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河北人物】冀中抗日根據地的軍事領導人侯玉田

點擊方誌河北關注我們

瞭解河北省情

朗讀者:楊子萱

冀中抗日根據地的軍事領導人侯玉田

【河北人物】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军事领导人侯玉田
【河北人物】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军事领导人侯玉田

侯玉田

侯玉田(1903—1976.9.15),原名田侃容,深州市周龍華村人。1930年,被選為村息訴委員會委員。1931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任村黨支部書記。很快他就在村中發展了十幾名貧苦農民入黨,建立起黨支部,並擔任了支部書記。他關心人民群眾,帶領黨員捐獻物料,在村中蓋起了6間民眾夜校,使群眾白天在學校看書看報,晚上在這裡學習文化,田侃榮自己當教員,向群眾宣傳馬列主義,進行階級教育,秘密組織農會,發展黨團組織。他關心村民生活,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在村裡組織了互助資金會和婚喪互助會,有力地抵制了村中地主惡霸等人藉機盤剝窮人。他還帶領群眾收回了學堂、廟宇的公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租種,為貧苦農民減輕了負擔,也削弱了村中封建地主的勢力。1932年,創辦村女校。他組織成年人上夜校,秘密宣傳馬列主義,組織農會,發展黨、團員,把貧苦農民團結到黨的周圍。1933年10月,中共保屬特委書記貝仲選建立了武裝特務隊(後改稱游擊隊),郭雅齋任隊長,田侃榮任副隊長,後任隊長。他們夜行晝伏,到處打擊叛徒,鎮壓惡霸地主,積極為黨籌集經費,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1934年,國民黨省政府派人組織“聯莊會”,地主密謀平均攤款買槍。他領導群眾揭穿了地主陰謀,並進行請願鬥爭,最後取得勝利。地主富戶捏造罪名上告深縣國民黨黨部和省政府,侯玉田被省府、縣衙下令通緝。因此,他由原名田侃容改為侯玉田,遠走他鄉,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36年春,侯玉田冒著生命危險,終於與中共保屬特委李菁玉接上關係,從此擔任了中共保屬特委軍委書記。當時,保屬特委僅剩陸治國一人在領導群眾進行鬥爭,侯玉田被任命為保屬特委委員,在深縣、饒陽、武強、安平、任丘等縣繼續擴充隊伍,反抗國民黨的“清剿”。經過艱苦鬥爭,在深縣、武強、安平、蠡縣、高陽、白洋淀等地區,開闢了一片紅區。1936年,任保屬特委軍委委員,親自鎮壓了殺害“牛氏三傑”的兇手。

“七七事變”後,他全力發動黨員組織抗日隊伍,開展游擊戰爭。他奔波於高陽、任丘、蠡縣、安新、深縣、饒陽、新安、肅寧、霸縣、文安等縣一帶,抗日武裝迅速壯大。為解決軍事幹部缺乏問題,又開辦了游擊戰爭幹部訓練班,輪訓200多名軍事幹部,一部分到游擊隊中任職,大部分分赴各縣發動群眾,建立抗日自衛團。這批學員,後來成為“河北遊擊軍”的中堅力量。

1937年10月,保東、保南兩特委合併,臨時組成中共保屬省委。張君任書記,侯玉田負責軍委工作。他與呂正操領導的“人民自衛軍”取得聯繫,雙方達成協議,由地方黨為呂正操擴充兵員、供給糧秣,呂正操向地方部隊提供槍支彈藥。之後,兩支部隊都得到飛快發展。12月,根據保屬省委決定,候玉田、孟慶山領導的抗日武裝成立河北遊擊司令部,孟慶山為司令員,侯玉田以省委軍委主席身份主持軍事工作。到1938年4月,侯玉田和孟慶山在冀中地區組織起13路(實為14路,其中委任了兩個8路)、3個師、1個直屬團、3個獨立團和11個支隊、10多個縣大隊,共計69700多人的抗日武裝,號稱“十萬大軍”。

1938年4月,侯玉田離開河北遊擊軍,去晉察冀邊區北方分局黨校學習。10月,畢業後到冀中。這時日軍正“掃蕩”深(縣)、武(強)、饒(陽)、獻(縣)、交(河)一帶,這幾個縣的游擊隊和縣抗日政權遭日軍摧殘,侯玉田又組織和恢復了這幾個縣的游擊隊和縣政權。1939年4月,他被調回冀中區黨委任常委、社會部長兼公安局長。12月,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任赴延安行軍途中的中隊長。途遇日偽伏擊,他帶領代表們反擊敵人,安全抵達延安。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

1943年,120師獨立第1旅駐防陝北綏德地區,在康生髮動的“搶救”運動中,把這個旅的原冀中獨立第4支隊時期發展的黨員、提拔的幹部200多名,幾乎都打成“假黨員”“特務”“大特務”等,有的被關進監獄,有的含冤而死。當時正在延安的侯玉田,以極端負責的態度向黨中央、五省聯防軍司令員賀龍申述了意見,提供證明材料,使這個嚴重錯誤得到糾正,為黨員幹部平反並恢復工作。

1945年日本投降後,侯玉田根據黨中央指示,派人在天津近郊組織起1000多人的地下軍,在天津解放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48年6月,任華北工會籌備委員會勞保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全國總工會勞保部長、農業部監察室主任等職。

1976年9月15日,侯玉田因病逝世,享年73歲。

【河北人物】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军事领导人侯玉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