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安徽有一个地方被称小上海:四千上海知青在此养奶牛

许多上海人都喝过一款叫“牛朋”的酸牛奶或纯鲜牛奶。可他们不一定知道,这瓶酸牛奶或纯鲜牛奶产自安徽黄山的一块牧场——这块牧场不是外人,而是上海自家的地盘。

换句话说,这是上海“飞”安徽境内的一块飞地。

这个牧场,叫练江牧场,全称“上海市练江牧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境内,距离上海近400公里。练江牧场现在已经改为上海牛奶集团黄山练江有限公司,隶属于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为方便行文,我们继续沿用“练江牧场”的名称。


安徽有一个地方被称小上海:四千上海知青在此养奶牛


上海这块飞地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知道,上世纪60年代,国家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许多上海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和家属,转移到安徽等地。1966年3月,为了保障三线工厂职工的供奶问题,上海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区东部,在原徽州农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牧场。

由于这个新牧场紧挨着新安江上游支流练江,因此取名为“练江牧场”。练江牧场虽然位于安徽,可在行政管理上隶属于上海市。安徽地方政府对练江牧场没有管辖权。


安徽有一个地方被称小上海:四千上海知青在此养奶牛


练江牧场占地约2.9平方公里,其中牧场土地面积约4300亩,在上海市的各处飞地里面积最小,堪称“袖珍飞地”。练江牧场建成后,成为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目的地之一。相对于遥远的边疆而言,上海知青更愿意来到练江牧场。毕竟这里离上海市不远,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生活、生产条件也比较好。因此,在1971——1978年短短7年间,共有3774名上海知青先后来到练江牧场,接受“再教育”。

上海知青的到来,让这个昔日寂静的村落变得热闹起来。他们在练江牧场修建了许多具有海派风格的房屋。这些房屋与当地的徽派建筑相比,显得引人注目。因此,当地人将练江牧场称为“小上海”。


安徽有一个地方被称小上海:四千上海知青在此养奶牛


在上世纪70年代,练江牧场陆续兴建了农业连队7个,以及畜牧队、基建队、运输队等,办起了奶牛场、乳品厂、农机厂、学校、医院等10余个单位。

1979年,随着工业布局的调整,上海知青陆续以各种方式回到上海。练江牧场的企业,要么迁移回上海,要么停业关闭。

不过,练江牧场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走向了新生。


安徽有一个地方被称小上海:四千上海知青在此养奶牛


2004年,上海农工商集团对练江农场实施整体改造,并注资2000万元,为练江牧场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光明食品集团与黄山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练江牧场实施了环境、产业的全面改造,通过改造,职工、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企业产能和盈利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如今,练江牧场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一家以乳品为主业,集饲料种植、奶牛饲养、乳制品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牧场有从业人员近200人,社区居民400多人,常住居民200余人。


安徽有一个地方被称小上海:四千上海知青在此养奶牛


练江牧场下属产业有上海牛奶练江鲜奶有限公司、上海乳品七厂有限公司、上海练江牛奶棚、练江山庄等产业。

上海牛奶练江鲜奶有限公司下属的生态农牧场拥有荷斯坦奶牛约2000头,牛床位2500个,目前年产鲜奶超1万吨。上海乳品七厂有限公司生产巴氏杀菌乳、发酵乳、调制乳和含乳饮料等系列牛奶,全年销量约4400吨,其中80%销往上海市场。上海练江牛奶棚所生产的“牛朋”牌鲜奶、酸奶等乳制品,在上海市场上卖得非常不错。练江山庄是一家涉外宾馆,于2008年营业,是练江牧场多元化经营的一种尝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