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核武不可輕易動用,但在這幾種情況下不適用,誰攔都沒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世界各國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數十個國家被捲入了戰爭中,上千萬的人口喪生,數十億的資金流失,可以說是一次沉痛的打擊,但其對於科技的發展卻貢獻巨大,最讓世界矚目的莫過於在1945年,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的那兩顆原子彈,在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程,儘快結束二戰的同時,也為世界科技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核武不可輕易動用,但在這幾種情況下不適用,誰攔都沒用


眾所周知,二戰促進了航空、船舶以及核能、航天的發展,特別是核能,不論是民用還是軍用,其都有著非常高的價值和意義,要知道,核能被認為是最清潔的能源,其對於生態環境並不會產生破壞,尤其是在現今溫室效應的影響下,全球氣溫變暖,海平面上升,對於二氧化碳的排放很是顧慮,而核能並沒有相應的碳排放,所以才有了這樣的認可。


核武不可輕易動用,但在這幾種情況下不適用,誰攔都沒用


然殊不知核能釋放出來的物質要比碳排放更具殺傷力,其不僅會導致生態環境發生異變,還會增高新生嬰兒的畸形率,被核輻射的自然環境最短也得百年才能夠適應人類居住,更不用說是輻射環境中的植被生長週期了。

可以說核能的存在有利也有弊,事實上只要操作得當,並不會引起核洩漏,諸如最大規模的一次核洩漏事件就是在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其發生洩漏的原因就是在於操作失誤,這也就意味著只要符合操作流程是不會引起核洩漏的,而且再加上現今科技的發展,安全性是非常高的。


核武不可輕易動用,但在這幾種情況下不適用,誰攔都沒用


話說回來,其實核能的在民用領域的發展也僅限於發電了,而在軍事領域的拓展可是讓世界各國都產生了危機感,眾所周知,核原料在進行核反應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時也會產生極強的破壞力,這也是其能夠作為武器得以應用的重要原因。

也正是核能產生的巨大威力讓世界各國都談之色變,因而便想到了對核能的發展加以限制,從而達到和平利用核能的目的,所以核武在問世之後,美國在日本的核打擊是唯一的一次實戰。


核武不可輕易動用,但在這幾種情況下不適用,誰攔都沒用


當然了,這並不意味著核武器的存在只是一個擺設,其有著非常強的戰略威懾作用,而且並不是不能使用,而是不可以輕易使用,畢竟其在戰爭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可是非常大的,誰也不會輕易放棄。

就這一點而言世界各國是統一的,中國一直以來都奉行著不首先使用核武的原則,但也是有四個前提的,那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一旦觸及,還是會主動打擊的。首先是重要的基建設施,諸如水庫,江河的堤壩等,其次便是戰略軍事目標,諸如航母、衛星以及核武等等,最後一個便是國家領土遭到大規模入侵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