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後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封潁王,累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魚弘志矯詔廢皇太子,立李瀍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會昌。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

唐武宗李炎

公元843年(會昌三年),澤潞鎮節度使劉從諫死,其侄劉稹欲襲位割據。武宗採納李德裕的建議,命諸道出兵征討。次年,劉稹為部下所殺,叛亂平息。李炎崇信道教,且鑑於佛教勢力氾濫,損害國庫收入,在道士趙歸真的極力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持下,於公元845(會昌五年)年下令拆毀佛寺,並派御史分道督察。

唐武宗李炎

經數月努力,全國拆毀寺院、招提、蘭若共4.46萬餘所,還俗僧尼26.1萬人,奴婢15萬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於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

唐武宗李炎

李炎在位七年,對內打擊藩鎮和佛教,對外擊敗回鶻,加強了中央集權,唐朝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

唐武宗李炎

公元846年(會昌六年)4月22日,李炎駕崩於含風殿,廟號武宗,葬於端陵。

唐武宗李炎

唐陵除開國獻陵封土為冢,其餘都是依山為陵,到後期國力衰退,唐武宗端陵就封土為冢,東西南北四個大門處,各矗立著一對威武的石獅,築闕臺一對。城垣四隅建角樓。城垣早年已毀,現尚存東、南門外闕臺及乳臺遺址,東南、西南和西北角樓基址殘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