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都是從蘇-27發展而來,為何都買蘇-30而不要蘇-34?

蘇-27作為一款極具開創意義的戰鬥機,可以說開啟了蘇式戰機的一個全新時代。以蘇-27為基礎,誕生了多款現代化戰機,包括蘇-30、蘇-33、蘇-34和蘇-35等型號。其中蘇-33是艦載戰鬥機,蘇-34是戰鬥轟炸機,蘇-30和蘇-35均是多用途戰鬥機。在這些戰機中,蘇-35的誕生時間最晚,也最為先進。

蘇-30和蘇-34研製於同一時期,兩者之間到底有何區別呢?真的只是出口和自用這麼簡單嗎?

都是從蘇-27發展而來,為何都買蘇-30而不要蘇-34?

首先來了解一下這兩款戰機的研製過程。蘇-30和蘇-34的設計均開始於1980年代,都是從蘇-27雙座型教練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蘇-30最早的雛形是蘇-27PU,首架原型機於1988年組裝,1989年首飛。蘇-34最早的代號是蘇-27IB,第一架原型機在1990年完成組裝並試飛。兩款戰機的設計工作都比較順利,但由於蘇聯解體,蘇-30和蘇-34項目均受到很大影響,在整個1990年代幾乎都沒有太大進展。

都是從蘇-27發展而來,為何都買蘇-30而不要蘇-34?

雖然研製於同一時期,但蘇-30和蘇-34的定位和用途可以說是完全不同。蘇-30最初的定位是遠程截擊戰鬥機,主要用於遠程區域防空,取代的機型主要是米格-25蘇-34的研製目的是為了取代蘇-24,定位是戰鬥轟炸機或者說是戰術轟炸機,用途是遠程對地和對海攻擊。由於研製過程受挫,蘇-30和蘇-34也迎來了不同的發展道路。蘇-30專門面向出口市場,推出了蘇-30MK、蘇-30MKI和蘇-30MKK等型號。而蘇-34則一直在緩慢發展,直到近年來,才開始大規模裝備俄羅斯空天軍。

都是從蘇-27發展而來,為何都買蘇-30而不要蘇-34?

由於定位和用途不同,蘇-30和蘇-34的各個系統的配置也不一樣。兩款戰機都是雙座設計,但蘇-30採用串列雙座,後座飛行員主要操作武器,具備全視野;而蘇-34採用了並列雙座設計,飛行員的視野有一定遮擋。兩款戰機搭載的都是AL-31F系列發動機,但又有不同,蘇-30的AF-31FII矢量推力發動機,尾噴口可以進行30度的調整,而蘇-34的AL-31F-M1發動機沒有矢量功能。蘇-30的起飛重量和載油量均小於蘇-34,蘇-30具備更強的機動能力,而蘇-34擁有更遠的航程。

都是從蘇-27發展而來,為何都買蘇-30而不要蘇-34?

雖然蘇-30和蘇-34均可以搭載空面武器,進行對地或對海攻擊,但蘇-30擁有一定的空戰和截擊能力,比如說蘇-30MKI,甚至被當成空中優勢戰鬥機來使用。儘管蘇-34也能搭載空空導彈,但主要用於自衛,其主要用途仍在遠程戰術轟炸方面,當然在面對二代機等落後戰機時,蘇-34也可以掛載空空導彈,同樣具有絕對優勢。因此在執行具體任務時,兩種戰機都可以根據需要配置不同的武器。目前俄羅斯也裝備了不少蘇-30M2和蘇-30SM戰鬥機,而蘇-34也已出口,所以並不能簡單的以出口和自用對兩者進行區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