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曾鞏:品性高潔,事不凝滯

曾鞏,字子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我們先來欣賞曾鞏的一首詩作:

《詠柳》

宋 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鞏:品性高潔,事不凝滯

唐朝詩人賀知章也曾寫過一首同名七言絕句,描繪春柳的生機勃勃。曾鞏的這首《詠柳》卻反其道而行之,你看,柳枝還沒有完全變黃,便迫不及待隨東風狂舞,紛飛的柳絮遮天蔽日,可別忘了還有清霜降臨,柳葉飄落之時。柳樹在詩人眼中一幅勢利小人嘴臉,雖然得志便猖狂,但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詩人品性高潔、不媚世俗的性格可見一斑。

曾鞏:品性高潔,事不凝滯

曾鞏從小就機智敏銳,慶曆元年(1041年),23歲的曾鞏進入太學學習,歐陽修當時擔任同知太常禮院,曾鞏撰寫了《上歐陽學士第一書》,表達自己對歐陽修的敬仰之情及扶衰救缺的志向,並呈獻雜文時務策兩篇。歐陽修欣賞曾鞏的才華,感慨地說:“過吾門者百千人,獨於得生為喜”。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三十九歲的曾鞏進士及第,被任命為太平州司法參軍,後又出任越州通判。執政越州期間,有年發生了饑荒。曾鞏曉諭所屬的各縣張貼告示,勸說富人將存糧稍提價後賣給百姓,同時官府借給農民種子,保障農事不誤,越州因而渡過難關。

曾鞏:品性高潔,事不凝滯

當時北宋建國已近百年,官僚機構臃腫,軍事體系龐大,財政入不敷出,百姓負擔沉重。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上書《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指出“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而風俗日以衰壞”,原因在於“夫教之、養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則足以敗天下之人才,又況兼此四者而有之,則在位不才、苟簡、貪鄙之人,至於不可勝數,而草野閭巷之間,亦少可任之才,固不足怪。”教育、培養、選拔、任用都不得要領,社會因此積貧積弱。

曾鞏跟王安石交往多年,在太學時多次向歐陽修推薦王安石,稱讚王安石“古今不常有”,“先生倘言焉,進之於朝廷,其有補於天下。”讀完《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後,曾鞏給王安石回了封《與王介甫第二書》,建議先行教化,“行其志而有為於世,則必先之以教化”,“故有漸磨陶冶之易,而無按致操切之難”,循序漸進推行改革,不可操之過急

曾鞏:品性高潔,事不凝滯

王安石對曾鞏的建議不置可否,二人日漸隔閡。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後,起用王安石推行變法,曾鞏也在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調任越州通判,離開京城。王安石新法急於求成,損傷部分百姓利益,也觸犯了保守派的既得利益,變法難以延續,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辭去宰相,從此隱居江寧,法令也陸續被廢止。曾鞏還是機具先見之明的。

之後的十一年間,曾鞏一直在地方工作,歷任齊州、洪州、福州、亳州等知州,治理齊州時百姓“外戶不閉”;在福州抓捕強盜時“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政績頗佳。曾鞏的文學成就也非常高,《寄歐陽舍人書》和《上福州執政書》被譽為書簡範文,《宋史》評價曾鞏的文章說:“

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注:精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