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在通往監獄的大道上飛馳 P2P公司為什麼必須死?


在通往監獄的大道上飛馳 P2P公司為什麼必須死?

來源:雷達財經出品 文|長帆 編|滄海

10月22日早間,51信用卡在港交所公告確認,公司控股股東孫海濤、首席財務官趙軻先生及本集團部分員工現亦正應有關政府部門的要求協助調查。

10月21日,大量警察突擊清查上市公司“51信用卡”位於杭州西溪谷的辦公地點。至少有15輛寫有公安字樣的警車停在51信用卡大樓所在的紫霞街上,包括一輛寫有特警字樣的車輛。媒體報道稱,有員工稱,因為警車座位不夠,才未被帶走調查。

雷達財經注意到,51信用卡存在大量P2P業務。51信用卡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家P2P公司。

51信用卡並非唯一被調查的P2P公司。據銀保監會昨日公佈的數據,截至9月末,全國已立案偵查786家網貸平臺。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和公開報道顯示,已有上百家網貸平臺負責人被判刑,全國至少有12家網貸平臺主要負責人判處的有期徒刑在十年以上。

P2P曾被看作普惠金融的代表,第三方機構網貸天眼收錄網貸平臺總數一度達6380家。從風起雲湧到多人鋃鐺入獄,P2P行業經歷了什麼?

原罪

所謂P2P,是英文peer to peer lending的縮寫,意即點對點網絡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

P2P在國內一出現,就帶著普惠金融的色彩。

在國內,一種聲音認為P2P起源於諾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國首創的格萊珉(意為“鄉村”)銀行。1979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孟加拉國國有商業銀行體系內部創立了格萊珉(意為“鄉村”)銀行,為貧困的孟加拉婦女提供小額貸款業務,從而讓她們免受高利貸的盤剝。

國內最早的P2P網貸平臺成立於2006年。2011年,網貸平臺進入快速發展期,一批網貸平臺踴躍上線。

2012年, P2P平臺成為 “風口上的豬”,全面進入爆發期。當年底,P2P平臺達到2000家。

由於國內對P2P並無立法,甚至當時連主管部門都未明確。此後數年,P2P平臺依然處於野蠻生長狀態。至2015年,P2P平臺已多達6000多家。

雷達財經梳理發現,數量繁多的P2P平臺大致可以分為銀行系、上市公司系、國資系、風投系和草根系等。

為何這麼多出現P2P平臺?多位業內人士向雷達財經表示,這些平臺口中打著普惠金融的口號,實質是看重背後的利益。

“金融是來錢最快的行業,這些P2P本質上幹著和商業銀行一樣的事,但卻不用像銀行受到強監管,也不用向央行上交存款準備金,吸收到的錢自己支配,你說誰能夠經受的住這種誘惑。”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51信用卡也沒有禁得住P2P業務的誘惑,據杭州警方通報,本次調查主要針對51信用卡委託外包催收公司涉嫌尋釁滋事等犯罪行為開展調查。警方公佈的案情顯示,為了催收,這家外包公司採取恐嚇、滋擾等軟暴力手段,甚至還冒充國家機關。作為信用卡服務公司,為何會出現催收外包,為何信用卡服務公司還需要催收?財報顯示,這家號稱“全國最大的在線信用卡管理平臺”,為公司貢獻了大部分收入的實則是“信貸撮合及投資服務”。公司通過51信用卡管家應用及其他應用向用戶提供貸款產品,公司從中收取撮合及服務費。某種意義上,公司屬於P2P平臺。

而混跡在眾多P2P平臺中,混跡著不少專業騙子。

在騙局中,最典型的一種為日化高息騙局。雷達財經曾歷時數月追蹤追蹤發現,這些平臺投資者提供的產品每日利息2.68%-6.1%之間,在最後收割時,甚至會提供日化收益高達80%的產品。市面上至少已經過出現數百個日化高息騙局。這些騙局操作的典型手法為冒充知名機構、公司,甚至是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單位,並通過採取國外註冊網站等方式,逃避打擊。投資者一旦被騙,鮮能挽回損失。有的投資者被騙百萬,失去買房錢,甚至跟未婚妻分道揚鑣。

此外,惡意的套路貸頻發,天津市民楊女士的老伴對外借款數萬元,周利息高達30%,發展至最後,老伴三套房被切走。

楊女士家被放貸者進駐後破壞 雷達財經 長帆 天津 攝

2016年4月1日,雷達財經曾前往天津楊女士家中探訪,放貸團伙已進駐楊女士家中,並對室內進行部分破壞。

“我們實在是沒辦法和他們抗爭,他們吃住在我們家,我們連上廁所都有人跟著,報警也沒用,房子只能給他們了。”楊女士曾向雷達財經哭訴。

而即使是正規平臺,也存在著“原罪”。理論上,P2P是普惠金融,但眾多平臺激烈競爭,抬高了正規平臺獲取資金的成本,加上人員工資、辦公支出、宣傳支出,許多平臺的年化資金成本高達15%、20%,甚至30%。而銀行獲取資金成本,一般不超過4%,相比銀行,這些P2P平臺資金成本完全沒有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平臺只能選擇次級客戶,而願意接受如此高利息的次級客戶,本身還款能力堪憂。

2015年11月17日,宜人貸發佈了招股書,第一次將整個行業的秘密暴露在世人面前,公司最低的A類客戶,借款利率+借款手續費達16.9%。D類客戶利率+借款手續費達39.5%,直接超過法律保護的36%上限。

在通往監獄的大道上飛馳 P2P公司為什麼必須死?

宜人貸的借款利息在行業並非處於最高水平,行業甚至開發出了“714高炮”產品。714高炮基本上90%都是以7天期為主,利息方面年化利率基本上都超過了1500%。

P2P行業高額的利息,導致違約高發,緊接著暴力催收又開始上演,大門潑糞、油漆,打騷擾電話是常規手段,甚至還出現了非法拘禁,強迫賣淫、毆打等非法行為。

一時間,行業出現了許多悲劇。2016年6月,雷達財經接到一位女生爆料,稱自己被逼裸貸,目前借款人威脅把其裸照發給家人。此後,陸續又發生女生裸貸後自殺。

2015年底,銀監會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研究起草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對P2P取消了准入門檻監管,轉而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明確網貸機構不得吸收公眾存款、不得設立資金池、不得提供擔保或承諾保本保息等十二項禁止性行為。然而,大多數P2P平臺均存在自融、設立資金池的行為。

此外,為了獲得用戶以及風控,一些P2P公司從黑市買數據,甚至利用爬蟲技術,非法獲取用戶信息。在昨日51信用卡公司被杭州警方突擊調查時,外界即猜測與公司爬蟲業務有關。目前,爬蟲行業遭遇監管風暴,多家大數據公司被查。

暴雷

基於以上原因,導致P2P行業的暴雷成為一種必然。

行業的第一個大炸雷由e租寶引爆。e租寶在2014年7月上線,至2015年12月16日被立案偵查。一年多的時間內,e租寶打著“網絡金融”旗號非法集資500多億,受害人遍及全國31個省。

為了獲得客戶,e租寶瘋狂在各大媒體平臺打廣告,並對創始人丁寧進行各種包裝。事後,警方查實,e租寶通過假項目、假三方、假擔保三步障眼法制造騙局,屬於典型的“龐氏騙局”。

搭建起“無根之木”的丁寧,在私生活方面非常奢靡。丁寧給自己買了一架直升機,經常帶著高管飛往各地奢侈店。他甚至要求辦公室幾十個女秘書,通通穿LV、GUCCI、CHANNEL等奢侈品制服,幾乎將全國LV店、愛馬仕店買空。

據媒體報道,據悉,丁寧曾與多名集團女高管關係密切,生活奢侈,累計贈與他人現金、房產、車輛、奢侈品就高達10億元以上。僅僅對其女秘書張敏一人,就贈送了價值達1.3億的新加坡別墅,1200萬的鑽戒、名錶、豪車,還先後“獎勵”了5.5億元的現金。

e租寶暴雷,雖然給行業敲響了一記警鐘,但眾多從業者並未就此驚醒,反而認為,某種意義上對行業是利好,行業將加速出清,真正的平臺能留下來。

於是馬照跑,舞照跳,投資者一如既往的投錢。直到2018年6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表示,在打擊非法集資過程中,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郭樹清的話落地不久,行業即迎來新一輪大暴雷。深圳市錢誠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第一網貸)大數據系統顯示,2018年6月份以來的50天,全國P2P網貸爆“雷”(新增問題平臺)252家,其中229家倒閉(各種退出),23家出現逾期或提現困難。其中,浙江68家、上海60家、深圳51家、北京31家。四者合計210家,佔比超八成。

暴雷潮持續到2018年下半年。進入2019年後,行業認為能夠喘一口氣,2019年,華南P2P龍頭團貸網的暴雷讓整個行業倒吸了一口涼氣。

團貸網今年2月份運營報告數據顯示,公司的形勢還一片大好。截至2月底,公司累計註冊用戶人數逾830萬人,撮合融資總額1308億元,撮合融資總筆數254萬筆。其中逾期金額(按照合同約定、出借人到期未收到本金和利息的金額總和)為零,逾期筆數為零,逾期90天以上金額以及逾期90天以上借款筆數均為零,且關聯關係借款餘額、借款筆數均顯示零。

然而,3月27日,團貸網實控人唐軍卻主動前往東莞市主動投案,被警方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在通往監獄的大道上飛馳 P2P公司為什麼必須死?

唐軍曾和史玉柱吃了三個小時午餐,打開了資本圈的大門,被《福布斯》稱為“樂於冒險,敢想敢做,天生的創業者”。創業後,唐軍給自己買了駕私人飛機。根據東莞警方今年4月底通報,已凍結團貸網54億元扣押2架飛機50套房。

尾聲

團貸網暴雷徹底擊穿了行業的信心,隨後行業退出加速。

今年4月,天津楊女士向雷達財經表示,騙自己房子的團伙已經被天津警方抓獲,目前正在偵破之中。隨後,天津警方前往北京,取走了雷達財經當時保留的圖片和視頻。

7月4日,千億級P2P平臺網信宣佈良性退出,將與政府相關部門一起確保平穩有序,盡最大努力保障投資人利益,具體的工作安排會隨時通報。

據網信普惠官網,網信普惠於2011年成立,註冊資本5億人民幣,實繳註冊資本2億人民幣,公司股東為張振新(持股99%)、李煥香(持股1%)。公司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創始會員,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信息披露,截至5月31日,網信普惠累計借貸金額超1643億元,借貸餘額59億元,利息餘額近3.5億元,累計待兌付本息62.5億元。

然而,這並不是故事的終點。網信集團實際控制人張振新因多臟器衰竭、酒精依賴、急性胰腺炎經搶救無效,於倫敦時間2019年9月18日去世,享年48週歲。為何張振新會死在英國?他是自殺,還是“詐死”?張振新去世後,留下了百億資金窟窿和眾多謎團。

此外,今年7月18日,被稱為P2P行業“一哥”陸金所被傳要退出P2P市場了,陸金所在隨後的聲明中,未直接承認,表示陸金服P2P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要求。現有產品和客戶權益不受影響。

隨後,行業的整頓開始加速,甚至出現了“連鍋端”。

10月16日,湖南金融局發佈公告,湖南省納入行政核查的24家網貸機構P2P業務被取締,以及未納入行政核查的也一併取締其在湖南省的P2P業務。

24家機構分別是久融金融、創世介貸/介貸網、發發金融/國金所、升隆財富、看看錢包、信投寶、湖湘貸/湖湘財富、工程惠貸、星火錢包、建工E貸、坤融網、錢途無憂、債融易、中興易貸、惠富天下、餘易貸、利聚網、雲金融、世富資本、58車貸、蜂投網、萬利金融、新融網、e資產。


在通往監獄的大道上飛馳 P2P公司為什麼必須死?

10月18日,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在其官網發佈“網絡借貸行業風險提示函”,內容提及:當前,P2P網貸行業正在進行風險專項整治,至今未有一家平臺完全合規通過驗收。未來山東金融局將對全省範圍內未通過驗收的P2P網貸業務全部予以取締。

10月21日,銀保監會對外披露,今年以來,停業機構已經超過了1200家,大部分為主動選擇停業退出。還有許多P2P網貸平臺準備良性退出。

截至今年9月末,全國實際運營網貸機構462家,借貸餘額比2019年初下降了48%,出借人比年初下降53%,借款人比年初下降35%。

截至7月末,全國實際運營的462家網貸機構,實時數據已全部接入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其中,正常運行機構268家,一些不主動申請接入的平臺其經營活動也受到有關方面的實時監測。第三方機構網貸天眼收錄網貸平臺總數一度達6380家,據此計算,目前正常運營機構僅佔到曾經存在公司的4.2%。

銀保監會透露,截至9月末,全國已立案偵查786家網貸平臺。

網貸之家曾針對P2P網貸平臺裁判日期在2018年初至2019年3月上旬近百例刑事案件中,篩選出一審裁判日期在此區間的宣判結論公佈詳細、案情描述具體的54家平臺。發現這些平臺主要負責人平均判刑25個月,最高15年。

“金融是一個離錢太近的行業,需要良好的風控機制和運行模式,大多數P2P獲取資金成本太高,要想盈利對外放貸利率要超20%,一年GDP才能增長不到7%,市場上根本不存在那麼多優質的標的。本質上,P2P模式就是一個悖論,加上高管存在任性弱點,P2P行業出現亂象也就不足為怪了。”一位資深P2P行業從業者向雷達財經表示,P2P平臺大量死亡,退出,是自身的商業模式。

前述從業者還表示,自己曾預測最終剩下的P2P平臺不到200家。目前來看,自己有些樂觀,凜冬已至,活下來的平臺或將不足百家,甚至更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