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人近80%的家庭財富都拿來買房,買到安全感了嗎?

月亮再亮丶終究冰涼


我們國家房子是居民最大的財富之一,但是絕對沒有到拿家庭財富的80%來買房的地步。

中國人究竟拿多少錢來買房呢?

我們可以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來進行分析。

2018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不過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只有19853元。也就是說全國居民人均積攢了8375元,全國人民大約積攢了11.72萬億元。

其中,主要支出最大項就是食品菸酒消費支出人均5631元,約佔人均消費支出的28.4%。第二大比例部分,就是人均居住消費支出,是4647元,約佔總消費支出的23.4%,真的也不少。

但是居住消費支出不等於購房支出。居住消費的基本消費支出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購房消費支出;第二,家庭裝飾裝修、傢俱家電等消費支出;第三,房屋大、中修及設施設備改造以及物業管理消費支出;第四,使用過程中的水、電、氣、暖等方面的長期消費支出。

其實大家也可以想想,住房消費支出的其他部分實際上佔的錢數也不少。

一般來講,購房消費支出能佔居住消費支出的80%就不錯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居民用於購房支出的財富,約佔居民總收入的15%到20%就很不錯了。大約能佔到6~8萬億人民幣就不錯了。

從住房銷售情況比較

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49973億元,增長12.2%,再創歷史新高。但是住房貸款增加了多少呢?根據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人民幣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

不過約15萬億元的房地產銷售,並不是全市個人住房創造的,還包括企業購房。這15萬億元的銷售,也不僅僅全部是住宅,還包括商業用房。

住宅方面的資產投資,僅佔全部房地產投資的70%左右。在扣除新增房地產貸款,居民累積收入投入到房地產中的錢數只有6~8萬億,是符合邏輯的。

根據國家統計部門的信息,2018年全年增加存款13.4萬億元,住戶存款增加7.2萬億元,住戶存款主要指的是居民存款和非營利機構的存款。存款的增加和房地產的消費也是數據相符的。



80%是怎麼來的?

80%主要指的是我們居民的財富中房子佔的比重。網上盛傳的,我們國家全部房產房產總價值大約達到了400~500萬億人民幣。2018年底的廣義貨幣M2,也就是機構和大家的所有存款,也僅僅182.67萬億。

根據2018年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指出,房產財富約佔城市家庭的77.6%。而學歷越低,家庭配置房產的比例越高,初中及以下房產比例高達80.9%。

從這一角度比較,確實房產能夠佔到我們居民總財富的80%。

根據2018年胡潤財富報告,我們國家的千萬富翁中有10%是炒房者,他們的房產投資佔他們總財富的85%左右。



所以說對於不少居民,房子價格能夠佔到家庭財富的80%,但是這部分財富主要是由於房價急速攀升引起的,而不是過去將家庭財富的80%用於購買房子引起的。對於單純買房子用於居住的人來說,這些財富都是浮雲。


暖心人社


中國人對房子真是有與生俱來的依賴性~有人說,中國人有兩個天生天賦,一是種菜,二是造房~!我以為,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農業社會為主,古人首先解決的是人們吃住的問題,所以一代代傳下來,到如今還是對房子情有獨鍾。

說個我爸媽的例子吧:我爸媽,現在都70多了,祖輩都是農民,一輩子的成就對他們來說,就是養大了三個孩子(兩個大學生,一箇中專生)和造了一個五層樓宅基地房子!記得我小的時候,家裡的老房子還是二層土木結構的,樓上樓下通過一座木樓梯,奶奶,哥哥,我三個住樓上,爸媽妹妹住樓下。晚上時候是最熱鬧的,三個毛孩子奔著"咯吱咯吱"木樓梯,上上下下的捉迷藏,奶奶跟在後面追著跑,總當心我們摔下樓梯!~哎,時間如梭,轉眼過了幾十年,好懷念當年時光!

在我們大了之後,都到外地讀書工作了。按說家裡就兩老人,一間兩層老房子足夠了,可我父母就是要拼著老命賺錢拆了老房蓋新房,非得造好現在的五層紅磚房才心滿意足!我想全國各地都有無數這種情況吧,可見,房子在中國人心裡有多重!~

所以,買房或造房對國人心裡有多麼大的安全感和滿足感!外國人也許永遠都不能理解中國人的這種行為,因為他們不懂中國文化。安居樂業,是中國人的一大追求。房子在中國人眼裡就是可以祖祖輩輩傳下的基業!


八面古月


中國人喜歡買房的原因就是因為自己買的房子安心。所以有一年,深圳有一個活動,就是徵集一個關於什麼是家的廣告語,結果最後一句【家是放心的地方】,獲得冠軍。不過,後來又聽說這句話是剽竊新加坡的房地產廣告語。老道也是無語

家是放心的地方,這一句話道盡了一切。然而,這個家只是一個實物。它是不是真的讓你放心安心,這真不一定。本來買房只是想買一個安定與放心而已

記得有一次我在幼兒園的小區等待女兒放學,快六點了,有一個老人依然在小區徘徊。於是我就跟她聊了起來。我問她怎麼還不回家?她說回到家心情就不好。那老頭忒煩人。


太素老道


進城買房是當下的一種趨勢,也是形勢所逼,一方面丈母孃擇婿必須要在城裡有套房,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子女的教育問題。就拿我的家鄉來說吧,小小縣城總人口不過才十二萬,房價就高達九千一平米,為什麼會如此貴?就是為了子女的教育,只要你在城裡有套房,你的子女就可以安排在縣辦的好的小學、中學讀書,不然的話凡是農村進城讀書的子女一律安排在鎮辦學校就讀,大家都知道鎮辦的無論是師資方面還是環境方面都達不到標準,你能忍心將子女放在這樣的學校嗎?那就只有買房,再貴都要買。還有就是現在的女孩太現實,城裡沒房感情再好也白搭,通常的情況就是住在城裡每天騎著摩托車到十幾二十幾公里外的鄉下去做農活,風雨無阻,如若不然就是城裡打工,什麼活都要幹,不然的話每天睜開眼就是要開銷的房貸,物業費,生活費,水電煤氣費,寬帶費,電話費,還有交通費等等,你想在家休息一天,如果你一天掙二百的話,那第二天就要掙四百了,要不然那麼多費用用什麼交?所以我常常聽到一些70後80後抱怨,活的真累。


阿茂茂m


不得不說在中國確實是買房才有安全感的國家,這是國情 ,也是民族的一種氛圍所造成的!不僅現在如此,就是以前也是如此,未來更會如此!在中國人民的心理所謂的“家”就是房子,沒有房子就等同於沒有家,沒有家,心就無處安放,人就註定流浪,所以我們需要買房!


其次房地產不但具有居住的屬性,還具有保值和抗通脹的價值,甚至是這幾十年以來最安全的投資理財方式!要知道購房是一個30年期限,5.2%左右利息的優質貸款,更重要的是你只出資30%,而銀行貸款墊資70%,所以房價出現大跌的幾率太低,安全係數相對其他理財非常高!


於是網絡上出現了這樣的段子,有人提問道:你為什麼要買房子?關於這個問題,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答案。

——為了賺錢。

——為了結婚。沒房子沒人願意嫁給我。

——為了抵禦通貨膨脹,錢存在銀行貶值太厲害。

——為了證明自己。

而我見過的最奇葩的答案,來自深圳圈內一位著名的女投資客。

——我就是喜歡收藏紅彤彤的房產證,我的夢想就是在保險箱裡裝滿房產證。


所以現在的中國市場裡,80%的人用自己的財富去換取房產確實是在他們看來比較安全感,幸福感的事!畢竟無論走到哪裡,大家都是用房產證的厚度,以及房子的地段來衡量你的價值的標準之一!例如相親的時候,女朋友一定會問你有沒有房?而丈母孃則是更加嚴厲的諮詢:你有幾套房?因為有沒有房關乎著未來能否維持生活,而有幾套房關乎著未來能否幸福的生活!


所以我覺得我能理解中國人近80%的家庭財富都拿來買房這個事實,因為環境是這樣,壓力是這樣,被迫著你不得不這樣!根據調查統計,許多有房的人所具備的幸福感的的確確比無房人來得高!但是無口厚非的是高房價也確實在剝奪、摧殘、甚至埋沒了許多年輕人的志向和創新,房子就是一把雙刃劍!!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是啊,積攢了多半輩子的血汗錢都買了高價房子了,甚至有些人還要貸款和借款,來完成買房大業。

也有些安全感,因為盼望已久的房子到手裡了,有地方住了還是自己的房子,不用租房子住了,心裡覺得有一些沾沾自喜。

別忘了買房子同時也增加了家庭經濟危機感,買完房子剩下的日子,就是還房貸,還借款。現在90%也許都是貸款來買房子的人多。

如果收入低,日常生活中開銷大,危機感更強烈。世界上事情都有兩面性的,有笑的就有哭的,有愛的就有恨的,有苦的就有甜的……!

現如今如果是倆口子都賺錢還房貸,日子有些還寬裕,要是靠一個人賺錢,日子就難過多了,現在賺錢太難了,收入低,物價高,開銷大除去還房貸,賺的錢幾乎就沒有了。如果再有一個孩子上學,再養活有兩個老人,日子更別說有多麼艱難了,仔細想想危機感大於安全感!

以前就像房子車子這些產物都是公用的,現在它們成了市場上的商品,如果再有人炒作它們價格就會一路飆升。現在有些人買房子是真正為了自己住,而有些人買房子是把它當成一種搖錢樹聚寶盆,想用它發財致富!有些人把房子這個巨大的商品炒的叭叭叭響,都要炸鍋了。所以說,房子最後落到消費者手裡,價格就是最高的。

現在賺錢少,開銷大,再把這麼大的商品變成自己的東西,就會超出自己的經濟實力範圍,最後付出的代價就是慘痛的。經濟條件不好的人買房子和有錢人不能比,人家國內買完房子,還能到國外買豪華別墅。人家資金也充足賺錢也容易,所以說人家買房子就沒有壓力山大的感覺,顯得還十分悠閒自在!

經濟條件不好的人買房子幾乎很少有安全感的,有危機感倒是真的!


春天來了7270


從心理的角度去分析的話,我認為大部分中國家庭買房子後,安全感確實提高了很多。

房子在中國代表的不僅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身份以及一種安全。很多中國老百姓其實都不喜歡租房的日子,特別是對於那些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他們認為租房子是不安定的,所以很多人在嫁女兒的時候,都非要男方有一套房才可以,沒有房子就不願意嫁女兒。



雖然買房之後掏空了很多家庭的財富,而且未來幾十年還要面臨很大的月供,但至少買房了之後,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就意味著安全了很多,而這種安全意識主要來源於幾個原因。

第1個原因,有房才有家的觀念。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當中,傢俱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很多國人的認識當中,有房才能算有家,如果一個人在外面租房,哪怕你已經結婚生子,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有家,那隻能算是流浪的生活。除非你有了自己的房子安定下來了,那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家。

也正因為如此,目前很多年輕人在結婚之前都必須買下一套房。根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北京首套房平均購房年齡是27歲,這個首套房平均購房年齡要遠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比如目前日本首套房購房年平均是41歲,而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首套房平均購房年齡也是在30歲以上。

第2個原因、來自於對房價上漲的一種恐懼。

2010年之前很多人絕對不會想到我國房價會迎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所以當時很多人即便有錢也不會買房,而是會拿去投資實業或者做其他的。比如網上流傳一個很廣的例子,深圳南山有一個人就是在2006年的時候把房子賣出去創業。但是到了2016年的時候10年創業所賺取的利潤剛夠把之前賣掉的那套房買回來。

所以最近幾年房價的高速發展已經給很多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老百姓對房價的判斷已經模糊,因此很多家庭哪怕沒有錢也要去借錢買房子,因為他們擔心,如果現在不買,未來房價會繼續上漲,到時更加買不起。而買了房子後就不會有這種心理上的擔心。

第3個原因,房子是抗通貨膨脹的最有效手段。

過去十幾年我國的m2發行量一直都處於高位,m2的發行量比GDP的增速要高很多,所以導致物價上漲比較快,過去十幾年,我國實際的通貨膨脹率至少在6%以上,也就是說貨幣每年都在以6%的速度在貶值。在這種情況之下,大家把錢放在銀行或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其實都是一種虧損的狀態。

而通過觀察過去十幾年的樓市,房價的漲幅要比通貨膨脹率更高,所以過去十幾年房子就成為了抗通貨膨脹最有效的手段。也正是基於歷史的這種判斷,所以很多人目前買房也是相信房子是抗通貨膨脹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這樣可以給他們財產的增值或者保值帶來一種安全感。

總之,目前房子確實能給很多老百姓帶來安全感,但我認為未來房子的這種安全感能否繼續存在是一個未知數,假如未來我國房產出現過剩,而且房產稅又推出來,那到時候持有的房子越多,負擔會越多,到時候房子不但沒有給大家帶來一種安全感,反而有可能會成為大家的一種負擔。


貸款教授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家是最溫暖的地方,是愛的巢,也是避風的港。而房子是承載家的基礎,也是家的具象化。

所以即便是花了80%的財富去買房,房子是安全感最強的地方。在外面困了累了,回到家依然會覺得還有依靠,依然可以休整再去奮鬥。

所以即時是每個月都要還5000多的房貸,雖然有擔心和憂慮,我依然會覺得幸福,依然會有安全感。

但是,不建議過分透支去買這份安全感,對於80%的財富還要去東借西湊,還是去貸大量款去付首付,這樣的來的安全感是毒藥。


湘財Plus


2017年1月17日,廣發銀行聯合西南財經大學聯合發佈了《2018中國城市家庭財富健康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的家庭戶均資產規模從2011年的90.7萬元,增加到2017年的142.9萬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7.9%,預計2018年家庭戶均資產161.7萬元。

而在這個家庭財產之中,近80%的財產都用於購買住房了,房產支出比例為美國人的兩倍以上,所以說中國人都在為房而生活都不為過。

先不說這個研究數據的準確性,但是在我國確實存在不少兩代人一起湊款付首付及還月供的情況,僅房貸一項最少伴隨了最少80%的中國人大半輩子,截止2017年末,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房貸的餘額已經達到20萬億的規模。

買來了安全感了嗎?

無論大家承不承認,目前房子確實可以給國人帶來安全感,這是由於我國房子的屬性所決定的:

(1)傳統觀念:在國人的傳統思維裡,租房不叫房,因為房東隨時可以攆人,沒有給人帶來任何的歸屬感感,只有自己的房子才是家庭的港灣;

(2)戶籍政策:在我國要融入一個城市,特別是大城市裡,入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買房落戶,只有落戶了,自己在這個城市裡才不算外來人,才有家的歸屬感;

(3)教育政策:我國的房價之所以高升,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即教育政策,父輩的可以苦自己,但是不能苦孩子的思維,而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學業,不想輸在起跑線上,那麼只能買房了。

房子可以帶來上述一系列的好處,再加之我國的房地產是過去四十年以來一個絕佳的投資產品,以是十大城市為例,過去十年年均漲幅最低的都有8%以上,這就是為何我國的家庭財富會集中到房產中去,因為它不僅確確實實可以給廣大居民帶來安全感還帶來增值。

中國人有多麼愛買房?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僅2017年一年,我國商品房交易面積達169408萬平方米,銷售額達133701億元,假設首付款平均為40%(不少家庭首付不僅僅最低起點的30%),那麼首付資金為:133701*0.4=53480億元。

5.348萬億是什麼概念呢?2017年我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數為25974元,但是人均支出為18323元,所以人均剩餘的資金為25974-18323=7651元,2017年末,全國共有13.9億人,則2017年剩餘的總財富為:13.9億*7651=10.63萬億,相當於2017年國人賺的錢一半以上都用於買房了,這就說明中國人有多麼愛買房了。


鯉行者


中國人近80%的家庭財富都用來買房,這主要是中國人對於“家”的定義,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之中,“家”是最重要的關係,整個社會都是通過“家”這個細胞單元串聯起來的,所以說家國天下,為國為家。

“家”這個概念既有精神上的和血緣上的聯繫,比如親屬和婚姻等等,也有物質上的表現形式,那就是住房。所以說如果理解了中國的社會組織形式以及思維方式,我們就不難理解房子在中國人消費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人可以一輩子省吃儉用,但不可以沒有住房,這讓很多外國人不理解,就好像他們不理解,春節為什麼一定要回家過一樣,曾經有外國人說,每逢春節,中國整個國家都在流動,人們爭先恐後的拿著一張車票,就為了回家團圓。

在中國人的眼中,你可以不帥,你可以文化水平低,但如果你有住房,那麼你就可以先成家後立業。基於這一點情感因素和思維考量,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保持了10年的黃金增長,中國投資騙人的方式有很多,但沒有售樓小姐的話,十年如一日從來沒有騙人:快買房吧,再不買房子價格又漲了。

所以說中國人通過房子的消費,確實買到了一定的安全感,因為在中國目前的投資渠道,無論是自我居住,還是固定投資,房子都是一個不二的選擇,既能保值又能增值,帶來的安全感確實非常強,甚至很多上市公司在業績虧損的時候,擺脫困境的最快方法就是賣掉一二線城市的幾個住房。

綜上,目前在中國通過住房確實能夠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並使人們獲得一定的安全感,但隨著房地產紅利期的結束,人們的安全感訴求會更加多元,比如社會認同、價值認同、思維認同等等,這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