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何大部分國家的空軍沒有戰略轟炸機?

殷詩妍


其實像戰略轟炸機、戰略導彈核潛艇、洲際彈道導彈這類戰略武器從來都不是中小國家“配”擁有的。這句話不是說瞧不起誰,而是這些戰略級武器本身的技術和花費不是他們能夠承受的。雖然在21世紀前有些中東國家也是擁有過戰略轟炸機,但都是“曇花一現”,最終都是免不了退役甚至被摧毀的下場。所以對中小國家來說與其把大把的錢和精力投在戰略轟炸機上不如想辦法多在外交和政治場合與大國搞好關係。


關於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問題大致有3個方面:需求小、技術高、花費大。

需求小

戰略轟炸機從字面上就能看出帶“戰略”這個詞,通常是指具備超遠程投送核武器能力的大型轟炸機。然而當今世界上擁有核武器(原子彈、氫彈)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所以僅從實際需求上來看其實也只有這幾個國家有戰略轟炸機的需求,除非用上百噸的戰略轟炸機去投擲鐵炸彈。

其次,戰略轟炸機本身具備8000公里甚至10000公里以上的航程,但是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和衝突只是在地區性質的,所涉及範圍大部分都只是在2000公里以內。而戰術轟炸機完全可做到2000公里內的打擊。包括幻影-2000、F-16、F-15都是具備空投核武器的能力,比如下圖以色列空軍的F-16I已經具備1000公里以上的作戰半徑和8噸載彈量。世界上具備真正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國,所以對小國來說戰略轟炸機也屬於其實有點性能“溢出”。

隨著彈道導彈技術和防空技術的發展,考慮到戰略轟炸機並沒有能力做到完全突防,所受到的防空威脅越來越大,所以世界上大部分戰略轟炸機都轉為“空射導彈平臺”,在對方防空體系外發射巡航導彈。而中遠程彈道導彈也完全具備核武器的投送能力,成功率比戰略轟炸機高、研製難度小、採購維護費用低,所以對擁有核武器的小國來說與其發展性價比更低的戰略轟炸機不如轉為研發彈道導彈。洲際導彈已經形成足夠的戰略威懾能力。下圖為印度“烈火-5”遠程彈道導彈,射程達到5500公里以上

所以我們看到,五常當中的英法先後退役戰略轟炸機(中型),依賴海基洲際彈道導彈作為核打擊方式。而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朝鮮都是擁有遠程甚至洲際彈道導彈德。只有真正需要“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美國、俄羅斯、中國對戰略轟炸機是“必要”的。

技術高

一般來說能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都是航空工業強國(買的不算),因為這種“大飛機”幾乎涉及到了一個國家幾乎所有的工業門類。就比如下圖的NK-32渦扇發動機,用於Tu-16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單臺加力推力達到24.5噸。而航空渦扇發動機又被譽為“工業明珠”,其中風扇/壓氣機葉片的加工又佔到整個發動機的30%以上的工時。葉片的加工除了要求材料強度高之外還要求加工精度必須保證,這就需要精密成型、精密鑄造、精密鍛造、多軸數控加工中心等高精尖製造技術。這就足夠淘汰掉世界上95%的國家。

另外,戰略級轟炸機除了發動機之外還需要整個各種武器系統、導航系統、航電、飛控等一系列用於導航和作戰的子系統。一直以來能夠生產戰略級轟炸機的國家也僅僅侷限在工業完善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中,英法已經退出,目前只剩下中美俄。所以技術上又再次淘汰了一批國家。

花費大

其實任何飛機的前期研發費用都是巨大的,這些成本都要平攤到每架飛機當中。而且戰略轟炸機由於技術等級和體型都非常巨大,所以採購費用也是遠遠超過中輕型戰鬥/攻擊機的。就以“老掉牙”的B-52H戰略轟炸機為例,該機在1961年的採購費用(包含發動機、武器、航電等)為928萬美元,相當於現在超過1億美元,這足以購買1艘1000噸左右的輕型護衛艦。而B-52H到現在每小時的飛行成本達到3.2萬美元,後期升級和現代化改造的費用另算。2013年美國對76架B-52H進行信息化升級,總花費118億美元,這比費用足夠武裝一隻小型空軍了。而B-2隱形轟炸機的花費更是巨大,平攤研製費用後每架B-2A的價格達到24億美元,單位小時飛行成本達到5.8萬美元。下圖為美國戰略轟炸機的三駕馬車:B-52H、B-1B、B-2A


其實世界上現役真正意義上的大型戰略轟炸機(1萬公里航程、20噸載彈)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俄羅斯的B-52H、B-1B、B-2A、Tu-95MS、Tu-160M2這幾種。

俄羅斯的Tu-22M3“逆火”超音速轟炸機和中國現役的H-6K具備戰略轟炸能力,但是航程和載彈還是有限,最多算是“中型戰略轟炸機”。

而法國之前服役過幻影IV-P型,可以攜帶ASMP巡航導彈(可攜帶30萬噸級的TN-81核彈頭),目前已經退役。幻影IV-P也是可以超音速,不過載彈量和航程比較短(航程3000公里),不過一直以來也是作為法國空基戰略核力量使用。

英國之前有“3V”戰略轟炸機,分別是“勇士”(Valiant)、“火神”(Vulcan)和“勝利者”(Victor)。這三種轟炸機也都屬於“中型戰略轟炸機”,起飛重量在100噸左右,航程5000-6000公里。其中“火神”參加過1982年英阿馬島戰爭,在加油機配合下奔襲1萬公里實施空中打擊。不過英國目前也裁掉了戰略轟炸機,將核力量完全寄託在彈道導彈核潛艇,英法未來也沒有研製大型戰略轟炸機的計劃。

而有些國家以前也擁有過中型的戰略轟炸機,比如伊拉克曾經通過第三方購買過可掛載C-601大型反艦導彈的H-6D轟炸機以威脅海上運輸線,在兩伊戰爭期間曾經襲擊過大型油輪。但是這些轟炸機在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就基本沒有發揮過作用,被埋在沙漠中充當“後備”力量,最終的結果也是報廢。在此之前還購買過14架蘇聯的Tu-22“眼罩”(Tu-22和之後的Tu-22M系列並不一樣)

埃及、印尼也都擁有過一批Tu-16以及H-6轟炸機。其中印尼的是蘇聯在60年代援助給他的,當時為了拉攏東南亞國家對他們進行過不少援助,印尼同期還獲得過巡洋艦。而埃及同時擁有Tu-16以及H-6,對以色列構成不小的空中威脅。不過他們的這些轟炸機都已經退役或乾脆報廢。

而利比亞曾經在70年代自己的鼎盛時期從也是蘇聯引進過Tu-22“眼罩”,最後也是慘淡收場。

至於烏克蘭,他是在蘇聯解體時分到過一批包括Tu-95MS、Tu-160在內的大量戰略轟炸機,但是最後自己把自己廢掉了。

其實從上面可以看出,沒有實力的國家即便通過一些其他渠道得到過戰略轟炸機也最終無法維持到最後。真正擁有戰略轟炸機的國家不僅不會變多甚至會逐步變少,最終就形成中美俄“三國鼎立”的局面。其他國家靠洲際導彈來提高自己的威懾能力也就足夠了。


雛菊西瓜Peterpan


嚴格來說,戰略轟炸機,世上現在只剩下美俄兩家,中國轟-6K只是在航程上接近一些,只要能滿足使用就好。為何世上擁有戰略遠轟的國家,只有中美俄?是作戰需求所致,也是維護戰略平衡的需要。老歐洲以前尚有英法擁有,早就捨棄了不要,奉美國為盟主,美國一家有也就夠了,自個實在必要維持此類重器。造價高,使用費用也高,可把遠轟拿來打誰呢?僅在歐洲使用的話,如“狂風”一類戰術轟炸機就可搞定,致於遠程威懾,自有美國來維持,因此早早退出擁有遠轟國家的行列,英法失去遠轟,正是戰略收縮的一個典型符號。如圖,美國3型,俄羅斯3型,中國1型,共七型。

世上轟炸機。多少人不解,美國服役了半個世紀的B-52為何仍在服役?B-2為何只裝備了20來架?俄羅斯的圖-95總有他國飛機在伴飛?作為遠程兵器,B-52經過多次重大升級,從臨空轟炸,早就升級到可以發射遠程導彈,並可以核常兼備,以其載彈量大,航程遠的優勢,正有不小的威懾。B-2先進造得少,說明一樣事,轟炸機技術之複雜遠超出人們想像,不是誰想造便可造得出來的,加之造價昂貴,連一向財大氣粗的美國都有些消受不起。致說圖-95戰略巡航,總有人在不停伴飛,原因正在於世上各國對它的威懾力,無時無刻不刻意上心。

紅色幽靈。B-2自1998年裝備至今,旋即已是20多年,把隱形威懾加諸到世界。俄羅斯也有打造下一代轟炸機的計劃,只是受制於國力,進展遲緩,現實的計劃,只能將圖-160重新恢復生產,臨時滿足作戰需求。我們呢?沒有放棄遠轟的打算,一款轟-20被傳說了多年,它就要露面了,作為4個20中的最後一個,也見技術難度之高。多少軍迷期待它早日問世,官方人士也多有披露,這個項目的存在早就不言自明,從種種跡象來判斷,它就要來了!


魂舞大漠


因為沒有,所以沒有。不是大多數國家,而是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沒有。目前,只有美國和俄羅斯有遠程戰略轟炸機。🇺🇸美國:B-52H、B-1B“槍騎兵”、B-2“密蘇里幽靈”。

🇷🇺俄羅斯:圖-95“熊式”、圖-22Hk改進型、圖-160“海盜旗”。

🇬🇧英國有一款"火神”轟炸機,已退役。

中國的轟-6K、轟-6H屬中程轟炸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新型遠程戰略轟炸機會列裝於各部隊。

鵬程萬裡起新途,海域山川列畫圖。

潮起風雲嘯汐落,朝陽一出與天呼。











白溪釣客


首先你的題目就可以說明,第一,既然叫戰略轟炸機,那他是要帶核彈作為戰略威懾的作用,世界有核彈的國家只有五常等少數國家,沒核彈帶炸彈能叫戰略威懾嗎?所以首先就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會去研製戰略轟炸機。

第二點,能力。戰略轟炸機不像普通飛機,他的航程是七八千甚至上萬公里,飛機的複雜程度不同一般飛機,能生產軍用飛機的國家也就是五常這幾個國家,別的國家普通飛機都造不了更別說戰轟了。

第三點,造價。現代轟炸機的造價遠遠超乎想象,b2只造了20多駕,老美寧願讓服役幾十年的b52繼續飛也不願多造b2,太費錢了,一般國家玩不起。

第四點,需求。小國家要戰轟幹嘛,飛上萬公里帶核彈,你想打誰?美國?中國?俄羅斯?有這想法都會被人當成威脅,小國家要這東西沒用啊,藍星上這些國家要麼是叫美國爹的,要麼是貧窮國家,要麼是不服又沒能力只能挨欺負的,以及一些自己玩自己的毫無存在感的國家,除此之外就是中美俄三國有戰略轟炸機的需求。

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何戰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才有的原因。


什麼先生說什麼


為什麼大部分國家沒有戰略轟炸機?因為戰略轟炸機不是一般武器,它太重要了,執行戰略任務,能夠直接決定一場戰爭結果!優點上,一個是航程較遠,二是威力強大,可以搭載核武器!這樣一來,普通國家就很難擁有了,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是太昂貴了!這個貴,並不只是造價貴,更重要的是使用成本太高!轟炸機重要指標之一,是單位小時飛行成本,也就是飛機平均每飛行一小時,所需要的臨時檢查、維修、航材、燃油、滑油、加電等方面的成本。美國多種轟炸機,成本和消耗都是極為驚人的——B-52是33000-34000美元,B-1B是38000-39000美元,B-2更高達58000-62000美元。每架飛機上天僅幾小時,就相當於,消耗掉一輛豪華跑車,普通國家哪裡負擔的起?



當然,像B-2之類轟炸機,摺合成貨幣的成本,還不算太誇張,其他方面的成本計算,那才叫嚇人——B-2飛行小時數與維護小時數,比值為1:200,即飛行1個小時,竟需要維護200個小時!主要是其多層噴塗的塗料容易掉落,每次飛行完都要補塗,否則影響隱形效果。另外,B-2轟炸機全球僅3處基地,為美國本土-密蘇里州-懷特曼空軍基地、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和印度洋-迪哥加西亞基地。因為B-2隱身塗層需要恆溫恆溼環境,且配備大量專門設備,所以一般空軍場站,根本無法部署B-2。



第二個原因,是對於普通國家來說,戰略轟炸機用著不方便。它們太大太重,需要的機務、地勤力量規模巨大,動起來一大片,不利於組織和隱蔽。這麼大的飛機,這麼多人伺候,還需要大的機場場站,最好還是多跑道的。這種機場,普通國家能造幾個?就算造出來,全天下也知道了,敵對國打不著你的轟炸機,可打得了你的機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還不如搞彈道導彈,現在十幾輛車就是一個完整發射單位,不僅省事,隱蔽性還強得多,威懾能力也可以。



第三個原因,是大國和周邊國家,會阻止你獲取戰略轟炸機。哪個普通國家,一旦開始謀求戰略轟炸機這種國之重器,就馬上會有其他國家來試探——這是你該有的東西麼?你要幹嘛?是否要衝擊目前國際秩序?是否要刻意刺激、加劇軍備競賽?之後,就會有相關國家,出面或暗地阻止,轟炸機再不好用,再昂貴,它畢竟威力巨大,會迅速改變軍力平衡。



如果該國是自研自造,難度太大,成本也高,其他國家阻止起來也很方便,那麼多的設備、設計、工藝、關鍵人才,有一部分進不來,拿不到,戰略轟炸機之夢也就破碎了……至於購買,目前有戰略轟炸機的,不過美中俄三家大國。大國對遠程武器等敏感裝備,都有軍售控制,比如“導彈技術控制制度”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對射程300公里以上導彈,都不準進行出售,戰略轟炸機這種更是禁止。



所以,正是有成本高、不好用、阻力大三個原因,普通國家極難擁有戰略轟炸機。



軍事作家陳曦


所謂戰略轟炸機,就是戰略級武器,需要有國家大戰略規劃。也和國家的體量、縱深、經濟、軍工、航空技術、綜合實力息息相關。

在大戰略這一方面,很多國家就過不了關了。比如以色列,號稱中東小霸王,打誰贏誰。但是以色列現在有沒有和美國一樣的大戰略?恐怕沒有,以色列現在思考的是,怎麼守好這一畝三分地。

還是以色列,經濟好,但體量其實不大,軍工好,但工業不齊備,實力好,但沒有縱深。戰鬥機兜一圈就過界了,轟炸機剛起飛鄰國就全面戒備。

沒有縱深,意味著發展戰略轟炸機意義不大,例如伊朗,沒有核武器,但是用常規導彈一樣能滅了以色列。那麼對以色列而言,有戰略轟炸機意義就不大。

而且維持戰略轟炸機編隊的壓力是很大的,烏克蘭為什麼要為了那點援助放棄戰略轟炸機?事實上就算沒有援助,烏克蘭也不想要這支戰略轟炸機編隊。因為烏克蘭都已經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了,像戰略轟炸機這樣的“香車寶馬”有什麼用?養得起嗎?

所以,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戰略轟炸機。就連英法兩國,也已經放棄戰略轟炸機,僅依靠核潛艇威懾了。


白虎堂


戰略轟炸機之所以被越來越少的國家掌握,除了高昂的研發和使用費用之外,最大的困難是轟炸機的設計和生產技術難度問題。也是很多人覺得設計一款轟炸機很困難,其難度要比生產要大。其實不然,把設計好的轟炸機完整的生產出來才是考驗一個國家真正實力的地方。

就拿當今的世界來說,各航空強國幾乎都具備大型戰略轟炸機的設計能力,比方說英國、法國、瑞典等等。但是,要將設計好的轟炸機生產出來,這些國家卻不具備相應的能力。戰略轟炸機的生產是對一個國家綜合生產加工能力的重大考驗。其中,超大型的機身和機翼構架、起落架、雷達罩、武器艙、發射架等機械構件的加工考驗著一個國家的金屬冶煉和加工能力;機載設備和傳感器等考驗著一個國家的電子技術水平等等。

在機身材料的製造和加工方面,由於轟炸機巨大的起飛和載重量,對構架的強度提出了極大的考驗。其中,蜂窩複合材料和大結構板材的鑄造是最困難的兩個方面。高性能航空複合材料的生產屬於最尖端的材料技術,是掌握在極少數國家手中的絕密技術。鈦合金技術構件的加工,更是對一個國家加工技術的考驗。

除了這些基礎問題,就算是一架轟炸機的所有材料都可以購買到,最後一步的組裝也不是一般國家可以做到的,戰略轟炸機的焊接技術就不是那麼容易搞定的。以俄羅斯的圖-160轟炸機的生產為例,其可變後掠翼翼根的中央翼盒上下兩部分焊接所採用的激光真空特種焊接技術就是極其高精尖的玩意。該技術需要消耗極大的電能。因此,使用該技術每次進行焊接都需要在夜間進行。該消耗該生產工廠俄羅斯喀山市一半用電量的電老虎如果在白天進行作業,將瞬間使得整個城市的電力供應癱瘓。

由此可見,設計一架轟炸機十分困難,但是,將其按照成產指標生產出來難度更大,需要有著完整工業體系的國家才能承擔。





尼甘布


對於絕大多數的國家而言,首先是沒有研製或者購買戰略轟炸機的實力,另一方面就是沒有裝備戰略轟炸機的需要,而且即使獲得了這種裝備也很難完全發揮其全部性能,因此絕大多數中小國家並沒有裝備戰略轟炸機。 首先就是裝備戰略轟炸機極為耗費資金。就拿俄羅斯圖160轟炸機而言,其單機價格在3億美元左右,如果要形成足夠的戰鬥力至少需要裝備十餘架,再加上必要的後勤維護裝備和人員訓練,以及必要的零部件損耗等,這樣以來就是一筆巨大的資金了。而很多人眼中的“軍事強國”越南,一年的軍費還不到100億美元,而更多的小國更是連像樣的空軍都沒有,所以根本沒有實力就養得起這樣的吞金巨獸。

然後就是必要性的問題。大國裝備戰略轟炸機主要是因為戰略威懾、遠程打擊等等需要導致的,比如美國B2轟炸機,能夠執行核打擊任務,是進行戰略威懾的利器,同時也能裝載常規彈藥實施遠程打擊。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中小國家而言,其國防任務主要就是守護領土領空,即使是跨境打擊等任務,往往由於距離不遠利用常規戰機就夠了,沒有必要大動干戈去裝備戰略轟炸機。 還有就是實際價值。用得起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往往在綜合國防能力上都很強。戰略轟炸機脫離了強大的作戰體系實際效果還是極其糟糕的,比如像阿根廷這樣的國家,即使獲得了戰略轟炸機,在沒有足夠強大的作戰指揮體系以及友軍支援下,實戰中能否邁出阿根廷領空都是一個問題。


戰爭之王


這話說的,就跟為啥絕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核武器一個道理。很簡單的道理:有錢的沒技術,有技術的沒需求,有需求有錢有技術的,早就備齊了。剩下的要麼有需求沒技術,要麼沒錢又沒技術,你倒是想有,問題是實力不允許啊。
B-2:老子也是你能隨隨便便擁有的?


戰略轟炸機作為核威懾手段重要組成部分,歷來是大國重器,一般國家沒那個需求。目前,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僅有中美俄。其它一些大國,要麼是沒錢(如英法),要麼是沒技術(如中國),要麼是二者兼具(如印度)。就中國來說,咱們有錢有需求,奈何技術上還欠缺,關鍵這玩意兒別人又不賣(有技術有錢的不願意賣,有技術沒錢的不敢賣),全靠自個兒琢磨,肯定就耽誤了功夫。
圖-160“白天鵝”
戰略轟炸機

那標準意義上的戰略轟炸機該是啥樣的?目前的參考對象主要有兩類,一是如B-2這樣的隱形款,一是像圖-160、B1-b這樣的超音速款。二者技術路線不同,相同點是皆具備航程遠(一萬公里以上)、載彈量大(30~40噸)、突防能力強(或隱形或超音速)等特性,具有較強的戰場生存能力。而我們的“THE NEXT”那小子肯定是二者中一款,但可惜猶抱琵琶半遮面,遲遲不肯現身。
轟6-Z
:沒錯,正是在下!

作為軍迷還能咋滴?等唄!


兵者詭道也


別說戰略轟炸機了,就算是有轟炸機的國家現在也只剩下美俄中三國了,還有戰略轟炸機只有美俄兩國,這在當前的航空界算是一波極具特色的風景了。為什麼?我們下邊就好好叨叨這件事。

最大的問題在於大平臺。要發展戰略轟炸機首先要有大平臺,也就是我們掛在嘴邊的“大飛機”。所謂大飛機,通常是指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各類大型運輸機個民用大型運輸機,以及一次航程達到3000公里以上的軍用飛機和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機。

目前世界上有能力製造和擁有大飛機開發能力的國家扳著指頭可以數出來的,最強者當屬美國和俄羅斯,在不同歷史時期,兩國都曾製造出種類、型號齊全的一大批經典軍用的大飛機。再細化講一下,比如軍用大飛機目前國際上能排上名的只有美國的C-17、俄羅斯的伊爾-76/476、中國的運-20和歐洲的A-400M,這就充分說明問題了。

由此可見,想要發展戰略轟炸機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有發展大飛機的能力,沒有這個能力,那麼戰略轟炸機就是空談。戰略轟炸機的門檻已經擺在這兒了,能邁過去的有幾家?這是顯而易見的問題。所以戰略轟炸機在過去的70年中裝備國家是越來越少,能拿的出手的型號也越來越少,具備發展潛力的國家也不多。

其次,戰略轟炸機是大國空軍的象徵。空軍有戰略空軍和戰術空軍之分,兩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在哪?除了預警機、空中加油機之外,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戰略轟炸機,尤其是對擁核國家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目前擁核的國家一雙手也能數過來,即美俄英法中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九個國家。核威懾講求“三位一體”,戰略轟炸機就是空基核威懾的主要手段,也是當前擁核國家普遍欠缺的一個領域。但是反過來看,沒有核武的國家佔到大比例,因此對於戰略轟炸機的需求也不大。

這也就極大的限制了戰略轟炸機的發展動力。沒有需求就沒有發展的動力,能催生的型號也就不多了,能發展的國家也就屈指可數了。這是一個供求關係導致的結果。

最後,轟炸機的性能在當前環境下堪憂。轟炸機使用的巔峰時期應該是在二戰期間,那會是空軍空對地打擊的核心力量。但是現在現代戰機的發展呈現出一種多樣化發展態勢,戰鬥機的種類更加多樣化,從最早的制空型戰機相繼發展出制空、多用途、電子戰等機型,尤其是多用途戰機的出現,在作戰功能上和轟炸機產生重疊。

另外,隨著一機多型的發展,戰鬥機的功能大幅拓展。最重要的是,戰鬥機的生存能力要遠比轟炸機高出很多,在作戰飛機面臨嚴峻挑戰的空防背景下,戰鬥機的使用更加高效,這也就決定了轟炸機的發展前景。

此外,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戰略轟炸機的裝備國家越來越少是一種歷史潮流,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必然趨勢。未來具備發展大型轟炸機的國家還會越來越少,因為要有足夠的錢、足夠的技術以及合適的戰略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