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十五歲的男孩很叛逆,不愛學習,愛攀比,嫌棄父母沒本事,叛逆期什麼時候能過去呢?

海州看錦屏


某種程度上來說,不愛學習,愛攀比,未必都是因為叛逆,即使不在叛逆期,孩子也有可能不愛學習,愛攀比。

這個十五歲的孩子,80%的可能在其更小的時侯就已經有了攀比的心理,只是不那麼明顯,或者父母沒有完全當回事兒,直到十五歲這個逐漸有了自己主張的叛逆的年紀才完全暴露了出來。這不是叛逆期的錯,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從小教育的缺失或者錯誤。

父母首先要正視一點,面對這樣的男孩,不要期盼叛逆期快點過去,這本身就將關注點放錯了地方,而是要反思,自己教育過程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這種攀比的心理,父母的身上是否也有類似的攀比心。父母在進行完深度反思之後,最好與孩子進行一次平等、平靜的交流,瞭解孩子真正的想法。如果孩子不願與父母交流,可以選擇能與其交流的親朋和孩子進行談心,只有瞭解孩子真正的心理之後,才能更好的對症下藥。


高情商好口才


俗話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可是事實並非如此,我記得上高中時,我們班有個女孩,她爸到學校給她送口糧,她不讓她爸進學校的門,說她爸穿得土裡土氣的,褲腳上還粘著泥巴,害怕被同學看見了笑話。她到大門口把東西一接,扭頭就走,也不管她爸吃飯了沒有,怎麼回去。當時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覺得同學這樣對待自己的爸爸,太不應該了,特別為她爸爸感到心酸,看著她爸爸落寞離去的身影,心裡很不是滋味。

不過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女孩慢慢懂事了,對爸爸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大學的時候,她爸媽去學校找她,她挽著二老的胳膊到餐廳買飯,見到同學就介紹,這是我爸媽,大老遠來看我了,很幸福的樣子,還把爸媽帶來的土特產和同學們分享,大家都很開心。



大學畢業後,女孩參加了工作,過一段時間就回去看望爸媽,大兜小兜給家裡買東西。父母身體不舒服了陪著去看病,需要照顧了就隨時回家照顧,大家都誇她孝順,誰能想到當年她還嫌棄過自己的爸爸呢?

所以說,題主不用著急,孩子們都有這個階段,叛逆、莽撞、不懂事。15歲正是叛逆期,自尊心強,虛榮心強,所以就會愛攀比,嫌棄父母,這些都很正常,家長不必過於擔心。慢慢引導,不能硬碰硬,遇到孩子發橫的時候,試著開導孩子,實在不行就冷處理。過了這個特殊時期,一切就都好了。



但是要記住一點,孩子盲目攀比的時候,給他講明家裡經濟條件有限,父母就是這麼大能力,不能給他提供更好的經濟條件,但是父母會盡力給他創造好的生存環境,如果想改變命運就要靠自己努力。讓他有危機意識,有學習的動力,有積極向上的勁頭。


小Z老師扎馬尾


都15歲的大男孩了,叛逆,不愛學習,愛攀比也就罷了,竟然嫌棄自己的父母沒本事。

這樣的孩子,我真的為父母而感到難過的痛心。這連最起碼的道德底線和良知根本都沒有了,怎能不令父母傷心很難過呢?



我不知道題主是不是父母本人,題主問叛逆期什麼時候能過去?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孩子,不是叛逆期過去不過去的問題,是得讓他真正明白他該怎麼做人,該怎麼為人子女,該怎麼去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生身父母的問題。

就青春叛逆而言,大部分孩子都會有。不論孩子叛逆到什麼樣的程度,作為父母都會以最大的包容心接納孩子,陪伴孩子,教育引導孩子。但對於嫌棄自己父母的孩子,除了接納包容以外,更多的讓人心寒和心酸。

現實中這樣的孩子還真是不少,很多孩子嫌棄父母穿的髒爛,不願意讓父母到學校來;很多孩子嫌棄父母貧窮,不願意在同學面前提及父母;很多孩子嫌父母沒有文化穿的,不會說話,而而在眾人面前公然怒懟父母。



題主問:叛逆期什麼時候能過去?

很明顯,這一問帶有很多的無奈和心酸。他們渴望孩子的青春叛逆期早點兒過去,讓孩子早點回歸到正常的學習生活。而現在的問題是讓這樣的孩子在短時間內回心轉意,發生變化是不可能的。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去矯正孩子這種扭曲的心理。

不管他的行為表現如何,最起碼得讓他有做人的良知,道德的底線。最起碼得讓他知道是誰把他生下,把他養大的。最起碼得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誰對他最重要,誰對他最關心。



建議

一,家長不要再把焦點放在孩子的學習和行為表現上了,必須得把焦點放在他嫌棄父母這件事上。

家長應該坐下來和他好好的聊一聊。讓他談一談他嫌棄父母什麼?嫌棄父母沒本事,嫌棄父母沒有給他創造最好的生活條件。那麼,是誰給了他生命,是誰把他養大的?無能的父母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給了他,到頭來卻讓他嫌棄厭惡,問一問他的良心再有沒有?



二,既然他嫌棄父母沒本事,那就讓他自己拿出點本事來看一看。

家長必須明確的告訴他,父母就是沒本事,是沒有地位,沒有金錢,不能給你最好的生活,不能給你光鮮亮麗的外表,也不能給你想要的物質需求和虛榮心。那麼,請你自己拿出來一點本事讓沒有本事的父母看一看。你的本事大,你有能耐,你把你自己的學習搞好了沒有?你自己的表現受到別人尊重和認可了沒有?



三,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父母老實巴交,沒本事,沒能力,一分一釐刨生活。但是他們含辛茹苦,一把鼻涕一把淚,流血流汗,撫養自己的子女成長。他們也想讓自己的子女能夠光鮮亮麗的站在別人面前,他也想給自己的子女創造最好的生活條件。但他們已經盡力了,已經努力了。

而作為子女,我們都做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把我們自己的事做好了沒有?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寫自己家庭的現狀,來改寫自己的人生,來為父母創造美好的生活呢?如果只一味的向父母索取,而不懂得努力奮鬥的人,那還稱得上是一個人嗎?



所以,勸慰父母,對這樣的孩子的教育,讓他懂得道理比讓他努力學習更重要。

告誡這個孩子:你這樣的行為表現和心理認識,真的讓人小看你了。如果你有本事,不要去嫌棄自己的父母,而奮發努力做出一番成就和一番事業來,讓讓你自己的父母和大家看一看。


教育探微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家長完全不必緊張和放大。

心裡學上說:叛逆,只是為了做自己。據報道,40%的青少年一週內至少有一次和父母發起衝突。

叛逆的表現,有的是逃學,認為逃學是抗拒父母最痛快的方法;有的是與父母唱反調,只要父母說對的,他必說是錯的。還有其他種種。

父母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要叛逆?因為孩子長大了,這一階段產生了強烈的生命熱情,他要按自己的意願來表達出來。

而家長還像對待三歲孩子一樣,嘮叨控制,說“你不能這樣,你應那樣”等等,而孩子就會以強烈的方式對抗,他們此時需要的是獨立的空間,需要父母的尊重。

心裡學家武志紅說:“叛逆,最簡單的定義就是,和父母的權威對著幹”。

看看,知道了這些,父母就不用把叛逆看的緊張兮兮,比如說你要他好好學習,他偏討厭學習,你讓他早起早睡,他偏偏熬夜,你不讓他玩手機,他就天天手機不離手。

比如說他嫌棄父母沒本事,就是因為你們在他叛逆期沒有尊重他的獨立空間所產生的抵抗。你說你為他好,他就會覺得你都什麼都不是怎麼為我好?其實這不是他本意,就是因為要抗議你們的控制說教。

武志紅說,叛逆的孩子顯示他很有生命力。是他在提示自己:我才不會按別人的意思活呢!

所以說當遇到叛逆期時,心理醫生是這樣對父母說的:這是一場戰爭,是他們發起的獨立戰爭,你(家長)一定會輸,你最好早一點接受這一點,否則你只是看起來贏了,但最後你會輸的更慘。

叛逆期的孩子的叛逆期一般到17一18歲結束。但如果父母把撐好大方向的基礎上,少控制指責,多尊重理解,叛逆期並不會太明顯,可能很快就過去了。

孩子此時正在長身體時候,父母多和孩子溝通,父親不妨像朋友一樣把自己叛逆故事講給孩子聽聽,母親多做好後勤保障,父母雙方共同幫助孩子渡過這一階段,讓孩子有個健康向上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學習。


一個與文字死磕的人


十五歲男孩很叛逆,不愛學習,愛攀比,嫌棄父母沒本事,這孩子毛病多多,作為一個學生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不願吃苦,浮華虛榮,不體貼父母……

首先這個孩子是從小溺愛長大的。父母首先檢討一下自己,到了現在這麼大了這個樣子咎由自取,又很棘手啊!

十五歲大約該將上初三了,還有一年中考了,這一年多麼關鍵啊!如果基礎尚可,智商尚可,管好了努力一番就能考上高中然後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如果懈怠了,那就是連上高中的機會也沒有了。

對於這樣一個孩子,父母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麼大了什麼道理都懂了,之所以不愛學習,我認為主要可能是學習成績欠佳沒有信心。在這個假期應該針對他的學習情況,家長參與到他的學習中,爸爸可能沒時間,但是做媽媽的必須放下手中的一切,陪伴孩子了,學習如果幫不了,可以讓他問同學問老師,也可以一對一給他請個家教。在生活上做好後勤,用母愛去感化他,我相信這孩子會變好的,只是要有睿智的家長,要有很大的耐心。


山外山84228


叛逆期是孩子自我意識逐漸甦醒的特殊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他們急於擺脫他人的控制,比如,喜歡在家裡把房門關起來,不喜歡父母的嘮叨,有時候為了凸顯自己的存在,對什麼事都表現出一種批判意識,喜歡自己為自己做主,但是又由於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還沒有達到,因此,他們是焦慮的,暴躁的,痛苦的,叛逆期的心裡雖然說不上是什麼非健康的心裡,但是嚴重的時候確實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印象。

鑑於以上特殊的這種心理狀況,作為家長此時第一要做的不能嘮叨,十歲之前父母要多嘮叨,孩子十歲以後父母要學會閉嘴,如果孩子對父母的語言已經不願意聽,嘮叨的效果會非常不好。

您提到的孩子不愛學習,愛攀比,嫌棄父母沒有本事,這些都屬於品質問題,不愛學習,家長就要觀察了,是不是迷上了其他東西,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很容易對什麼著迷,父母應該儘量杜絕一些壞的印象,比如將家裡的網斷掉,比如不要讓孩子與外界壞孩子接觸。杜絕一切汙染源。至於愛攀比,這不是一天能改變的,可能很小的時候已經悄悄形成,如果不嚴重父母不要驚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一點攀比心。嫌棄父母沒有本事,可以適當的帶孩子瞭解一下自己的工作,不用說任何話,就做給孩子看,品德教育的最有用的力量是我做給你看。



叛逆期的孩子比較敏感,家長切忌對孩子大喊大叫,採取壓制的方法,對孩子的身心會有傷害,這個時期宜採用平等的,民主的方式,尊重孩子。和孩子做朋友。

希望能幫到您。


玩美教育


十五歲男孩很叛逆,這很正常。每個人都有一段叛逆期,也是自我意識形成期,體內激素水平的改變,讓孩子看起來衝動易怒,很難溝通,有很多事不願與父母分享,這正是他思考自己人生的時候,之前的人生是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而現在他在思考自己的希望過怎樣的生活,這種生活可能和當下生活有很大的矛盾,他自己也經常矛盾重重,情緒會特別不穩定。父母對孩子的情況多一些理解和關心,少一些猜疑和不信任。比如不愛學習,愛攀比,嫌棄父母沒本事,這樣的話是他直接對父母表達的,還是父母根據他的行為猜測出來的。青春期的孩子都開始注重個人形象,愛打扮,對穿著要求變高很正常,不能簡單貼一個愛攀比的標籤。不愛學習,也可能他根本找不到學習動機和適合的學習方法,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學習,需要家長和老師去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不是簡單貼一個不愛學習的標籤。嫌棄父母沒本事,也要看是他這樣對父母說的,還是父母覺得自己不能滿足孩子,孩子經常為錢發脾氣,而覺得自己被嫌棄了,這是父母的不自信。還要考慮父母自己是否喜歡拿孩子與別人家孩子比較,會不會嫌棄自己家孩子不爭氣,從而覺得孩子也有同樣攀比和嫌棄的想法。愛孩子,不能滿足他,告訴他,父母賺錢能力有限,還不能滿足你很多物質需求,但是我們會努力。這樣簡單真實的話,就會讓孩子瞭解情況了。不必用指責孩子的方式掩蓋實際經濟情況,把所有過錯都讓孩子來背鍋,父母坦誠,孩子自然會理解父母。


火引冰薪698


好好教育,讓孩子有正確的觀點,不要認為父母沒有本事,讓他知道凡事靠自己,叛逆期,一般初二就開始了到了初三就好了,多引導溝通吧。



雞蛋黃的生活


請不要把什麼都歸罪於孩子的叛逆,明明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我們時常說家庭教育很重要,需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其實,在這裡,良好的習慣不僅僅是指學習,良好的習慣是多方面的:


一、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從生下來開始,在他逐漸長大的過程中,都是各種習慣的培養。比如說很小的時候培養他按時吃飯、按時睡覺的習慣,清潔衛生的習慣,稍稍長大,學會懂得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要跟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分享,而不是自己獨佔。

二、良好的品格習慣。

懂得尊重他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家人。在你還沒有能力自食其力的時候,你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為你準備好的,你沒有資格去嫌棄父母,也不可以跟其他人攀比。父母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含辛茹苦地把你養大,給你營造擋風遮雨的窩,你所要做的是感恩,而不是嫌棄。

事實上我們很多做父母的,自己也經常在孩子面前不由自主地流露跟別人攀比的情緒,從而直接影響了孩子,導致孩子小小年紀也學會了攀比。

三、良好的道德習慣。

尊敬長輩,尊重師長,兄友弟恭,跟同學友好相處等等。


中國教育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父母甚至是社會會認為,你書讀好了,你就是成功人士,甚至你就是個完美的人,可是,卻不知道僅僅書讀好了背後隱藏了多少問題。西交大學生周凱旋殺中科院研究生同學調雕就是一例,如果不是事發,誰也不可能想象這麼一位讀書出色的學生會走上這樣的一條道路。

四、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課認真聽講,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具備學習主動性,主動預習和複習,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等等。

這些習慣應該是從小學甚至小學開始之前就予以培養,然後讓其習慣成自然,當一件事在孩子心目中成為自然,是我每天都必須去做的事的時候,他就不會老去質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學習了。

很遺憾的是,題主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前面的所有過程,屬於家庭教育的內容,家長都沒有做,非但沒有做,可能有的時候還起了反面示範作用。才會導致孩子“不愛學習,愛攀比,嫌棄父母沒本事”,這不是叛逆,不要把什麼東西都跟叛逆掛上鉤,這是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

你缺了這一課,你就要補課。但是,當老師的都知道,補課的效果因人而異,因情況而異,尤其是家庭教育缺失的課,能不能補上,真的很難說。如果父母還抱著說孩子是叛逆期的觀點,而不是下功夫去補課的話,我可以斷定,你這個“叛逆期”永遠都不會過,而且只會越來越嚴重。最後的結果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自食其果。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蘇小妮


回答比較長。

分為四個部分。

外顯的問題,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表象,不是問題的本質。著力解決好深層次問題,即本質問題。。

叛逆期也是快速發展期。父母要跟上發展節奏。

不要期待問題的一次性很快解決,要有一個緩慢的漸進過程。

具體的回答主要的目的是啟發提問者或被同樣問題困擾著的家庭,如何提高自信和知識水平,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動問題的解決。

第一部分,可否轉換一下視角和問題?

看見這個問題,內心深處是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問題是父母看到並認定的孩子的問題,孩子是過錯方,是必須矯正的一方。

但坦白說這不是孩子的真實問題。

與其說是一個十五歲的男孩叛逆期的問題,不如說是這個家庭的家庭成員在孩子快速發展的青春期,面對孩子的巨大變化和發展需求,應對失當,出了一系列的問題。

孩子的外顯的問題只是家庭發展過程中的冰山一角。

文後有冰山圖片,注意對照收看。

這裡沒有誰對誰錯。是每一個家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遇見的問題。也是在提醒我們去重新調整和建構不同的家庭關係,而不是單個人的改變。

第二部分,你的家庭關係結構的類型是什麼?是否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發展階段和任務需求及時做出調整和改變?

我們面對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為有沒有從更深的家庭結構層面去深刻反思?是否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家庭的內在結構即家庭成員間的互動行為,具體表現就是家庭關係。

家庭關係的複雜性或家庭關係的不和諧,常常是許多家庭健康問題的根源。

家庭內在結構由家庭角色結構、權力結構、溝通方式和家庭價值系統構成。

家庭角色是指家庭成員在家中所佔有的特定位置,角色分配是依照家庭工作性質和責任自行決定的,各成員按角色的規定實施行動,並能符合社會規範。

權力是指影響力、控制權和支配權。

家庭的權力結構有三種類型,一是傳統權威型,權力來源於傳統,如父系社會的家庭把父親視為權威人物;二是情況權威型,家庭權力隨家庭情況的變化而發生轉移,如丈夫失業由妻子賺錢養家,權力自然由丈夫轉移到妻子;三是分享權威型,家庭成員權力均等,彼此商量決定家庭事務,這類家庭又稱民主家庭。

溝通是家庭成員情感、願望、需要、信息和意見的交換過程。溝通常通過語言和非語言(體態語言:手勢、表情、姿勢、眼神等)方式進行。

家庭關係的好壞,關鍵在於溝通,因為溝通是促使家庭達成一致,完成應有功能的最重要的條件。

家庭價值系統是指一種思想、態度和信念,受到家庭所處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因此,處在不同環境的家庭,其成員的價值觀和態度有很大的差異。

第三個部分,人是怎樣從呱呱墜地走向獨立的?孩子的發展過程定位是否準確?父母是否介入或退出時機失當與不到位?該退不退,該進不進?

人有三個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

同時,叛逆期也是孩子身心發展速度最快的三個時期,父母也要積極主動學習,跟上孩子發展的節奏,幫助孩子完成由呱呱墜地到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的蛻變過程。享受家庭成功孕育新的成員的酸甜苦辣。

1、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在這個發展時期,孩子更多的思考:我是誰,我要幹什麼?哪些東西是我的,哪些不是我的。

孩子的學習和思考過程和成人不同,成人多通過思維去學習,孩子則通過實際的行動去學習,這種學習的過程,在成人看來就是“叛逆”的表現。

這是繼斷奶之後,孩子精神上跟父母的第一次疏離。孩子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權限。不再需要父母一直抱著或者寸步不離看護。

2、6-8歲時,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這個時候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和大人頂嘴,對著幹還有自己的一些道理。俗語說“七歲八歲狗都嫌”。熊孩子差不多主要是這個階段。

但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大的自主意識。

父母要即嚴格管教又要常常聽一聽他的心聲。對孩子正當的發展要求要充分尊重,加以引導。

3、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孩子叛逆令家長很頭疼。引用一個數據。

英國研究人員調查發現,約67%兒女雙全的父母認為,10多歲的女兒最難對付;63%的父母認為女兒到了14歲變得捉摸不透、喜怒無常。78%的家長反映,男孩到15歲時情緒起伏較大。

這一階段孩子身體已基本發育成熟,特別是女孩發育比男孩快,但常遭遇各種挫折。

比如,乳房發育過早的女孩可能受到同齡人嘲笑、排擠,加劇不良情緒體驗。

長相和自己心怡的男孩之間差距太大引發自卑感。

狐臭,多毛症,口臭等一系列的問題影響人際交往和親密關係的構建,引發對家庭出身等的不滿。

男孩更多地體現為暴躁、憤怒、好面子、自尊心強、易受同伴影響。攀比,對自身發展無力改變的孩子會反過來認為父母無能,迴避自己發展中重重困難引發的痛苦體驗。

經歷了第三個叛逆期的孩子已經接近成年在發展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在不斷的改變。

就像太極圖一樣,父母和孩子的定位在發生這質的變化。

問題是孩子的變化,父母是否做出了相應的改變。多半的父母被動的應對。不能快速實現定位的改變。

第四個部分,問題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也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解決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我認為在諸多的心理學理論裡,焦點短期治療非常適合解決這類型的問題。分享一下。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是指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療技術。

(1) 強調正向積極面與問題解決方向。

(2) 看到問題不發生時的例外,可帶出解決之道。

(3) 沒有事情會一直相同,改變永遠在發生。

(4) 小改變會帶出大改變。

(5) 沒有所謂抗拒的案主,治療師如何與案主合作才是重點。

(6) 案主與治療師是一個治療的團隊,相互合作。

(7) 個體具有解決自己問題的一切資源。

(8) 治療師是催化案主目標與解決導向者,而案主才是專家。

(9) 重視對世界詮釋的意義,左右個體的內在經驗與體會。

(10) 個體如何描述現象與如何行動之間是相互連動的。

(11) 訊息的意義是看個人如何接收,所謂的意義存在於個人的反應之中。

(12) 案主對目標的描述與行動會影響他的生活系統,也會影響他生活系統中的其他人。

SFBT的基本精神是:強調如何解決問題,而非發現問題原因;以正向的、朝向未來的、朝向目標的積極態度促使改變的發生。

具體精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得以體現:

事出並非定有因

許多問題發生的因果關係常常很難確定,問題往往是互動下的產物,原來的因演變成後來的果,後來的果又變成因,不斷循環下去。因而,SFBT強調建構解決方法而不是尋找問題,治療的核心任務是幫助個案想象他所期望的情形會發生什麼變化、有什麼不同、想得到解決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問題症狀同樣也具有正向功能

SFBT認為一個問題的存在,不見得只呈現出病態或弱點,有時也存在有正向功能,協助個案尋求更好的方法取代問題行為,而又能保有其正向的期待,是問題解決的重要關健。

合作與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SFBT認為在言談的過程中,個案和治療師的關係是一種合作互動的關係。SFBT強調以“建構解決之道的耳朵”傾聽個案述說出的故事,通過配合個案的聲調、感情和用語,一步步進入個案的世界做積極的行動引導,促進個案的進一步改變,協助他們搜尋並創造新的意義,產生新的想法與行為。並且認為:沒有失敗,只有回饋;沒有抗拒的個案,只有不知變通的治療師。治療師與個案合作的方式應是正向與未來導向的,支持個案,通過正向的目標引導方式,並對模糊的陳述予以具體化。

不當解決方法是造成問題的根本

SFBT假設症狀或問題通常是人們試圖解決問題但卻“形成不適當的習慣模式”。問題本身不是問題,而是由於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當,導致問題的出現,甚至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個案是自身問題的專家

SFBT認為個案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治療應從強調個案的優點而非缺點著手。這一理念突出表現在SFBT技術使用的實用性與靈活性,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模式,主要關注個案的特性、力量與偏好。在SFBT的基本精神中,不以精神病理的缺點看待人類行為,不特別去深究問題行為的根源,而是相信個案本身具備所有改變現狀的資源,強調利用個案本身的資源達到改變的目標,提供機會讓個案去積極發現改變的線索。

從正向的意義出發

SFBT強調個案的正向力量,而不是去看他們的缺陷;強調他們成功的經驗,而不是失敗;強調個案的可能性,而不是他們的限制。SFBT是從正向的角度來擬定治療目標,強調做什麼能夠解決問題。De Shazer夫婦主張發展取向,一改傳統治療從原因入手、努力減少黑的作法,而從解決入手、努力增加白,白越來越多,黑自然越來越少。

骨牌效應

SFBT認為,小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的目標可以帶動個案解決行動的信心與動機,尤其是最先出現的小改變是曾經發生過的成功例外時,則行動起來就更容易。所以,SFBT治療師在治療過程中,引導個案看到小改變的存在,看重小改變的價值,促進小改變的發生與持續。

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決

SFBT認為凡事都有例外,只要有例外發生,就能從例外中找到解決方法。因此,SFBT在瞭解個案問題性質的同時,特別持續地注意“例外”(exception)的存在。例外是指個案的問題沒有發生或嚴重程度較低、發生次數較少等較不被個案注意的特定情境。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