上的溫度,就會明顯的抑制鱗芽的分化,抗逆性差的大蒜品種更易出現氣蒜。

氣蒜的形成誘因很複雜。受多種因素影響,在防治上多處於被動狀態,但是,做好這幾點,這幾個方面的工作,將會減少氣蒜的發生機會。

一,增施有機肥,每畝施用充分腐熟的畜禽糞便3000公斤或土雜肥5000公斤,每年堅持持續增施餅肥100公斤,在施用化學肥料時,儘量避免氮素化肥的單一使用,以每畝120公斤45%控釋肥為好,在所種植的土地上,應每年持續深翻,使土壤有一個好的狀態,土壤疏鬆,透氣性好,給大蒜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在給大蒜追肥時,以追施磷鉀肥為宜,在後期大蒜膨大期,追施氮肥,尿素每畝每次,最多不超過4公斤,一般追2.5-3公斤,順水衝施即可。

二,更換大蒜種子,大蒜種子不宜長期種植不變,無性繁殖的大蒜會因抗逆性退化,而出現氣蒜的風險增大,在挑選蒜種時,要挑選無病蟲害,蒜個大,蒜拌勻的,有蒜薹的大蒜,做種用,每年進行復壯提純。或直接購買專業培育生產的大蒜種子

種植的大蒜為什麼會產生面包蒜,怎麼辦?

三,種植大蒜,要適期不可過早,一般在寒露節氣前後種植最適宜,這幾年的觀察對比發現,大多數時候,早蒜不如晚蒜好,過早的種植大蒜,年前生長量太大,鱗芽過早分化,反而不利於大蒜的高產,種植密度不可太高,一般情況下行距18-19公分,株距14-15公分為宜。

四,葉面噴肥,在冬前葉面噴灑0.2%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一遍,年後大蒜返青在晴天中午高溫階段噴灑一遍,對大蒜的抗逆性有所提高和減少氣蒜髮生的幾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