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一位又“倔”又“忙”卻很“暖”的第一書記


一位又“倔”又“忙”卻很“暖”的第一書記

九江市柴桑區港口街鎮港口村是省級“十三五”貧困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村,全村人口3396人,農戶1015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5戶。省政府研究室作為港口村定點幫扶單位,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選派兩名年輕幹部駐村幫扶,2018年10月份汪尊鑫接任駐村第一書記。對在省直機關從事政策研究和文稿起草工作的汪尊鑫來說,駐村幫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對生活習慣、語言不通等壓力,他迎難而上,迅速轉換角色,紮實開展駐村幫扶各項工作。在柴桑區2018年度脫貧攻堅考評中,汪尊鑫被評為優秀第一書記,所在單位省政府研究室被評為駐村幫扶工作先進單位。

一位又“倔”又“忙”卻很“暖”的第一書記

有板有眼的“倔書記”

汪書記抓工作有一股精益求精的“倔勁”。“推動精準扶貧”是駐村第一書記被賦予的一項重要工作。建檔立卡材料是貧困戶享受幫扶政策的基礎和依據,汪書記抓這項工作就體現了這股“倔勁”。駐村後,他利用一週時間對全村45戶貧困戶逐一走訪,認真記錄,對原有數據和材料逐一進行比對和更新。根據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逐戶分析致貧原因,著手製定一份“扶貧清單”,對每一戶進行精準幫扶。此外,汪書記到任時,村部的黨委標識牌、黨員標識牌、黨建宣傳欄和村小學教學點處的國旗等均已破舊,他在第一時間要求更換和修補,保持了黨支部和村民自治組織應有的嚴肅和形象。

謀劃致富的“忙書記”

港口村的窮根在於產業發展滯後。汪書記到任後以“孃家人”為後盾,及時準確地向單位領導彙報工作進展和麵臨的困難。他的派出單位——省政府研究室高度重視派駐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的幫扶工作,分管領導多次來到港口村,與鎮主要領導和村“兩委”班子座談,詳細制定精準幫扶計劃,為港口村產業扶貧出謀劃策。此外,汪書記積極為港口村籌集項目資金,在省政府研究室的幫助下,協調秀美鄉村建設專項資金300萬元,主動拜訪省交通廳,爭取機耕道改造項目50餘萬元,為港口村拔窮根提供了資金保障。

一位又“倔”又“忙”卻很“暖”的第一書記

群眾心中的“暖書記”

汪書記始終牽掛著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多次為“老表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村民王愛國和項成陽是貧困戶中的深度貧困人群。對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他們家中連裝衣被的櫃子都破爛不堪。對此汪書記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主動為他們購買衣櫃改善生活,帶領駐村工作隊把衣櫃送到貧困戶家裡。“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積極投身於脫貧攻堅,服務百姓,奉獻青春,踏踏實實做一名合格黨員,是汪書記不懈追求的目標,更是他永不改變的初心和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