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一切從貪婪說起


有一個朋友和我說,她做帶有槓桿博弈的事情時(炒股、炒房、炒期貨......)會看到自己的貪慾。看到充滿貪慾的自己覺得十分醜陋、難以接受,這讓她很痛苦,於是問我“如何戒除貪慾”?

她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不靠家庭憑一己之力到英國留學並打下一片事業天地,不到30歲的代步工具是寶馬,手裡幾十套房,為人慷慨大方有原則。


正是有鑑於此,她問我的時候我一愣,什麼?戒除貪慾?

我之所以愣住是因為:

  • 成就她的不就是貪慾嗎?
  • 想要戒除貪慾這個念頭本身,不就是一種貪慾嗎?

我猜她可能把貪念當成了一種不好的東西,只要除掉了,自己就會變得更好。她有這樣的想法特別自然,因為古今中外,對貪婪總是極盡能事進行批判,形成了一種普遍的價值觀:貪婪是不好的。

一切從貪婪說起


貪婪、饕餮(暴食)、淫慾、懶惰、傲慢、嫉妒、暴怒,這是被天主教認為遭永劫的七種大罪,常稱為“七宗罪”,多次出現在《聖經》、各種藝術作品、電影電視中。

仔細分析一下,這七宗罪中,其他六罪的本質實際上也是貪婪——

暴食是對食物的貪婪、淫慾是對情色的貪婪、懶惰是對安逸的貪婪、傲慢是對自我的貪婪、嫉妒是對他人的貪婪、暴怒是貪婪的失控…

這也難怪大多數人本能地把它當成不好的東西。但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多多:

不僅是人會貪婪,一切生物都在生存和繁衍的壓力驅使之下顯得貪婪。生物都需要爭奪有限資源,擴大生存優勢,把基因傳遞下去。要是不貪婪,如何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是如果不貪婪地從外界獲取生存繁衍資源,那不是要滅絕了嗎?

貪婪只不過是生物在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現象,並被人賦以價值觀和道德判斷而已。

其他動物沒有對這種現象賦以價值觀和道德判斷,對於它們來說“貪”到了實際的生存資源才是好的。既然貪婪是生物的本能,是天性使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那麼為什麼會被批判?因為——

  •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貪婪會在不經意之間損害他人的利益,人是需要大規模深度協作的物種,個體的貪婪會增加內部合作摩擦,降低合作可能;
  • 另外如果限制了別人的貪婪,自己的“貪婪範圍”就可以擴大一些。

——你能想象嗎? 限制貪婪本身,就是一種貪婪。

但是我並不是要批判貪婪,或者批判“批判貪婪”。關鍵是從貪婪這個事引出一個重要的問題:

很多誤解、痛苦和欺凌,是源於對屬性和價值觀的混淆。


  • 所謂屬性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相對穩定的固有特徵。比如“貪婪”的基礎——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
  • 所謂價值觀就是在個人經歷和生存環境之下形成的是非對錯、好壞優劣判斷。比如對“貪婪”的喜好、對錯判斷,全都出自個人,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一切從貪婪說起

我在 中就說過:從小到大你自己的三觀變化了多少次?但是你貪財好色好吃懶做,多少年沒變了?

貪財好色好吃懶做,就是作為人,或者生物,內在稟賦屬性,這是漫長生物演化而來的。

屬性在不同的時空下都比較穩定,比如常溫下汽油是易燃的,鋼鐵是硬的,人是自私的…

如果把屬性價值觀疊加在一起…

刀鋒利是好還是壞?用在敵人手上是壞,用在自己手上是好。這種好壞判斷,是價值觀;刀的鋒利是屬性。

一切從貪婪說起

價值觀就像一副有色眼鏡,屬性進入自己視線的時候將它扭曲,形成每個人完全不同的判斷。也就是價值觀的第一性原理不可靠,起碼遠不如屬性的第一性原理可靠。

勤奮是好的還是壞的?敵人勤奮就是壞的,自己或盟友勤奮就是好的;貪婪是好的好事壞的?為自己謀取資源是好的,別人貪婪損害自己利益是壞的;美帝是好的還是壞的?在為自己博取綠卡的時候就是好的,在向別人宣傳的時候就是壞的。

討論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做到“對事不對人”,就是因為“對事”是對屬性,“對人”是對價值觀。價值觀是很個人的東西,否定價值觀就很容易讓人感覺在否定人,因此對價值觀很容易引發對立情緒,讓本該處理的事完全進行不下去。

所以我習慣在探討問題的時候,儘量只談所以然,避免好壞對錯的判斷。

價值觀極具個人特色的東西沒有什麼穩定標準,談來談去都只是在尋求認同,互相站隊,攻擊對方,不會有什麼智識上的提升——

一切從貪婪說起

畢加索的大作

畢加索的畫我就是欣賞不來,就是覺得醜,誰給我說一堆理由我還是認為醜,但那又怎麼樣?會影響畢加索的藝術水平嗎?

豆腐腦/粽子吃甜還是鹹?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哪種更好?要不要讀博士?該創業還是該打工?要不要結婚?結婚過年去誰家過?…

這些都是價值判斷。

為什麼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因為不在其位,就不可能有那樣的價值觀;

為什麼“清官難斷家務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為這些都是價值判斷,只要對方能一以貫之堅持某個價值觀,你就很難說清楚“有沒有理”,最後就只能靠拳頭逼人站隊。

有人就是對“價值判斷”有領悟或者深刻理解,所以經常有意無意“玩弄”價值判斷,混淆屬性和價值觀,改變你戴的“價值觀眼鏡”,以實現控制、逼迫、壓榨、欺凌他人的目的——


“女孩子讀什麼博士?”

“30歲的老女人了還不結婚沒人要的!”

“紋身的都是壞女人,你別自甘墮落!”

“連這支口紅都沒有不配稱為女人。”

“男人就是要有錢才叫成功。”

“你連包都不給我買,你算什麼男人?”

“不寫名字就是不愛我!”

“我家的狗最乖了,不咬人。”

“你用日貨就是不愛國!”

“不轉不是中國人!”

……


現在盛行的消費主義,就是用“消費-享樂-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觀給年輕人和女人洗腦,讓他們成為商家的“奴隸”。


所以看一個人是不是蠢或者壞的重要標準就是:


Ta是否硬塞Ta的價值觀給你,是否尊重你的價值觀


而涉及利益的領域,這種混淆更是頻繁。很多人就是被他人悄悄更換了“價值觀”這個有色眼鏡,就變成了被他人隨意指使的槍,或者隨意被收割的韭菜。

中美貿易衝突,價值觀的衝突佔比很大。不僅僅是中美之間,而且美國內部不同階層和利益集團間也有衝突,他們之間的價值觀都是非常複雜和不穩定的。如果將價值觀和屬性剝離,很多問題就會看得清楚。


作為個人要有自己穩定、協調的價值觀,不至於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作為國家也是一樣,要有自己穩定的核心價值觀,這樣社會才會穩定,國家才能繁榮。

所以,請大聲朗讀並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切從貪婪說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