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把韩信置于死地呢?

导语:

人总是在追逐第一、关注第一,因为只有第一才是真正的胜利者,人类的历史所记载的也都是成功,失败只是被人遗忘或者说没人觉得自己会失败。但是,有一个失败者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就是项羽,同时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对手,刘邦。

或许是因为人最根本的嫉妒,刘邦很长时间中都被人看不起,这也是因为他的敌人的形象比他要好。其实,很多人都认为,刘邦走到最后靠的是一帮降将,但他最终还是将这帮人全部迫害,而第一个就是后世被尊为"兵仙"的韩信。

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把韩信置于死地呢?

韩信图像

自立为王

世人都知道,韩信在汉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没有韩信,刘邦时没有机会争夺天下的。在刘邦被封为汉王前往汉中的时候,萧何就已经做出了这一超前的预测,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预测,关键时刻总是依靠着韩信的帮助。

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把韩信置于死地呢?

萧何月下追韩信

在刘邦的到韩信之后,就其拜为大将军,并给了他几千军队,从魏国向代国、赵国、齐国这样打下去,将楚国伸到北方的触角全部斩掉。

在一次次的战争中,韩信训练出了一只强军,而刘邦在这期间多次战败,不得不夺韩信的精锐部队来恢复实力,由此可见,刘邦对韩信也不怎么样。

但是,韩信实质上还是汉军的一个分支,还是要接受汉王刘邦的统领,尽管距离有点远。因为韩信几乎是一个人在北方打地盘,而刘邦在中原和项羽大战,这就让刘邦很不高兴了,夺韩信的兵大概也有这样的一部分意思。

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把韩信置于死地呢?

韩信的行军路线——地图上方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韩信已经触怒了刘邦,表面原因是按兵不动,不支援刘邦;但根本原因还是韩信打下来的地盘,因为韩信对诸侯王的位置感兴趣。

后来就是著名的自立齐王,虽然后来刘邦也是象征性的封了王,但谁都知道他的不情愿,因为他自己还是被项羽封的汉王。

功高震主

古往今来,优秀的将领很多时候都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自己人手中,以至于有将领发出了怒吼:自毁汝万里长城。

战功是将领快速升迁甚至得爵位的途径,但过量的军功却会带来朝廷的猜忌,准确的说是皇帝的猜疑,这就是所谓的功高震主。

想要功高震主,首先要有功劳,其次是功劳比皇帝大,而韩信则完美的满足了这两个条件,功高震主就此成立。

其实,韩信功高震主也不是什么大事,毕竟也是在为汉朝建立做努力,那么大的功劳也不容抹杀,至少也要保证韩信活下来。

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把韩信置于死地呢?

楚汉相争地图形势

实际上,刘邦也给了韩信一些承诺,就像一些电视剧中写的一样:什么条件下不杀你。然后搞得像是十分信任你一样,乍一听感觉自己已经无敌了,但实际上,这种话一说出来就意味着作出承诺的人想要杀你了。

就像很多人会违反誓言一样,许下了承诺就会有漏洞,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和完美的条件,在适当的时候,杀人的办法有很多。

言行无忌

有才能的人往往喜欢我行我素,他们总是在追求着自由,也可以说这些人很张狂,这是有能力的人的通病,伴随而来的就是言行无忌,无形中就会得罪很多的人。

韩信也曾经经历过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的家世、才能让他变得轻狂或者说不够沉稳。这一点,无论是在军中还是在朝堂上、甚至是私交上都有体现。

比如作为大将军,无论是率领军队、对外作战、升官发财,这些都要与别的将领竞争,他只是刘邦麾下的一员,刘邦麾下还有很多的人。当他展现自己的才能的时候,他也理所应当的占有一份资源,这份资源才是矛盾的源头。

而在朝堂上,他是百战百胜的大将军,虽然他很少上朝,大部分时间都是窝在家里,但这不代表他的身份就不存在。异姓王,这个身份让别的大臣不适应,作为淮阴侯的时候,他自己又不满意,不愿意与别的大臣同列,这完全就是在得罪人。

至于私交上,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刘邦和韩信喝酒,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十万,又说自己多多益善。话是这样说,但刘邦不这么理解,只得出了韩信野心很大不好控制的结论,这才是最为致命的地方。

心有不甘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是很多人的警世名言,但真正讲这句话放到心上的人寥寥无几。

面对升官发财、封妻荫子的机会,有几个人能够想起这句话呢?抓住机会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人才会在最后关头悔不当初,而这一切都已经晚了。

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把韩信置于死地呢?

韩信被擒剧照

韩信在汉一统天下的时候,有大把的机会成就自己的帝王霸业,但他一一的放弃了,就连项羽的拉拢也被他拒绝了,原因只是:汉王对我很信任,很看重我。

于是,在韩信遭到来自刘邦的制裁后,他后悔了,想要东山再起,他对自己还是很自信的。在大一统的王朝中搞这些小动作,还是在皇帝密切关注的情况下,他也遭遇了和英布一样的背叛,最终被皇室"心满意足"的杀死了。

像韩信这样的人,能力太强,个人缺点太多,他的死亡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心中的不甘最终化做了实际行动,代价也是必须要付出的,这是必然的。

总结分析

总的来说,韩信还是因为能力太强了,当然还要加上个人的欲望比较强。或许不是他的欲望强,而是因为他的家族荣耀,总之,他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韩信的选择本身并没有错,只是和他所背负的命运相比,他的选择出现了错误。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怎么选择都是错误的。

从前文来看,韩信真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真正了解他的人是萧何,有萧何在,韩信就超脱不出去,至少没有办法无声无息的就谋反成功。

这是韩信的失败,也是他的失策。韩信需要的只是一个诸侯王的位置,因为他认为这才能符合他的出身和才能。换言之,他认为自己的身份要比刘邦要高,至少在刘邦登基之前是这样的。

韩信的死亡才能带给汉朝真正的稳定,这才是一个国家稳定的真正方式,武将先闭嘴。后世唐朝的战神李靖,也经过同样的待遇,但最终得到善终,这就是差距。

结束语:韩信做到了他应该做的,同时想要得到自己的酬劳,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但是,当权力的顶峰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他的想法、做法就成为了错误的的了,这不是他能决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