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股骨頭受傷手術後多長時間可以下地活動?

山高水長81124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如果骨折,是沒那麼容易痊癒的。如果發生股骨頭骨折,動過手術後多長時間可以下地行走呢?

通常情況下,手術後大約需要六週左右免負重,但是可以下地活動,用柺杖借力,六週後患者就可以拄拐部分負重下地行走。手術後大約三個月到六個月,患者可以根據情況開始完全負重行走。

但其實,患者多長時間才能下地行走需要看具體的痊癒情況,而不能單純只看時間。因為每個人的骨折程度不一樣,身體狀況不一樣,手術後護理情況不一樣,這就導致了骨折後的癒合速度也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的痊癒時間比較短,但部分人可能會出現骨折延遲癒合或者骨折不癒合的情況,具體還需要到醫院拍片檢查後才能確定。

那麼,怎麼做才能促進骨折手術後的痊癒速度,讓患者能更快下地行走呢?

第一,注意補充營養。骨折能否順利癒合的關鍵是營養,所以骨折病人要多補充營養,做到食物營養豐富。平時可以適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比如說西紅柿、青菜、包菜、莧菜、蘿蔔等,另外,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也很重要,如雜糧,這些食物能夠有效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第二,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由於骨折患者活動限制,傷痛在身,經常食慾往往不振。有時還容易發生便秘。所以,骨折病人的食物既要做到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患者們平時可以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蔬菜,也可以吃些蜂蜜、香蕉等具有促進胃腸消化、促進排便作用的食物。

第三,忌過量食肉和喝骨頭湯

部分患者信奉“以形補形”,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多喝骨頭湯能夠促進骨折癒合。但這是不對的,因為,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其實會推遲骨折癒合時間。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需要依靠骨膜、骨髓,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環境下,才能更好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分,主要是鈣和磷。如果骨折後大量攝入肉和骨頭,就會導致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造成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阻礙骨折進行癒合。


骨科王健醫生


確定是股骨頭骨折而非股骨頸骨折,這個問題的回答就顯得比較單純。國內於此目前意見不完全統一,但早下地,晚負重是為大家接受的,股骨頭骨折的癒合與初期處理密切相關,保證骨折原位癒合是必須的,其複雜性超過股骨頸骨折,目前沒有大數據資料做指導,只能以股骨頸骨折的康復流程指導患者,6~8周的絕對臥床是必須的,3個月後夠拍高質量影像片:CT或者MRI判斷癒合情況,再決定是否可以負重鍛鍊。個人經驗,股骨頭骨折骨折完全恢復正常的病例希見,結果令人悲觀,不良後果在骨折的瞬間已經註定了,骨折後所進行的臥床等待可能純屬自我安慰,於此,可以進行醫療康復學的再思考。極少數幸運兒可能獲得恢復,大多數人最終發生股骨頭壞死,走入另一個治療環節,醫生往往於此無能為力!過早負重的代價可能使前期手術治療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嚴格遵從手術醫生的囑託仍是必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