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Jasper劝饺子吃饭,陈小春应采儿二胎还没出生,哥哥已经准备好了

弟弟或者妹妹还没有出生,小小春已经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大哥哥。火爆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改名《一起出发吧》,在最新播出的一期中,包贝尔带着女儿饺子到陈小春家串门,因为饺子不想吃饭,Jasper发扬小暖男哥哥的本色,耐心地劝导饺子吃饭。

Jasper劝饺子吃饭,陈小春应采儿二胎还没出生,哥哥已经准备好了


对待妹妹,当然要温柔一些,Jasper开始使用撒娇的方式“你为什么不吃一点点?”,在劝说无效之后,又通过“取消零食”、“让包贝尔树立榜样”、“模仿小动物吃饭”、“动物都要吃饭,人都要吃饭,不吃饭的人都会死的呀”、“以身试饭”等方法引导饺子吃饭,这威逼利诱、软硬兼施、循序渐进的手段,被小小春用的如火纯情,一点都不做作,连包贝尔都惊讶的张大嘴巴。最终Jasper成功地让饺子自己拿起筷子吃饭。

Jasper劝饺子吃饭,陈小春应采儿二胎还没出生,哥哥已经准备好了


Jasper劝饺子吃饭,陈小春应采儿二胎还没出生,哥哥已经准备好了


不久前,陈小春在演唱会上公布应采儿已经怀上二胎的消息,并且说征求过小小春的同意,小小春也显得特别开心。看到Jasper如今的表现,羡慕陈小春夫妻有这么优秀的孩子,更羡慕他们这个兴奋美满的家庭。

幸福美满的家庭中,融洽的父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保障。都说陈小春是个严厉的父亲,对Jasper很冷漠,看过《爸爸去哪儿》第5季的,才发现陈小春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并且是一个为了孩子,一直在进化中的爸爸。

父子朋友

陈小春,爱搞怪、幽默诙谐,还有一种大哥的形象,给人一种大男孩儿的感觉。这种性格的人对孩子来说,却十分容易接近,有个心理像孩子,永远长不大的爸爸,对孩子来讲,是一件幸运的事。

可以一起玩、感受对方的感受,还记得Jasper那句震撼到陈小春的“can you stop angry now”吗?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像两个特别好的朋友,闹别扭之后,一个人劝另一个人的感觉。

Jasper劝饺子吃饭,陈小春应采儿二胎还没出生,哥哥已经准备好了


父子两人的关系像朋友一样,孩子才会什么话都对爸爸说,陈小春和孩子每晚的沟通,可以顺利的进行,把白天的矛盾解决掉,都得益于陈小春这个爸爸,真心的把孩子当朋友一样平等地对待,给了孩子相应的尊重。

做一个和孩子开玩笑的爸爸,陈小春做到了,所以,Jasper也同样受到爸爸身上幽默感的影响,变得快乐、古灵精怪。

《爸爸去哪儿》中有一期,去找寻找食物的路上,Jasper饿了,陈小春对着Jasper说“坐一下就不饿了”,可爱的Jasper按照爸爸说的坐了下去,可刚坐下还是喊饿啊饿啊。

这时,陈小春想了一下,就问Jasper啊“那你想吃什么呢?”

Jasper的回应是“你给我什么东西吃,我就吃什么”

搞怪的爸爸陈小春上线:“那我给你吃大便好不好?”

聪明的Jasper不仅没有生气,还接着陈小春的梗继续着,一本正经的给爸爸科普说“那个就是好臭臭的,不能吃的。”

陈小春马上就换了个套路,问Jasper大便应该用英语、粤语怎么讲,Jasper对答如流。

Jasper劝饺子吃饭,陈小春应采儿二胎还没出生,哥哥已经准备好了


完了,或许Jasper自己也以为爸爸要夸他了,所以在陈小春边摸他鼻子,边对他说话之后,Jasper想也没想就点点头,可实际上,陈小春说的是“我给你大便吃”哈哈哈哈哈哈,套路太深了,Jasper最后还是中了招。

爸爸,本身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就给孩子展示真实的一面,不要刻意地去做一个严厉的爸爸,让孩子害怕到不敢接近,这也不是爸爸的本意啊。

大哥迷弟

做一个孩子不敢亲近的严父,还是让孩子服服帖帖追随的大哥?陈小春在家庭里的地位,就是大哥级的,无论是老婆应采儿、还是儿子Jasper,都像小迷弟一样。儿子看着爸爸宠妈妈,妈妈迷爸爸,怎能不被感染?幸福的家庭,父母是表率。

Jasper劝饺子吃饭,陈小春应采儿二胎还没出生,哥哥已经准备好了


陈小春对儿子严厉,Jasper不反感,还乐在其中。陈小春原来没时间陪孩子,在爸爸去哪儿节目最初的时候,也经常表现出不耐烦,没有耐心,Jasper不仅没有就此不喜欢爸爸,反而希望和爸爸永远在一起,说“我想让爸爸每天每天一遍一遍跟我做好朋友,每天都和我做朋友”。

Jasper劝饺子吃饭,陈小春应采儿二胎还没出生,哥哥已经准备好了


​做一个大哥,而不是严父,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去尝试,孩子想做一件不懂的事情,爸爸只要点到为止,不必手把手地教,让孩子去探索,去学习,到关键时刻点评一下即可。孩子成功完成之后,有更多的喜悦感,还有对爸爸指点帮助的感激。如果全程指导,手把手教会,孩子像木偶一样,没有快乐而言,更多的反感。


Jasper劝饺子吃饭,陈小春应采儿二胎还没出生,哥哥已经准备好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镜子,孩子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而不是束缚。和孩子交心,首先要和孩子成为朋友,关系对等,才能良好沟通、关系融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