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元清可以統治中國而帝國主義卻無法殖民中國?

jsy809371305


這個問題其實很沒有意思。

因為元清兩朝作為我國的正統王朝,和帝國主義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而且元清兩朝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並非殖民,這和帝國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擴張有本質不同。

所以兩者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不過今天的網絡上,總有很多居心叵測的人,宣揚所謂的“元清非中國論”,高唱“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對元清兩朝的正統地位進行別有用心的抹殺。

更有甚者,將清朝入主中原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進行對比,理由是二者都從東北向全國擴張。他們將清朝比作成功的日本帝國主義,把日本帝國主義比作失敗的清朝。

很明顯,這種無中生有、顛倒黑白的論調,正在試圖否定我國的歷史傳承性,為分裂我國國土提供所謂的事實依據,其狼子野心,人人得而誅之。

那麼元清兩朝到底和帝國主義有哪些不同點?為什麼元清兩朝可以成功而帝國主義就註定失敗呢?靜夜史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元清兩朝和帝國主義的歸屬地不同

元清兩朝和帝國主義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

元清兩朝是中原王朝周邊的蠻夷而帝國主義不是。

元朝的前身蒙古,歷史上深受中原王朝影響,蒙古汗國崛起前更是受到金朝的直接統治,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而清朝的前身女真,在明朝時期是奴兒干都司的勢力範圍,女真族首領長期受明朝皇帝的冊封,其活動範圍長期屬於明朝的羈縻統治區。

作為自古以來的多民族國家,我國從來不是單一的漢族文明。元朝和清朝的建立,是少數民族取代漢族統治的過程,是中華文明歷史上的改朝換代。

而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帝國主義,尤其是西方國家從來就不屬於中華文化圈,他們的文明體系與中華文明格格不入,特別是西方的基督教。他們對中原王朝的入侵,本質是對我國傳統文明的侵蝕和顛覆,因此必然在我國民眾的強烈反抗終歸於失敗。

2、元清兩朝和帝國主義的先進程度不同。

元清兩朝和日本帝國主義最大的不同就是:

日本帝國主義比中原地區文明先進,而元清兩朝文明程度則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

和歷史上大部分少數民族政權一樣,元朝和清朝在崛起的過程中,為完成對中原地區的征服,必然會經歷封建化的過程,也就是向中原先進文明學習。

而且為了有效統治中原地區,元清兩朝的統治者在征服中原地區,學習中原先進文明後,還大量起用中原地區的地主階級和士紳階層,共同組成牢不可破的統治階級。

而日本帝國主義雖然也在我國境內大量扶持漢奸代理人,但和清朝這樣滿蒙共治、滿漢共治有本質不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模式比清朝的專制皇權制度更為先進,因此日本帝國主義不可能學習清朝模式進行所謂的封建化改革,也就不可能融入中華文化圈。

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本質是要徹底毀滅中華文化,將日本帝國主義文明灑向整個中原大地。

西方帝國主義也同樣如此,所以這些帝國主義的做法,不僅無法得到民眾的理解,更無法得到地主階級等高層的支持,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3、元清兩朝和帝國主義的數量不同。

元清兩朝之所以最後走向成功,很大程度是因為: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無論元朝和清朝都只是一個征服者,而清朝末年時空下面臨的帝國主義始終很多。

因為元朝和清朝只有一個征服者的背景,所以對於當時的中原人民而言,面臨的無非就是所謂的民族大義或苟且偷生。

而且因為元朝和清朝最終的目的都是以漢制漢,所以最終留給中原人民的選擇始終很少或者說根本沒有。

但帝國主義就完全不同了。在中原人民沒有對各個帝國主義做出親疏判斷之前,帝國主義內部已經亂成一鍋粥。

因為各國國情不同,和我國的距離遠近不同,對我國的殖民訴求不同,導致帝國主義內部始終矛盾重重。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雖然一定程度上統一了各帝國主義的意志,但客觀上卻保存了我國領土的統一。

甚至到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時,也受到其他帝國主義的影響,最後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徹底擊敗。

所以列強之間的矛盾是他們難以徹底殖民我國的最重要原因。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

無論是八國聯軍侵華還是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帝國主義之所以沒有成功殖民我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此時的我國已經達到了超過4.5億人的恐怖規模,而且是有血性的4.5億人,這是任何一個帝國主義,哪怕所有帝國主義都無法徹底殖民我國的最根本原因。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一個是同一文明體系內,一個是不同文明體系,如何能得到認同?帝國主義是要滅絕掉中國,從政治、文化上徹底否定中國,意圖將變成帝國主義的附庸、資源產地和傾銷市場。

元清推翻前朝都是一個家族推翻另一個家族,不是一個文明推翻另一個文明,即使是少數民族,一樣同屬華夏文明體系內,問:元清統治時期強制推行蒙文滿文嗎?答案完全沒有,元代科舉一樣通用漢文,一樣以四書五經為考試內容——如果是西方殖民,估計連官方語言都是英語,所有重要考試都得用英文了——比如現在的印度。

元清時期有強制推廣少數民族特有的宗教嗎?完全沒有,佛教道教一樣是得到大力發展,道教全真派還是在元代皇室的扶持下成為天下正宗的,要是西方殖民,估計城市裡最多的不是道觀佛寺,而是基督教堂了。

如此的例子不勝枚舉,元清是少數民族從末流融入主流的過程,反而是被主流的吸收壯大,而帝國主義進入中國是徹底消滅中國——元清時好歹也祭祀黃帝,要是帝國主義來了,估計你我只能對著上帝做禮拜了。


雲泛青冥


自殷商有史記載以來,東胡(契丹、蒙古族)、肅慎(女真族)就與中原有了扯不斷、理還亂的戰爭、經貿、人員遷徙。唐代,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都是唐的藩屬。五代至北宋,遼、北宋分別建立2個武裝割據政權,遼為兄、宋為弟,女真、蒙古族是遼的藩屬。北宋末,遼的藩屬女真壯大並且取代遼、北宋的部分,在中原建立金政權(得中原者得天下),客觀上南宋反而成為偏安一隅的武裝割據政權。南宋末,蒙古壯大取代金,在中原建元,滅南宋。後來,朱元璋建明,北伐驅元,蒙古族、女真族是明的藩屬。清代明,建立中原王朝,漢族、滿族、蒙古族、藏族、壯族、維吾爾族等是民族組成部分。民國取代清,組成多民族國家。共和國取代民國,組成多民族國家。2000多年以來,政權交替,民族、文化融合一直在進行。遼代,漢族成份不少於契丹族,金、元、清也是如此。遼、金、元、清都以中原文化為主,祭祀孔廟,開科舉。元修遼史、金史、宋史,明朱元璋修元史,清修明史,民國修清史。歐美歷史上在民族、文化上與中國沒有隸屬、遷移、融合,所以國人很難接受歐美。


7891978255904


答:原因有兩個。

1.因為元清所處的時代不同;2.帝國主義不是沒能力,而是沒意願徹底殖民。

下面來詳細敘說這兩個觀點:


一、元清所處時代,統治看“天命”

隨著人類社會逐漸完善,統治的法理性也在不斷的變化。

比如早期的中國,並沒有國家的概念,充其量只有天下的概念。那個時候統治者想要治理一個地方,必須要有一種叫做“天命”的東西。

滿蒙征服中原的時候,統治者的血統並不是一個核心問題。在中國古代的精英眼中,統治者是否承受天命才是關鍵。

什麼是天命,其實只要滿足兩點:

1.精神:統治著必須尊儒重道,起碼錶面上如此。 2.物質:統治階層必須富有活力,能較為高效且公平的分配資源。

能做到這兩點,老百姓就可以默認你是承受天命的,你也就能完成統治。蒙清能夠入主中原,原因就在於他們在這兩點上做出了重大妥協。

可是當時間進入到20世紀,那是一個民族主義覺醒的時代。

在此之前,人類並沒有國家和民族的概念,大家覺得和不一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挺好。那時候人類的衝突,主要集中在信仰和利益衝突上。

可當統治者的血統成為核心問題後,各個國家的民族意識覺醒,開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分成團體的人類,疑心開始愈發嚴重,各種衝突也開始出現。

這時候,一個國家想完全征服另一個國家,已經基本上不可能了。

二、帝國主義沒有殖民的意願

但是從古代到二十世紀,中間還隔了大約半個世紀左右的時間。

那個時候的帝國主義,為什麼沒有謀求徹底殖民中國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不划算。

以大英帝國為例,依託商人(蘿蔔)、傳教士(畫餅)、軍隊(大棒)這三隻手,大英帝國成為早期的世界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

論實力大英帝國有實力殖民中國;論理由大英軍隊有保護本國商人(毒販)義務,有保護傳教士(盜墓賊)的義務。但是我們看結果:沒有殖民。

商人立國的日不落帝國,其生存的法則有兩條:

1.開源:尋找到更大更穩定的市場,擴大貿易規模;2.節流:儘量少地付出管理成本。

其實一直到19世紀末,除了印度外(那是東印度公司殖民的,算私人商業行為),英國在海外很少佔領土地。最多卡住世界的交通據點,比如香港、新加坡、好望角……

到了後期之所以出現大量的殖民地,是因為歐洲各國開始佔領殖民地。為了防止被關閉市場,英國也開始佔據殖民地。隨著統治成本的提高,日不落帝國的餘暉開始出現。

英國更傾向於扶持當地的統治者。但有一個條件:被扶持的統治者願意向英國開放市場。

這樣,對英國來說,貿易的好處都能獲得,還不用付出統治殖民地的成本。

不要以為統治是穩賺不賠的買賣,看看中國曆朝歷代,雖然看著全球最強,可是連個修黃河大堤都掏不起錢。(黃河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出發,英國如果想要統治或徹底殖民中國,絕對是一個賠本買賣。

而反過來講,滿清統治下的中國,如果能夠成為一個穩定、統一而又適度繁榮的帝國,是最符合英國利益的。

因為如果大清政治不穩定,就意味著英國無法獲得一個穩定的市場;比如太平天國起義,江南燒殺一空,市場直接沒了。

帝國不但沒有殖民意願,還要保護中國免遭殖民

對於英國來說,除了不殖民中國,其實還要防備大清被徹底殖民。

比如對領土瘋狂渴望的沙俄,如果任由他們攫取中國的土地,最後很可能在自己瓜分的地盤上向英國關閉市場。

但是英國的保護,僅限於維持大清最低水平的穩定。因為如果大清太富裕,就可能變得強大起來,同樣有可能對英國關閉市場。

於是滿清看透了英國的戰略後開始“以夷制夷”;而帝國主義因為各國利益不同,也樂得和滿清演這個雙簧戲。

後記

英國的這個戰略,後來被美國繼承。

所謂的“庚子賠款”便是這個戰略的體現,維持中國大陸最低限度的統一,這才是最符合帝國主義利益的。

等到時間繼續推移,大眾的民族主義思想在持續的放血中覺醒後,也就再也沒有殖民的可能了。


(我是紫禁的sphere,圖片源於網絡。)


紫禁的sphere


這個問題細想挺有意思,我是這麼看的:

1)滿蒙同屬黃種人,相當於兄弟民族,相比白種人,更容易被漢族接納。

2)滿蒙雖然原來不屬於儒家文化,但是也比較相近,比西方文化更容易被漢族接納。

3)滿蒙同屬磚制政治圈,對漢族反抗者進行大屠殺鎮壓政策。西方是在文藝復興後期開始全球擴張,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難以形成暴政政策,尤其是不能接受大屠殺(德國之所以遭到全球性反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屠殺被揭露)。因此,西方要征服中國,只可能穩紮穩打,先經營好沿海地區——青島、山東、香港、廣東、上海、江蘇.....,然後在瓜分內地。實際上他們在美洲對印第安國家就是這麼做的。但是大清朝顯然沒挺到西方成功肢解中國,就被孫中山推翻了。

日本人跟滿族人差不多,差點就統治中國了。日本人失敗的根源,是在錯誤的時代搞殖民主義。擺脫殖民地位的美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遠離戰火、高度發達的工業與科技實力。美國忌諱世界上比自己強大的國家,尤其不會允許殖民主義帝國出現。因此,無論日本是否攻擊美國,早晚都會被美國收拾的。


青果6773


歐美列強志在通商,在中國佔領或租借一塊殖民地,碰到中國人民的強烈抵抗就罷手了,並沒有奪取中國中央政權並長期統治中國的意願。俄羅斯覬覦中國領土,遭到了中國人民的激烈反抗,領土到手,其它作罷,也沒有奪取中國中央政權並長期統治中國的意願。日本不但企圖奪取中國中央政權並長期統治中國,並且表現出了企圖滅亡中國國家、滅絕中華民族、毀滅中華文明的野蠻行為,引起全體中國人民奮起反抗而驅逐之。所以,歐美列強、俄羅斯、日本都沒能長期統治中國。元朝統治中國,蒙古貴族沒有注意緩和與漢族的矛盾,但也沒有故意破壞中華文明,所以蒙古皇帝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統治中國。清朝統治中國,滿洲貴族非常注意緩和國內各民族之間的矛盾,並且誠心誠意的傳承中華文明,所以滿族皇帝可以長期統治中國。實際上,中華民族的文化包容性非常強,不論什麼民族,只要肯於傳承中華文明,都可以統治中國。自古以來,中華文明都是以統一國家的形式整體傳承的。歷世歷代,不論什麼民族的中國中央政權,其最高國家戰略就是確保中華文明的有效傳承。因此,中國考古,只發現有文化斷層,從未發現文明斷層。最令中國人自豪的是,中華文明一脈相承、連綿不斷。但是,若如倭寇日本,膽敢有使中華文明作古的念頭,妄想在中國製造中華文明的文明斷層,那就是作死,是絕對不可能統治中國的。至今,中日友好仍然舉步維艱,皆因日本不思悔改矣。


visitorusamd


我一直以來的觀點就是:1,文字是一切文明的核心,中華文明的核心就是漢字。2,中華文明是兼容性文明,漢族主體,每個民族都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個民族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明最璀璨的構成。3,血緣是重要的輔助參考,但不是核心,縱觀全世界,從文明開始到現在每個民族都是雜血。中華文明兼容性就體現在以文明認同區分,這就是心胸。

唐宋元明清,毫無疑問,元清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是延續與繼承,最鐵最無可置疑的證據就是文字一直沒變。元清的輪流坐莊彌補了中華文明的部分缺陷,是有功勞的,不詳說了。

有部分人強調蒙古滿族的屠殺,但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的是,任何一個民族的崛起,殺戮是少不了的。縱觀中國歷史,漢族崛起,北方遊牧民族不也是血淚滿滿!縱觀全世界哪個民族崛起,不是周邊民族的屍骸壘起來的?中華民族與他們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被屠殺後就一蹶不振,甚至於滅種,但中華民族一直在世界的麻將桌上談笑風生,而苦難造就了中華文明不屈的靈魂。收起玻璃心,爾等當自豪。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末之後無華夏”據我所知是日本侵華後所提出的觀點,目的就是正統在日本而非中國。文明核心是文字,滿洲偽國教的孩子是說日語,寫日文。如果日本成功了,中華大地上講的是日語,寫的是日文,中華文明是真的斷了!及使後來推翻日本,恢復中華也再也不能說中華文明從未斷過……但歷史沒有如果,中華民族在苦難中再次浴火重生。

說句搞笑話,當日本這個民族整體說漢語,寫漢字時,中華文明就多了一個民族,大和民族!中華文明就多了一份文化,日本文化。

最近看了很多這種類型的文章,心有不快,我呢就是一個自來水。一口氣寫完的,也不是什麼歷史學家,就是一個上過大學的普通小民。有錯誤該說的說,想用的該用的就用,思想核心就是第一段話。

最後剛電影院看完流浪地球,在劇情方面確有瑕疵,但可以包容。我想說的是:只有中華文明才能有這樣的浪漫,帶著地球去流浪!



風之誓言12


這是兩個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的概念,滿蒙統治中國是中華文明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佔據中央政權,對全中國實行統治,

從堯舜禹以來,各個中華民族相互融合,黃帝戰勝蚩尤,蚩尤部散居南方及各偏遠地區,黃帝與炎帝聯盟形成華夏族,蚩尤部形成各少數民族,漢朝時蒙古高原處於匈奴,柔然,唐朝突厥,以後鮮卑室韋就是蒙古祖先,東北及外東北北遠東唐時屬渤海都護府,宋時屬遼,金時也屬領地,明時又屬奴爾幹都司,清立國也是圖中原,也從末獨是什麼國家,儘管遼金元夏都立國從來也不稱外邦,卻巴不得入住中原成為一統,,只有蒙請成功,兩次出現少數民族統治全國,控制中央政權,這些都是中國文明自已內部統一與分裂之事,由於漢族佔劇主要文明高,所以才漢族政權為代表,引領中華文明,少數民族也作出巨大貢獻,而曰本及帝國主義國家不一樣從來不是中華文明的涵蓋範圍,他們信仰,文化語音基本無聯糸,雖說曰本也學習過唐朝,但從來沒有融入過中華文明圈!

這些國家從來不被中華文明吸納,他們只是赤裸裸的入侵殖民,是強盜,所以永遠遭中國人反抗,


十八星座



西方國家並不是無法殖民於中國,縱觀清末與列強之戰基本上是一塌糊塗不堪一擊,都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了,主要因為中國疆域遼闊,西方列強誰都無法一口吃下,誰也不願意別人吃獨食,列強就這樣互相牽制,如“馬關條約”割與日本遼東半島,三國干涉還遼而沒有割讓就是一個例子,只能說殖民化在慢慢進行。

列強先是採取“割地”方式直接赤裸裸擴張,如沙俄割走中國外東北遼闊之地,後是斯文一些,沿海要地基本上都是有借無還的租界,再之後就是實際控制了,如清末龍興之地東北就成為沙俄與日本的實際控制範圍,兩國為爭奪當地資源1904年還爆發了第一次日俄戰爭,清政府只能保持中立,清末實際上有很多地方已是西方列強的實際控制範圍,長江也就是列強的內河罷了,下面這張圖拍攝於國家圖書館,大家可以看看清末西方列強的實際控制範圍,何其危險,中國離被殖民只差一步,所幸兩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列強元氣大傷,美國的意識形態不是殖民主義,也不允許西方列強繼續殖民於世恢復元氣,世界殖民地獨立浪潮掀起,中國才倖免於難趁勢而起。



元清屬於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可以說是屬於華夏文明的一部分,當然算是其中的邊緣文明,他們的地區之前朝代只是斷斷續續的統治著,他們逆襲建立全國性的政權以後,因為本就是華夏文明一部分,對於漢文化接受也快,所以都可以建立穩固的統治。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統一中國後,世祖成宗等皇帝期間也進行過漢化,其國號“大元”就出自“易經”,但是之後皇帝牴觸漢化,結果不足百年就被亡國。

清朝由滿族建立,統一中國以後,雖然一直學習漢文化的同時保持自身的文化,但久而久之已全面漢化,但也建立近三百年的大一統王朝。

元清二朝可以看出,如果融入不了漢文化,對於這個龐大帝國進行不了穩固化,也根本建立不了行之有效的統治。

西方列強沒有殖民中國,最直接的原因在於沒有時間慢慢殖民統治中國,兩次世界大戰的變局導致了殖民主義成為過去式,不然結果真不好說,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東西文明差異過大,牴觸頗多,就算滅亡清政府,也建立不了穩固的殖民統治。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元清是兩個不同時代的統治者,他們都是以單獨力量對漢族發起進攻,並不存在什麼顧及,所能輕而易舉的攻佔中原。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統國度,起初元朝的面積非常廣闊,因為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後,強行接任了蒙古大汗,率領蒙古主力南下滅掉南宋。在忽必烈集團裡有很大一部分漢族以及親漢的知識分子,他們統一認為天下需要修養,而修養就需要法律和制度,蒙古族本身他的制度並不完善,而且由於當時四大汗國雖未脫離忽必烈,但也很難調動,修改制度會遭到蒙古貴族強烈抵抗,根本無法完善,所以忽必烈決定搬抄前朝(宋)的制度,也就是開始漢化,並設立行省。忽必烈為了漢化,遠離蒙古族聚集地,離開了蒙古高原,遷都北京,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改國號“大元”,並向四大汗國發詔書,命其立刻來朝,此舉遭到了四大汗國的頑強抵抗,本身就對忽必烈巧取強奪的汗位有所不滿,如今他還數典忘祖,跟漢人串通一氣,把國號都改了。四大汗國也紛紛脫離元朝,建立獨立的汗國,並拒接與元朝的來往,此後元朝與四大汗國發生多次戰爭,直接導致四大汗國之一的窩闊臺汗國被元朝徹底消滅,之後其他幾個汗國也紛紛開始承認元朝的宗主地位。

清朝是由滿族建立的,在明朝滿族也同樣是國人,在明朝的不斷衝突中,逐漸壯大自己的勢力,形成一方諸侯。明朝在走向沒落的同時,東北的清朝在不斷崛起,但皇太極認為自己始終是明朝的臣子,所以他多次請求甚至要挾明朝承認他的獨立王國,但始終未果。正如暴雨傾盆,一場死灰復燃的農民起義推翻了這個飽經風霜的朝代,清朝雖然也想靠自己力量打倒明朝,但也不想他被別人所滅,因為一個新崛起的裡要勝於前代,所以在明朝亡國的那一段時間,清朝大軍一直陳兵山海關,就不想明朝這塊肥肉落到別人手裡,可是明朝皇帝採取了錯誤的手段,把重兵壓在山海關。在清朝入關後,為了確立與前朝的關係,在中原大搞漢化,又同時推行剃髮令,兩種政策的衝突導致了戰火重燃,但依舊未能動搖清朝的統治,為了讓世人認為本朝勝於前朝,清朝的歷代統治者都做出了貢獻,疆土又一次大一統,文化思想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禁錮,商業的繁盛。

縱觀元清都是單獨力量,而西方列強是一大夥,這就不可避免的要滿足大家的利益,導致各家無法做大,無法一口吃掉中國,保持了一定的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