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華人在硅谷為何會“輸”給印度人?

世界有我看 ,世界由我闖,歡迎關注“小聘看世界”

華人在硅谷為何會“輸”給印度人?

在硅谷乃至整個美國職場,中國人不如印度人幹得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谷歌總裁比才和微軟總裁納德拉,都是二十多歲才來美國念研究生院的印度新移民;在硅谷大部分公司,職位高的中國人鳳毛麟角,印度的副總裁、總監卻比比皆是。統計數據表明,印度人創投的高科技公司數量遠遠大於中國人,印度人的收入中位數中國人也比不上。

很多中國人對此都憤憤不平,聚在一起時也經常對這種現象加以分析。這些分析有的上升到歷史高度,有的深挖文化根源,有人認為印度人英語好,善於誇誇其談,更加能說會道,也有人說印度人天性刁鑽狡猾,不如我們中國人老實忠厚。

這些高談闊論可能多少都有些道理,但我今天只想討論眾多原因中的兩個。

對領導力的誤解,妨礙了華人在職場的進步

我不是第一個指出硅谷的中國工程師缺乏領導力的人,事實上很多人都看到了這一點。但為什麼中國工程師缺乏領導力,卻沒聽到有說服力的論述。當然背後的原因一定是中國文化,估計孔子難逃其咎。但中國文化到底怎樣侵蝕了我們的領導力,孔子的罪狀到底是哪一條,我並沒想清楚過。

如果父母是領導,還可以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對領導力獲得更全面和正面的瞭解。但對父母不是領導的人來說,報紙和電視成了我們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瞭解領導力的最主要甚至唯一途徑。

根據我很不全面的個人觀察,那些中年以後最有成就的同學朋友,父母很多都是領導,即使是技術人員,也是技術部門的領導。我的猜測是,他們的父母有意無意地給了他們一些關於領導力的教育。如果他們本身又是學霸,這些教育當然如虎添翼。其他人不是沒有希望,事實上也有很多人經過學習和體驗,超越了少年時期教育的侷限。但對多數人來說,必須掙脫小時候形成的關於領導力的錯誤觀點的桎梏,成功的路上自然多了一道障礙。

所以,中國文化確實導致了硅谷工程師領導力的缺乏。但相對於那些幾千年老的古書上寫的看不懂的句子,這些每天上演的節目才更是我們浸淫其中無法逃遁的活生生的中國文化。

華人在硅谷為何會“輸”給印度人?

缺乏對英語文化的求知慾 削弱了華人的表達和溝通

為什麼硅谷乃至整個美國職場的中國人不如印度人成功,每個人都可以列出很多理由,但幾乎人人都同意的一條是,印度人的英語遠比我們熟練。

記得剛來美國時,中國同學常常很納悶,為什麼我們說話清清楚楚,美國同學一頭霧水;印度同學說起話來嘰裡咕嚕,含混不清,美國同學聽起來卻毫不費力。其實道理很簡單:印度人口音雖重,但語法正確,用詞恰當,表達意思清楚完整,英語水平甩了我們十條街都不止。美國同學能無障礙地與他們溝通,毫不奇怪。

華人在硅谷為何會“輸”給印度人?

跟印度人接觸較多、自己英語也略有進步後,對他們優越的英語水平有了更多體會。比如他們的詞彙豐富,會使用一些很生動、很貼切的詞,這讓他們說起話來有一種中國人無法企及的韻味。

午飯後跟印度同事一起出去散步,她說今天的太陽不像昨天的那麼“scorching”(灼熱);在會上對經常給我們使絆子的兄弟部門表示不滿,印度老闆說我的觀察非常“astute”(敏銳);有一次討論問題時我中途改變了立場,相熟的印度同事馬上私下送電郵問我為什麼有這樣的“volte-face”(變卦,突然翻臉)。這些詞雖然中國同事可能也認識,但我從沒看到他們使用過。

當然印度英語也有自己的特點。他們偶爾有一些奇怪的說法,還造了幾個英文裡原本沒有的詞,比如用“prepone”(提前)作為“postpone”(推遲)的反義詞。但除了這些無傷大雅的小毛病外,他們的英語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表達起意見來綽綽有餘,經常還能口若懸河,語驚四座。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人的英語問題就多了,可以說是百仙過海,各顯神通。公司裡很多同事不管是講英語還是寫英語百分之八十的句子都有嚴重問題。網上聊天時,有些人也會使用英文,但其中不少英文都錯誤連篇,讓人不忍卒讀。

有些人以為,我們中國人詞彙可能貧乏一點,但語法是過硬的,因為我們都有十多年紮紮實實的語法訓練。但我們十多年的語法學習效果其實並不好。或許是教學方法不夠先進,或許是練習太少,理論不能和實際結合,雖然語法規則都學過,但是不是完全理解,是不是都還記得,是不是爛熟於胸,是不是能順手拈來,就很難說了。根據我的觀察,回答是“no”。

還有人說美國人自己也不注重語法。但美國人雖然不時刻把語法放在心上,還從沒見過一個美國人說英語像有些外國人一樣錯誤百出。科學家早就發現,小孩與成年人學語言的學習機制不同。小孩學語言主要通過模仿,他們的腦子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環境中的各種語言信息,並深深地印在腦子裡,但這種能力在青春期之後就消失了。因為這個原因,美國人即使不去特別注意語法,也學到了語法,我們外國人則只有老老實實下笨功夫,否則捷徑反而成了彎路。

我們常說,硅谷的中國人不如印度人成功,原因之一是缺乏領導才能。至於為什麼缺乏領導才能,一個經常提起的理由是中國留學生的選拔機制決定了這些人都是書呆學霸。既然都是會念書的人,學英語對我們應該是小菜一碟;但實際情況是,雖然不乏成功的例子,整體而言硅谷工程師們的語言水平並沒有隨著在美國年頭的增長而有所突破。

對於這個自相矛盾的現象,我的猜測是,中國的留學生們雖然會念書,成績好,卻並沒有強烈的求知慾。事實上有一種可能,就是我們小時候馴服地接受的那些填鴨式教育,反而破壞了我們的求知慾。

華人在硅谷為何會“輸”給印度人?

學習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挑戰自己的智力活動,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一個講英語的國家,這裡的新聞、娛樂、教育資訊都使用英文,一個有求知慾的人一定希望瞭解一下它們是怎麼回事。

學習語言當然可以增強職場競爭力,但除此之外還有兩個誘人的目的。

第一, 英語世界裡的文化生活,比中文世界的更豐富,提高語言能力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享受人類文明和智慧的成就。

看了美國有線電視頻道AMC的《最好給索爾打電話》(Better Call Saul)第二季。這部電視劇角色豐滿,情節發展出人意料,讓人拍案叫絕,卻又行雲流水,毫無牽強和做作,演員的表演和其他方面也都無懈可擊,質量比《人民的名義》高出好幾個檔次。

書就更是如此了。我愛讀書,也懷念中國語言。中文書和英文書同時擺在面前,我一定先讀中文。但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卻是,中文書的質量與英文書相比,尤其是在非虛構圖書領域,實在有太大差距。有些讀物讓人淺薄、偏執,有些卻讓人清醒、明智。如果沒有好讀物,像我們小時候都經歷過的,是沒辦法的事情。但生活在一個發達的現代社會,那麼多有營養、有趣味的東西都唾手可得,不去享受似乎是暴殄天物。

第二,學英語還有一個好處,這個好處也是我們華人最重視的,就是可以跟孩子有話可說。

對很多人來說,事業並不那麼重要,拼不過印度人就算了;買幾套投資房,小日子過好也行。但有一件事情比自己的生活更重要,那就是孩子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

犧牲自己的生活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犧牲自己的事業把孩子推進藤校,是華人常見的行為。但孩子上的大學再好,事業再成功,如果跟孩子沒有共同話題,跟孩子在精神上越來越疏離,這種成功意義也不大。

養兒育女的最大快樂不是推他們爬藤,然後沐浴在藤校的光環之中,而是和他們一起成長。他們三歲讀Good Night Moon時和他們一起讀,他們十歲讀哈里波特時和他們一起讀,他們二十歲讀The Fountainhead時還是和他們一起讀。當孩子在人生道路上飛奔時,多陪他們一程,多一些跟他們並駕齊驅、有話可說的日子,是父母們的夢想。對我們這些居住在北美的父母來說,學好英語讓這個夢想有了更多實現的可能性。

因為所有這些原因,我一直認為,學英語是我們這些中國留學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一件值得終身努力的頭等大事。這不僅是為了在職場上和印度人競爭,更是為了抓住生活賜予的一個豐富自己的機會。如果來美國的第一天起就這麼做,今天已收穫滿滿;但今天開始也不晚。雖然學語言是慢功夫,不會立竿見影,但假以時日一定會見到功效。

但如果我們生活在這個到處是英語的地方,卻不能從環境中吸取營養,十年後的英語還是和今天一模一樣,那麼我們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大概都不夠強。如果是這樣的話,在職場上輸給印度人,是不是也不能怪別人呢?

小聘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