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這才叫:官宣!

54年前的今天,官宣。

这才叫:官宣!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繼美國、蘇聯、英國 、法國之後,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这才叫:官宣!

原子彈爆炸後升起的蘑菇狀煙雲

毛澤東在1955年發出號召,中國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等負責籌建核工業。1959年蘇聯撤走專家後,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艱鉅任務。1962年成立以周恩來為首的專門領導機構,在科技人員和國防建設指戰員的共同努力下,核試驗終於取得成功。

这才叫:官宣!

周恩來向大家宣佈原子彈爆炸成功

每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每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這23張面孔!

这才叫:官宣!

于敏(1926年-)核物理學家,長期領導從事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關鍵問題,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

“我們國家沒有自己的核力量

就不能有真正的獨立

面對這樣龐大的題目

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

一個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沒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

便足以自我安慰了”

这才叫:官宣!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 - 2011年7月21日)光學專家,我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

“把我稱作中國光學事業的

開拓者或奠基人之一

我都可以接受

但如果說我是‘中國光學之父’

那我的老師嚴濟慈、葉企蓀

怎麼稱呼他們

所以請不要再叫我‘中國光學之父’了”

这才叫:官宣!

王希季(1921年-)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技術負責人,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總設計師,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當年只有37歲的王希季

帶領著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1歲

根本沒見過火箭的年輕技術隊伍

充當起中國航天第一代“創客”

沒電腦,就用一屋子的手搖計算器代替

稿紙堆得比桌子高

24小時“三班倒”,一個月

終於算出了一條彈道來

中國的航天事業如何起步的

如此可窺見一斑

这才叫:官宣!

朱光亞(1924年12月25日- 2011年2月26日)被譽為中國科技“眾帥之帥”,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我們中國是要出頭的

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

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們已經站起來了

回去吧,趕快回去吧

祖國在迫切地等待著我們”

讀來至今令人熱血沸騰的“歸去來辭”

就出自朱光亞手筆

这才叫:官宣!

孫家棟(1929年- )曾擔任我國東方紅一號衛星技術總負責人、探月工程、北斗導航工程首任總設計師。

孫家棟回憶

第一次,我們改進人家的導彈

上去21秒鐘,就掉下來了

冰天雪地

幾百人在沙漠一寸寸尋找碎片

忍不住一邊撿一邊抹眼淚

連著幾天,幾乎把那片沙子扒了一層

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

这才叫:官宣!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2017年2月12日)曾領導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與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並稱 “中國航天四老”。

對於堪稱輝煌的事業成就

他看得很淡,說自己

“一輩子就幹一件事

研製了幾枚火箭

放了幾顆衛星而已”

这才叫:官宣!

吳自良(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物理冶金學家。

“天助自助者”

他堅守且踐行了一生的格言

这才叫:官宣!

陳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電子學家,空間系統工程專家,我國衛星測量和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詩言志

“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

竭誠為國興,努力不為私。”

这才叫:官宣!

陳能寬(1923年5月13日-2016年5月27日)金屬物理學家、爆轟物理學家。

晚年長期臥病在床的陳能寬

每當聽到喜愛的詩詞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依舊還會握緊右拳

錘擊自己的胸口

輕聲地說:“我們,我們!”

这才叫:官宣!

楊嘉墀(1919年7月16日-2006年6月11日)航天科技專家和自動控制專家、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

“給我印象最深的

他出了名的好說話

接任務從不推三阻四,也不說不”

與楊嘉墀相交50年的屠善澄院士說

為了國家需要

他幾次改行,鑽研了多個專業

不論哪個領域

只要他從事過研究

就都作出了成績

这才叫:官宣!

周光召(1929年-)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設計。

“我現在特別憂慮的就是

社會上急於求成的浮躁狀態

有的弄虛作假

有的為追求論文數量不管質量、效果

結果就是隻跟著別人走”

周光召不止一次地表達這樣的憂慮

“儘管現在的誘惑很大

但做科研不要有壓力

要紮紮實實把事情做好”

他告誡青年科學家

以真正科學的態度對待社會、對待自己

保持科學的精神,理智冷靜地面對社會

这才叫:官宣!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物理學家、火箭專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美國人說他抵得上5個師

寧可槍斃也不讓回國

軟禁5年,他用香菸紙發出求助信

直到周恩來總理過問才得以脫身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

他說

“我的事業在中國

我的歸宿在中國”

这才叫:官宣!

屠守鍔(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中國航天四老”之一, 導彈和火箭專家,開創中國洲際液體彈道式導彈先河。

青年屠守鍔曾在上海親眼目睹

日本侵略者的轟炸機肆虐

大上海血肉橫飛、滿目瘡痍

他立下志願

一定要親手造出我們自己的飛機

趕走侵略者,為死難的同胞報仇

中國第一枚遠程導彈準確命中

萬里之外目標之後

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雙手捂著眼睛哭了

繼而又孩子般地笑了

……

这才叫:官宣!

黃緯祿(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

等他與同事向世人證明

中國人靠自己也能造出導彈時

已落得一身的病

66歲那一年,由於過度操勞

體重減了11公斤

人們說,黃老是剜下自己的血肉

補在導彈上了

而他自己說

“11公斤相對於動輒以噸計算的導彈來說

算不了什麼

但是將這血肉‘補’在導彈上

成就的卻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和驕傲”

这才叫:官宣!

程開甲(1918年- )中國核武器事業開拓者、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創建者之一。

“我國核試驗

是有名的、無名的英雄們

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

一步一個腳印完成的”

程開甲說

“常有人問我對自身價值和追求的看法

我的目標是一切為了祖國的需要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是我的信念

正因為這樣的信念

我才能將精力全部用於

我從事的科學研究和事業上”

他說“我還要努力不懈,不老常青”

这才叫:官宣!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中國理論物理學、核物理理論、中子物理理論以及核爆炸理論奠基人之一。

多年以後

有人向彭桓武這樣問道

“當年您已在英國學術界

有了極高的聲譽與地位

為何還要選擇回國”

彭桓武回答

“你應該問為什麼不回國

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

學成回國是每一個海外學子應該做的

學成不回國才應該問個為什麼”

这才叫:官宣!

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中國核物理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製的專家組領導成員之一。

1959年,王淦昌領導的研究小組

首次發現反西格馬負超子

一時轟動世界

當時王淦昌獲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了

可他卻突然銷聲匿跡

原來,當年前蘇聯撤走了所有在華專家

受國家之託,王淦昌改名“王京”

數十年如一日

投入到了核武器研製工作當中去了

这才叫:官宣!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的理論方案設計者

有一種愛情叫“國家機密”

鄧稼先要去搞原子彈的當晚輾轉反側

夫人許鹿希問怎麼了

“我要調動工作”

“調哪?”“不能說”

“幹啥?”“也不能說”

“我跟你通信?”“不行”

整整28年鄧稼先不知去向

許鹿希信守諾言,痴情等待

在一次航彈試驗時

他受致命核輻射傷害

儘管如此仍然帶病工作

“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他臨終前,還念念不忘

这才叫:官宣!

趙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中國動力氣象學的創始人,中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中國人造衛星之父”。

半個世紀後

我國空間科技已突飛猛進

再來回顧趙九章當年的規劃設想

相當具有的預見性

①以科學試驗衛星作為開始和基礎

②全面發展應用衛星

③對地觀測衛星基礎上發展載人飛船

④必須使衛星擁有反干擾、反破壞能力

这才叫:官宣!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1968年6月8日)冶金學和導彈、航天材料與工藝技術專家,中國導彈與航天材料、工藝技術研究所的主要創建者之一。

姚桐斌主張有計劃地

安排當前研究和預先研究

他認為材料研究應先於火箭設計試製

不僅應考慮現有型號的火箭材料

同時應開始為新型號火箭材料作準備

20世紀80年代曾有過一個統計

當年姚桐斌主持提出的預先研究課題

約80%已用在火箭型號上了

这才叫:官宣!

錢驥(1917年12月27日-1983年8月18日)空間技術和空間物理專家

他提出

《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方案設想》

組織編寫

《我國衛星系列發展規劃綱要設想》

為人造衛星研製打下了初步技術基礎

他是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方案的

總體負責人

同時為回收型衛星的研製

做了大量技術和組織領導工作

这才叫:官宣!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中國原子彈之父”

父親是近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錢玄同

他與妻子何澤慧一同

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他是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總設計師

人稱他領導的研究所“滿門忠烈”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

就是出自他之口

这才叫:官宣!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

他是“兩彈一星”元勳中的烈士

墜機時以血肉之軀保重要科研資料完好

唯一的倖存者回憶說

在飛機劇烈晃動時

他聽到一個人大喊:“我的公文包”

當救援者嘗試把兩具燒焦的屍體分開時

才發現血肉之軀護著一個皮質公文包

裡面裝有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

關乎國家利劍的鍛造

周恩來總理和錢學森聞之泣涕

不負 • 重託

離去的

不是隕落

而是升起

化作我們頭頂一顆顆明亮的啟明星

那熠熠生輝的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光芒

今日中國,是否如您所願

銘記歷史時刻

致敬大國元勳

來稿請發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