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樓市:過去的“大漲”和現在的“小跌”,是樓市追“穩”表現

土地成本增加!房價只能只漲不能跌?別忽略這些“因素”!

一直以來房子都是人們“掌中寶”!視房子如黃金般價值存在,擁有一套房子說話都增強不少底氣,其實房子也只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時期不成熟時何必過分在意呢?不少人有對等看法:現在不買房,未來連陽臺都買不起!筆者卻認為房子固然重要,但房價只漲不降未必符合商品特徵,地皮有上漲空間,但建築並無絕對上漲空間。

樓市:過去的“大漲”和現在的“小跌”,是樓市追“穩”表現

土地成本上漲,房價一定會上漲嗎?

房子是建立在土地上的建築物,而房價卻是由土地成本和建築成本疊加得來,按照常理來說:成本決定價格,前提是有足夠的購買力,購買力不足的情況下虧本處理同樣是常態!

市場上高房價主要原因還是土地成本高,開發商通過向當地土管部門投標、拍賣方式獲取土地,土地的價格經過拍買後,出價最高者最終獲得土地使用權,並規定住宅產權為70年,商鋪產權為40年。從土地獲取過程來看,房價的上漲大部分功勞在於土地成本。

樓市:過去的“大漲”和現在的“小跌”,是樓市追“穩”表現

土地成本能夠影響房價,但不能直接決定房價走勢!例如房地產市場存在競爭大、購買力欠缺等特點,開發商不僅要與同行競爭,還要滿足剛需群體性價比需求,購買房子是人生一件大事,誰都希望早日住上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是不少人對高房價“望塵莫及”!

面對購房者資金不足情況下,開發商隨著時間推移也會“見招拆招”,降房價未嘗不是明智之舉,不僅解決了剛需群體居住需求,還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修建房子過程常常都伴隨著銀行貸款,長期不償還貸款,利息會越積越多,不僅僅是購房者急,開發商和銀行同樣著急。

樓市:過去的“大漲”和現在的“小跌”,是樓市追“穩”表現

公司腰包“緊”,員工溫飽得不到保障時,通過“處置”資產來確保度過難關!

有人會覺得“好笑”!房開商還有腰包“緊”的時候?平時花錢如流水,做個活動隨隨便便都是幾十萬開銷,老闆開豪車喝好酒,怎麼看也不想缺錢的主呀,事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

資產處置的主要方式有:調撥、變賣、報損、報廢以及將非經營性資產轉為經營性資產

常見的資產處置是變賣。如萬達在17年將國內部分文旅項目變賣給融創,部分酒店變賣給富力地產,有人說萬達的變賣是為了償還債務,但筆者認為此次變賣更有“轉型”的成分,從持有“重資產”模式轉型到持“輕資產”模式!平時我們所看到的萬達廣場,部分就是屬於輕資產,提供品牌、運營管理輸出實現與開發商共進退!

民營開發商企業在市場份額比例不低,特別是地方民企,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他們對此行業有著無限的憧憬,但是發展速度並非長此以往,總會出現“瓶頸期”階段。例如銷售業績下降、公司負債增加是公司面臨調整時期,大量房企一旦遇到這種現象則預示著市場出現“瓶頸”!此時“變賣”資產未嘗不是件好事,通過降低價格促銷,來提升企業回款。甚至將低於“成本價”出售!

樓市:過去的“大漲”和現在的“小跌”,是樓市追“穩”表現

房產購買力降低,租比買划算,房企庫存“急”處理!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的事情:業主鬧售樓部,原因是開發商尾盤降價促銷,導致業主已購買房產變相貶值而資金受損,不甘心房價下跌,找房開商退“差價”!

有人對此類事件則表示:業主這樣的做法有待欠缺考慮,房子本是商品,所體現的價格“漲”或“跌”是正常現象,為什麼漲價時就不給開發商補“差價”呢?

買賣本身存在對立性,購房者與房開商在買賣房產方面有著各自目的,購房者希望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房產,而賣房者以更高利潤空間售賣房產為目標,兩者相互“對立”卻又相互“依賴”,“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沒有買方何來賣方呢?

站在房開商角度思考不難看出此事件的根源在於“失衡”,房開商庫存的房子需要解決,修建好的房子始終需要出售來實現“資金回籠”!

面對市場購買力下降,只有少部分人具備購買高價房能力,大部分主要追求“性價比”,同時買不起房子時也需要“租房”,綜合比較下來“租”其實比“買”在短期內更划算,房開商的庫存便通過以降價的方式來實現。並且此時大多不會顧忌“成本”!

樓市:過去的“大漲”和現在的“小跌”,是樓市追“穩”表現

房價平穩增長才持久!過去的“大漲”和接下來的“小跌”,是樓市追“穩”表現!

樓市:過去的“大漲”和現在的“小跌”,是樓市追“穩”表現

從安居客提供的數據顯示: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貴陽房價上漲4076,增長率為77.31%。

從投資角度看,銀行8年定期存款按照最高利率4.29%“年計息、年複利”計算:5272元×1.0429^8=7377.6元,可見2019年8月份的房價在7377.6元左右更符合銀行存款增速,與實際房價9351元卻相差1773元。

樓市:過去的“大漲”和現在的“小跌”,是樓市追“穩”表現

從2019年貴陽房價走勢來看,房價已經出現小幅度下跌趨勢。

從數據分析,投資房產從2008年至2019年明顯高於銀行存款增長,樓市2019年房價呈現下跌趨勢,顯然符合“房住不炒”理念,“穩定”樓市發展並非不允許房價下跌,而是讓房價趨於正常“增值”水平!

當然數據只是平均水平,不排除部分樓盤依然呈現上漲趨勢或大跌趨勢,不計成本降價的樓盤大多存在企業“危機”,要知道企業是老闆幸苦打拼的結晶,不到萬不得已定不會冒“無利”風險。

對於購房者來說,買房還需根據自身情況定奪,從收入情況、支出情況、工作發展等方面酌情考慮。而投資房產此時不宜進場,畢竟房子“保值”屬性正在面臨新一輪“定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