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關羽讀的《春秋》到底是《春秋左氏傳》嗎?

莊生荒谷


如今關羽關二爺的形象,通常你會看到兩種,一種是武的,手持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另一種是文的,手捻鬍鬚,全神貫注讀《春秋》。


但是,在《三國志·關羽傳》裴注引《江表傳》記載:“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三國志·呂蒙傳》釋注:“斯人(關公)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在史書中有記載,關羽喜歡讀《左傳》,為什麼他手捧《春秋》的形象流傳千古呢?



《春秋》和《左傳》究竟是個啥?


《春秋》即《春秋經》,據傳是由孔子修訂而成,是中國古代著名儒家經典書籍。書中語言極為精煉,所以又被稱為“春秋筆法”。


這時候,針對深奧的《春秋》,又誕生出對它進行解釋,補充的參考書,被稱為“傳”,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就是《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左傳》裡面有很多戰役的描寫《曹劌論戰》,《子魚論戰》和《崤之戰》等等,戰爭細節描寫的特別細緻。關羽作為一介武將,喜歡看類似兵書的書籍,邏輯自洽,再適合不過。

而想長勺之戰在《春秋》中只有一句描寫“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於長勺”,這讓關羽讀起來有什麼用,又有什麼值得挑燈夜讀呢。

關羽夜讀春秋的來源

在《三國志·關羽傳》中壓根沒有提到關羽和“義”有關。而且,我們也知道劉禪最後給關羽的封號是“壯繆侯”,謬就是不靠譜的意思;陳壽也說他“剛而自矜”


但是在後來的歷史中,關羽的形象得到徹底的顛覆,關羽成為重情重義的代表,並走上神壇,成為聖人,受到從宋朝到清朝多達22次皇家官方嘉獎。


這些變化的背後,得益於《三國演義》的流行和普及,讓很多具備多面性,立體性的歷史人物被黑白分明化。每個人都有了突出的特徵,劉備的仁義,諸葛亮的多智,曹操的奸詐,關羽的忠義。

在《三國演義》裡,曹操揮師東征劉備,在徐州告捷,帶著兩位嫂子的關羽被曹操俘獲,在途中驛館休息時,曹操安排關羽和兩位嫂子共處一室,這是在試探關羽的人品。


但是關羽這一夜手捧《春秋》,看到天亮,而這就體現出關二爺對劉備有情有義有忠


這個情節在某些版本的三國小說裡是沒有的,毛宗崗把它加到小說裡,還特別強調這個情節重要,就是因為它充分地表現了兩個主要人物的核心特徵——曹操的“奸”和關羽的“義”。


那麼小說中為什麼要關羽讀《春秋》而不是《左傳》呢?

前面說到《春秋》是儒家經典,熟讀《春秋》,意味著關羽懂得儒家的倫理綱常的核心,“仁義禮”。這為塑造關羽的義薄雲天,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


忠於兄長,忠於蜀漢的關羽自然是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傑出代表,那麼手捧《春秋》就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所以,通過分析,關羽真正愛讀的事《左傳》,小說中被改成《春秋》,無非是服務於他義薄雲天形象的塑造。

以上。


輕浪五更風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魏、蜀、吳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鬥爭,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其中關羽就是一位為歷代仁人志士推崇的忠義智勇兼備,文武雙修的英雄形象。小說中關羽常常秉燭夜讀《春秋

》,他所讀《春秋》應該是孔子《春秋》和《左氏春秋》的泛指。


一、《春秋》和《左氏春秋》

1、《春秋》為孔子所做,是一部史書。孔子《春秋》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微言大義;二是為亂臣賊子懼;三是非常簡約,惜墨如金。史書寫的簡略,惜墨如金,那麼歷史就會顯得迷霧重重,難辨真假。因此後世就有人給《春秋》做註解。左丘明的《左傳》,就是給《春秋》做註解的一部書。

2、《左氏春秋》。《左傳》原名《春秋左氏傳》,“傳”者,疏解也。除《左傳》外,尚有《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兩書,它們與《春秋左氏傳》合稱“春秋三傳”,都是中國古代赫赫有名的儒家經典,名列“十三經”之中。


二、關羽讀春秋

1、關羽的私塾經歷

關羽是河東解良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運城。關羽的父母都是老實本分的莊稼人,關羽是家中獨子,因此父母對他抱有很大期望。雖說家裡日子窮, 關羽的父母仍是省吃儉用,讓兒子上了私塾。關羽對讀書並不感興趣,但是關羽卻喜歡一部古人的著作,名叫《春秋》。這裡面記載了許多春秋時期發生的忠義的故事,就是教導人們要有忠義之心。關羽在這部書中學到了不少的東西,這部書也深深影響到了關羽。因為關羽識字不多,要讀懂孔子《春秋》,是有難度的,但是關羽喜讀《春秋》,讀得很刻苦,應該是比照對讀《左氏春秋》的。他不僅精讀過正宗的經過孔子編輯過的《春秋》,也研讀過解釋《左氏春秋》,因易懂,對《左傳》更是偏愛。《江表傳》記載“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2、關羽讀《春秋》的形象

《三國演義》中,在關羽千里送二嫂的途中,他在夜深人靜時總會手握一卷《春秋》,讀得津津有味。關羽讀《春秋》,就是關羽的文化修為符合,一武一文,配合得天衣無縫。讓關羽成為文武兼備的栩栩如生英雄形象。關羽關雲長愛看《春秋》。

3、關羽的武學

關羽武藝高強,傳說武藝由一個乞丐所傳。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對關羽一生評價,可以看出,關羽忠貞神勇、義薄雲天、但也剛愎自用、因小失大。《左傳》包羅萬有,既有《春秋》之正義,亦有兵法之謀略,而且文辭優美,氣勢非常。“孫吳所言空言也,《左傳》所言驗之於事者也。”關羽博覽群書,精讀《春秋》經傳,更兼身經百戰,殺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襄樊大戰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連不可一世的曹操也欲遷都以避關羽鋒芒。後兵敗走麥城,被俘身死,不但沒有影響關羽這個英雄形象的壯美,反而更加真實可信,至今為人們所推崇。


綜上所述,關羽由一個普通的馬弓手已經成長為文武兼備,勇冠三軍,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將”之首。最後被曹軍和孫軍圍攻,敗走麥城被擒。當時孫權也想籠絡他,但是關羽的答覆依然是"不"。為何?受兄長之恩如斯,名利爵位已是巔峰,此時再降必然身敗名裂如於禁一般。孟子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選擇了信仰,那麼就必然奮不顧身,以成全春秋大義,這大概就是關羽為將一生所追求的最終理想了。“秉燭夜讀《春秋》,”千古武聖形象,豈虛言哉!


晴空遠望史


關羽所讀,何止《春秋》,何止《左傳》。

我認為關羽不僅精讀過正宗的經過孔子編輯過的《春秋》​,也研讀過解釋《春秋》“微言大義”的《穀梁傳》和《公羊傳》,而對於洋洋十餘萬言的《左傳》,更是愛不釋手。《江表傳》曰:“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關羽首先是一員大將,他的身上兼俱了​忠、義、智、勇四種品格。其中忠和義來源於《春秋》,“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精讀《春秋》,使關羽明辨是非。渾濁天下,何者為忠,何者為奸,便一目瞭然。

關羽平生最恨“亂臣賊子”,一天關羽隨同劉備、曹操和漢獻帝遊獵,一鹿趕出,漢獻帝射了三箭,未中,曹操一箭,正中鹿背。群臣見金鈚箭,以為是天子(漢獻帝)所射,皆踴躍山呼萬歲!曹操縱馬直出,遮於天子之前以迎受之。關羽大怒,提刀要斬曹操。劉備以目止之,乃罷。小說《三國演義》與史書《蜀記》皆有記載。

當時曹操兵精將勇,威振廟堂(朝廷),惹怒了他,劉關張必不能倖免。於此可見關羽凜凜浩然之氣,貫徹天地古今。

知忠義後,當知如何克敵致勝,關羽武藝高強,是所謂的萬人敵,原不以千百敵兵為意,但如果敵方也有一個萬人敵如黃忠、許褚、龐德甚至呂布那樣的絕頂高手呢?那就看哪方大將的帶兵能力了。《史遷》曰:“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萬人敵”在這裡有了另外的涵義,即兵法。而《左傳》包羅萬有,既有《春秋》之正義,亦有兵法之謀略,而且文辭優美,氣勢非常。“孫吳所言空言也,《左傳》所言驗之於事者也。”關羽博覽群書,精讀《春秋》經傳,更兼身經百戰,襄樊大戰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連不可一世的曹操也欲遷都以避關羽鋒芒。

關羽讀《春秋》、《左傳》……後世讀《三國》,《關羽傳》……書魂,英雄之魂!

與關羽同時的曹操大將李典也十分喜歡閱讀《左傳》。還有稍後的西晉名將杜預,更喜​《左傳》,“坐臥常自攜,每出入必使人持《左傳》於馬前,時人謂之《左傳》癖。”至於曹操、諸葛亮等智慧超凡的大軍事家,更是不消提了。

可見,喜讀《左傳》​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風尚。關羽作為其中的姣姣者,自然不能免俗。

“秉燭夜讀《春秋》,”​千古武聖形象,豈虛言哉!







莊生荒谷


歷史上的關羽究竟有沒有讀過《春秋》呢?陳壽 所作史書《三國志》並沒有記載.《三國志》關羽傳記 極為簡略,只對關羽生平做了概述,贊他乃是"萬人之 敵,為世虎臣".劉宋時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其卷 三十六?蜀書關張馬黃趙傳第六注引《江表傳》日: "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躬又見卷五十四 ?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愚以為,這個《春秋》並不是具體的某一本書。

關羽讀《春秋》只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說法,實際上關羽當年讀的是《左傳》。據《三國志•關羽傳》注引《江表傳》記載:“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既然關羽讀的是《左傳》,為什麼後人眾口一詞說關羽讀的是《春秋》呢?

《春秋》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編寫的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歷史著作。它記載了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共242年魯國的歷史,而且涉及到同時代全國發生的其他事件,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史書。

由於《春秋》記事十分簡略,事件原委交待很不詳細,後人為它做了很多補充和評論工作,這些補充和評論叫做“傳”。給《春秋》作傳的共有三家,一是戰國齊人公羊高所作《春秋公羊傳》;二是魯國人穀梁赤所作《春秋穀梁傳》;三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春秋左氏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和《穀梁傳》主要內容是評論史實,價值不大。而《左傳》則新增了大量史料,是一部用史實解釋《春秋》的書,本身其實就是一部史書。由於《左傳》敘事明晰,文字活潑,史料嚴謹,信實有據而廣為流傳,是研究我國春秋戰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可見,《左傳》是對《春秋》的補充,《左傳》是包括《春秋》在內的一部書。關羽喜歡讀的《左傳》,其實是《春秋》加《左傳》,也就是《春秋左氏傳》。後人可能認為《春秋》字面意思比《左傳》要好,內涵也豐富,就將《左傳》換成了《春秋》。於是,關羽“秉燭夜讀《春秋》”就成了約定俗成的說法,不再提《左傳》了。

另外,“春秋”一詞雖然現在成為《春秋》這部史書乃至“春秋”時期的專用詞,但在春秋戰國時,它並不特指魯國的史書《春秋》。當時周、燕、齊、宋等國都編有各自的史書,都叫《春秋》。那個時候,《春秋》是所有史書的代名詞。從這個意義上說,“關羽讀《春秋》”也可以理解為“關羽讀史書”。這種解釋也許更加貼近事實,因為關羽一生不會只讀一部《左傳》。



崇禎朝內閣首輔大學士


關雲長

·

河東好漢關雲長,

除暴安良離故鄉。

桃園結義拜劉張,

舉兵討賊襄漢皇。

·

虎牢關前斬華雄,

白馬坡頭誅顏良。

掛印辭曹別許昌,

千里單騎尋長兄。

·

顛沛坎坷到古城,

兄弟重聚喜相逢。

忠義千秋人稱頌,

並肩孔丘封武聖。








經濟信息速遞


關羽讀春秋是關公成為神以後的標準畫像,凡武將手捧書卷即是儒將,文武雙全,令人一的仰,一望便知是國家之棟梁,社禝之能臣,精忠報國,為歷代將帥之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