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如何看郭沫若的書法?

凌塔太守


總體來說,郭沫若的書法水平還是可以的,畢竟是文人嘛!自古以來的文人,都是會寫字的,郭沫若也不例外。



郭沫若的書法傳統元素較多,是從師古的路子上走過來的。學書法,都是要先學古人的字,爾後在古人的書法基礎上融入自己的個性,這就等於一個學習書法的公式,如果學書法之人都能運用好這個公式,就都會成為書法家的。



郭沫若是以行書見長。剛開始時,他的行書還是很有古意的,但到後來,就慢慢的變了,變得古味少了,自己的東西多了,也寫的比較隨意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缺少傳統元素,使個性助長。郭沫若年老時的書法,顯得精、氣、神不濟了,沒有中年時寫的好。人們說“人書具老”,但這句話放在郭沫若身上,也許不太貼合實際。請各位朋友看看下圖中郭沫若的書法作品就知道了。

不過,郭沫若的書法作品還是有收藏價值的。原因是:一,郭沫若是名人。二,郭沫若的書法雅而有神韻。三,郭沫若的書法有文人味。四,郭沫若的書法有傳承,有發展,有創新。五,郭沫若的超凡脫俗。

總之,郭沫若的書法好看,耐看,可品,並有一定的藝術觀賞性,可登大雅之堂!


中州耕牛堂主


對郭沫若的書法,在民間有一種觀點,認為其水平不怎麼樣。

其原因有二:一是對其人品,老百姓頗有微辭;二是據說出自康生的那句流傳極廣的話:用腳趾夾根樹枝都與郭沫若寫的好。

其實,郭沫若的字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很多。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著名美學家曹利華認為,在現代書法史上,論碑學成就,郭沫若是可以與沙孟海相提並論的。



曹先生認為,沙孟海更多的是對金石氣的營造,而與北碑的整體風格仍有一段距離。而郭沫若雖然對北碑有所弱化,但是就其書風的整體風貌以及與同時代的書家相比,無疑他的碑學更為突出一些。

郭沫若年輕時受蘇東坡書法影響較大,蘇字的“不用中鋒,連真帶草”的簡捷寫法特別符合當時社會變革的潮流。


郭沫若擅長行草,書作筆墨厚重,深厚凝重不失剛勁爽利。他觸帖為碑,取內擫,逆勢發筆入鋒,緊勁含蓄;取外拓,在有限的結構、面積裡,外撐開張,高亢飛揚。

郭沫若是“全才”,學問涉獵廣泛,這是好事,但某種程度上,也讓他不可能靜下心來對書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所以他的書法達到一定水平後就止步了,缺乏更高的高度。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郭沫若(1892一1978年),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1914年,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1年,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1930年,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1948年國共內戰期間,郭沫若因為考古學和甲骨文研究的巨大成就,當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郭沫若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會主席。

郭沫若書法學顏真卿、宋四家等。擅長行草,有宋代書法意趣,橫畫寬結,雄健遒勁,氣象萬千。文人氣息濃厚。

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偏輯了《卜辭通纂》、《殷契粹編》,對甲骨文的蒐集和傳佈做出了貢獻。

(下圖書法作品為郭沫若所書)。











神韻軒書法


郭沫若先生是文學界的泰斗級人物,是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

郭沫若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可謂是呼風喚雨,在學術界無人可以與之比肩!

對於郭沫若這個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評價,對他的書法,文學,以及人品都有各種各樣的評價。

評價這樣一個歷史人物是不容易的,並且我個人也沒有評價的資格,現在只把田蘊章老師的看法說出來,供大家參考,因為這也是田蘊章老師公開的說法。

田蘊章老師在“談到蘭亭論辯”的時候,自然就提到了郭沫若,因為郭沫若是“蘭亭論辯”的發起者,田蘊章老師首先說郭沫若的書法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一流的水平,包括他在書法界,學術界的影響都是無人能相提並論的。

至於說康生,那也是一個書法好手,似乎他曾經說過自己用兩個手指頭也比郭沫若寫得好,我們下面就來看看康生的書法:

康生的書法,在我個人看來,似乎比郭沫若的書法更加耐看,點畫遒勁,
不似郭沫若那樣出現較多的飛白,整個字顯得圓潤流暢。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對此,你有哪些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郭沫若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和充滿爭議的一生,他的天賦令人羨慕,早年與魯迅一樣留學日本學醫,後來轉行搞文學,以新體詩創作、戲劇、散文而聞名。在從事文學創作之餘,還在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著名的“四堂”之一。另外他還是個社會活動家,在科學、文化與教育界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對他的爭議也非常之多,“諂媚文人”、“價值虛無主義”、“崇拜權力”等,網上可以找到很多類似的批評,甚至現代互聯網的快餐文化把他的婚姻、私生活也挖掘出來,甚至賦予了“渣男”的形象。但今天我們就說說他的書法吧,其餘我們不過多評論。

我們很多人可能都見過郭沫若的書法,但很少有人瞭解他的書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郭沫若的題字太多了,很多人見過,但可能沒有注意過或者記住這是郭沫若寫的。例如最著名的“中國銀行”,“故宮博物院”,“榮寶齋”等等。

因為郭沫若的社會地位擺在那裡,所以所到之處都有人請他題字,因此無論是歷史名勝還是店鋪學校,郭沫若的題字之多讓人驚歎。甚至有人開玩笑,有生之年能把郭沫若題字的地方走一遍,那是不肯能的。

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八字要訣,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

康生和郭沫若、齊燕銘、沈尹默被譽為當代四大書家,尤其擅長章草和金石篆刻,在繪畫方面的功力也是了得,因為自我感覺良好,覺得不輸齊白石,就給自己起了個筆名:魯赤水,由此也可見他的為人。

因為當時人們經常將康生和郭沫若齊名,因為二人皆在書法上有名氣,康生自覺書法超過郭沫若,十分不服氣,曾經放言:郭沫若的字也能叫書法?我用腳夾個木棍都比郭沫若寫的好。公開叫板郭沫若,可見康生對於自己的書法水平那是相當自負啊。

單論書法而言,康生的書法確實強過郭沫若,郭沫若的書法感覺創新比較多而繼承不足,大概跟他的社會活動太多的緣故吧。


翰墨今香


首先是大氣,其次是大氣,第三還是大氣。

這與郭沫若的人生和身份有關,也與他的藝術追求有關。

郭沫若是與胡適並列的新詩奠基人,是與王國維並列的“甲骨文四堂”之一。

有了其中一條,有些人就會自我偉大得不要不要的,但是且慢,還有:郭沫若的話劇、書法、歷史研究,都是一流的水平和成績。“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所以,魯迅罵郭沫若流氓,“才子”二字卻不便省略。北伐,郭沫若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郭沫若參加南昌起義;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

由於大氣,所以他題寫的那些牌匾,都能壓得住,能與所題寫的場所匹配——不信你換那些精美小氣的的字試試。

除了大氣,就是有個性創造。

郭沫若是學蘇東坡的。都知道蘇東坡說過:“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有個性創造而不脫離書法法度,這是最難的,搞得不好就要醜書,但由於郭沫若的童年和少年還是毛筆字通用、私塾學書法的時代,他從小學習的是有假包換的書法。

有人會提到郭沫若的政治和婚姻,但談論書法水平,還是就字論字吧。不能說你政治一貫正確婚姻一直忠於妻子你就是一流書法家吧?兩回事啊。





大悔憶智冰




咱不管康生作多大害,

字寫的很好,特別是小楷,妙絕!30年代吧.
明朝嚴嵩的字好啊!遺臭萬年!大承相呀.(衡王府石碑坊上嚴嵩題《樂善遺風》).



海岱山夫


在此,我僅從書法藝術方面發表一些看法。

郭沫若的書法創作路程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

初期

初期,郭沫若的書法風格總的來說,顯得比較沉著、生澀和厚重。書法寫得工整、平和,字與字之間安排得十分妥帖、勻稱,字的點畫輕重有致,勢貫卻不粘連,給人一種沉著、含蓄的感覺。

中期

此時郭沫若的書法風格已經成型。瀟灑流暢,飄逸俊優,迺勁有力,氣勢充沛,筆致健勁,點畫的起伏、頓挫、疾徐、抑揚、燥潤等,都比較自然的表露出郭沫若獨特的性格和藝術追求。但是,郭沫若的書法作品結構比較散,差不多每個字都要向外伸展之勢,字群之間、行列之間缺乏互為挪讓照應,只見擴張之勢,不見收蓄之勢。

後期

郭沫若此時期的書法是拙樸、深沉、蒼老的風格。由於年老體弱的原因,在不少作品中,還明顯流露出筆力不逮、氣勢不貫的現象。


總之,對於郭沫若的書法,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評價過高。


三品美術館


首先,評價一個歷史偉人,的書法水平,一定要了解他的人生經歷。郭沫若是新中國歷史上的大大文豪、歷史學家、大詩人、大政治家和大書法家。郭沫若先生22歲留學日本,29歲創作新詩,38歲做歷史研究。新中國成立,就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會主席。郭沫若的一生波瀾壯闊,高潮迭起,在文化界與魯迅齊名,大家尊稱為郭老。

郭沫若14歲時書法已經出名,此後的書法水平又經歷了大約70年的磨礪和錘鍊,直到爐火垂青,人書俱老!所以我門說郭沫若的書法就有非凡成就,放在當代書法史上也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二,郭沫若的書法水平非常高深,博學而有特色,傳統又有創新。郭沫若先生的書法用筆非常有特色,可以用“回鋒轉向,逆入平出”這八個字來形容。

郭沫若先生的書法,吸收了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流暢飛動,魏碑書法的氣勢開張;吸取了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宏偉厚重;吸取了宋代大書法家米芾作品裡的應帶左右的靈動;吸收了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的縱橫筆墨的意趣;吸收了宋代大書法家蘇東坡的雄強放縱。

郭沫若先生的書法非常講究意趣和個性,每一筆一畫都富有動感和力量,但是從結構和章法上看又渾然一體,風格統一。有時候圓轉,有時候方正。有時候陡峭,有時候清秀。有時候肥厚,有時候飛白。有時候風含蓄,有時候狂放。有時候溫婉,有時候冷峻。有時候蕭散,有時候茂密。有時候歡快,有時候沉穩。偃仰起伏,起承轉合,沉著痛快,率真自然。信手捏來,飛動灑脫,瀟灑超逸,跌宕跳躍。駿快飛揚,一波三折,舒展自如,藏中有露。行雲流水,酣暢淋漓,飛沙走石,疾風驟雨。古雅清新,用筆多變,長短縱橫,變化有致。濃淡藏露,一氣呵成,不經雕琢,形態萬千。不拘一格,自成一家,獨具風貌,精彩動人。



打開皮包,取出中-行-卡,就可以看到的郭沫若提字“中-國-銀-行”這四個端莊雄偉的大字可。以明顯的看到郭沫若先生同時熟練外拓和內斂兩種筆法和結構規律,並且駕輕就熟,渾然一體,瀟灑自然,儀態萬方。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也是郭沫若先生的題字,字裡行間可以同時看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厚重以及魏晉書法家王羲之的空靈。郭沫若題字“屈原紀念館”五個大字,巧拙互用,雄渾敦厚,非常有藝術感染力。

郭末若提寫的大明湖大草書,比法強,劍氣勢磅礴,對於筆法結構尖尖的明字和湖字,以靈動的用筆產生巧妙的變化,或者飛白用筆,或者氣韻流動,大收大放,大開大合,有強烈的整體感。


郭沫若先生天賦異稟,天資超人。她的書法造詣和當代書法相比可以說是獨具風騷,擁有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創造性。天資聰慧的郭沫若先生在文化界有一覽眾山的視野,海納百川的格局,旁徵博引的氣象,穿越歷史的深邃。

第三,郭沫若先生的書法水平,具有優質的文人氣質,充滿了性情的釋放。

郭沫若先生的書法隨物賦形,千變萬化,每一張狂放不羈的作品背後,都有它胸有成竹的感情色彩。他中鋒用筆八面出鋒,牽絲映帶,寓言巧於拙,化險為夷,跌宕起伏,神采奕奕。郭沫若先生書法作品說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書卷氣質來源於他對文化界的見多識廣,來源於他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源於他高朋滿座眾彩紛呈文化活動,來源與他豪興徜徉熱血沸騰的一生經歷,的來源於他望天地之悠悠的悲憫情懷。


第四,郭沫若先生的書法水平,具有一代政治家的雄健和豪邁氣質,格調直追偉大領袖毛主席,神采直追宋代蘇東坡。

郭沫若先生是功績卓越的政治家,是才華出眾的社會活動家,他的筆墨遺蹟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看郭沫若先生的書法作品,時而彷彿聽見了五四號角,時而彷彿看見了金戈鐵馬,時而彷彿聞見了烈酒酒花香,時而彷彿望見了大漠孤煙,時而彷彿身處大雨滂沱泰山壓頂,時而彷彿身臨平湖秋月。

說了這麼溢美之詞,那郭沫若先生的書法作品,有沒有爭議之處呢?恐怕也不是沒有,郭沫若先生身處一個滄海桑田的年月,經歷了一段萬頃國土容不下一張書桌的年代,穿越了無數悲歡離的故事,合同偉大的革命先輩一起開創了一個百廢待興萬象更新的大時代,但也一定有他,時代的侷限性,千古聖人孔子孟子尚且有爭議之處,所以也非常歡迎各位朋友提出真摯的批評和意見......


汲古文創


       郭沫若和康生均生於十九世紀末而卒於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郭本性文人而從政,康本性政人而好文,近年來兩人的書法造詣常常引發後人的比較興趣,客觀的評價,康生在書法上涉獵範圍廣而臨摹力強,但表現力不強,郭沫若在書法的涉獵範圍和臨摹能力遠不及康生,但個性雕琢力強且表現力更強。

        郭沫若在書法上執著於一字一畫上的雕琢和追求一字一畫上的美感,講究筆畫之線形感多於線條感,構字緊收於中宮而渾然天成,伸展之筆短促粗勁如鼎立之足,行書之速彷彿慢於楷書之速,獨有“慢行”特色,究其原因,郭沫若文人宅人氣質,重情節重潤色重細微,在書法上也偏好於雕琢,講求在一字或幾字上的美感。

        所以,郭沫若所書的匾額名頭極其精采,“黃帝陵”、“故宮博物院”、“榮寶齋”等字幅,無疑能領風騷於書壇千百年,堪稱大家;但郭沫若書整篇則略顯構思倉促而稍遜一些。因此,郭沫若書法的特長在於書字書句勝於書篇,並且展示及留世的筆墨較多,堪稱大家,書整篇作品時則顯得筆力欠乏和造形粗糙。

       康生在書法上遍涉篆、隸、楷、行草、章草、今草至狂草,並且皆有留墨,尤以書楷最具功夫,草書的佈局也頗有見地,從近年來展示出的一些康生書畫作品看,甚至有仿舒體和仿毛體行草之作,康生的各類書體水平皆到一定高度,特別以章草最具古性,但章草後世追隨度不高。而且,康生筆下的模仿力極強,如果說梁山好漢蕭讓是小說形象的話,康生則是現實版的仿書聖手,論近現代書法界仿書大家,非康莫屬,如此奇才,簡單一個書法家之名是不能概括的。

        在對待書法上,康生曾表露過為避諱領袖的擅長而儘量少書,所以題詞匾額少見,因而留在匾牌山嶽上的作品較少,就是這種權謀之心,制約和束縛了康生書法水平的發揮。但康生的內心卻極為自負,他以魯赤水落款暗比齊白石,拿腳趾夾木棍之語來嘲諷郭沫若。可是,康生自負所能卻又抑己所能,儘管其書法造詣深,但卻未能全部展現給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