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你好,之华》我们看到的第一种故事,就是以之华为“线索人物”,从而引发出的三代人的年华故事,是一个关于爱情,关于青春,关于错过和遗憾的文艺片,可是真的看完这部片子,却总是觉着,故事好像在隐晦的说着另一件事情,今天就说说影片故事的第二种发展。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故事的开篇以之南的葬礼开始,开篇便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随后的整个故事,都是以普通人的视角在拍摄,没有繁杂的背景,也没有过多的背景音的修饰,除了人物的对话,几乎消除所有的噪音,偶尔配上点钢琴的伴奏,让整个故事都沉浸在平淡之中,平淡到好像在看谁家的家长里短,谁家的菜米油盐一样,平淡到好像我们在亲眼看着身边的故事一样,也许导演就是想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表现真实,让所有的情感都可以落地,更贴近我们每一个人。

这部影片我一直都有一个疑问,就是之华与尹川之间的关系,当我将所有的故事回想一遍的时候,如果导演真的有这方面的隐喻,真的是十分的震撼(或许是我多想,仅仅是故事不完整而已)。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故事的真正开始是从之华冒充姐姐去参加同学聚会,之华去的目的是为了跟大家说明之南去世的消息,但是当之华看到尹川的瞬间,之华的计划就改变了。主持人给之华一个上台讲话的机会,很显然,按照正常的逻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布姐姐死讯的机会,之华却用“大家玩的愉快”这样随便的话给敷衍过去,然后迅速的逃离现场,可是,之华回到家,跟所有人都说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所以才没有说出姐姐的死讯。

下一个疑点,根据之后的情节,尹川说,在同学会上的第一眼,尹川就已经认出了之华,那么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尹川要特意的给之华发了微信,说了那句“这30多年我一直喜欢你”呢,而且还是尹川在之华离开后,主动追出去,一再的要求,才要来的微信号,所以,尹川既然知道一开始之华便是假冒的,尹川为什么要陪着之华演这样的一出戏呢?

有一场戏,尹川喝多了,回到家里,躺在自己的沙发上,自言自语道“你为什么总是喜欢骗我呢?”,其实你回过头你在细细品味这句话,尹川的语气里不是在抱怨,而是有一种对爱的抱怨。

当之华给了尹川地址之后,尹川去找到之华,这个时候尹川并不知道之南已经去世了,而且尹川第一眼就知道同学会上的人是之华,所以,这一次主动去找的,实际上就是之华,两个人见面之后的交谈,都是以之南为话题,从聊天的内容来看,如果说尹川对于之南的爱那么深,深到已经无法从对之南的情感中抽离,那么当尹川听到自杀去世的消息的时候,表现的莫免有些平淡了,至少看不出来有什么震惊的样子。而当第二次看这场戏的时候,你会发现,之南只不过是两个人谈话的一个话题,真正重要的是两个人的这次对话,尹川和之华都在彼此刻意地保持着距离,实际上两人的感觉是很熟悉的,谈话的方式也很轻松,从谈话的内容也看的出来,尹川此次的前来也并非真正的要找之南,之华也把“对外声称是病死的”这个秘密,这么轻易的就告诉了尹川。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从尹川和之华的谈话内容我们知道,尹川和之南是在大学谈的恋爱,而之南也是在上大学之后跟之华开始疏远的,邓恩熙和张子枫都分别扮演了之南之华的姑娘,和之南之华的童年,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个人觉着是因为睦睦和之南的性格是很像的,又或者说,睦睦是之南的再版,虽然说之南是众人手中的明星,但是之南的性格却不是那种张扬活泼的,相反,却是睦睦这种安静沉稳的姑娘,这跟以后的之南得抑郁症应该也是有关系的,所以按照之南的性格,应该不会半路劈腿,跟一个所有人都不认识的,谁都不了解的张超私奔,这一点也让人难以捉摸。

随后,尹川找到了张超,这个让袁家所有人,连自己亲生儿女都找不到的人,尹川竟然就轻松的找到了,如果尹川想说那句“30多年我一直都喜欢你”,是否真的要用那样的方式去说给冒充之南的之华呢?如果尹川真的想说给之南,既然能找到张超,说给之南听应该很容易,而从尹川和张超的对话中也有端倪,张超说“瞧你那样,好像是我害死她了,可是即使是我害死她,也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虽然张超在之华口中是个混蛋,但是之南到底是不是张超害死的,张超心里应该清楚,因为从听到之南去世的消息,张超的眼神是惊讶的,是有爱的,起码张超的表现要好于尹川,如果张超真的不在意之南,在尹川走的时候,他也不会把尹川叫回来。

尹川最后走的时候,把自己做的相册送给了之华,应该说,这本相册是对之南的回忆,对尹川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而之华对于尹川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曾经喜欢过自己的女孩,还是30多年前的事情了,为什么临走时特意来告别,还把这么重要的东西送给了之华,而之华和尹川的握手,这样一个很简单礼貌的动作,之华都会说“这好像是我们第一次握手”,什么样的情感才会把握手看的这么重,什么样的关系才会让之华说出这样的话呢。而且两人的关系,从互相开始通信就不正常,尹川既然知道假扮之南的是之华,并且之华也告诉他,现在有自己的家庭了,但是却一再的跟你通信,而且这个人又是你最爱的之南的妹妹,之华对你有什么样的情感,尹川不可能不知道,正常的逻辑是不是应该避嫌,为什么还一直在陪着之华演呢?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之南的遗物里,最重要的就是那封遗书了,而遗书的内容恰恰是初中毕业典礼上,尹川为之南改的那篇演讲稿,在之南心里,她最爱的人依然是尹川,最留恋的岁月依然是她和尹川青春那段最美好的时光,之南死前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只有这封信和同学邀请函,所以可想而知,这封信对她来讲多么重要,尹川对她来讲又是多么重要!

我们想想,尹川爱了那么多年的之南,在一起又恋爱过几年,而之华又是一个曾经时长跟自己混在一起的小女生,一个对自己表白而惨遭拒绝的女生,甚至尹川也对之华说”这件事一直想跟你说对不起”,对于这样的关系,能把人认错的概率能有多少?如果仅仅是为了讲这个电影,那这些情节是否太不合理了。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把所有的这些情节梳理之后,我心中觉着这部影片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之华在中学时代就一直喜欢尹川,而尹川在第一眼见到之南的时候,便被之南所吸引,但是实际,尹川平日里跟之华接触的时间比较长,而对于之南,尹川一直只是默默的喜欢,因为遥不可及,所以一直迷恋。尹川自己没有发觉,在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对这个时常出现在自己身边,而自己从不在意的之华产生了感情,这份情感可能是在大学与之南真正的在一起之后才发现的,但是之南是怎么知道尹川对之华的情感我们只能猜测,也许是尹川自己的坦白,也许是之南自己的发现,也正因为如此,上大学之后之南和之华才渐渐疏远的,也正因为如此之南才随便找了一个食堂的员工私奔了,因为对于之南而言,不跟尹川在一起了,其实跟谁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区别。而对于尹川喜欢之华这件事,肯定之南没有回去跟之华说过,尹川在这件事上也是对不起之南的,不能跟之南在一起了,也不会转身再去和之南的妹妹相恋,这件事情也自然成了彼此不能说的秘密。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情感事情,谁喜欢谁,谁跟谁在一起本身没有什么对与错,但这个看似平常的事情,却将之南一点点推向深渊。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张超本身是一个连高中都没念的人,而之南不仅是大学生,还是校花级的人物,本身这两个人物是不般配的,但是就这么的在一起了。之南对于张超,一直是女神级别的,而张超面对之南的那种自卑是骨子里的,用张超的话说“我不想当什么作家,但是我也想混出点名堂来,之南一点女人味都没有,畏畏缩缩的样子,看见就想打她,只要她用她那双眼睛看着我,我就觉着自己是个人渣”。张超越是爱之南,这种自卑感就越重,越是爱她就越是忍不住的想打她。之南是一个好姑娘,虽然心里爱的不是张超,但是也在努力想跟张超把日子过下去,也生了两个孩子,这也许就是张超说之南畏畏缩缩的原因,之南不爱张超,但是又不敢去面对不爱她的尹川。张超一直在否定尹川,“你在之南的心里什么都不是,如果没有我们,你连写作的题材都没有,你要感谢我们。之南跟你难道就会幸福吗?你不过是个不出名的作家,甚至连个作家都算不上。”整个话语中都是满满的嫉妒,在极力的否定尹川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不自信。爱的越深就会越极端,最后一点点的,之南得了抑郁症,选择了自杀。

而之华因为没有跟尹川在一起,跟很多人一样,选择了跟周文涛结婚生子,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有房有车有工作,家庭和谐。子女健康,但是从影片中我们能看出来,周文涛是爱之华的,从看到尹川发的那条短信的反映,再到第二天早上起来给之华做的土电话,往往这样小的细节才更能体现出对一个人的爱,之华对周文涛的解释却是口是心非,在遮掩事实。第二天周文涛上班,一遍做着电脑的编程,一遍莫名其妙的笑,为什么要这样的情节,是在说明周文涛是个心思不那么细腻的人,甚至有点没心没肺,这样的人爱之华,一定是一心一意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周文涛和之华的感情是悲哀的,或者说周文涛只是一直单纯的以为,他和之华是相爱的,实际上真正住在之华心底人却是尹川,周文涛越是这么毫无戒心的爱着之华,便越是让人觉着他的可怜。

所以,再想想张超问尹川的那句话“瞧你那样好像是我害死她了?”,让人心里不觉为之一惊,如果把所有这些事串联起来,那么到底是谁害死了之南,是之华的插足?是尹川的后知后觉?还是张超的自卑与家暴?又或者是之南的放不下?所以说到底是谁害死了之南,看起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那个看似凶手的张超倒不是真正的凶手,那些看似跟之南的死毫无关系的人,其实也脱不了关系。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说到这里,是否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多么深刻又可怕的事,我们总是道貌岸然的在指责着别人,实际上,我们也是那“杀人的凶手”,可这一切真要追究个原因,到底又是谁错了呢?在这个故事里,每一个人都是可怜的,谁都无法幸免,可是谁都没有做错什么,生活偏偏就被我们过的乱七八糟,最后,谁都找不到答案,也只不过感叹一句,

命运总是这样弄人啊!

整个影片的基调都很平淡,没有市井的热闹,也没有城市的喧嚣,就是在静静的讲着一个故事,虽然除了开篇的葬礼,整个故事的场景都是阳光明媚的,可心中却始终是沉重的,有的人在问,现在这个时代了,还在用写信的方式交流,这个太扯了,太不实际了,我个人倒是很认可这样的一种方式,虽然这样的情景生活中已经很少见了,但是书信这种方式,确确实实要比网络的交流多了一些温度,信件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沉睡,而会随着纸张的泛黄变的愈发的温暖,关于青春,关于生活,只是用书信的方式来做一次记录,生活,终归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之南的儿子晨晨,在妈妈去世后表现的若无其事,好像妈妈的死没什么不可以接受的,这样看似一个很粗心的孩子,却突然有一天问起奶奶“人为什么会死?”,在家楼下看到死去的小鸟,表现出了该年龄段不应该有的悲伤,回到家后,晨晨安安静静的把家里笼子里的鸟给放生了,突然间,孩子好像就长大了,对生命有了重新的认识,也真正的开始感受到了孤独,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被之华寻回之后,晨晨躺在床上,抑制不住的哭泣,哭的你心碎。我们看似都是独立的个体,做什么事情都是我们的自由,实际我们却时刻在被他人影响着,也时刻在影响着他人,一个在社会光芒四射的之南,被张超逼向了死亡,而之南的离世又让自己几岁的儿子一夜长大,我们的生活,其实一直都无法随心所欲。

影片最后的结尾,睦睦,晨晨,周飒然,之华,年少时的之南,不同的时空,在灿烂的阳光下,一同念着之南遗书里的那段话,是对青春的回忆,是对美好的回忆,也是对这个世界,对未来的动力,整个影片都洒满了阳光,是在告诉我们再艰难的日子也会有阳光,还是在跟我们说,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面,每个人都有着说不出口的忧伤呢?

张超在这部戏中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的戏码,但是却说出了我觉着最重要的一句话:

人生啊

真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

就能写清楚的。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送上之南最后的话:

相信中学时代,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将是终生难忘,也无法替代的回忆。

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和目标,我一下也没办法说得特别具体、但我觉得、这样很好、这样我们的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我们每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能实现梦想、也许有的人不能。

人生有艰难的时候、也有痛苦的时候、在那样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一定都会想起这个地方、这个我们人生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你是否真正的看懂了《你好,之华》?是否真正的懂得了我们的年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