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西城區歷史沿革

西城區歷史沿革

北京市轄區,是首都功能核心區之一。東以鼓樓外大街、人定湖北巷、舊鼓樓大街、地安門外大街、地安門內大街、景山東街、南長街、北長街、天安門廣場西側、前門大街、天橋南大街、永定門內大街為界,與東城區相連;西以三里河路、蓮花池東路、馬連道北路為界,與海淀區、豐臺區接壤;北以南長河、西直門北大街、德勝門西大街、新街口外大街、北三環中路、裕民路,為界與海淀區、朝陽區毗鄰;南以永定門西濱河路、右安門東城根、右安門西城根為界,與豐臺區相連。全區面積50.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4.6萬人(2010年)。轄15個街道:西長安街街道、新街口街道、月壇街道、展覽路街道、德勝街道、金融街街道、什剎海街道、大柵欄街道、天橋街道、椿樹街道、陶然亭街道、廣安門內街道、牛街街道、白紙坊街道、廣安門外街道。區政府駐金融街街道二龍路。

1949年初北平市解放後,全市下轄20個區。1950年4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將北京市所轄區合併為16個區,今區境分屬第2、4、5、8、13、14等區。1952年9月,市政府再次調整區劃,今區境分屬西單區(原第2區)、西四區(原第4區)、宣武區(原第8區)、海淀區、前門區等。1958年4月18日,國務院批准,西單、西四二區合併為西城區;原前門區西部併入宣武區。

1987年9月,北京市將朝陽區馬甸0.6平方千米劃給西城區;西城區面積31.66平方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西城區總人口706691人,其中:西長安街街道57145人、廠橋街道68984人、新街口街道69993人、福綏境街道64734人、豐盛街道41556人、二龍路街道43961人、月壇街道113210人、阜成門外街道63593人、展覽路街道76538人、德勝門外街道106977人。宣武區總人口526132人,其中:大柵欄街道42973人、天橋街道45679人、椿樹街道39874人、陶然亭街道53373人、廣內街道80552人、牛街街道47210人、白紙坊街道85374人、廣外街道113155人、清河街道17942人。

2002年,西城區面積31.66平方千米,人口78.5萬人,轄10個街道(西長安街街道、廠橋街道、新街口街道、福綏境街道、豐盛街道、二龍路街道、月壇街道、阜成門外街道、展覽路街道、德勝門外街道),223個社區,區政府駐二龍路27號。宣武區面積19.03平方千米。人口53.9萬人,轄8個街道(大柵欄街道、天橋街道、椿樹街道、陶然亭街道、廣安門內街道、牛街街道、白紙坊街道、廣安門外街道),175個社區,區政府駐白紙坊街道廣安門南街68號。

2004年10月,西城區行政區劃調整:西長安街街道、月壇街道保持原界線不變;德外街道更名為德勝街道,保持原界線不變;二龍路街道與豐盛街道合併為金融街街道;阜外街道併入到展覽路街道;新街口、廠橋、福綏境3個街道進行撤併和轄區範圍調整,以新街口北大街為界,將以東的新街口街道轄區與廠橋街道合併設立什剎海街道;以新街口北大街為界,將以西的新街口街道轄區與福綏境街道辦合併設立新街口街道。調整後,西城區轄7個街道:金融街街道、西長安街街道、月壇街道、德勝街道、展覽路街道、什剎海街道、新街口街道。共有152個社區。

2010年6月28日,經國務院批覆,撤銷北京市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區,以原西城區、宣武區的行政區域為西城區的行政區域,面積50.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4.6萬人。全區轄15個街道:西長安街街道、新街口街道、月壇街道、展覽路街道、德勝街道、金融街街道、什剎海街道、大柵欄街道、天橋街道、椿樹街道、陶然亭街道、廣安門內街道、牛街街道、白紙坊街道、廣安門外街道。區政府駐二龍路。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西城區常住人口124.33萬人,其中外省市來京人員為32.71萬人,佔常住人口的26.31%;西長安街街道5.15萬人,新街口街道9.55萬人,月壇街道11.65萬人,展覽路街道13.09萬人,德勝街道11.68萬人,金融街街道6.79萬人,什剎海街道9.54萬人,大柵欄街道3.70萬人,天橋街道4.64萬人,椿樹街道3.05萬人,陶然亭街道4.35萬人,廣安門內街道7.37萬人,牛街街道5.19萬人,白紙坊街道9.57萬人,廣安門外街道17.95萬人,清河地區1.06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