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把韓信置於死地呢?

導語:

人總是在追逐第一、關注第一,因為只有第一才是真正的勝利者,人類的歷史所記載的也都是成功,失敗只是被人遺忘或者說沒人覺得自己會失敗。但是,有一個失敗者讓所有人都記住了,他就是項羽,同時讓人們記住了他的對手,劉邦。

或許是因為人最根本的嫉妒,劉邦很長時間中都被人看不起,這也是因為他的敵人的形象比他要好。其實,很多人都認為,劉邦走到最後靠的是一幫降將,但他最終還是將這幫人全部迫害,而第一個就是後世被尊為"兵仙"的韓信。

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把韓信置於死地呢?

韓信圖像

自立為王

世人都知道,韓信在漢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韓信,劉邦時沒有機會爭奪天下的。在劉邦被封為漢王前往漢中的時候,蕭何就已經做出了這一超前的預測,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預測,關鍵時刻總是依靠著韓信的幫助。

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把韓信置於死地呢?

蕭何月下追韓信

在劉邦的到韓信之後,就其拜為大將軍,並給了他幾千軍隊,從魏國向代國、趙國、齊國這樣打下去,將楚國伸到北方的觸角全部斬掉。

在一次次的戰爭中,韓信訓練出了一隻強軍,而劉邦在這期間多次戰敗,不得不奪韓信的精銳部隊來恢復實力,由此可見,劉邦對韓信也不怎麼樣。

但是,韓信實質上還是漢軍的一個分支,還是要接受漢王劉邦的統領,儘管距離有點遠。因為韓信幾乎是一個人在北方打地盤,而劉邦在中原和項羽大戰,這就讓劉邦很不高興了,奪韓信的兵大概也有這樣的一部分意思。

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把韓信置於死地呢?

韓信的行軍路線——地圖上方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韓信已經觸怒了劉邦,表面原因是按兵不動,不支援劉邦;但根本原因還是韓信打下來的地盤,因為韓信對諸侯王的位置感興趣。

後來就是著名的自立齊王,雖然後來劉邦也是象徵性的封了王,但誰都知道他的不情願,因為他自己還是被項羽封的漢王。

功高震主

古往今來,優秀的將領很多時候都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自己人手中,以至於有將領發出了怒吼:自毀汝萬里長城。

戰功是將領快速升遷甚至得爵位的途徑,但過量的軍功卻會帶來朝廷的猜忌,準確的說是皇帝的猜疑,這就是所謂的功高震主。

想要功高震主,首先要有功勞,其次是功勞比皇帝大,而韓信則完美的滿足了這兩個條件,功高震主就此成立。

其實,韓信功高震主也不是什麼大事,畢竟也是在為漢朝建立做努力,那麼大的功勞也不容抹殺,至少也要保證韓信活下來。

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把韓信置於死地呢?

楚漢相爭地圖形勢

實際上,劉邦也給了韓信一些承諾,就像一些電視劇中寫的一樣:什麼條件下不殺你。然後搞得像是十分信任你一樣,乍一聽感覺自己已經無敵了,但實際上,這種話一說出來就意味著作出承諾的人想要殺你了。

就像很多人會違反誓言一樣,許下了承諾就會有漏洞,因為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和完美的條件,在適當的時候,殺人的辦法有很多。

言行無忌

有才能的人往往喜歡我行我素,他們總是在追求著自由,也可以說這些人很張狂,這是有能力的人的通病,伴隨而來的就是言行無忌,無形中就會得罪很多的人。

韓信也曾經經歷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但他的家世、才能讓他變得輕狂或者說不夠沉穩。這一點,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朝堂上、甚至是私交上都有體現。

比如作為大將軍,無論是率領軍隊、對外作戰、升官發財,這些都要與別的將領競爭,他只是劉邦麾下的一員,劉邦麾下還有很多的人。當他展現自己的才能的時候,他也理所應當的佔有一份資源,這份資源才是矛盾的源頭。

而在朝堂上,他是百戰百勝的大將軍,雖然他很少上朝,大部分時間都是窩在家裡,但這不代表他的身份就不存在。異姓王,這個身份讓別的大臣不適應,作為淮陰侯的時候,他自己又不滿意,不願意與別的大臣同列,這完全就是在得罪人。

至於私交上,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劉邦和韓信喝酒,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十萬,又說自己多多益善。話是這樣說,但劉邦不這麼理解,只得出了韓信野心很大不好控制的結論,這才是最為致命的地方。

心有不甘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是很多人的警世名言,但真正講這句話放到心上的人寥寥無幾。

面對升官發財、封妻廕子的機會,有幾個人能夠想起這句話呢?抓住機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人才會在最後關頭悔不當初,而這一切都已經晚了。

劉邦為什麼一定要把韓信置於死地呢?

韓信被擒劇照

韓信在漢一統天下的時候,有大把的機會成就自己的帝王霸業,但他一一的放棄了,就連項羽的拉攏也被他拒絕了,原因只是:漢王對我很信任,很看重我。

於是,在韓信遭到來自劉邦的制裁後,他後悔了,想要東山再起,他對自己還是很自信的。在大一統的王朝中搞這些小動作,還是在皇帝密切關注的情況下,他也遭遇了和英布一樣的背叛,最終被皇室"心滿意足"的殺死了。

像韓信這樣的人,能力太強,個人缺點太多,他的死亡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心中的不甘最終化做了實際行動,代價也是必須要付出的,這是必然的。

總結分析

總的來說,韓信還是因為能力太強了,當然還要加上個人的慾望比較強。或許不是他的慾望強,而是因為他的家族榮耀,總之,他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韓信的選擇本身並沒有錯,只是和他所揹負的命運相比,他的選擇出現了錯誤。或者說,他根本沒有正確的選擇,怎麼選擇都是錯誤的。

從前文來看,韓信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真正瞭解他的人是蕭何,有蕭何在,韓信就超脫不出去,至少沒有辦法無聲無息的就謀反成功。

這是韓信的失敗,也是他的失策。韓信需要的只是一個諸侯王的位置,因為他認為這才能符合他的出身和才能。換言之,他認為自己的身份要比劉邦要高,至少在劉邦登基之前是這樣的。

韓信的死亡才能帶給漢朝真正的穩定,這才是一個國家穩定的真正方式,武將先閉嘴。後世唐朝的戰神李靖,也經過同樣的待遇,但最終得到善終,這就是差距。

結束語:韓信做到了他應該做的,同時想要得到自己的酬勞,這種想法是正常的。但是,當權力的頂峰只有一個人的時候,他的想法、做法就成為了錯誤的的了,這不是他能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