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一文读懂日本:曾经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狱”

有人经常私信问我,日本为何看起来“衰落”了?其实日本并非是衰落了,而是这三十年没有怎么变化而已。

三十年前,日本人打工收入一万多人民币;三十年后,日本人打工收入依旧是一万多人民币。日本的社会构造,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事情,因为能够稳定三十年不变,实属不易。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为《日本社会のしくみ》(《日本社会的构造》)。里面讲了许多事情,让我对日本社会有了一个新的认知。本篇文章,类似于这边书的观后感,主要讲一下日本社会究竟是如何构成,这种社会构成对日本经济政治又有哪些影响。

日本社会的构造:大企业型、地元型和残余型

日本社会的构造,可以分为三类:大企业型、地元型以及残余型。

  1. 大企业型:顾名思义,即从毕业就被大企业采用,一直工作到退休的人群;
  2. 地元型:在自营业以及各种农林水产等地方小企业工作的人群;
  3. 残余型:上述两种以外的类型,比如小企业主等;

我对每一类进行简要分析:

  • 大企业型
一文读懂日本:曾经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狱”

属于大企业型的日本人会有稳定的高收入和安稳的职业,大多数居住在城市当中,有一定的教育和住宅负担。其中大多数人为日本的正社员,有厚生年金。之前日本有一个老后“2000年养老金”的事情,在这群人中引发了很大的讨论。因为到退休,这些人负担了大量的日本养老金额度,但是退休以后,日本政府不能够给他们提供足够的退休金。其实日本退休金的支付额度规定是1973年规定的,当时所设定的年龄为71岁~73岁,也就是说日本养老金按照最大73岁的额度进行设定。可是现在日本人年龄逐渐增加,很多人活到90岁也不是问题,因此出现了巨大的养老金空缺。大企业型人口,占据日本人口大约25%左右。

  • 地元型
一文读懂日本:曾经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狱”

地元,指的是非中心城市的地带,也可以说成“家乡型”。虽然收入不如大企业型的人口高,但是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能够在某一个地区安定的生活。日本的国民年金,实际上就是为这些人所设立的,属于“辅助”类型的金额。因为有自己的土地和房产,即便是少量的国民年金(大约每人每月6万日元,夫妇两人约12万日元,约7200RMB),同样可以在维持老年生活,地元型人口大约占据日本的35%。

  • 残余型

第三种就是所谓的残余型,不属于第一类也不属于第二类,残余型的日本人现在占据了大约40%左右。平均所得收入较低,但是并非全员都低,一些初创公司和小型公司的老板,虽然收入不太连续,但是整体也比较可观。不过,现行大多日本贫困阶级都来自于残余型。

未来日本社会将会迎来“老后破产”

一文读懂日本:曾经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狱”

日本雇佣区分推移

分析完日本现在的社会构造以后,我们就可以从日本人口上来分析未来日本将会发生哪些事情,经济指标有时候会骗人的,但是人口构造是忠实不变的。上图是日本雇佣区分的推移,往前看35年间的数据,其实在大企业型的“正规雇佣”(前文也说了大企业型人口基本都是正社员,属于正规雇佣)人口并未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非正规雇佣”却增加了4倍之多。

正社员基本上没有变化,但是非正规雇佣的人口却增加,那意味着肯定有一类人口会降低,那就是家族类以及自营业人口,也就是第二类的地元型人口的降低。刚才也已经说过,日本的国民年金是以“地元型”人口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但是地元型人口降低,残余型人口增加。这就会导致日本社会逐渐的“不安定”化。正社员的数量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自营业减少,地域性社会逐渐减退,非正规雇佣人口增加,日本以国民年金+互帮互助的社会模式正在崩溃,所以现在日本有很多陷入“贫困”的人口。这就是30年间,日本社会最大的变化。

一文读懂日本:曾经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狱”

在第一部分我已经讲过,日本大企业型人口将会面临养老金空缺以及老后破产的问题,这些人想要继续生活就必然“工作”。以前日本自营业的人口很多,其中不乏老人的身影,但是如今日本老人的工作和以前日本老人的工作,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现在自营业减少,未来日本非正规雇佣的老人肯定会增加。有农地和自己家庭的日本人,靠着国民年金还能够生活,但是现在以租房+非正规雇佣的老人,很容易就陷入“老后破产”。

日本地域性人口减少是“必然”

人口流动,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无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有财、物的地方,会聚集更多的人,相反该地域的人口会减少。根据日本的相关数据,1945年前后日本人口急速增加,在1955年前后达到第一次生育高潮,其中大多以农村为主。这是因为因为战争,日本城市地区大多已经被破坏,为了食物许多人移居到了农村地区。在1950年初,日本农村地区的食物要比城市地区充足。

一文读懂日本:曾经是“天堂”,如今成老人“地狱”

1955年以后,日本城市地区逐渐复兴,解决了粮食难的问题,导致农村地区的人口急速减少。但是这种减少,也无非是回到战前的状态罢了。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国内贸易实际上并不自由,而是由占领的军队控制。当时木材的价格很高,因为无法进口木材,只能够依赖日本国内的木材。同样,日本为了重建,也大量的开发国内的矿山,50~60年代也是日本矿山高度发展的时代。因此,日本的矿山以及农村地区,积聚了大量的人口。

在第一次高速增长期,日本人口大规模向城市移动。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城市地区经济萎缩。在地方区域,出现了更多的工作机会,1979年日本出现了“地方の時代”这样的词语,可见当时日本人比起大城市更愿意去地方发展。之后日本进入经济泡沫时期,又出现了农村转向城市的潮流。90年代末20世纪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都市和农村人口正常化。但是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自营业人口骤减,非正式雇佣增加。自营业减少,也就是说明日本人转移到农村地区的生计成为了大问题,这是和以往日本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不同的地方,因此日本区域性人口减少,是必然的!

现在许多日本自治区提出“地域振兴”的口号,目的是为了增加地方人口的收入手段,扩大人口回流。

结束语

日本增加消费税,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填充养老金空缺;

日本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旅游作为国策,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活跃农村等区域经济;

日本扩大外国人准入政策,就是因为日本老人增加,想要更多的人前去纳税和充当劳动力;

......

很多时候,从人口背景来看,就能够看到日本现有政策的缘由。曾经日本在发达国家中,自营业者很多,构筑了稳定的下层社会的基础。可是现在这种基础正在土崩瓦解,日本就不得不采取其他措施来弥补。在考虑日本政党政策的时候,或许这篇文章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