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关羽读的《春秋》到底是《春秋左氏传》吗?

庄生荒谷


如今关羽关二爷的形象,通常你会看到两种,一种是武的,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另一种是文的,手捻胡须,全神贯注读《春秋》。


但是,在《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江表传》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三国志·吕蒙传》释注:“斯人(关公)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在史书中有记载,关羽喜欢读《左传》,为什么他手捧《春秋》的形象流传千古呢?



《春秋》和《左传》究竟是个啥?


《春秋》即《春秋经》,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是中国古代著名儒家经典书籍。书中语言极为精炼,所以又被称为“春秋笔法”。


这时候,针对深奥的《春秋》,又诞生出对它进行解释,补充的参考书,被称为“传”,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就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里面有很多战役的描写《曹刿论战》,《子鱼论战》和《崤之战》等等,战争细节描写的特别细致。关羽作为一介武将,喜欢看类似兵书的书籍,逻辑自洽,再适合不过。

而想长勺之战在《春秋》中只有一句描写“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这让关羽读起来有什么用,又有什么值得挑灯夜读呢。

关羽夜读春秋的来源

在《三国志·关羽传》中压根没有提到关羽和“义”有关。而且,我们也知道刘禅最后给关羽的封号是“壮缪侯”,谬就是不靠谱的意思;陈寿也说他“刚而自矜”


但是在后来的历史中,关羽的形象得到彻底的颠覆,关羽成为重情重义的代表,并走上神坛,成为圣人,受到从宋朝到清朝多达22次皇家官方嘉奖。


这些变化的背后,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流行和普及,让很多具备多面性,立体性的历史人物被黑白分明化。每个人都有了突出的特征,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多智,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挥师东征刘备,在徐州告捷,带着两位嫂子的关羽被曹操俘获,在途中驿馆休息时,曹操安排关羽和两位嫂子共处一室,这是在试探关羽的人品。


但是关羽这一夜手捧《春秋》,看到天亮,而这就体现出关二爷对刘备有情有义有忠


这个情节在某些版本的三国小说里是没有的,毛宗岗把它加到小说里,还特别强调这个情节重要,就是因为它充分地表现了两个主要人物的核心特征——曹操的“奸”和关羽的“义”。


那么小说中为什么要关羽读《春秋》而不是《左传》呢?

前面说到《春秋》是儒家经典,熟读《春秋》,意味着关羽懂得儒家的伦理纲常的核心,“仁义礼”。这为塑造关羽的义薄云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忠于兄长,忠于蜀汉的关羽自然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杰出代表,那么手捧《春秋》就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所以,通过分析,关羽真正爱读的事《左传》,小说中被改成《春秋》,无非是服务于他义薄云天形象的塑造。

以上。


轻浪五更风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其中关羽就是一位为历代仁人志士推崇的忠义智勇兼备,文武双修的英雄形象。小说中关羽常常秉烛夜读《春秋

》,他所读《春秋》应该是孔子《春秋》和《左氏春秋》的泛指。


一、《春秋》和《左氏春秋》

1、《春秋》为孔子所做,是一部史书。孔子《春秋》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微言大义;二是为乱臣贼子惧;三是非常简约,惜墨如金。史书写的简略,惜墨如金,那么历史就会显得迷雾重重,难辨真假。因此后世就有人给《春秋》做注解。左丘明的《左传》,就是给《春秋》做注解的一部书。

2、《左氏春秋》。《左传》原名《春秋左氏传》,“传”者,疏解也。除《左传》外,尚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两书,它们与《春秋左氏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儒家经典,名列“十三经”之中。


二、关羽读春秋

1、关羽的私塾经历

关羽是河东解良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关羽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关羽是家中独子,因此父母对他抱有很大期望。虽说家里日子穷, 关羽的父母仍是省吃俭用,让儿子上了私塾。关羽对读书并不感兴趣,但是关羽却喜欢一部古人的著作,名叫《春秋》。这里面记载了许多春秋时期发生的忠义的故事,就是教导人们要有忠义之心。关羽在这部书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部书也深深影响到了关羽。因为关羽识字不多,要读懂孔子《春秋》,是有难度的,但是关羽喜读《春秋》,读得很刻苦,应该是比照对读《左氏春秋》的。他不仅精读过正宗的经过孔子编辑过的《春秋》,也研读过解释《左氏春秋》,因易懂,对《左传》更是偏爱。《江表传》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2、关羽读《春秋》的形象

《三国演义》中,在关羽千里送二嫂的途中,他在夜深人静时总会手握一卷《春秋》,读得津津有味。关羽读《春秋》,就是关羽的文化修为符合,一武一文,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关羽成为文武兼备的栩栩如生英雄形象。关羽关云长爱看《春秋》。

3、关羽的武学

关羽武艺高强,传说武艺由一个乞丐所传。陈寿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对关羽一生评价,可以看出,关羽忠贞神勇、义薄云天、但也刚愎自用、因小失大。《左传》包罗万有,既有《春秋》之正义,亦有兵法之谋略,而且文辞优美,气势非常。“孙吴所言空言也,《左传》所言验之于事者也。”关羽博览群书,精读《春秋》经传,更兼身经百战,杀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襄樊大战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连不可一世的曹操也欲迁都以避关羽锋芒。后兵败走麦城,被俘身死,不但没有影响关羽这个英雄形象的壮美,反而更加真实可信,至今为人们所推崇。


综上所述,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已经成长为文武兼备,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最后被曹军和孙军围攻,败走麦城被擒。当时孙权也想笼络他,但是关羽的答复依然是"不"。为何?受兄长之恩如斯,名利爵位已是巅峰,此时再降必然身败名裂如于禁一般。孟子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然选择了信仰,那么就必然奋不顾身,以成全春秋大义,这大概就是关羽为将一生所追求的最终理想了。“秉烛夜读《春秋》,”千古武圣形象,岂虚言哉!


晴空远望史


关羽所读,何止《春秋》,何止《左传》。

我认为关羽不仅精读过正宗的经过孔子编辑过的《春秋》​,也研读过解释《春秋》“微言大义”的《谷梁传》和《公羊传》,而对于洋洋十余万言的《左传》,更是爱不释手。《江表传》曰:“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关羽首先是一员大将,他的身上兼俱了​忠、义、智、勇四种品格。其中忠和义来源于《春秋》,“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精读《春秋》,使关羽明辨是非。浑浊天下,何者为忠,何者为奸,便一目了然。

关羽平生最恨“乱臣贼子”,一天关羽随同刘备、曹操和汉献帝游猎,一鹿赶出,汉献帝射了三箭,未中,曹操一箭,正中鹿背。群臣见金鈚箭,以为是天子(汉献帝)所射,皆踊跃山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关羽大怒,提刀要斩曹操。刘备以目止之,乃罢。小说《三国演义》与史书《蜀记》皆有记载。

当时曹操兵精将勇,威振庙堂(朝廷),惹怒了他,刘关张必不能幸免。于此可见关羽凛凛浩然之气,贯彻天地古今。

知忠义后,当知如何克敌致胜,关羽武艺高强,是所谓的万人敌,原不以千百敌兵为意,但如果敌方也有一个万人敌如黄忠、许褚、庞德甚至吕布那样的绝顶高手呢?那就看哪方大将的带兵能力了。《史迁》曰:“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万人敌”在这里有了另外的涵义,即兵法。而《左传》包罗万有,既有《春秋》之正义,亦有兵法之谋略,而且文辞优美,气势非常。“孙吴所言空言也,《左传》所言验之于事者也。”关羽博览群书,精读《春秋》经传,更兼身经百战,襄樊大战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连不可一世的曹操也欲迁都以避关羽锋芒。

关羽读《春秋》、《左传》……后世读《三国》,《关羽传》……书魂,英雄之魂!

与关羽同时的曹操大将李典也十分喜欢阅读《左传》。还有稍后的西晋名将杜预,更喜​《左传》,“坐卧常自携,每出入必使人持《左传》于马前,时人谓之《左传》癖。”至于曹操、诸葛亮等智慧超凡的大军事家,更是不消提了。

可见,喜读《左传》​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关羽作为其中的姣姣者,自然不能免俗。

“秉烛夜读《春秋》,”​千古武圣形象,岂虚言哉!







庄生荒谷


历史上的关羽究竟有没有读过《春秋》呢?陈寿 所作史书《三国志》并没有记载.《三国志》关羽传记 极为简略,只对关羽生平做了概述,赞他乃是"万人之 敌,为世虎臣".刘宋时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其卷 三十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第六注引《江表传》日: "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躬又见卷五十四 ?




历史领域创作观察员


愚以为,这个《春秋》并不是具体的某一本书。

关羽读《春秋》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说法,实际上关羽当年读的是《左传》。据《三国志•关羽传》注引《江表传》记载:“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既然关羽读的是《左传》,为什么后人众口一词说关羽读的是《春秋》呢?

《春秋》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编写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共242年鲁国的历史,而且涉及到同时代全国发生的其他事件,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史书。

由于《春秋》记事十分简略,事件原委交待很不详细,后人为它做了很多补充和评论工作,这些补充和评论叫做“传”。给《春秋》作传的共有三家,一是战国齐人公羊高所作《春秋公羊传》;二是鲁国人谷梁赤所作《春秋谷梁传》;三是春秋末左丘明所作《春秋左氏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主要内容是评论史实,价值不大。而《左传》则新增了大量史料,是一部用史实解释《春秋》的书,本身其实就是一部史书。由于《左传》叙事明晰,文字活泼,史料严谨,信实有据而广为流传,是研究我国春秋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可见,《左传》是对《春秋》的补充,《左传》是包括《春秋》在内的一部书。关羽喜欢读的《左传》,其实是《春秋》加《左传》,也就是《春秋左氏传》。后人可能认为《春秋》字面意思比《左传》要好,内涵也丰富,就将《左传》换成了《春秋》。于是,关羽“秉烛夜读《春秋》”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说法,不再提《左传》了。

另外,“春秋”一词虽然现在成为《春秋》这部史书乃至“春秋”时期的专用词,但在春秋战国时,它并不特指鲁国的史书《春秋》。当时周、燕、齐、宋等国都编有各自的史书,都叫《春秋》。那个时候,《春秋》是所有史书的代名词。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羽读《春秋》”也可以理解为“关羽读史书”。这种解释也许更加贴近事实,因为关羽一生不会只读一部《左传》。



崇祯朝内阁首辅大学士


关云长

·

河东好汉关云长,

除暴安良离故乡。

桃园结义拜刘张,

举兵讨贼襄汉皇。

·

虎牢关前斩华雄,

白马坡头诛颜良。

挂印辞曹别许昌,

千里单骑寻长兄。

·

颠沛坎坷到古城,

兄弟重聚喜相逢。

忠义千秋人称颂,

并肩孔丘封武圣。








经济信息速递


关羽读春秋是关公成为神以后的标准画像,凡武将手捧书卷即是儒将,文武双全,令人一的仰,一望便知是国家之棟梁,社禝之能臣,精忠报国,为历代将帅之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