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我穿2000塊的衣服回老家,竟沒有堂妹穿200塊的衣服受歡迎


我穿2000塊的衣服回老家,竟沒有堂妹穿200塊的衣服受歡迎

01


上個星期,我帶著女兒回孃家。面對了一堆來自姑姑、嬸嬸還有鄰居們“衣服穿少了,別搞感冒了”,“人太瘦了,別捨不得吃肉”,“趁年輕趕緊生二胎,不然過幾年,高齡產婦想生也生不出來了。”……這些七嘴八舌的話題。

我沒有像往常一樣一一反駁,而是不厭其煩的回答這個附和那個。最後大家說累了,總算心滿意足的回去了。

要知道,以前的我可不是這樣子。我從小就屬於“半斤鴨子四兩嘴”,無理也要攪三分那種。從小到大我就牙尖嘴利不饒人,從來沒吃過嘴巴上的虧。

每次長輩們說一句,我能頂十句。比如那句“太瘦了,別捨不得吃肉”。要是擱以往,我肯定能從吃肉容易發胖,膽固醇太高不健康,豬肉來源不安全,飼養豬肉質太差。有錢人寧願吃草也不吃肉,只有農村人整天肉肉肉的,將他們駁得無話可說。

我穿2000塊的衣服回老家,竟沒有堂妹穿200塊的衣服受歡迎

雖說我每次嘴上懟得酣暢痛快,可幾乎每次都弄得不歡而散,讓我媽很是頭疼。而親戚們背後對我的評價也很不好,經常吐槽我的不懂事。

02

與我相反的是,我堂妹小瓊一直是長輩們心心念唸的“開心果”。因為誰說她都樂意聽,誰說她都呵呵笑。當然背後照不照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別人不知道小瓊的底細也就算了,作為一起長大,又一起在深圳工作多年的“深漂一族”。我對她可是瞭解的很,這傢伙典型的“陽奉陰違”。

小瓊是個很有主見的人,她覺得不靠譜的事肯定不會做。她是做業務出身的,能言善辯的時候,嘴巴簡直跟機關槍似的,滔滔不絕,得理不饒人,從來不給對手辯論的機會。

可每次回鄉,無論老頭老太說什麼,她都一臉謙虛的說對。別人說那些她平時非常反感的話題,她也和風細雨地點頭如搗蒜。

這讓長輩們對我倆的風評出現了天壤之別。說她的都是好詞“懂事”、“乖巧”,而說我的都是“刺頭”、“沒大沒小”。

03

記得有一年過春節,我倆穿著同款短款小棉襖,結果一下了火車簡直冷得瑟瑟發抖。

到老家的時候,鄰居們都跑過來看熱鬧。見我們穿著那麼短的小棉襖,都紛紛說,我們在那麼遠的地方上班,竟然連件羽絨服都買不起,大過年的凍成那樣。

我這人最怕別人說我窮了,當即辯解我這衣服可是牌子貨,在北京花了二千多買的。要知道,那可是十多年前,二千多塊的衣服,比我們老家人日子稍微好點的,一個月的工資還要多。

第二天,小瓊勸我去街上,陪她一起買那種200塊一套的紅襖子,我抵死不從。一來,那衣服太土氣太沒品。二來,我是個直性子,有能力穿幹嘛非要順應別人的想法?我這2000多的衣服難道還不如老家這種土氣貨?

我穿2000塊的衣服回老家,竟沒有堂妹穿200塊的衣服受歡迎

結果,整個春節,小瓊穿著那套大紅大綠的衣服招搖過市,贏得大爺大媽的一陣陣誇讚。而我,穿著2000多的洋氣貨,呆在家裡不出門,還感冒了好幾天。

年後,小瓊說我不懂變通活該挨凍,我卻覺得她真是隨波逐流,沒有原則。

04

要說我和長輩們關係緩和,大概是從我結婚,有了孩子之後。

講真,因為畢業後就在一線城市工作多年,我對老家的印象始終停留在聒噪,落後,雞毛蒜皮上。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雖然也重感情,但八卦,愛攀比,張家長李家短還是讓我打心底嫌煩。

我穿2000塊的衣服回老家,竟沒有堂妹穿200塊的衣服受歡迎

以前為了顯示孝順,也可以說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我每次回來總是花大價錢給我媽買耳環,項鍊,還有燕窩和各種補品。可是每次我媽都不高興,還叨叨竟是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

讓我生氣又肉痛的是,我頭年給我媽買的那個補品,到第二年過期了,都沒開封過。而我給她買的耳環,項鍊,她因為幹農活,也基本不戴。

有一次我給我媽買了魚翅,我媽竟然倒給我家貓吃了。我埋怨我媽暴殄天物,我媽委屈地說:“村裡鄰居說,那玩意還不如豆奶粉,罐頭好吃”。

而反觀堂妹小瓊,花錢不多,效果卻非常好。她給嬸嬸買的羽絨服,保暖鞋,幾百塊錢,樣式新穎,保暖效果槓槓的。而她給我嬸子買的蛋白粉,蓮子羹,小蛋糕,我小嬸每次都喜滋滋地拿出來給鄰居們嚐嚐,贏得村裡人的一致誇讚。

05

前陣子,我和小瓊視頻聊天,我佯裝不滿,聊到她在老家人面前的“陽奉陰違”,聊到這些年老家人對我的“不友好”。她卻哈哈大笑,說起了她的“歪理”,我雖然嘴上懟她,心裡卻無比認同。

首先,入鄉隨俗,回家別做槓精。

比如,之前網上到處說的懟人大法“關你屁事,關我屁事”。看起來非常有道理,說起來也就幾秒鐘的事,但非常不適合用在老家人身上。

我穿2000塊的衣服回老家,竟沒有堂妹穿200塊的衣服受歡迎

你想,當別人問你“收入多少啊”,“什麼時候買房啊”,“什麼時候結婚啊”……結果你回一句“關你屁事”,看似是把天聊死了,世界清淨了。可你春節一過,溜之大吉,你的父母家人,卻不得不為你的口出惡言而在背後替你背黑鍋,甚至是夾著尾巴做人。

其次,嘴甜不吃虧。

老人們由於自身的侷限,很多時候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說話難免讓人心裡不爽。但請相信,那些從小看著你光屁股長大,小時給過你瓜子花生的長輩,本身並無惡意。

他們嘴裡的“吃飯沒”,“結婚沒”,“買房沒”,跟你在城市裡說的“早上好”,“今天天氣怎麼樣”,並無本質上的不同。

與其不耐煩的拒人於千里之外,倒不如坦然接受別人的熱情,適時給出回應。用我老家的話說“嘴甜有糖吃,說好話也不掉塊肉”。

最後,見一面少一面,學會珍惜。

我每次回去,聽我媽說起村裡的某位老人已經走了,都有些帳然若失。想想之前懟他們的話,更是覺得不應該。

我穿2000塊的衣服回老家,竟沒有堂妹穿200塊的衣服受歡迎

這幾年我給長輩們買東西,也不再堅持按自己的標準,給他們買我認為的“好的”,“貴的”了。而是按他們的意願,結合他們的喜好,買喜慶的,實用的,實惠的。結果不但省了錢,還贏得了長輩的歡心,可謂皆大歡喜。

其實,很多事情本身沒有對錯,無非是彼此的認知不同。老家人的多管閒事,我們不妨從善意的角度理解成對晚輩的關心。與其懟天懟地鬧得不歡而散,不如多遷就,多附和,多隨俗,換個你好我好大家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