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衝進樓市的有五批人,在房子上賺錢卻只有四批,誰在“獻愛心”

今天,一名實力大V回顧了房地產市場化以來在房子上賺錢的五批人,在房子上賺錢卻只有四批。我們認為,很有參考意義。在此根據大V的內容進行整理,以便於大家更加清晰的理解。

第一批在房子上賺錢的屬於計劃分房時代。

這批人是首批參與房改的人。即單位分配住房。據長輩們講,那時候,大家都沒有錢,如果想要住房,必須豁得出去,不管你是通過大鬧還是偷偷求人幫忙,總之,分到一套住房就完成目標。

衝進樓市的有五批人,在房子上賺錢卻只有四批,誰在“獻愛心”

第二批在房子上賺錢的人屬於房地產市場化的初期。

當商品房實行預售制以後,他們發現,先圈一塊地,就可以進入賣房狀態。房還沒建好,房款已收回錢包。這批人明白這是個很好的商業機會,直接去學人賣樓花。賺得盆滿缽滿。例如早期的潘石屹、馮侖等。

當然,現在的預售制已經非常完善,要賣房需要建設到一定的進度才可以。且買房人的預付房款必須由主管部門監管,以保障買房人的利益。

這一批人就是現在房地產開發商這個群體,他們進入得越早,屯地越多,賺得越多。

39.9元買不了什麼,

卻可避免花300萬買房後悔,

別人上過的當,那些買房的坑你不必去踩。點擊下圖進入查看。


第三批人就是所謂的炒房團。

這批人由於進入晚,沒有房企那麼大的資金。於是充分利用低首付買房的政策,為自己加槓桿。低價買入房子,抬高價格後賣出。這批人已經沒有第二批那麼好的機會,他們的秘訣就是加槓桿,於是用槓桿來撬動財富。在前幾年,房價持續上漲的過程中賺得也不錯。

第四批在房子上賺錢的人就是房屋中介。

這部分人依託於房地產的快速發展,用給挖金子的人賣水、賣鏟子的思路賺錢。他們認為,既然房地產交易這麼火熱,我們就來搞一搞抵押服務、居間服務,所以也賺得盆滿缽滿。當然,那些房地產相關的產業同樣興旺,只是不在本次直接通過房子賺錢的這個類別中討論。

歡迎加入圈子,與十年以上設計、施工、監理的大牛交流裝修經驗,每一條都是乾貨。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第五批人就是近兩年正大規模湧入樓市的所謂剛需。

這一批人在欣賞完前四批人多年賺錢之後,忘記了房住不炒的定位。掏空六個口袋付清首付或者說首付分期也要再買一套或多套房子。他們既是自稱的剛需也是所謂的投資於房子的人。其實他是剛需嗎?他不剛需!他一個月賺5000元,盯著的是200萬的房子,不吃不喝要400個月才能還完房款,如果加上利息,時間還拉得更長。還有一部分人,他一個月賺一萬,居然看上了總價上千萬的房子,他還剛嗎?不是,在為自己加槓桿,走第三批人賺錢的路。

企業家曹德旺曾說:有錢人十幾套房,沒錢人買不起,你投資房子最後賣給誰呢?第五批人隨著樓市的發展,想賺錢可能難了。

總結一下,因為房子,已經有了四批人賺錢,有人賺得有人付出。這就需要一個巨大的群體來獻愛心對不對?

那麼,誰是為樓市獻愛心的那批人。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衝進樓市的有五批人,在房子上賺錢卻只有四批,誰在“獻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