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两会呼吁教育惩戒权?

两会期间,一条微博热搜引起了118万的讨论。

人大代表周洪宇在两会上呼吁,“教师应具有教育惩戒权(不含体罚、辱骂、打骂)”

这个提议一出,在网上就引发了热烈讨论,有很多家长选择反对,“现在的教育再提倡惩戒,这不是倒退吗?”。

我很容易理解反对的想法,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捧在手心上还来不及,怎么能由得老师打骂和批评呢?

但是,孩子进学校不就是受教育的吗?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荒废学业、辱骂师长、欺凌同学,该不该责?该不该罚?要知道,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一个泼猴。

太多父母还未意识到,过分地袒护和不当地苛责,正在逼迫老师放弃你的孩子!

太多孩子还未意识到,管你最严、骂你最狠的那个老师,最值得你尊敬和感激!

两会呼吁教育惩戒权?

曾有篇名为《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的文章疯狂刷屏,文中写到:

孩子在学校最大的悲哀不是成绩差,不是常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不是常被请家长,而是老师不再注视TA,TA做了什么都不会在意,被老师完全放弃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绝对是灰暗的。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被放弃不是因为孩子,大多数被老师“放弃”的孩子是因为家长们。

很多时候,不是老师想放弃孩子,而是被家长们逼得放弃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的孩子的错,可以去和老师反应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如果是学校和老师处理不得当,可以先跟学校和老师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

如果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去学校和老师大闹,最后受损的只会是孩子。这样一来,不仅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无理取闹,留下负面印象,不敢管、不愿管,也向孩子传暗示,“老师找你麻烦,爸爸妈妈可以给你撑腰”,最终助长了孩子在校园的不当言行。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在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家长和孩子的位置,从来都不该是老师的对立面。切忌,千万别赢过了老师,却输掉了孩子。

两会呼吁教育惩戒权?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被管教的孩子委屈了一时,却会感恩一世。

有一年同学聚会,朋友特意请假坐飞机回去,就为了对班主任当面说一声感谢。

初中时,他正值青春叛逆期,不爱学习,要么逃课出去打网游,要么在课堂上看小说。可班主任却毫不手软,请家长、家教、站旗杆,一套组合拳下来,再烈的野马也被管住了。

他迷途知返,考上了重点高中,后来又考上了大学,现在有了一份体面的职业和不错的收入。

只有负责的老师才管学生!而且,管你最严的那个老师,爱你最深!

所以,对孩子要求严厉的老师,不要心生敌意,反而要心怀感激。因为,只有负责的老师才会顶着种种压力和风险,去苦口婆心或大动干戈地管教你。

他期待你成才变好,才如此出力不讨好。这是传道授业的悖论,也是为人师者的深情。

现在,我们的教育有时弥漫着“在家中,父母舍不得管,在学校,老师不敢管”的气息。可一味的迁就和让步,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无法教养出参天的大树。

每一位老师,站上三尺讲台,便宣誓要为了教育而奉献一生,满怀着梦想与期待。看着学生们一个一个长大了,有本事了,自己也能与有荣焉,这便是是他们清贫岁月里的英雄梦想。

莫让热血凉透,莫让老师折腰。因为,跪着的老师,如何能教出站着的孩子呢?

写在最后

最后,我们依然希望,每一个孩子能遇见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当一个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学生。

也希望家长家长们,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些信任和尊重,善待每位老师,尤其是那些对孩子严厉的老师。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