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些人認為李白不按照平仄寫詩,同時代的杜甫卻嚴格按照格律?

莊立勝


顯然這種說法是不夠嚴謹的。如此一來我們不妨簡單回顧詩歌是如何形成格律詩。

詩歌從先秦發軔以來,經歷了漫長的演變,從而在唐代大盛,成為了"一代之文學",這一時期內,律詩完成了定型,初、盛、中、晚唐不同階段有各自的詩風,交相輝映,珠璣連綴。古典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形式較為自由,有四、五、七、雜言等,對仗,平仄與用韻不做固定要求。而格律詩則不然,句數、字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等都有一定的規則,正因如此,人們把格律詩比作"戴著鐐銬跳舞"。

接著我們不妨從這樣幾個角度窺探李杜詩作關於格律平仄的問題;

一、古近體兼工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的天才詩人,代表了典型的盛唐士人的精神風貌,他的詩歌不拘一格,古風詩作如"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長幹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同時也有著與時代主流詩體相呼應的格律詩。

唐以詩取士,所試內容為排律,李白早期詩作的體裁取向也是當時許多士子學詩的努力方向。李白早年寫過百篇這樣的作品,與這種社會上以詩取士的文化風氣是一致的。李白集中近體詩以五律為多,這是從少年時期就已形成的趨向。在這種詩體的寫作中,自然獲得了格律詩的諸多素養。李白還是七排、小律創作的較早嘗試者,可以看出他對近體詩各體的寫作特別是格律是的探索有一定的興趣,如《贈孟浩然》: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杜甫與李白的相似在於同樣是各體兼工的大家。子美的格律詩渾潤流轉,無跡可尋,字字錘鍊,如《登高》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同樣,杜甫的古體詩也為人稱道,如潦倒落難時所作的《同谷七歌》

《同谷七歌》(節選)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髮垂過耳。

歲拾橡慄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裡。

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

嗚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

一旦打破了格律的限制,杜甫的沉鬱頓挫依舊在詩歌裡迴盪,而那種無可奈何的悲壯,依舊氤氳其中。一個遵從格律名垂千古,一個憑藉無所依傍的筆法閃耀千秋萬世,那麼為何在時代的大背景下會形成這樣兩種風格迥異的大家呢?

二、知人論世

李白身世成謎,早年受各家思想啟蒙,他有儒家的入世精神,又有道家的自我解脫能力,二者為他設計的是一條"功成,名遂,身退"的道路,他的俠客夢和濃烈情感影響了他率性而為的性格,相較之下,古體詩的隨性更適合"李白式"的抒情。

杜甫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他是晉代名將杜預之後,祖父杜審言是五律定型的關鍵人物,父親杜閒同為詩人,因此杜甫說"詩是吾家事",他對家學有強烈的使命感,一生寫格律居多,並把盛唐延續的詩歌體裁引向寫實,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即使是寫史實,杜甫也要依照格律,經過他的躬親實踐,律詩也在他的手中合律對仗而不見斧鑿之痕。

三、時代環境

盛唐是大國氣象,時代之繁榮堪稱空前,李白生逢盛世,於是他的身上自然而然地帶有時代的灑脫不拘,顯然古體詩的格調更適合他靈光一現、恣意任性的情感噴薄,相反,杜甫的一生奉儒守常,反映在其作品中便是工工整整的律詩,加之經歷了安史之亂,杜甫的心中有國幾不國的酸楚,他的忠君戀闕信條難以實現,自嘲是"乾坤一腐儒",因此,杜甫的家學傳統和個人氣質更適合通過律詩來表達,這些種種共同造就了偉大的"詩聖"。

綜上所述,李杜在中國詩歌史上儼然是兩座高峰,李白浪漫飄逸,杜甫沉鬱頓挫,李白憑實力憑氣質寫詩,他的詩風實際上是無法學習的。杜甫在格律中不斷探索,他的影響在宋代時期超過了李白,正是因為他以律詩取勝,讓無數後生學詩寫詩有跡可循。


一往文學


問題:為什麼有些人認為李白不按照平仄寫詩,同時代的杜甫卻嚴格按照格律?

.....

前言

首先要說明的是,李白也有完全符合格律的近體詩,杜甫也有很多不講究格律的詩古體詩。

李白和杜甫相比,更擅長古體詩,特別是歌行體更能體現他的詩風;杜甫被認為是各體兼備的“集大成者”,相比李白,杜甫的格律詩作品更多。

一、李白杜甫的古體詩

古體詩是非格律詩,在近體詩(即格律詩)成熟的唐朝,詩人們依然喜歡作古體詩,幾乎每個詩人都有古體詩作品,李白杜甫也不例外


1、李白的古體絕句

  • 《靜夜思》就是不講究格律的古體五言絕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結襪子》是七言的古體絕句

    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2、古體中的長詩

李白的《將進酒》、《蜀道難》等用樂府古體的詩,也是歌行體,這些詩都不講究平仄。下面這首《月下獨酌》也是李白的古體詩代表作之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2、杜甫的古體詩

  • 杜甫古體絕句: 《三絕句》都是古體詩

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殘一人出駱谷。自說二女齧臂時,回頭卻向秦雲哭。
.....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前兩首是仄韻,肯定是古體詩,第三首隻需要看到有”三平調“:官軍中,肯定也古體詩

  • 八句的古體詩《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古體詩長詩

杜甫的《夢李白》、《古柏行》、《三吏》《三別》等都是古體詩。節選一首《兵車行》: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這是一首雜言的古體詩,也是歌行體。

二、李白杜甫的格律詩

1、李白的近體詩

  • 五言律絕句《對雪獻從兄虞城宰》

昨夜梁園裡,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樹,腸斷憶連枝。
  • 七言律絕句《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 五言律詩《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七言律詩《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久辭榮祿遂初衣,曾向長生說息機。真訣自從茅氏得,恩波寧阻洞庭歸。
瑤臺含霧星辰滿,仙嶠浮空島嶼微。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

以上列舉的李白近體詩都是嚴格遵守格律的,李白的七律比較少,特別是完全合乎標準的七律極少,但是五律作品非常多。

2、杜甫的近體詩(即格律詩)

老杜的近體詩更多,不但是絕句、五律,其七言律詩更是唐人的巔峰之作。這裡只錄入一首《登高》吧: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結束語

不能說李白不按照平仄寫詩。只能說李白更喜歡寫古體詩多一些,李白的五律、七律以及近體絕句都有完全合律的佳作傳世,所以只能說李白對於格律詩“非不能”,而是經常”不為“罷了。

另外李白大杜甫11歲,在他們的時期,還有不少格律詩出現失黏的現象(例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韋應物滁州西澗等),也有古體律體相雜的現象(崔顥黃鶴樓、李白鸚鵡洲)等,特別體現在七言律詩上,相對來說,杜甫的七言律詩就成熟得多。

因為科舉考試在李杜時期開始考五言排律,所以那個時期的五言律詩就嚴格工整得多。不過也有孟浩然、李白五言律不對仗的現象(例如夜泊牛渚懷古)。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我認為,我們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事物的發展,詩歌也是如此,現代漢語的發音和古代也不盡相同,一首好詩,主要看意境,哪怕是用白話寫的。我認為,好的作品真真的需要返璞歸真,口語話可能是真正的發展方向。

我曾填寫了幾首詞,做拋磚引玉用,望指點一二。

1

十字路口

浮華半生堪回首?十字路口,向左還是右。喝一口冷茶也是酒,醉眼看花美如舊。

綠波細霧小獨舟,誰能解憂,又為何犯愁。嘴角叼煙嗆一口,星光點點月如鉤。 ​

2

小喇叭

迎風迎陽小喇叭。叮咚泉說話。鬧市隔山崖,繁華笑芳華。

少女粉色襪,朝霞山腳下。藤蔓繞我家。一片葉舟向遠滑,莫遊遠,快回家。

3

花語木

冬消卻冷,步步綿綿恐春綠。滴水落石,耳穿聽寒雨。

四面邊聲,絕境問明路。花語木。奼紫嫣紅,一夜花開樹。 ​

4

天外飛仙

手撫古琴背斷崖,一曲瀟瀟亂長髮。風吹雪舞樹梨花,寒鴉孤鳴無人家。

月圓寒照劍出匣,天外飛仙流星劃。河漢容動終不悔,幾處血色幾處殺。 ​






陣風過後清涼


格律詩發端於南北朝,於唐初成熟定型。格律詩的奠基人包括杜審言,蘇味道、李嶠、崔融等人。

唐朝在格律詩之外,最多的就是古體詩。古體詩有歌、行、吟三種載體,只有格律詩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古體詩一般只會注意用韻,而對於句數、每句字數、平仄、對仗、一韻到底等都沒有要求。比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李白的蜀道難、高適的燕歌行、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長恨歌等,就是古體詩,這些詩歌隨心所欲不拘泥格式,但音調和諧適合吟唱。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仙”。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最高。其歌行,敢於打破形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隨性而為、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而其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情思無盡。在盛唐詩人中是唯一一個兼長五絕、七絕且同臻極境的詩人。

杜甫則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杜工部集》。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被稱為“詩史”,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盡寫世上瘡痍,民間疾苦。其律詩之成就在於:擴大律詩的表現範圍,把律詩表現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格律嚴謹又渾然一體。此外杜甫的樂府詩亦是亦詩亦史、迴旋往復、鋪敘流暢、自然舒展。杜甫也有大量的古體詩,尤其是其晚年的詩多為古體詩,只是其對仗工整,平仄與格律詩相差不大,所以被誤認為格律詩。直到宋朝才有人敢於質疑並指出了這一點。這個人叫朱熹。

所以說李白不按平仄寫詩,而杜甫則完全符合格律顯然是極大的誤解。只能說杜甫長於律詩和樂府,尤其是七律;而李白則長於古體和律詩中的絕句。



明月山脈


其實也不是絕對的,詩仙太白的五言詩就相對規矩,詩聖的七言詩更為典範。

如果從性格開始,太白出身豪貴之門,就好比是天才,博學強記,善於舉一反三,對文辭語言的把控能力極強,加上他性格開放宏大,自然是出口成章的。就是因為這些因素,他的詩數量很多,而且越是自然就越得妙法,因此不忍心修改了。

再觀杜工部,出身名門,家教甚嚴,加之其母早喪,性格穩重內斂,做事精工細琢,詩文也極為嚴謹、規矩。因此更為體察細微,善究哲理,作詩能窮極推敲,所以是格律詩的典範。

最後說說當代,尤其是對平水韻和新韻,以及平仄關係的觀點。有些人認為時代進步了,作詩也要與時俱進,當代人作詩填詞沒必要恪守平水韻和詞林正韻等古韻要求,完全可以按照拼音的新韻來寫。這種觀點也不是錯誤的。但是我個人認為,格律詩的韻律和平仄規則等是詩詞的基礎,好比的書法的法書,就是要通過一定的法度約束,從而訓練和提高人在創作當中不犯錯誤。


老垚446


《自由體詩》

——(詩)

本就沒有格律詩,寫詩自隨靈性指。

後人亂將平仄套,套不通時胡解之。

——寫詩。本無平仄,又無格律,後世強為,故作高深,以為得道,實則害人,愚者痴法,豪傑開篇,獨立奇派,萬古尊循,文筆新妙,自有法存,成於天然,通於靈仙……。



如若天風


在唐代,格律詩盛行。但並非所有詩人都只寫格律詩,相反,幾乎每一個知名詩人都有古體詩傳世,當然也包括李白和杜甫。



格律詩是由律句的基本句式,通過粘和對組合,再配以相同的韻部而成。主要分五言和七言,四句的叫絕句,如五絕,七絕。四聯八句的叫律句,如五律,七律。

但並非所有四句或八句的五言詩和七言詩,都一定就是格律詩,其也有可能是古體詩,如五言四句的古絕。



形式上,古體詩只需依韻而為,而不需講究格律。因此,我們時常可見到網壇上有些人,會列舉一些唐代名家的詩作,來證明古代大家也不依格律,實質上是將古體詩和近體詩的概念混淆了。

同樣的,今人寫詩也並非一定要依格律而為,只要不標明是絕句或律句即可,習慣上仿古體可標為五言,七言或五古,七古等,當然,作品是否具有古詩之味,就另當別論了。


詩詞書院


所以李白是詩仙,杜甫是詩聖。仙浪漫,聖嚴謹。歷史上說李杜,不說杜李,就說明了一切。其實杜甫的詩也非常講意境。

平仄本來就是形式,而意境才是詩的靈魂,平仄只是詩的外表,而意境才是詩的精神。就如人,衣服雖破但人美麗,仍是一位佳人;衣服再好而人醜,也仍是位醜人。

當然,平仄與意境的完善結合最好,但要以意境為主,平仄為輔。

其實古詩詞,用的是古音韻,生活中有幾個人真正懂呢,有幾個人能玩的轉呢。


春日之虎


寫詩受環境影響,依景隨機而發。當時的第一念,是你要描述的對象,是意境。在沒有成詩之前平仄不重要,唱和除外。當你把胚文落在紙上,合不合律就顯得重要了。如果經修改合乎律詩那當然好,反之就不要也不能修改。有些關鍵字句屬於點睛字眼,一改動靈動全無,詩魂丟了。當然了,不要說律詩,就是現在的自話詩,你也不能亂寫呀。各行有名行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嫌我囉嗦,只需看這四句:

自古辭章講平仄,

白話還須寬韻裁。

意高境遠任出律,

落筆詩魂紙上來。


qzuser202173094天音


李白的詩靈動,飄逸,杜甫的詩沉穩,大氣。

李白的詩,更多注重的是個人的內心體驗,以此反映廣闊的內心世界;而杜甫的詩,更注重的是個人的眼界極處的所見所聞,以此反映廣闊的大千世界。

前者感性體驗為主體,突出作詩人不同於別人的視角和個性,後者理性體驗為主體,突出作詩人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作詩人視野的廣度和深度。

李白,行為飄逸,個性奔放,所以他的詩不太注重格律,是因為他的智慧和才情足以駕馭格律而不拘一格。杜甫是最遵守格律的,但也不是說他的詩完全遵守格律,杜甫也有很多不按套路出牌的詩,如: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如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拗聯,“如兒孫”三平,九節杖三仄,鳴雨既過漸細微,失粘,等等不一一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