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南懷瑾:孩子讀書,先讀大學,再讀中庸,接著讀論語,最後讀孟子

南懷瑾:孩子讀書,先讀大學,再讀中庸,接著讀論語,最後讀孟子

孩子讀書要先從"四書"開始。現在都曉得古代人教《三字經》、《千字文》、《千家詩》、《百家姓》等等,其實不一定,像《千字文》等等還是很普通的,是孩子為先學會認字來讀的。真正準備讀書的,還不一定從《三字經》、《千字文》開始。而是從《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宋朝所編的"四書"入手。——南懷瑾《誦讀經典從何處入手》

在南老看來,《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只是教兒童識字的教材,並不是培育兒童德行的書本。

這是因為這些識字教材寓意不深,三個或四個字一句,好玩,又容易念,但是這樣在家塾教書,一個孩子一天讀得了四句,不過只會念念,要會寫都很困難。

南懷瑾:孩子讀書,先讀大學,再讀中庸,接著讀論語,最後讀孟子

大部分孩子讀完《三字經》、《百家姓》,長大一點,卻什麼都忘了,一個字也寫不出來,都是白讀的。

因此,當兒童學完《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能認識一千多個字後,就應該進行心性德行方面的培養,鞏固他所學的那一千多個字,這就要開始讀南宋大儒朱熹編選的"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有研究證明:幼兒園的學生背《大學》很快,幾個星期就會了,叫幼兒園學生背《三字經》再背《大學》就很困難。

兒童到了小學五六年級背《三字經》、《千字文》快,但是背《大學》就困難,這並非是沒有道理的。

南懷瑾:孩子讀書,先讀大學,再讀中庸,接著讀論語,最後讀孟子

因為《大學》、《中庸》、《孟子》、《論語》的文章,代表了中國上古齊魯的文化,東漢以後齊魯文化屬儒家的文化,齊魯文化的特點是文字非常美,文章有氣勢,而每個字都不浪費,且態度很文雅,背了以後,慢慢會啟發人的思想。

對於孩子應該如何讀《四書》,南懷瑾的建議是:先讀大學,再讀中庸,接著讀論語,最後讀孟子。

當然,孩子在讀《四書》時,也要讀一些富有韻律的書。這在南懷瑾親自選目編選的"兒童中國文化導讀"一系列書籍中有所體現。

南懷瑾:孩子讀書,先讀大學,再讀中庸,接著讀論語,最後讀孟子

【故事鏈接】

著名的國學大師錢穆其實是自學成才,他一生從未上過大學,最高的文憑僅為高中(尚未畢業),更未出國留學,而是通過十年鄉教苦讀,探索出一套獨特的治學方法和治學門徑。1930年,因顧頡剛的鼎力相薦,錢穆得以離開鄉間,北上燕京大學,開始任國文系講師,從此走向高校教書之路。

錢穆記憶力極佳,7歲去私塾上學,"日讀生字二十,忽增為三十",能強記不忘,又增為四十,每篇文字大約讀過三遍就能背誦,9歲時就能背誦整本《三國演義》。當錢穆的孫女向他請教讀書問題,他的回答是:"《論語》外,須誦《孟子》《大學》《中庸》與《朱子章句集註》為主。《莊子》外,須誦《老子》。四書與老莊外,該讀《史記》,須全讀不宜選讀,遇不易解處,約略讀過,遇能解又愛讀處,則仍須反覆多讀,仍盼能背誦……"由此可見,背誦四書五經對於錢穆這個國學大師的意義是多麼重大。

南懷瑾:孩子讀書,先讀大學,再讀中庸,接著讀論語,最後讀孟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