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傅山和太原的河捞面

傅山和太原的河捞面

刘雯联名系列2.0

10月9 日,太原王府井百货ERDOS店开启销售

傅山当然属于明清中国最顶级的文人。明亡后,他在太原西北边山隐居不出,远离官场,潜心学问,同时自号“朱衣道人”的他对被誉为“神仙之道”的养生学也很有一些心得。

他在自作《青羊庵》七绝诗中说:“一缕沈烟萦白牖,先生正著养生书”,可见先生在这方面浸淫日久,下过很大的功夫。

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傅山认为养生无需隐遁山林,每天嚼花瓣儿喝露水,而是一切只在素常“人事”之中。而一日三餐作为最大的“人事”,万万不可马虎大意,必须得到最精心的对待。

因此傅山养生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努力让膳食在调养身体、益寿延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他对中国烹饪史的贡献,世人皆知研发了太原特有美食“头脑”,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对太原面食“河捞”也颇有心得,专门写过一首独一无二的河捞诗。诗云:

合络出纤手,蚍蜉糁太妖。

绿微白凤髓,羹失绵羊臕。

滑嫩难胜箸,晶莹不忍挑。

红裙花戴雪,风味想如荍。

河捞,在这首“杂诗”中写成了“合络”。“臕”,是“膘”字的异体字;“荍”,不是莜麦那个“莜”,而是“荞”字的异体字。我们不要被文人傅山偶尔的“炫学”带偏了节奏,还是要紧紧盯住“河捞”两个字不眨眼。

概括地说,此诗首联赞河捞之出,颔联夸河捞之色,颈联摹河捞之形,尾联叹河捞之味,形制严谨,主题突出,文字绮丽。

傅山和太原的河捞面

大儒笔下,河捞面出自丽人纤纤玉手,自然妖艳惑人;

面条晶莹似白凤骨髓,羹汤香醇赛羊脂浓滑;

河捞面盘绕盂中,一如浴女热汤新沐,何忍筷箸轻挑亵玩;

但食客最终还是没能战胜美食对舌尖味蕾的致命诱惑。

经太原大才子这么一写,并州一盏荞麦面,珍馐玉馔无颜色,河捞面似乎就是汾畔第一佳肴了。

这还真不是傅山王婆卖瓜似的自夸家乡面食。根据他的研究,太原人圪蹴在大板凳子上端着大海碗吃河捞面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45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

他在一篇杂记中斩钉截铁地说,北朝高齐时代,晋阳城宫中招待贵宾吃的那个“促律忽塔”,就是河捞面。

不要认为“促律忽塔”是什么鲜卑语,其实,“促律忽塔”就是吃河捞面这种汤汤水水、热热乎乎、有滋有味的面食时,嘴里发出的“出溜呼啦”的声音而已。

傅山和太原的河捞面

除了拟音的“促律忽塔”,河捞还有个谐音的“河漏”别名。傅山先生说他最爱吃的太原美食,分别是烧饼、大锅粥、河漏面。

民间有传说称,之所以叫“河漏”,是因为先民最早制作这种面食时,在粗牛角上钻了几个粗麻线般的眼儿,把稀软的面团置入其中,下临铁釜沸水,面线自然下“漏”、坠入大锅翻滚涌动的“河”中。

傅山和太原的河捞面

罢黜河漏之名,是大清康熙皇帝时,朝廷下令普查地方饮食,太原河漏面报上去后,因其名称怪异吸引了康熙的目光,传膳品尝,竟然龙颜大悦。

但康熙爷嫌弃河漏之名有损河清海晏的盛世气象,不雅不吉,于是避讳改为“饸饹”。别与传说较真,反正山西近邻的内蒙、陕、冀、豫地区,河捞确实叫“饸饹”。

被皇帝看上眼的河捞,由是被誉为中国北方面食“三绝”之一。百姓人家除了小麦细面,把高粱、玉米、荞麦、杂豆、莜麦等粗面都一股脑都加入河捞制作队伍,让河捞花色品种五彩缤纷,以适应不同地域人们的味蕾。

老太原人制作高粱、玉米、荞面和豆面河捞时,通常还会加入一定比例的小麦面或者榆皮面,增加面条的韧性,使面条变得筋道弹牙。而莜面河捞一般制法为蒸熟后配以荤素佐料,成为一款北方拌面。

太原当地人做河捞面,叫“压河捞”。压河捞,要有专用工具“河捞床”。老式的“河捞床”,是一种状如农村铡刀的用具,由“床身”和“压柄”两部分组成。

傅山和太原的河捞面

床身是一段小碗粗的硬木,中间开凿有上下通透的圆形坑槽,在槽底固定好一块戳上整齐小孔的铁皮或铜皮;压柄是一根稍细的木棍,其上固定着一截活塞状木芯,木芯正对床身上的坑槽。

当压柄压下,木芯把坑槽中的面团缓缓挤压至锅中沸水。而供很多人吃饭的大河捞床,体型就大得多,需要两三个人同心协力才能完成操作。

好河捞面,全凭好浇头。这就与太原花样繁多的面条一样,荤素自便,丰俭由人,可以山肴海味、也可就着一勺辣酱下饭。

养生专家的傅山先生当然不会随随便便,他对钟爱的荞麦河捞面,总结出一套完全上得了大台面的精致吃法。

他像个标准吃货似的说:“河漏,鸡汤第一,羊汤次之。新秋荞麦初下,最宜河漏。鸡、羊浓煮,杂以姜、椒,隔数日一顿,颇利老脾也。”

傅山先生对荞面的偏好,得到了现代药理研究的支持。

傅山和太原的河捞面

产于北方高寒地区的荞麦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镁、钾、钙、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确有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的功效,也利于降低血糖、血脂,还有益软化血管,保护视力。

但深研中医学的傅山没有仅仅止步于食用当年最新鲜的荞麦,他还提出用“养生水”替代普通井水或河水和面的意见——

建议春天用枸杞、桑椹水;

夏天用为黄芪、薏仁水;

秋天用山药、百合水;

冬天用地黄、当归水……

如果还能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需要,选择连翘、金银花、蒲公英、炭白艿等中药材煮成的水,荞面河捞的养生功效就会更加显现出来。

这时候,傅山先生就让填饱肚子的家常饭食,升级成为大有补益的养生药膳了。

说不说吧,或许在傅山先生那里,日子一罐寡水,心境可煲靓汤。趣味燃旺灶火,胸襟煨出鲜香。人生岂只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原来如何活着,全凭自己主张。小屋笨碗粗茶饭,亦可滋味厚且长。河捞面,是一种境界啊。

投稿邮箱:laojiashanxi@qq.com

傅山和太原的河捞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