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中金網研報精選:2020電子行業半導體投資策略

中金網研報精選:2020電子行業半導體投資策略

外匯天眼APP訊 : 1、2019 年以來電子行業市場表現及業績回顧

1.1 市場表現

截至 12 月 5 日收盤,申萬電子行業累計上漲 64.61%,領先滬深 300 指數 35.76個百分點,在 28 個申萬一級行業中位列第 2,僅次於食品飲料行業。子行業全面上漲。從二級行業來看,半導體行業漲幅領先,上漲 105.8%,光學光電子行業相對落後,漲幅為 37.61%。三級行業中電子零部件製造、半導體材料、集成電路行業表現相對領先,漲幅超過 1 倍,LED 行業和被動元件漲幅相對較小,漲幅分別為 18.66%和 26.72%。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從估值來看,截至 2019 年 12 月 5 日,申萬電子板塊整體估值為 36.86 倍(TTM整體法,剔除負值),在申萬 28 個一級行業中位居第 3,相對全體 A 股估值溢價率為 157.79%。

縱向比較來看,電子板塊 PE 和相對全體 A 股估值溢價率均較年初顯著回升,但電子板塊 PE 仍低於近五年來中位數水平 44.21 倍,相對全體 A 股估值溢價率則高於近五年中位數 144.5%。

子板塊中半導體板塊 PE 一直處於相對高位,截至 2019 年 12 月 5 日達 88.52 倍,高於近五年中位數 78.41,接近三年前估值水平;光學光電子和電子製造板塊 PE相對較低,在 30 倍左右。

個股方面,截至 2019 年 12 月 5 日,年初以來申萬電子行業 240 只個股中共 202只上漲,漲幅超 3 倍的個股 5 只,超 2 倍的個股為 19 只,其中漲幅領先的卓勝微為次新股,上漲達 752.3%,餘下依次為韋爾股份(380.31%)、聞泰科技(370.66%)、聖邦股份(361.98%)、領益智造(337.6%)等;跌幅居前的個股為*ST 瑞德、*ST德豪、艾比森、利通電子、*ST 盈方,下跌幅度在 27-42%不等。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1.2 業績回顧

2019年前三季度,電子行業營業收入總計15804.95億元,同比增長16.33%;歸母淨利潤為714.21億元,同比增長9.27%,業績增速較去年同期整體有所放緩,為近五年來最低水平.

橫向比較來看,電子行業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營收增速居中,歸母淨利潤增速居第18位。

單季度來看,2019 年第三季度電子行業營收為 6041.19 億元,同比增長 3.07%,環比增長 15.52%,歸母淨利潤為 311.19 億元,同比增長 8.84%,環比增長 30.91%。營收增速自 2017 年 Q3 以來持續回落,為近五年來最低水平;利潤端則相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

盈利能力方面,2019年前三季度電子行業毛利率與淨利率分別為15.49%和4.48%,相較去年同期均小幅下降。

分子行業看,電子製造和光學光電子對業績貢獻相對最大,營收佔比分別為40.29%和23.55%,歸母淨利潤佔比分別為51.35%和16.24%。

各細分子行業業績呈現分化。電子製造、半導體板塊業績整體表現較為亮眼,營收增速分別為10.38%和9.72%,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7.29%和7.79%;

半導體行業盈利能力亦居首位,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達23.89%和6.71%;電子製造行業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15.48%和5.83%,均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光學光電子前三季度業績整體表現墊底,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0.34%和-36.96%,淨利率僅為2.61%,同比下滑2.3個百分點,主要受面板行業持續低迷影響。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2、半導體行業:復甦態勢下 設備端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2.1 全球半導體呈現築底復甦跡象

根據 SIA(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統計,自 2017 年 9 月開始,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增速逐漸放緩,2019 年進入同比負增長,但下半年以來呈現觸底回升態勢,2019 年 9 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達 355.7 億美元,同比下滑 14.6%,環比增長4%。

2013-2018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從 3056 億美元迅速提升至 4688 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 8.93%。據 WSTS 預測,2019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約 4120億美元,同比下滑 12%,預計 2020 年有望重回增長,年增 5.4%。

分地區看,2019 年以來,中國半導體銷量增速有所放緩,略領先於全球平均增

速,9 月同比下滑 12.9%,歐洲和亞太地區銷量增速相對領先,9 月分別同比下滑 6.4%和 8.3%,美洲地區相對墊底,同比下滑 30%。

從設備端來看,自 2017 年 2 月以來,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增速持續下滑,直至2019 年 4 月,進入企穩回升階段,2019 年 10 月出貨額達 21.09 億美元,同比增速由負轉正達 3.9%,環比增長 7.66%。作為先行指標,設備出貨增速跌幅收窄,亦反映出整個半導體行業的復甦態勢。

從主流晶圓廠的資本支出來看,亦體現出全球半導體設備需求的好轉。近期臺積電和三星均宣佈,2019 年第四季度資本支出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其中臺積電計劃將今年第四季度的資本支出較第三季度相比增加 64%至 51.47 億美元,這將是該公司單季支出的歷史新高,比其在 2014 年第一季度 37.99 億美元的歷史記錄高出 36%。同時,臺積電今年的資本支出也將上調,預計介於 140~150 億美元,而原先預計為超過 110 億美元,上調約 27.27~36.36%,創下新高紀錄。

三星也宣佈,其第四季度的資本支出與今年第三季度相比增長 81%至 79 億美元,這將比其在 2017 年第四季度的單季最高支出 68.77 億美元高出 15%。據 ICInsights 預測,三星、臺積電 2019Q4 單季資本支出有望創下歷史新高。

從全球半導體板塊市場表現來看,整體表現較好。以美股和臺灣市場為例,2019年至今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了 48.63%,領先納斯達克指數 19.44 個百分點,臺灣半導體指數上漲 41.42%,領先臺灣加權指數 20.41 個百分點。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2.2 受益於晶圓廠投建加碼 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快速擴張

2016 年末以來,中國大陸開啟晶圓代工廠投資建設熱潮,預計 2017-2020 年全球新增 62 座晶圓廠,其中中國大陸地區將建 26 座,佔全球計劃數量約 40%,從而半導體設備需求快速增長,2018 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達 131 億美元,同比增速 59.3%,近五年複合增長率達 31.22%,領先於全球 15.21%的增速。

投建節奏和規模方面,目前已有 17 座晶圓廠開建,其中 12 寸晶圓廠是主流,明年將進入新一輪建設階段。2019 年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等存儲芯片項目陸續進入投產期,中芯、華力等代工廠加速擴產,預計帶來大量的設備投資需求。未來五年資本開支有望持續提升,其中半導體設備支出佔到 70-80%,預計將超 700 億美元,相較當前國內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2.3 5G 時代終端迎新成長 半導體設備需求相應提升

5G 時代必將伴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驅動終端持續創新。從增量空間的角度來看,一方面,5G 智能手機換機潮即將開啟,滲透率將快速提升,有望推動智能手機重回增長軌道,且其存儲容量將是 4G 手機的數倍,從而存儲芯片需求將倍增;

另一方面,未來終端形態將日趨多元化,如近年來高速成長的 TWS 耳機,在繼蘋果 Airpods 引領之後,有望在安卓機陣營、甚至更多的終端形態上得以持續滲透,VR、AR 也將迎來落地,這些因素將催化電子行業迎來新一輪成長,從而為設備需求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從技術演進的角度來看,在上述發展過程中,將採用更為先進的工藝製程,如5G 手機基帶芯片採用 7nm 先進製程,臺積電也表示將對 5nm、3nm、2nm 先進製程進行持續擴產和研發,從而推動半導體設備需求持續增長。以 3D NAND存儲芯片領域為例,隨著堆疊層數的增多,刻蝕、薄膜沉積工藝次數和難度不斷加大,相應的設備需求亦將增長。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中金网研报精选:2020电子行业半导体投资策略

3、投資策略

從半導體銷售、龍頭晶圓廠資本開支等指標可以看出,全球半導體正在開啟新一輪復甦,設備支出作為景氣先行指標,2019 年二季度以來,龍頭業績呈現觸底回升態勢,亦顯現出該領域投資逐漸回溫。

展望未來,從市場空間來看,受益於國內晶圓廠投建加碼,設備採購熱潮亦將開啟,預計未來 5 年有望超 700 億美元市場空間,同時供給端國內自給率當前仍較低,2018 年半導體設備國產率僅為 5%左右,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從終端需求來看,半導體作為整個電子行業上游,下游終端需求的成長或萎縮,成為影響半導體行業景氣週期的關鍵因素。5G 時代新一輪技術革命有望開啟,一方面,5G 智能手機換機潮即將開啟,滲透率將快速提升,有望推動智能手機重回增長軌道;另一方面,未來終端形態將日趨多元化,TWS 耳機正在快速滲透,VR、AR 亦將迎來落地。這些因素將催生消費電子行業迎來新一輪成長,從而為設備需求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風險提示:全球經濟下行風險,芯片國產化進程緩慢,中美貿易爭端加劇風險,公司業績低於預期,5G建設進程不及預期,終端創新不及預期,消費電子產品銷量不及預期,國內外二級市場系統性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