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朱溫“三屠”:步步驚心,開啟血腥上位之路

五代十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混亂的大分裂時期之一,從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到960年北宋立國,長達半個多世紀,諸侯混戰,強者為王,社會動盪不安。亂世,是百姓的災難,也是野心家的機會,正所謂亂世出英雄。

今天故事的主角——後梁太祖朱溫,就是這樣一位亂世崛起的風流人物,正是他,一手終結了立國近300年的大唐王朝,建立了五代亂世的中原第一代政權——後梁,正式拉開了五代十國的序幕。


朱溫“三屠”:步步驚心,開啟血腥上位之路

朱溫原是黃巢起義軍的重要將領


朱溫在歷史上名聲不佳,主要被詬病於三點:一是荒淫亂倫。即位後,和自己的兒媳們淫亂,結果病重時被兒子朱友珪親自帶人弒殺;二是不忠不仁。他本是唐末黃巢起義軍的重要將領,關鍵時刻背叛義軍降唐,勢力坐大後又篡唐自立;三是殘忍好殺。對戰俘、部下、朝臣隨意殺戮,濫殺成性。比如,在鎮壓魏博牙軍時,大開殺戒,“凡八千家,嬰孺無遺”。(《資治通鑑》)攻取高唐後,城中的百姓、士兵,無論長幼,全部屠殺殆盡。

但不可否認,身處藩鎮林立的唐末亂世,朱溫能脫穎而出,率先建立五代第一個政權,還是體現了其傑出的軍事能力和政治謀略——儘管他的私德為人不齒,手段過於殘忍。特別是隨著軍事勢力逐步壯大後,為實現篡唐自立,朱溫精心佈局,先後實施了三次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既暴露了他的政治野心和殘忍無道,又瞄準了導致大唐衰亡的主要弊政,彰顯了他的政治智慧,為自己開啟了一條充滿血腥的上位之路。

1、屠宦官,終結宦官弄權,控制大唐朝政

唐朝中晚期,外有藩鎮林立,內有宦官專權,宦官甚至到了操縱皇帝廢立的地步,嚴重削弱了君權和相權。朝臣官僚集團不甘心權力旁落,與宦官集團開展了激烈的權力鬥爭,史稱“南衙北司之爭”。

為了爭權奪勢,朝臣和宦官紛紛勾結藩鎮勢力,打壓對方。而此時的宣武節度使朱溫,經過連年攻伐,已經打敗晉王李克用,成為勢力最強的割據藩鎮。


朱溫“三屠”:步步驚心,開啟血腥上位之路

唐昭宗劇照形象圖


唐昭宗在位期間,宰相崔胤為爭奪權力,和昭宗密謀清除宦官勢力,先殺了宦官宋迫弼和景務修。時任左軍中尉的宦官劉季述與右軍中尉王仲先、樞密使王彥範等宦官先發制人,密謀發動宮廷政變,囚禁了唐昭宗,扶立太子李裕即位。

在朱溫的支持下,崔胤聯合神策軍大將孫德昭誅殺了劉季述等人,迎立昭宗復位,但昭宗仍任命韓全侮等宦官掌管神策軍。崔胤不死心,仍想盡除宦官。為了自保,韓全侮等宦官就私下聯絡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與崔胤對抗。而崔胤就聯絡割據汴州的朱溫,請求朱溫帶兵進京誅殺宦官。


朱溫“三屠”:步步驚心,開啟血腥上位之路

唐朝宦官形象


韓全誨得知朱溫帶兵進京的消息後,自知大事不好,就挾迫唐昭宗前往鳳翔,投靠岐王李茂貞。朱溫於是率兵圍困鳳翔,數月後,李茂貞兵困糧盡,只好以誅殺城內宦官、送還昭宗為條件,向朱溫求和。

903年春,在朱溫的要求下,李茂貞在鳳翔斬殺了韓全侮等宦官72人,並將昭宗送還,由朱溫派軍隊護送回都城長安。同時,又下令各地斬殺辭官歸隱及沒有跟隨到鳳翔的外地宦官90多人。“時鳳翔所誅宦官七十二人,朱全忠又密令京兆搜捕至仕不從行者,誅九十人。”(《資治通鑑》

回到長安後,朱溫又向昭宗奏請,捕殺宮中宦官700多人,只留下30名地位低下、年幼體弱的宦官負責宮中灑掃。史載“冤號之聲,徹於內外。”一片血雨腥風中,禍亂朝政一百多年的唐朝宦禍徹底清除。


朱溫“三屠”:步步驚心,開啟血腥上位之路

後梁太祖朱溫


清除了宦官專權,朱溫藉機控制了皇帝和朝政。次年,為了實時操控朝廷,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為自己的政治野心鋪路,朱溫又實施了遷都計劃,強行將昭宗和都城遷至洛陽,並矯詔殺掉了丞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等人。——“是時,將議迎駕東幸洛陽,慮唐室大臣異議,帝乃密令護駕都指揮使朱友諒矯昭宗命,收宰相崔允(胤)、京兆尹鄭元規等殺之。”(《舊五代史》)

遷都途中,朱溫還將昭宗身邊僅有的小宦官、侍從、宮女等200多人全部活埋,用自己手下年齡、身材相仿的人替換,過了很久昭宗才察覺,但也無能為力。

至此,昭宗成了朱溫的傀儡,朱溫全面控制了朝政,為篡位之路打好了基礎。

2.屠皇室,消除後顧之憂,暴露篡位野心

雖然控制了皇帝,但朱溫並不放心。朝廷內,還有皇室子弟及一些沒有歸附於他的忠直之臣,對他挾持昭宗遷都心懷不滿;朝廷外,河東李克用、鳳翔李茂貞、西川王建等地方勢力派藉機以清君側為名,對他聯合興兵討伐。

為消除後顧之憂,他暗中指示自己的親信朱友恭、氏叔琮、蔣玄暉夜間闖入內宮,將昭宗殺死,立其13歲的兒子李祚為帝,是為唐哀帝。事後,又以自己不知情、手下擅自弒帝為名,將朱友恭、氏叔琮斬殺。“王(朱溫)乃以兵如河中,聲言攻崇本,遣朱友恭、氏叔琮、蔣玄暉等行弒,昭宗崩。十月,王朝於京師,殺朱友恭、 氏叔琮。”(《新五代史》)


朱溫“三屠”:步步驚心,開啟血腥上位之路

晉王李克用是朱溫最大的對手


為了防止地方勢力藉機擁立其他皇室子弟,清除篡位隱患,朱溫又把毒手伸向了昭宗的後代。905年2月的一天,他安排心腹蔣玄暉,邀請昭宗的九個兒子德王裕、棣王祤、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禕、景王秘、祁王祺、雅王禛、瓊王祥,在九曲池設宴聚飲,酒酣之時,一聲令下,命人將他們全部勒死,屍體扔到池中。

殺昭宗,立幼帝,增強了朱溫對朝廷的控制力。清除皇室子弟,有效防止了其他藩鎮聯合朝臣反對勢力藉機扶持新君,形成新的政治勢力與自己作對,朱溫篡位的野心暴露無遺。

3.屠朝臣,結束“士庶黨爭”,掃清篡位障礙

除掉了宦官,解決了宦官操縱皇帝弊端;屠殺皇室,扶立幼帝,又把君權牢牢操控在自己手中,朱溫離上位之路僅剩一步之遙——清除朝廷舊臣。

唐朝“士庶黨爭”經過前期朝廷的打壓,雖然有所緩解,但積習難改,時而復燃。朱溫農家出身,一向被朝廷中的士族官僚集團所輕視,他身邊的親信將領也多是庶人為主,雖然朱溫得勢後,跟著發達,官居高位,但朝廷中的部分舊臣士族,如裴樞、崔遠、獨孤損等人,都是名門望族出身,歷來以“清流”自居,崇尚東漢以來的士大夫氣節,將平民庶人出身的官員視為“濁流”,士、庶兩派結黨自固,互相仇視,爭鬥不斷。

朱溫曾向士族出身的宰相裴樞建議,希望手下將領張廷範出任太常卿一職,但裴樞認為張廷範是“胥吏”,即非科舉出身,因此予以拒絕,朱溫從此對士族官僚更為怨恨。


朱溫“三屠”:步步驚心,開啟血腥上位之路

唐朝朝臣形象圖


朱溫的寵臣李振,早年多次參加科舉不中,對那些靠科舉晉升、自詡清流的朝臣官員非常嫉恨。宰相柳璨雖然出身望族,但出生時家庭已經沒落,家境貧困,後才中進士,因為性情狡詐,善於鑽營,不到四年就升為宰相,朱溫得勢後,他又極力巴結朱溫及其手下,因此被朝中的士族官僚所輕視。

柳璨和李振看透了朱溫的心思,就多次在朱溫面前說他們的壞話,鼓動朱溫除掉朝廷士族舊臣。

905年,朱溫先是奏請唐哀帝將裴樞、崔遠、獨孤損、陸扆、王溥等朝中士族舊臣貶逐離京。其他豪門貴族,或科舉及第、在三省任職、聲望較高的人,都被認為是輕浮淺薄之人,貶逐一空。“自餘或門胄高華,或科第自進,居三省臺閣,以名檢自處,聲跡稍著者,皆指以為浮薄,貶逐無虛日,搢紳為之一空。”(《資治通鑑》)不久,又以朝廷名義下令被貶官員在所在地自盡。

為解心頭之恨,李振又進言說:“這些人總覺得自己是德行高尚的清流人士,應該把他們都扔到黃河裡,變成濁流。”——“初,李振屢舉進士,竟不中第,故深疾搢紳之士,言於全忠曰:‘此非常自謂清流,宜投之黃河,合為濁流!’全忠笑而從之”(《資治通鑑》)

當年六月,朱溫將裴樞、崔遠、獨孤損等被貶官員30多人聚集到白馬驛,全部殺死,投屍於黃河,製造了駭人聽聞的“白馬驛之禍”。


朱溫“三屠”:步步驚心,開啟血腥上位之路

朱溫稱帝后荒淫無度


其後,為打擊殘餘勢力,朱溫又將裴樞、崔遠、獨孤損等人的後代、同黨貶逐,以謀反等罪名處死了哀帝生母何太后和曾為他出謀劃策的親信寵臣宰相柳璨及其兄弟、樞密使蔣玄暉、太常卿張廷範等人。

“白馬驛之禍”, 徹底清除了朝廷舊臣官僚,終結了唐朝政府難以根除的固疾——“士庶黨爭”,也標誌著朱溫篡位路上的障礙全部掃清。事後,唐哀帝以朱溫為相國,封其69州為魏國,進封朱溫為魏王,加九錫,李唐王朝已經名存實亡。

兩年後的907年,朱溫廢唐哀帝,自立為帝,建立後梁,延續近300年的大唐王朝正式滅亡,一個更加混亂的五代十國拉開了序幕。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新五代史》《舊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