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理解“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句話?

天順祥殯葬


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只剩歸途。這是一個關於孝道得經典語句。其中包含豐富的寓意和哲理。

父母健在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尚有來處; 一個人能來到世上,首先要感謝父母;我們的每一步成長,也是因為父母,而家,永遠都是屬於自己的人生避風港;父母在,我們還有家,每逢節假日我們還能有個心心念念牽掛相聚的地方,可以思念家。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當父母老去,我們的出生、成長的那些記憶,也都隨他們而去;自此之後,人生的道路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忙忙碌碌無人喝彩,最後只剩下歸往人生最後的歸宿。雖然我們也會成家,但那是另外一個故事了。而我們生活從小至成年的家不在了,人大半生生活和思念的家不在了。所以父母在世時,一定要多照顧父母,孝順父母。有時間就回家看看,這是唯一一個哪怕你去再多次,都熱烈歡迎你的地方; 只要我們盡了孝道,以後的人生就不會後悔。


慕羽軒文社


看到這個問題忽然想起來年前朋友跟我說過同樣的這句話。朋友的父親去年去世了,他們老家的風俗過年要上墳祭祖,上完墳回來他就跟我這樣感慨。“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只剩歸途。”再也沒有作為孩子的感覺了。

 

是啊,父母眼裡不管我們歲數多大,都是孩子。只要他們在就可以看到我們的來處,記得奶奶九十多歲時候,小叔叔感冒了,奶奶守著五十多歲的小叔叔,給他頭上敷著毛巾退燒,那個場面別提有多溫暖了。

 

奶奶去世前,大伯、父親、叔叔、姑姑們一起守在身邊,當時大伯七十多歲了,奶奶去世,大伯老淚縱橫,惹得我們小輩們也是淚流滿面。

 

世間沒有了父母,就沒有了真正疼愛我們的人。我們就失去了依靠,人生就只剩下了歸途。孩子是生命的延續,沒有父母庇護,我們就成了孩子眼中的老人。

 

想想這些也挺傷感的,常言道“子欲養而親不待。”趁著父母健在,及時行孝,多去陪伴父母,即使不能天天守在父母身邊,多打電話,跟父母視頻聊聊天,讓他們感覺我們的牽掛,別叫有一天想起來後悔。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保護傘,父母在那裡,那裡就是我們的家。父母老了,孩子在那裡,那裡就是我們的家。善待父母,讓我們跟父母一起的路,拉得更長更長些。

 


丁香依舊


這句話說的很對,“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自從父親和繼母去世之後,十年之久,就再也沒有回過故鄉!兄弟姐妹們也就像一盤散沙一樣散了。思鄉之情常常纏繞在心頭,父母們巳經老去,留下的只是回憶和無盡的思念……我不知道回去該何處去?更不知道該去看望誰?那個生養我的故鄉!已經成為我陌生的地方和夢裡懷念的鄉村!

兒時的夥伴們已經成為熟悉的陌生人,兄弟姐妹只能說是一個父母所生所養的孩子,因為財產和利益,早已變成冷漠無情的親人!能夠證明的事實就是:我們的血管裡流淌的是父母的血液。還有童年時光里美好的記憶!一個坑上睡覺、一個被窩裡戲鬧、一個鍋裡吃飯;一片天空下呼吸。如今卻如此的懷念與陌生!

我多麼想再回到家鄉!看一看故鄉的天空和山水美景!到處都留下我童年時快樂時光!好想在哥哥、姐姐家再重溫一次父母在的時光和溫暖!可我就像遠方孤獨漂泊的客人,無處再安放我的靈魂!一切那麼熟悉又是那樣陌生!令我憂傷和心碎。我曾準備了很多次踏上回故鄉的列車,思來想去還是放棄許多年的念想。

“父母去了,我的人生已經沒有了歸處!”只把故鄉藏在心裡默默的思念!我已經迷失了回家的方向,找不到來時的路。


寫作特工


  • 在我小時候,我們家旁邊一棵參天大樹叫朱樹。一年四季都枝葉妙 盛,就象一把大涼傘,那時沒有電,也沒有電器之類的。年到仲夏父母總是帶著我們在樹下承涼,說說小故事,教育我們怎樣做人,從小就要有顆純潔的心,誠實,真情,不偷,不騙。當時我還小也聽不懂是什麼意思,父母只要求我記住他的話,等你上學了就明白了,直到我讀四年級才真正明白父母的話。



  • 時間過的真快,地球總是不休息,不停的轉動,彷彿就在昨天,哥姐他們已成家。姐的婆家在本隊是外姓,每到晚上都會來父母家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那時的我已長大但未成家。也經常來父母家吃飯,總覺得父母傢什麼都好吃,連水都是甜的。只有父母才包容我們,只有父母才鼓勵我們,只有父母對我們才是真愛,才是執愛。父母就是我們的大樹,有了父母的大樹,我們好承涼,我們高興的圍著大樹轉,我們兄弟姐妹才會來相處。這就是人生的來處。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死生輪迴天註定,去早去遲不由人。一九八二年,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可恨的閻王鐵面無私,相繼收走了我的父母。我們呼天喊地無音信,切肝切肺也枉然。含淚悲葬父母墳,永留記憶在心中。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們不是孩子了,我們的人生大轉折。前段在網上看到一個七十歲的兒子侍候九十多歲的父母,記者問他開心嗎?他說開心,雖然我有七十歲了,但有父母在我永遠是孩子,也永遠年輕。回答得多麼好啊!到現在,我父母已去了三十多年了,而我又是幾個孫子的爺爺了。我的人生也只剩下歸途了,在生歸故里,死後歸故土。也許走十年,二十年慢慢地走向歸途之的終點。



勤修煉


  一、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我要好好陪陪他們,雖然總是嫌嘮叨,嫌囉嗦,嫌麻煩。可是看著他們對我的依戀,我就不自覺的告訴自己,要好好對待他們。我愛他們可是沒有張嘴說過。

  二、有一個地方,這一生你一次都不想去的地方,我去過了三次,看過了中年喪子,老年喪子的痛苦,白髮送黑髮,也看到了子送父,還沒來的急為你做些什麼你就走的這麼匆忙願一切悲傷都能讓逝者安息。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三、她心中最重要的人是你,你心中最重要的人是誰?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四、小時候我媽媽常教育我不能一邊走路一邊張嘴吃東西,現在···懷裡抱著顆白菜吃著零食回家。。。還要啥形象。還是被媽媽管教好,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五、楊絳先生以一位母親和妻子的身份,敘寫著她與先生和女兒的故事。我只看到文章的前篇,她用自己在夢境的片段敘寫著女兒的病逝和丈夫的離世。看到這裡的時候,心就像堵了棉花般難受,可能因為想到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六、朋友圈裡的朋友父親這幾天病危了,我看他發的“懺悔之言“,表露的“後悔之意”,我忽然就理解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珍惜每一個當下和眼前的人。

  七、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下午和老闆娘閒聊天,當她說起這段話的時候,差點兒淚奔。老媽去世已經十餘年,每當臨近年關的時候,心裡莫名的難受起來,因為害怕過年,因為不想再想起十一年前的那段日子。因為老媽已不在,家沒了。不知道哪兒還能容的下我這個孤獨的人。​

  八、心情很不好我再也沒有理由回去外婆家了也少了一個愛我的人莫名的難受即使這樣也不能太表現出來因為媽媽比我更難受她再也沒有家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願外婆一路走好天堂沒有病痛我愛您。

  九、終於在這個稀鬆平常的夜晚明白什麼叫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亡人生只剩歸途​。

  十、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成年人的人生就是一場賽跑,自己的事業成功,成長速度與父母老去的速度比拼。總希望自己能更快一些,讓父母更多的喜悅。然而事情還是義無反顧的背道而馳……生命總是意想不到的那樣脆弱和堅強,再多的眼淚也迴轉不了那些後悔和道歉。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兒願您一路走好…

  十一、“尋夢環球記”,一部很暖的電影,充滿想象力、夢幻的故事。死亡並不是真正的離開,被遺忘才是。不同的文化對於死亡有著不同的見解,墨西哥這個充滿異域風情的國家,以音樂與熱情去擁抱死亡。家庭,是西方文化的內核,是親人間共同的記憶,是跨越生死的連結。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十二、所謂福禍相依,不管怎麼樣2017年也都挺過來了,回想起來其實也沒那麼難。這一年從實習,畢業,工作,經歷了人生一個重要轉折。這一年我知道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如今爸媽健康在身邊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安全感了。這一年是成長最大的一年,努力長大,變得優秀,面對2018年,還是很簡單,希望家人及朋友都平安喜樂,而我就及時行樂吧。再就是2018年簡簡單單的暴富,哈哈哈哈,各位晚安,明年見!

  十三、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不論你在哪裡,工作有多忙過年都應該回家!因為每年只有一次與父母團聚的機會一定要珍惜!做個孝順的好孩子!​

  十四、是我淚腺太發達了嗎,今天看了一天親愛的她們,哭了半天,尤其是嘉一對著鏡子抽自己大嘴巴的臺詞,看的我淚奔了,世上所有的子女都沒有流淚的資格,因為我們都太厚臉皮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個電視劇對於現在的孩子們真的很有教育意義!父母的親情是這輩子最無私的恩情!​

  十五、過來照顧父母,媽狀況越來越糟,從不會提褲子,到不會表達,步履蹣跚走向2018。帶本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想讀卻剎不下心;帶了筆記本過來,想盤點2017,卻連打開的慾望都沒有。一年365天,除了春節和十一旅行,其他時間都是週一到週日連軸轉……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十六、人生短暫,做父親後才懂的珍惜時間珍惜身體,才明白從前感覺很重要的東西其實在人生中並不重要,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餘下的日子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因為我們永遠沒有下輩子。

  十七、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看見這句話心裡難受了一晚上,希望永遠都不要有這一天​

  十八、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珍惜感恩父母。2018要完成一個大目標,腦子這幾天想的有點多了,都沒休息好,回家了啥也不想好好休息,好好陪家人。

  十九、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成年人的人生就是一場賽跑,自己的事業成功,成長速度與父母老去的速度比拼。多麼希望可以跑的快些,讓父母看到,享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悅。​

  二十、忐忑不安的夜班,病重的老太太於昨日凌晨五點十五走了,經過三十分鐘的胸外按壓之後心電圖仍呈一直線。突然想起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二十一、臨近歸家每天都在默唸倒數,最近常常看到的一句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但我們這一生就是這樣一個矛盾體,父母日漸老去,我們工作逐漸起色回到小城更加不可能,一年只有一週的陪伴,除了隔空的問候我只能更努力的讓歸家的時間成本降到最低,願父母安康快樂​


印刷卷筒不乾膠標籤


父母在,兄弟姊妹會你來我往,利用節假日休閒時間,帶家人孩子看望父母,家人相約小聚,兒女繞膝,交杯換盞,談天說地,其樂融融,一家親的濃濃氛圍讓人陶醉。不管走到哪裡,身在何處,都會有父母親人間的相互牽掛,隨時可以分享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有家的感覺溫馨踏實。

父母去,兄弟姊妹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家也就不復存在,大家都成了無人管的孩子,四處遊蕩,逐漸很少來往。再也體會不到父母的關愛、親人牽掛,再也找不回親如一家的幸福日子。

大家一定要珍惜父母健在的時光,常回家,多陪伴,不計較,早盡孝,充分享受有家的快樂,不為日後留下遺憾!



浪湧海天


如何理解“父母在,尚有來處;父母去,只剩歸途”這句話?

父母是兒女一輩子的精神寄託和依靠。不管離開多久,不論走的多遠,父母的家,永遠是兒女的牽掛。永遠是兒女溫馨的港灣。父母在,兄弟姐妹可以經常相聚;父母去,血緣凝成的親情也會漸漸淡漠。本人十八歲參加入伍,離開父母,來到西北邊陲。那時候還沒有電話,但每兩個星期都會給家中寫信,父母也是如此,每隔一個星期要請三叔到家裡代筆,給我回信。我在部隊上的生活訓練和進步等等,都會及時彙報給父母,父母也會時常指導和勉勵。雖然遠隔萬里,但父母的關愛始終溫暖著遠方的兒子。後來有了電話,每隔幾天,都要同父母聊上幾句。知悉家中平安,心情倍加輕鬆。雖然在部隊工作的近三十年裡,回家探親的次數非常少,但對父母的牽掛、對家的眷戀,一分也沒有減少,反而愈加濃郁。退役後的幾年裡,我每年都要回去三五趟,最多的一年曾經跑了七個來回。父母的家,是兒女的來處,更是兒女的去處。父母在,來處和去處都在,父母去,即無來處,又無去處,只剩下歸途了。


東海懷東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雙親去。人生只剩歸途〃如何理解?

這是一個很傷感的話題,雖然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但是,對於親人,對於父母,感覺這個時刻來的越晚越好。

我的母親父親分別於十一年前和八年前去世了,我沒有了來處,只剩歸途了!

母親去世的時候,我感覺溫暖的家溫暖的房子沒有屋頂了,家不能遮風不能避雨了,沒有了溫暖

父親去世的時候,覺得家的柱子圍牆也倒了,沒有了家的樣子,只剩一片廢墟

父母不在了,家的概念模糊了。父母在的時候,打電話的話題是父母近來身體怎麼樣,吃飯怎麼樣?身體不舒服了,治療的怎麼樣,恢復的怎麼樣

之前回家了,守在父母身邊,聽老人們說說家常,說說孩子們,說說親戚,說說親戚家的事。每次過一遍,老人家沒有說煩,我也沒有聽夠。兄弟姐妹親戚朋友來了,在老人家屋裡聊聊天,就算老人不插話,心裡是踏實的溫暖的

當父母不在了,再回老家時,雖然老屋還在,但是物是人非,只是沒有了父母的溫度。和兄弟姐妹們在一起,沒有了父母這個共同的永恆的話題,突然感覺冷清了、無話了

正所謂,父母在,兄弟姐妹是家人,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是親戚。

以前回去,不管父母身邊條件多麼寒酸,但住著踏實溫馨。後來再回去,不知道該住哪,只好住賓館,沒有了家的感覺,沒有了家的溫暖

所以,父母在的時候,靈魂有安放處,心裡有寄託,正所謂人生尚有來處。


期待耿好


父母離去,那個曾經的家沒有了,已不可能再回到沒有父母的地方,以後再有什麼事就只有自己去承受,已經沒有了撫平心靈創傷的地方。

父母在時我們在父母面前似乎都是小孩子,從生死輪迴的角度說,父母都還在,寓意我們的路還很長,我們還很年輕,我們的時間還有許多。父母離去,一下子突然感覺,自己的路似乎也不多了,彷彿已經可以看到終點就在那裡,剩下的就只有歸途。

從思想意識上來說,父母就是我們的保護神,不管以後自己變得多麼強大,這個保護神的潛意識始終留在我們心裡面。有了這個保護神,我們就可以大膽的去外面打拼。突然有一天,這個保護神沒有了,心裡一下子彷彿失去了支撐,彷彿失去了強大的後盾。好比是長期在外征戰的王子,突然失去了父親,家裡沒有了支撐,此時不可能再去征討別的地方,唯有踏上回家的歸途,延續父母的模式,等著死亡的到來。





老牛有話說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句句珠璣 ,振聾發聵。回想父母點點滴滴,淚自心內流。

父母在,兄弟姐妹都有一個相聚的去處,父母是紐帶,爸媽是核心。有時間兄弟姐妹會不約而同的去爸媽那裡,看望父母,嘮嘮家常,談談工作,規劃下一步的方向。在這安靜的港灣補充能量,為工作生活指明方向。獨生子女更能體味到父母的重要和依靠。

父母去,意味著一個大家庭變成數個小家庭,當初的平靜,安逸盡去。失去紐帶,失去核心,兄弟姐妹無形中相聚減少,各自投入自己的工作生活裡,所有壓力與不公只能自己默默扛起。

在此同時,我們也已經為人父母,我們自己已經是父母當初的位置,需要為子女撐起一片天,開始為他們遮風擋雨。兄弟姐妹之間的接觸減少,難以再現其樂融融大家庭的溫馨快樂場面。雖然念念不忘,只得盡藏心中,獨自努力前行。

父母是山,為我們撐起天;父母是樹,給我們遮風擋雨,播撒雨露。在父母的臂彎裡我們長大,不能忘記父母恩情。百善孝為先,使父母有生之年盡歡顏。不會後悔哭訴子欲孝而親不待。

週而復始,日月輪迴。為天下偉大的父母親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