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歷史上最會用兵的皇帝:20多歲削平河北群雄、最終一統天下

這一年是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縊殺,大丞相宇文化及立秦王楊浩為帝。之後,宇文化及帶領傀儡皇帝、流浪政府與十萬大軍離開江都,目標是北上回到洛陽——這十萬軍隊是隋軍精銳,大軍北上當然打亂了中原的局勢,此處暫且按下不表。

煬帝的死訊傳到洛陽,洛陽守城總指揮王世充馬上立越王楊侗為帝,但實質上是王世充的傀儡;傳到長安,傀儡皇帝楊侑下詔賜唐王李淵九錫,三個月後,楊侑將皇帝之位“禪讓”給李淵。李淵即位後,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

關中雖然換了塊新招牌(唐取代隋),但實質沒變,仍然由關隴集團當家,而外在形勢也沒變——西邊和北邊強敵窺伺,而且背後都是突厥在撐腰。

歷史上最會用兵的皇帝:20多歲削平河北群雄、最終一統天下

01、大破秦帝薛氏,平定西方

在李淵即位之前,割據隴右的薛舉曾經聯絡割據朔方的梁師都,說服突厥啟民可汗一同進攻關中。李淵得到情報,派使節以厚重禮物賄賂突厥,破壞了那次“西北聯軍攻唐”的陰謀。

李淵即位後,薛舉果然大舉進,秦王李世民率軍抵抗。李世民到了前線,卻感染瘧疾,臥病在床,囑咐各軍深溝高壘,不許出戰。但是兩位重要幕僚殷開山、劉文靜卻刻意展示軍威,被薛舉奇襲得逞,大軍敗回長安,劉文靜與殷開山因此被開除軍籍。

秦帝薛舉正想乘勝追擊,卻突然病逝、只能撤退。他兒子薛仁果天生神力,善於騎射,軍中號稱“萬人敵”,是一員猛將,但卻生性“賊悍”,殘忍無比。他當太子的時候,跟很多將領不和,登上皇帝寶座後,很多將領內心猜疑恐懼。

李世民再次領軍攻擊西秦,兩軍在涇州對上。李世民仍然關閉營壘,想等待薛仁果糧食吃光,下令:“膽敢請求攻擊者,斬”。對峙60多天後,西秦軍兩名將領向唐軍投降,李世民於是發動戰術:先派出一支軍隊進駐淺水原,作為誘餌——果然,西秦大將宗羅立刻傾巢而出。

淺水原的唐軍堅守數日,李世民估計敵方已經氣衰,下令主力出擊。先頭部隊佯為不敵,引得秦軍見獵心喜、趕忙追擊,而李世民大軍從側翼突擊,他本人領驍騎數十人身先士卒攻入敵陣,往來廝殺,對宗羅軍形成內外夾擊,宗軍潰敗。

李世民率騎兵追擊,將領竇軌(李淵竇皇后的弟弟)拉住馬韁苦勸,李世民說:“現在是破竹之勢,只要繼續追擊,必將迎刃而解,機不可失,舅父請勿多言。”

追到涇州城,薛仁果在城下列陣,李世民在涇水畔紮營,西秦軍兩名將領就在陣前向唐軍投降,薛仁果恐懼撤退回城中。當晚,守軍將士爭相跳下城牆投降,薛仁果無計可施,隔天出城投降。

歷史上最會用兵的皇帝:20多歲削平河北群雄、最終一統天下

02、擊敗劉武周、宋金剛,鞏固北方

李世民回到長安之後五個月,北方的定楊可汗劉武周的大軍包圍晉陽。由於晉陽是唐國的“龍興之地”,李淵決定要徹底解決劉武周這個背上芒刺。可是,他派出的軍隊卻接連被劉武周手下大將宋金剛擊敗,甚至唐國的起義元勳裴寂率領大軍前往,也被殺得片甲不留,裴寂單人匹馬奔了一日一夜,逃回晉州。

駐守晉陽的李元吉聽說大戰在即,對司馬劉德威說:“你率領老弱守城,我率領精銳出戰!”,然後竟然帶著妻妾,在精銳騎兵保護下,逃回長安。所以,當劉武周大軍抵達,晉陽豪傑打開城門迎接,劉武周遷都晉陽,接著宋金剛攻陷晉州。一時間,河東地區(今山西省)的隋朝殘餘勢力,以及各地起兵的“反王”們,都望風投靠劉武周。

這時,李世民主動請纓,李淵集結關中所有軍隊,交給李世民去對抗劉武周。李世民趁黃河結冰正堅,踏冰渡河,跟宋金剛對峙,發出號召文告,徵集附近民糧,主力則堅壁不出,消耗宋金剛的銳氣。

歷史上最會用兵的皇帝:20多歲削平河北群雄、最終一統天下

唐軍將領都要求跟宋金剛決戰,李世民力排眾議,說:“定楊可汗的精銳之師全部在這裡,可是宋金剛的糧草全靠劫掠,難以持久。所以他盼望速戰速決,而我們偏偏堅壁不戰,等到他糧盡計絕,自然會逃走。現在應該等待機會,不應該尋求決戰。”

兩軍對峙五個月,宋金剛糧盡,向北撤退,李世民展開追擊。唐軍接連得勝,一日一夜推進二百餘里,這時又有部將跳出來拉住李世民的馬韁,勸阻說:“勝利功勞已經夠大,不應該再涉險深入,等待大軍集結,為時未晚。”

李世民再次拒絕:“功勞難以建立,卻容易喪失。宋金剛軍心崩離,一定要趁現在將他一舉擊潰。如果讓他完成戒備,就此失去機會!”,然後揚鞭催馬,繼續追擊。

唐軍連日追趕,終於在雀鼠谷(今山西靈石縣)追上宋金剛主力,一天之內,八次會戰都得勝,斬殺、俘虜數萬人。此時宋金剛軍隊還有二萬人,雙方在陝州(今河南陝縣)城外再做決戰:李世民命李世積先行出擊,然後做計劃性退卻;宋金剛乘勢進擊,李世民的精銳騎兵在背後突擊,宋金剛大敗,輕騎逃走。

劉武周聽說宋金剛兵敗,大為驚恐,放棄晉陽,逃奔突厥。宋金剛收拾殘兵,將士卻已經不肯接受命令,宋金剛也只好逃奔突厥,兩人後來都被突厥誅殺。

歷史上最會用兵的皇帝:20多歲削平河北群雄、最終一統天下

03、李世民的巔峰之戰:一戰擒二王

就在李世民這兩次軍事勝利之間,中原局勢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李密和宇文化及先後敗亡。

瓦崗寨的李密聲勢最高的時候,時人多半認為天下是李密的了,很多將領甚至勸他稱帝。李淵晉陽起兵時,派人聯絡李密,李密以盟主口吻回信,邀李淵到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一同盟誓。李淵心裡偷笑,命人起草回信,表示願意“攀龍鱗,附鳳翼”,唯恐李密不自大!

李密的勢力膨脹,最大因素是他開倉放糧,聚集了百萬飢餓的人民,也成為瓦崗軍的兵源。但是洛口倉既沒有設立警衛,也沒有官員負責,任何人都可以進入搬運糧食,且沒有數量限制。道路上遺留的米厚達數寸,任車馬踐踏;洛水兩岸形成了白色沙灘,因為百姓洗米時不愛惜。李密對此卻反而沾沾自喜,認為達到了孔子說的“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境界。

原本瓦崗軍一再擊敗洛陽守軍(王世充),但這時宇文化及率領的流浪政府與十萬大軍來到了中原,這一支原本就是隋軍精銳之師,又是一心想回家的軍隊, 《孫子兵法》說“歸師勿遏”,李密就剛好擋在他們回家的路上。李密兩線作戰確實是犯了兵家大忌,後來因一次戰術疏忽,被王世充擊敗,終於傷了元氣。

在瓦崗軍潰散後,王世充接受傀儡皇帝楊侗的“禪讓”,定國號為鄭,中原成為他的勢力範圍;另外,擊殺宇文化及的竇建德則在河北崛起,自稱夏王。黃河以北地區遂成為唐帝李淵、鄭帝王世充和夏王竇建德“三雄競逐”的局面。

歷史上最會用兵的皇帝:20多歲削平河北群雄、最終一統天下

在李世民消滅劉武周後,李淵命令李世民領軍進攻洛陽。

李世民以五萬兵力包圍洛陽,並切斷洛陽所有糧食補給線,河南地區州縣紛紛投降唐軍,洛陽遂成為孤島。然而,洛陽城卻意外的堅強:鄭軍擁有長射程巨炮,可以發射五十斤巨石,射程二百步;又有可以連續發射八箭的強弩,射程五百步;在王世充嚴密監控叛逃與靈活調度守城之下,十幾天不能攻克。

有將領提出撤退的建議,李世民不準,下令:“不攻下洛陽,永不回軍,膽敢提議班師者,斬!”,洛陽城裡缺糧食,米、鹽價格飆漲,古董珍寶價格低賤如塵土。人口原本有三萬家,只剩不到三千家,可是城防依然堅固。

王世充派人向夏王竇建德求援,他倆原本反目,但竇建德認為,唐軍若滅了鄭國,夏國必定唇亡齒寒,所以答應王世充出兵。夏軍來勢洶洶,唐軍將領主張“避其鋒銳”,認為若受到內外夾擊,情勢不妙;而李世民卻認為“王世充已經窮途末路,竇建德正好送上門來,只要擊敗竇建德,王世充一定會崩潰。”

李世民做出決定:留下三弟李元吉繼續包圍洛陽城,自己率驍果(李世民親自訓練、親自帶領的精銳騎兵,一律黑衣黑甲,作戰不離左右)三千五百騎,進入虎牢關,再度使用他最擅長的“疲敵”作戰:夏軍對虎牢關發動攻城,一個多月無法取勝,後勤補給線卻不斷被唐軍騷擾、抄掠。然後派細作散發消息:“唐軍的戰馬草料已經吃完,只得將馬匹送到黃河北岸放牧”,並且真的留一千餘匹戰馬在北岸吃草做為誘餌。

竇建德中計了,大軍盡出,連營二十里,戰鼓聲震天。唐軍按兵不動,夏軍列陣從辰時到午時,士卒飢餓疲倦交加,又相互爭奪飲水,集體情緒不穩,有撤退的跡象。這時李世民下令出擊,自己親率騎兵直搗夏軍陣營,貫穿敵陣後,主力軍到達,前後夾擊反覆衝殺,夏軍崩潰逃竄,唐軍追擊三十里,殺三千餘人,竇建德墜馬被生擒。

夏軍潰散後,洛陽城守將絕望,獻城投降。王世充換穿白衣,率領太子及百官二千餘人到唐軍營門投降。

歷史上最會用兵的皇帝:20多歲削平河北群雄、最終一統天下

李世民二十歲出頭,卻能將老謀深算的王世充制服——王世充稱不上能戰,卻能夠一再拖垮來犯的敵人,包括宇文化及和李密,但李世民卻能料準,一旦竇建德兵敗,王世充一定投降。

當然,李世民用兵如神的功力更令人擊節讚賞,包括宋老生、薛仁果、宋金剛、竇建德等勇將,都敗在他的手下。而真正讓他“得天命”的特質,在他進入洛陽後展現:下令撤除端門樓、焚燒乾陽殿、摧毀各個門樓,那些都是隋煬帝奢侈縱慾的象徵。李世民就和當年進入咸陽的劉邦一樣,不流連宮室繁華、美酒佳人。

虎牢之戰後,黃河以北大致都納入唐國版圖。李世民凱旋返抵長安的陣仗:他本人身披黃金甲,李元吉和李世積等二十五位將領緊隨其後,鐵騎萬匹、甲士三萬人,前後部鼓吹(軍樂隊),俘虜(竇建德、王世充)和東都帶回來的御輦器物向太廟呈獻,皇帝李淵親自擺酒勞軍,可見李世民用兵如神、戰功卓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