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現在信託理財產品安全嗎?

淡然18483


朋友們好!談到投資理財,除了大眾化的銀行 保險 證券 理財產品,渠道之外,還有一個小眾分支,“信託”!最簡單明瞭的理解,就是:“信用託付”…理財,為的是獲取收益,跑贏通脹,保值增值!信託,是有可能跑贏通脹的,為數不多的投資渠道…明確的講:信託產品,安全性受多種因素影響…總體上屬於,中等以上風險級別…



先來看影響信託安全的風險因素:1,法律法規及政策方面的風險!2,資金是否充足,後續資金是否到位,的流動性風險!3,職業道德或信用風險…4經營及市場風險!5,運營操作,決策方面的風險等等!

再來看信託產品的安全性!信託產品,種類繁多,從收益率分析,目前信託產品的收益率,大體在6~%10%之間,結合投資門檻,50-100萬起,加上信託產品的操作模式運營服務,以及時間週期,綜合分析,絕大多數信託產品的風險水平,可能處於中等,或者中高,及以上…


再來看近年來信託產品的表現!總體上信託產品可圈可點,表現優異!例如,目前總體通脹在7%到7.5之間,而信託的收益率在6%到10之間,基本上跑過了通脹!但也有個別信託計劃,出現了踩雷跡象,出現了兌付危機,延期,甚至…

綜合分析:目前的信託市場,主體各異,投資方向和產品差異極大,一些大型金融單位,資產管理公司的產品,運行相對穩健,收益喜人,但由於本身的風險因素,也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經驗上看,購買信託,要考察受託人的資質,歷史業績,管理水平,並結合實際的項目,及經濟週期,政策,等諸多因素,綜合比對,有利於提升總體的投資安全性…


理財迦


這麼說吧,相對於高達8、9以上的收益,信託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信託、資管、私募都是有錢人的理財方式,要求提供金融資產證明,投資起步是100萬,然而真正100萬起步的信託都被稱為“小號”,非常稀少,一般動輒就是300萬、500萬以上的起步,普通人沒有機會接觸。

信託從1979年在中國開始成立以來,截止目前所有發行的產品都實現了100%的對付,被叫作“隱形剛對”,即使有壞賬,一般都由信託公司兜底了,原因是信託公司的牌照非常值錢,比銀行牌照都值錢,哪家信託公司都不想首先砸了這個金字招牌。隨著監管要求的強化,現在不允許剛性兌付了,信託產品的風險立刻被放大,認為不安全了。確實,跟銀行理財產品相比,信託產品的風險屬於中高級別,“分散性”不夠強。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結構裡面一般都有一定比例的信託計劃,你其實買銀行理財,也有一部分資金流向了信託。安全不安全,分散性是一個指標,還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抵押物和擔保人,信託產品的最大的優勢就是抵押物和擔保人,一般情況下,都是幾倍借款金額的抵押物抵押。所以風險並不會很大。

當然,仍然有一些到時不能對付的信託產品的新聞傳到我們的耳朵。信託產品本身也分較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的,還有就是抵押物變現困難,導致人們認為信託產品的風險很大。但還是要強調一下,相對於信託產品的收益來說,它的風險微不足道,值得投資。


心靜聞空


信託者,關注信託。

為什麼會覺得現在的信託理財就不安全了呢??

項目逾期太多?? 信託機構暴雷?? 投資者收益達不到?? 還是投資本金血本無歸呢??

大概率市面上常見的“風險預警情況”基本上包含在這4者了吧??

整理下最近市面上的信託資訊

1 國元信託撞上“連環爆” 4個政信項目接連違約,4個項目涉及貴州都勻、貴州畢節、貴州安順及陝西韓城等多個區域。

2 華鑫信託忽視監管要求被罰50萬元——華鑫信託因未向上穿透審查信託產品資金來源的合規性,違規接受保險資金投資事務管理類及實質為單一資金信託的信託產品問題,被北京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給予合計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3 12月19日,北京銀保監局一連開出兩張信託業罰單,中信信託和建信信託受到處罰,合計罰款180萬元。

4 截至12月17日,今年以來已有至少19家信託公司共計領到33張罰單,其中,建信信託、中信信託、北方信託、中泰信託、百瑞信託、華信信託都兩度領罰。罰沒總額2037.36萬元,比2018年增加近40%。被罰沒最多的是中泰信託,為314.36萬元;此外,建信信託、中信信託、中融信託、華寶信託、粵財信託、華信信託、北方信託領到罰單總額均超過100萬元。

其中如斯的所謂“負面消息”還有很多,作為信託投資者如果對這些消息視而不見,那可能“踩雷”只是早晚的事兒了

那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這些事件呢?是否能理性分析,正確區別對待?

時下,經濟處於下行期,金融政策以“去槓桿”為主基調,融資環境不容樂觀,整個信託行業的資管規模在21.99萬億,不良率是1.54%,而且這個數字在增長當中,這就意味著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項目有逾期的風險,這不是趨勢,而是事實!! 投資者必須正視,那麼請問,這些項目的暴雷 是否已經影響到了 整個信託業的根基呢??

請問已經暴雷的項目主要是哪種或者哪幾種類型? 暴雷項目所在地主要在哪些地域??

暴雷項目 是否有後續處理機制?? 請問這些,作為成熟的投資者是否應該進一步去深入呢??

筆者相信瞭解完這些資訊,該不該投資信託,怎麼投資信託,各位心中一定會有自己的答案!!


信託者


老百姓對各種各樣所謂的金融理財信託不是專業瞭解,很容易被這種金融推銷員忽悠,推銷員只講優點,套路深深啊。


深藍二號1


理財產品所謂的“安全”,都是相對而言。

在中國的法律裡有明確規定,只有銀行存款和國債可以把兌付寫到合同裡,其餘的所有投資項目,都是不可以白紙黑字“保兌付”的。自從2018年4月27日的資管新規落地之後,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信託,因為信任所以託付,已被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淨值人群所關注。但在選擇的過程中,大部分人都會迷惑:和銀行理財相比,信託真的安全嗎?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第一:相比銀行理財,為什麼信託產品更安全?

隨著中國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和個人可投資資產的日益增長,目前各類金融機構管理的資產總規模已經超過百萬億,其中規模最大的當屬銀行理財和資金信託。

據中國理財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浮動收益型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2.04萬億元。而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為22.70萬億元。

那同樣都是這麼大體量,那麼銀行理財和信託產品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一、概念區別

銀行理財:對於銀行理財的定義,可以參考2018年9月26日下發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其中第一章第三條對理財產品的定義進行了明確:

“本辦法所稱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投資者支付收益、不保證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非保本理財產品。

這裡重點強調了銀行理財“不保本”。實際上曾幾何時有很大一部分銀行理財是可以光明正大承諾保本甚至保收益的,但是隨著監管趨嚴,一度火熱的銀行保本理財退場已經漸成定局。

信託產品:對於集合資金信託的定義,則可以參考2009年實施的《信託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其中第一章第二條明確了信託產品的定義:

“由信託公司擔任受託人,按照委託人意願,為受益人的利益,將兩個以上(含兩個)委託人交付的資金進行集中管理、運用或處分的資金信託業務活動。

總而言之,所有的理財產品和信託產品一樣,都已經打破剛性兌付,都不應該承諾保本保息,兩者在這方面並沒有區別。

二、發行主體

1、銀行理財信託產品分別是由商業銀行信託公司

發行的,兩者都是銀保監會直接監管的金融機構,具有較高的社會公信力。

2、從牌照來看:信託牌照稀缺金貴:相比較其他持牌金融機構,目前全國有接近4000家銀行、200餘家保險公司,111家證券公司,但僅有68家信託公司(2007年之後至今停發),牌照更稀缺,監管更加嚴格。

3、從專業程度來看,銀行和信託公司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實際上銀行這麼多年來的核心業務偏向於通過存貸款掙利差的“躺賺”模式,所以缺乏主動研發理財產品的動力。

相比較銀行主要從事的存貸款業務,信託公司主要從事財富管理、項目挖掘投資及風控業務,是專業從業投資業務的持牌金融機構,每一筆投資業務都要獨立完成完整的盡調、研發和產品設計,因此從投資的專業程度上來講是更勝銀行一籌的。

三、產品投向

信託產品是銀行理財最青睞的投資標的,保守估計接近1/3的信託資產來源於銀行理財資金。當銀行在購買了信託產品之後,會拆分成不同期限、不同資金份額以滿足銀行不同客戶的需求(當然產品的收益銀行會再卡一道),銀行理財的主要優勢是期限的便利性,但這一優勢正在被信託產品滲透,也逐漸出現了短期的信託產品,收益均高於同期銀行。投資於信託產品的每一份資金的性價比相較於銀行理財產品來說更高。

所以,更形象一些來說,信託就像是“廠家”,銀行就像是“經銷商”例如下圖是三個商業銀行私行理財產品的說明書:

銀行理財:超70%的理財產品資金是投向債券及信託(等非標資產)的,高收益非標也一直是銀行理財用以提升收益的主要資產。

另外截至2019年1季度,銀信合作資金規模達到8.19萬億元,佔到信託資產總規模的33.34%。 也就是說,多年來投資者購買的銀行理財,很大一部分實質上是間接投向了信託,但是收益卻遠不及直接買信託產品那麼高,這是為什麼呢?銀行都投的產品,你說安全性高不高?邪魅一笑。

四:風險情況

銀行理財:2011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開始明顯上升,隨後在2%附近震盪。2018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89%。

信託產品:據信託業協會數據,截至2018年4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規模為2221.89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0.98%。

就是說,信託業的風險資產規模與資產總規模餘額的比值不足1%,是銀行業的1/2,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更是已經保持在了非常低的水平。

此外,金融行業四大保障基金:中國信託業保障基金1500億;中國保險業保障基金1200億;銀行存款保障基金800億;證券保障基金660億


根據《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信託公司因臨時資金週轉困難,需要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的,可由信託公司向保障基金公司提出申請,使用保障基金。但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信託公司啟用信託業保障基金進行風險處置,可見信託行業的總體風險性是相對較低的。

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發現,信託不僅收益遠高於銀行理財,發行主體(信託公司)更專業,行業系統風險係數小,產品更穩健安全。


第二:在這麼多信託類產品,哪家信託產品比較安全?

當然,“信託公司實力雄厚”只是一概而論,68家信託公司總有個強弱之分,具體有哪些評判標準呢?

一、公司評級

2017年1月,銀監會下發《信託公司監管評級辦法》,涵蓋四大板塊、11個指標的內容。

並將評級分成三類:A類(85[含]-100分)、B類(70[含]-85分)、C類(70分以下)。

據多方整理,在2018年初評中斬獲A類的公司包括:中融信託、中信信託、平安信託、重慶信託、華潤信託、百瑞信託等。

那麼這個評級究竟有什麼用呢?

對信託公司而言:

更高的評級意味著監管層對這家公司的綜合實力更加認可,在項目審批上可能更容易通過。因此高評級信託公司將能夠更快更好地開展業務,並具有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利潤空間。

對投資者而言:信託公司的評級是非常權威的行業指標,並且具有唯一性,和市場上各種“花哨”的評級和獎項相比,更具參考價值。

雖然無論是A類還是C類信託公司,信託項目都受到銀保監會監管,但A類信託公司的風險管理能力更強,風控措施也更有效。

簡單理解,就是在信託產品層面,A類信託公司的項目往往要比C類信託公司具有更高的安全邊際。

二、註冊資本

較高的註冊資本,有利於信託公司夯實資金實力,擴大資產規模,同時提高抗風險能力,也有利於信託公司開展創新業務和更好的盈利。

截至2017年底,信託公司註冊資本超過100億元的有5家。

信託公司的註冊資本金越高,所計提的賠償準備金越多;

財政部發布的《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第163條中規定了信託賠償準備金的使用方法,從公司層面約束了信託公司作為信託資產管理人的職責以及出現損失時的補償原則。

銀監會發布的《信託投資公司管理辦法》第51條規定了信託賠償準備金的計提方法,規定了賠償準備金累計總額達到公司註冊資本的20%時可不再計提。

三、管理規模

2017年底信託資產餘額約26萬億,其中管理規模前十的信託公司就佔據了10.6萬億,佔比近四成,前10的信託公司資產管理規模都在6千億以上。

作為信託業協會會長單位,中信信託的信託資產規模高達19867.30億元,不過其主動管理型信託業務規模約4800億元,佔比僅24.4%。

主動型信託資產佔比越高,反應該信託公司業務迴歸本源程度越高。

具體來看,像杭州工商、東莞、華宸這類管理規模相對略小的公司,主動管理信託資產的佔比反而更高。

中融信託則是罕見的管理規模前10並且主動管理佔比很高的信託公司,在其6700億元的信託資產中,超過4300億元是主動管理型,佔比高達64.53%。

早在2014年中融信託便正式啟動轉型戰略,堅持“控制增量、管好存量”的原則,不斷提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致力於為實體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並且在2019年上半年各項數據穩居行業第一梯隊,且綜合金融服務具有領先優勢。

對於投資者而言,在選擇合作的信託公司時,應該多從信託公司評級、註冊資本、管理的信託規模、信託公司經營風格等多維度綜合分析。在選擇優質信託公司的基礎上選擇優質的信託項目,做到優中選優!

以上,希望能幫到您

專業有價,看完只收藏不點贊,都是耍流氓行為哦😜

更多有關信託的知識,歡迎私信諮詢


私人財富顧問娟萱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任何投資都不是百分百安全的,要想知道某種理財產品到底安不安全,必須要了解這類產品最底層的運作邏輯,才能知道它到底安不安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信託知識,講講他的底層邏輯。

信託起源於歐洲發展於美國,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去中國,曾今也是亂象叢生,一度達到一千多家信託公司,後經歷多年的整頓後直到2012年全國只留下68家信託公司,基本都是國有企業控股或央企控股,由銀監會監管。

在2008年以前中國信託發展並不是很塊,但自2008年以後信託作為銀行表外資金通道得到飛速發展,在那些年裡房地產的飛速發展,信託成為了房地產項目主要的融資通道。因此到2012信託管理的資金達到12萬億元人民幣,超過券商資金成為僅次於銀行存款的第二大金融機構,成為中國企業表外融資的重要通道,時至今日其管理規模已接近30萬億,全國也才70多家信託公司,各信託公司管理資金的規模都超千億元,中融信託等大信託企業管理的資金已超萬億。信託牌照成為各大財團趨之若鶩的香餑餑,但審批非常難,不是有錢就能開信託公司的。目前所有信託公司註冊並實繳資金都超過十億元以上。主要成為高質量項目表外融資通道,如:大型房地產企業的房地產項目融資,各地政府基建項目融資,大型國企央企以及行業龍頭民企等資質比較好的企業融資,也有投向股市的信託基金稱稱之為陽光私募。

其信託理財產品設立運作流程為,項目經理接觸項目,對項目進行初審評估,公司內部評審會審核,有項目經理,風控專家等組成評審委員會,風控委員會,通過審核後對項目做全民盡職調查,包括企業財務情況,企業業務發展情況,所處行業以及所處行業位置,上下游供應商調查,企業實際控制人徵信調查,資產債務調查等及盡全面的調查,並形成項目盡職調查報告提交評審會,通過後形成法律文件提交銀監會過會審核,審核通過後推向市場進行資金募集。所有資金由銀行託管,根據融資企業資金使用情況分批或一次性放款,信託產品存續期間融資企業隨時接受信託公司監督,已透明資金使用情況,證明其未來的還款能力。

因此到目前為止近30萬億的信託規模未曾出現過大面積的違約現象,即使項目出現問題,產品發行信託公司也會從自身信譽考慮自行先墊付。所以到目前為止信託被奉為剛性兌付的神話產品,當然,在2018年中江信託出現大面積產品違約,這也只是個例,中江信託是成立比較晚的信託公司,在2015年2016年期間為充量,各種項目的產品都發,給到投資者和產品銷售方的利潤都較高,產品銷售費用一度達到3%-5%之間,這在信託產品中是不可想象的事,一直以來信託產品的銷售費用都只有2%左右,到業務員手裡的提成只有千分之五到七之間,所以中江當時的做法是不可思議的,這也直導致2018年的大面積違約。但這也僅僅只是個例,從總體來講,信託產品依然是比較安全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信託產品本質為私募,起投門檻100萬起,只針對特定高端人群開放,所以普通投資者很難接觸到真正的信託產品,自2018年12月份開始各類政府項目的產品多起來,2019年春節後信託產品銷售供不應求,300萬以內的資金都很難買到信託產品。如果你只有100萬或200萬的資金想買信託產品還得要跟信託公司的理財經理搞好關係,看有沒有小額的額度配給你,否則很難買到收益較好的信託產品。所以如果你有資金,可放心買買信託產品,雖然政府一直不鼓勵信託公司鋼性兌付,但信託公司本身的風控能力和自身的資金實力,就算出現幾個億的違約他們用自己的自有資金也能擺的平。


陸家嘴勤雜工


任何產品都存在一定風險,任何投資都沒有萬無一失,收益和風險成正比,風險級別的意義是產生風險的概率級別,信託產品在中國市場已經被同化,信託的意義信任託付,敢問買過產品的哪個是信任產品本身呢,更多的是信任發行方和銷售方吧,所以對於產品是否安全,我想說,錢是自己的,是不是要對自己負責,對產品的投資方向,所謂的用款方是不是要做個調研,信託只是代名詞,不是所有信託產品都一樣,理性投資,從自身開始,多關注政治,政策,經濟等等,才是對自己負責。不要以偏概全,不要盲目跟風。


夕夏夏夏


投資有風險,須謹慎!

  沒有什麼理財產品是最安全的,只有相對安全 。

  信託理財簡單來說,項目公司找信託公司融資,信託公司比較看好這個項目,發了一個產品(受銀監會監管),然後找出借者募集資金,信託產品到期支付本金及期待年回報率。這些出借者將資金集合起來投資某個項目,就是集合信託。

  一般起始門檻100萬,期待年回報率率曾長期在10%以上。

  因為信託門檻比較高,一般起始門檻是100萬,很多人聽過但沒買過。目前來看,信託是在銀行理財之後的第二大理財規模的產品。信託的期待年回報率率一度驚人,曾經長期徘徊在10%以上,加上信託行業的剛性兌付的特點,很多富有家庭都喜歡購買信託產品。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相關可關注拓天速貸!


曦光生活家


信託產品目前主要分為四大類:1、自主管理類2、房地產類3、工商企業流貸類4、政府基建類。風險相對來講:3》2〉4》1,當然這是相對的。政府基建類信託目前算是主流信託項目,可以考慮重點配置,因為這類項目均是投向政府的一些市政項目,隱含政府信用背書,所以個人認為比較靠譜,當然要避免那些地方經濟收入比較低的地方哦。


賣信託的小夥子


么蛾子隨時會出現,還是不要踏入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