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劉邦為什麼可以一路順風直接打到了項羽的大本營彭城呢?

歷史提問官——不死太


為義帝發喪,深得人心,佔道義制高點,讓人們從開始都心裡偏向其,背棄殘暴不仁,殺害對其沒有一點威脅義帝的霸王項羽。

楚漢之間都是被分割得七零八碎的小諸候,面對劉邦幾十萬大軍又豈能相抗,於是紛紛投降,投靠。

至於有能力勉強抗衡的不是在劉邦的威逼利誘,分化瓦解,合縱連衡下,紛紛成為盟友。

就是因恨項羽不公,義氣用意,對不起自己,是政治白痴,看不起其未來,不認為其會笑到最後,成真正勝利者,而劉邦則相反,於是紛紛加入其之隊伍。

於是其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凡阻擋者不是被迫,主動加入,就是被其碾碎,變成其之養分,於是其越滾越大,最終以五十萬大軍,百萬兵馬之勢,如入無人之境一般到達楚國。

再加上現在項羽現正在主攻叛亂之齊國,導致後方空虛,沒留多少人。

於是直攻彭城城下,,彭城陷落,虞姬被俘……





毀建策


因為除了項羽,沒有人是劉邦的對手,包括以雍王章邯為首的三秦王,同時,劉邦是當時整個天下,除了項羽之外的第二大勢力,也是唯一有實力與項羽爭奪天下的諸侯。

楚漢戰爭時期,劉邦受楚懷王之命率軍西進,直接奔秦都咸陽而去,當時秦國最後的大將章邯率軍橫掃整個黃河以南的反秦義軍,連楚國義軍首領項梁也死於章邯之手。



從楚國當時的人心來看,西進咸陽本來就是危機重重,九死一生的歷程,甚至比北上救趙還要艱難,除了劉邦,也沒有人願意去,前有周文被殺,後有項梁戰死,秦國國威在當時勝過了反秦義軍。

劉邦能夠第一個打進關中,進逼咸陽,招降秦王子嬰,這與劉邦的能力是分不開的,劉邦在起兵之初,不過只有一個縣的農民和低層官吏支持他,起兵之後,也因為實力太弱,只能依附於項梁,劉邦起兵從楚地攻打咸陽之前,手上只有五千人不到的軍隊。



在三年的滅秦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和爭奪天下的資本,等劉邦打進關中時,手下的軍隊已經有十萬人,謀士有張良、酈食其,武將有曹參、周勃、樊噲、灌嬰,文臣有蕭何、周昌等人,已經初具奪取天下的規模。

在西進咸陽的過程中,劉邦一路攻城掠地,不僅在成武打敗了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還在陳留擊敗了趙賁率領的秦國中央軍團,劉邦打仗雖然沒有項羽的鉅鹿之戰那麼有名,但水平絕對不會差。



整個反秦戰爭中,除了項羽之外,就屬劉邦戰績最多,功勞最大,勢力最強,成長最快,哪果你明瞭劉邦的這些優勢,就會明白為什麼劉邦一出川,就能一路順風的打到彭城。

首先,劉邦出川的時機選的非常好。

劉邦出川之時,項羽已經在齊地攻打田榮了,無法脫身去打劉邦,田榮是齊地的實權派人物,但是與項羽有仇,項羽沒封田榮,因此在項羽剛剛分封完畢,田榮就聯合彭越、陳餘一起反對項羽。



而劉邦最好利用了這個時間段,項羽在齊國平叛,無法分身對付劉邦,所以劉邦出川時,只要打敗三秦王就行。

其次,劉邦的實力遠遠大於除項羽之外的其他諸侯們。

劉邦出川的第一戰面對的是三秦王: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馬欣,這裡面也只有章邯有些能力,劉邦只需要打敗章邯,就能拿下關中,而且項羽沒有支援。



劉邦在漢中有十萬人馬,又有韓信、蕭何等人輔佐,劉邦在關中的影響力及人緣遠勝於章邯,實力又比章邯強一倍,只要發揮正常,章邯是不可能擋住劉邦的,況且章邯等三秦王在關中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劉邦在還定三秦之戰中,擊敗了三秦王,在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劉邦留下部分將領繼續攻打頑抗的章邯,親自就率領大軍出函谷關,繼續向東攻打。



劉邦出兵函谷關後,項羽分封的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由於實力弱小,相繼投降劉邦,接著劉邦率軍渡過黃河,收降魏王魏豹,接著又攻佔河內,擒獲殷王司馬印,而常山王張耳又被陳餘打敗,也投降了劉邦。

這樣一來,夾在項羽的楚國和劉邦的漢國中間的諸侯國,全部被劉邦收復,成為劉邦的附屬,劉邦打開了通往楚國的道路,下一步,劉邦的目的就是楚國都城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徐州市。



最後,劉邦攻打彭城時,項羽本人及楚軍主力都不在彭城。

劉邦攻打彭城前,集結了56萬的諸侯聯軍,包括中原被劉邦收復的各個諸侯國軍隊,接著劉邦以項羽殺害楚懷王為名義發兵攻打項羽的楚都彭城,劉邦實際對付的是項羽留在彭城的留守部隊,人數不多,十萬人也不到。



劉邦的56萬人馬,兵分三路攻打彭城,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為北路軍,從北邊攻打彭城,薛歐、王吸、王陵等將領為南路軍,從南邊攻打彭城,劉邦親率夏侯嬰、盧綰、靳歙、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殷王司馬印、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信、魏王豹等諸侯軍為中路軍,從彭城的正西邊攻打彭城。

可以說,劉邦為了攻打彭城,幾乎投入了所有的力量,而項羽本人不在彭城,守備彭城的是龍且和項他,楚軍勢力單薄,被劉邦打得大敗,因此劉邦一路高歌猛進,打進了彭城。



劉邦是以絕對的實力,打敗了項羽的偏軍,當然是一帆風順了,如果是項羽的主力或者項羽本人在彭城的話,劉邦就不可能有這麼順利。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從劉邦還定三秦之戰,到出函谷關,收復中原諸侯,最後到打進彭城,韓信也是一路跟隨,但並沒有獨自領兵作戰,只是作為劉邦的助手出謀劃策,所有的戰爭都是劉邦打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漢高祖劉邦是歷史上很有名的一個人物,當年他推翻秦二世的暴政,建立了漢王朝,吧很多黎民百姓就解救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在位期間,深受百姓愛戴。除此之外,另外一個有名的事件就是他和西楚霸王的爭鬥了。按理說,西楚霸王力大無窮,身邊又有自己的亞父為自己指點迷津,這樣的情況要比劉邦好很多。可以為何兩軍相爭的時候,劉邦能夠一路暢通無阻的一直打到項羽得大本營彭城呢?


一,劉邦是正義之師,民心所向

從本質上來說,劉邦和項羽之間的爭鬥是一場權利與權力之間的伯仲,但是是需要民心支持的。劉邦一路上沒有做過錯事,而西楚霸王卻沒有履行當初曾經和楚懷王的約定——誰找到了關中,誰就是這裡的王。但是項羽出爾反爾,明明是楚懷王先過來的,結果項羽到了關中之後,就將楚懷王很偏遠的地方了,甚至是到了最後,為了斬草除根,他還將楚懷王殺害了,這一系列的舉動都讓項羽一步一步的走向錯的方向。於是,有了對比之後,在眾人眼裡,劉邦就是正義之師。


二,劉邦佔據了優勢地形

當時項羽得鉅鹿之戰,將秦朝國都的阿房宮燒的一乾二淨,當時他卻沒有在此地建立自己的權利,反而將這裡遺棄,轉身帶軍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彭城,這一行為就意味著把勝利果實白白送給了劉邦。隨後,劉邦根據這個有利地形建立了自己的權利。

三,劉邦御下有方

劉邦很懂的如何收買人心,只要他的部下立了功,就會給他封地。但是項羽就不一樣了,他雖然對待自己的手下很好,但是也只是體現在生活胸的一些小事上,一旦涉及到論功行賞時,他的處事就顯得很小氣了。部下立了功時,他只捨得把那些不好的封地分給他們,好的就給自己或者自己的親信。這樣的做法時間長了,都會讓人心寒涼,得不到該有的表現。



以史正衣冠


劉邦能夠攻下項羽的大本營彭城,在於他在攻下彭城之前麻痺了項羽,讓項羽認為自己的主要敵人不是劉邦而是齊王田榮,於是就有了項羽去死磕田榮,劉邦則順勢發展了自己的勢力,等到劉邦拿下彭城的時候,項羽才發現自己的主要敵人不是田榮而是劉邦,但這個時候自己的老巢已經被劉邦端掉了。

事情還要從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天下諸侯的時候開始。

劉邦出關

公元前207年,在秦末農民起義的大背景下,劉邦和項羽先後打進了咸陽,滅亡了秦朝,之後天下奉項羽為霸主,項羽則恢復了秦朝之前的分封制,分封天下諸侯,形成了天下分封的態勢。

▲項羽分封天下勢力圖

當然,項羽的這個分封並不能讓當時天下的諸侯都滿意,項羽既沒有順應趨勢一統天下,也沒有實實在在地分封,分封的大多是自己偏愛的人,不喜愛的往往沒有分封或者分封的很少,自然就引起了天下諸侯的不滿。最不滿意的自然是劉邦和齊王田榮了。公元前206年4月,分封結束,各諸侯來到了自己的封國就封。到了5月份,劉邦便與齊王田榮相互聯繫,約定一起起事,劉邦在西邊,田榮在東邊,楚漢戰爭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的。

那麼這裡有個問題就是當時劉邦在漢中,從漢中出兵進攻關中是十分困難的,我們也可以從後世諸葛亮北伐看出,道路難行,後勤補給很難跟上。那麼劉邦為什麼就很輕易地從漢中打到了關中呢?

▲“國士無雙”的韓信成為了劉邦平定三秦的關鍵性人物

原因,韓信曾經有過精彩的分析,就在於關中的三個封王,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原先都是秦將,他們帶領秦地的子弟兵外出打仗,戰死逃亡者不計其數。最後為項羽所敗後,又欺騙部下投降了項羽,結果部下全部被項羽坑殺,此舉引起了秦地居民們的不滿,秦人對這三個人實際上恨之入骨。如果劉邦出兵攻打他們,再加上劉邦之前在秦地曾經約法三章,博得了秦地人民的好感,那麼劉邦一定會受到秦地百姓的歡迎,章邯、司馬欣和董翳手下的將士也不會為他們賣命,自然就可以奪下關中了。

說白了就是佔據關中的三個封王失去了人心,劉邦收穫了關中的人心,只要劉邦出兵進攻關中,這三個王手下的將士和百姓都不會為他們打仗,而是會配合劉邦,所以劉邦能夠拿下三秦之地,佔據關中。

▲劉邦進軍關中示意圖

劉邦按照韓信的策劃發動了對三秦地區的進攻,派曹參、樊噲為先鋒搶修棧道,吸引了三秦軍隊的主力,自己親率大軍潛出故道,進擊陳倉。章邯聞訊連忙從廢丘出兵支援陳倉,被劉邦擊敗,之後退守廢丘等地,劉邦乘勢進軍,圍攻章邯於廢丘,之後分兵略地,很快就佔據了整個關中。

進擊中原

佔據了關中之後,劉邦勢力開始壯大了起來。項羽為全力對付齊王田榮,授命鄭昌為韓王,在韓國故地阻擋劉邦東進。劉邦則派張良以韓王司徒身份攻取韓地。張良不擅帶兵打仗,一直沒什麼進展,但他寫信給了項羽,表示劉邦只想得到先前應該得到的關中,使項羽放鬆了對劉邦的警惕。

▲劉邦攻取河南王和韓王地區領地

公元前206年9月,劉邦派兵試探性地進攻了南陽等西楚領地。到了206年10月,出兵攻打河南王和韓王,一舉拿下了河南王和韓王的領地,得以走出關中,進擊中原。

▲劉邦先後又拿下了西魏王和殷王的領地

公元前205年3月開始,劉邦進軍西魏王和殷王領地,先後攻佔了這兩個諸侯國,此時的淮河以北除了彭城附近的燕王臧荼、燕和遼東地區之外,北方基本已經被劉邦佔據,再加上齊地的齊王田榮,滅楚大勢已成。

進攻彭城

公元前205年,劉邦以項羽殺害義帝為由,出兵討伐項羽,併發檄文傳遞各諸侯國,得到了西魏王、趙王等諸侯王的響應。其他的諸侯王處在中立態度,項羽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劉邦進軍彭城示意圖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乘著項羽和齊王田榮膠著之際,出動了五路諸侯五十六萬大軍大舉進攻彭城。

劉邦的部署如下:

蕭何負責後勤;

曹參、周勃率軍從朝歌出發,經定陶、蕭縣到達彭城;

薛歐、王陵領一路人馬,從宛城出發,經陽夏進擊彭城;

自己親率主力中路大軍,經雍丘、睢陽進擊彭城。

▲劉邦拿下彭城,是項羽大意了。後來的彭城之戰則是劉邦大意了

三路大軍在項羽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勢如破竹,當他們攻到彭城的時候,彭城只有幾千老弱殘兵,很快就作鳥獸散,劉邦順利地拿下了項羽的老巢彭城。

綜合以上來說,劉邦拿下彭城的整個過程並沒有與項羽的主力交手,他利用齊王田榮跟項羽死磕,然後自己不斷地攻打弱勢的諸侯,很快就壯大了自己的勢力,最後在項羽對他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出動五十多萬大軍一舉拿下了項羽的老巢彭城。


老威觀史


我國曆史悠久,有許多的歷史人物和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其中比較有名的當屬楚漢之爭,西楚霸王項羽和劉邦兩者之間爭鬥,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明顯項羽佔有絕對優勢,那麼後來為什麼劉邦能夠攻打到自己的都城,導致項羽在烏江自刎呢?

1.兩人的性格方面:我們知道劉邦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他比較聰明,能夠知人善用,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有報復的人,最主要的一點,他做事做人比較狠。

項羽呢?是一個有勇有謀的武將,剛愎自用,他最大的缺點就是仁,往往這一點也是最致命的。

2.在用人方面:劉邦能夠重用人才,比如蕭何,韓信,張良等等,知道聽取他們的意見,並且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讓他們有用武之地,從心裡願意跟隨自己。

項羽在這方面就有點欠缺,他很少聽人意見,有時連范增的話都不聽,導致許多人才的流失,同時他們的建議也得不到採納。

3.在人心歸屬方面:劉邦能夠很好的取得民心,審時度勢,高舉正義之旗,得到人們的支持和擁護。比如在悼念先帝這方面,那是做的非常到位。

項羽由於出生貴族,對劉邦的做法不屑一顧,不能很好的把握民心,造成自己不可挽回的損失。

4.在長遠的戰略方面:劉邦能夠制定長遠的計劃,知道聯合一切力量,反擊項羽,並在戰略上面提前做好了部署。

項羽不知道團結的力量,也沒有一個長遠的戰略目標,導致後期自己的慘敗。

總之,最後項羽在烏江自刎,劉邦奪得了天下,歸根到底,就是項羽有婦人之仁,而劉邦呢,比較狠,項羽適合做英雄,不適合坐擁天下。最後導致劉邦攻打到自己的都城,自己也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啊。


與君共談天下奇聞異事


這裡是芒果論史!

項羽將劉邦封於窮苦的巴蜀之地,對於這樣的後果,劉邦是非常不滿的。在韓信的鼓動下,劉邦整頓軍隊,準備一舉奪回關中之地,然後以關中為大本營,向東爭取天下。

項羽顧頭不顧尾

按照楚懷王定下的懷王之約,劉邦本應該為“關中王”,但項羽依自己的喜好將關中一分為三,分別封給了章邯、董翳和司馬欣。劉邦想要向東爭取天下,首先要剿除的就是項羽所封的三個秦王,這種行為無異於對項羽的挑釁。



也就是說,項羽對三秦王的支援很可能是劉邦還定三秦的最大阻礙。但出人意料的是,直到劉邦平定三秦大地,項羽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援章邯等人。威風凜凜的西楚霸王為何會容許劉邦如此挑釁他的尊嚴呢?

原因很簡單,項羽顧頭不顧尾!

在劉邦向項羽所分封的三秦王發起攻擊之前,齊國的田榮率先殺掉了項羽分封的三齊王,同時合併三齊,自立為王,公然與項羽作對。俗話說得好,“槍打出頭鳥!”劉邦雖然也挑釁了項羽的威嚴,但畢竟最先挑釁項羽尊嚴的還是田榮,就按“先來後到”的規矩來說,項羽也應該先找田榮的麻煩。

除了這層“感情”上的因素之外,一個更客觀的原因決定了項羽會“縱容”劉邦而“嚴懲”田榮。劉邦的封地是巴蜀,位處於西方,就算劉邦奪取了關中,他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威脅到項羽。可是田榮不一樣,齊地和楚地接壤,齊國對楚國的宣戰意味著隨時可能發生的摩擦。

所以,項羽必須先打田榮,而放過劉邦。

劉邦扯“虎皮”做大衣

劉邦能夠一口氣佔了項羽的都城,除了項羽在齊地作戰,無法顧及他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劉邦本身也很強大,或者說劉邦看起來很強大。

劉邦使用韓信的計謀,放棄了維修褒斜道,反而直接帶兵翻越秦嶺,出其不意的擊滅了章邯的軍隊。需要注意的是,在鉅鹿之戰前,章邯一個人把敢於冒頭的起義軍都給打了一個遍,即便秦朝已經覆滅,章邯對起義軍來說也仍然是一個恐怖的對手。

可這個曾經戰無不勝的秦將,竟然完全的敗在了劉邦的軍隊之下,這豈能不讓大小諸侯王們震驚?再加上田榮、趙歇、陳餘、彭越等一大批人的活動對項羽的聲威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劉邦就這樣順理成章的成為繼項羽之後,被各諸侯公認的強者。

劉邦從關中起步,糾集五路諸侯,共五十六萬大軍,打著為楚懷王復仇的名義向東征討項羽。在滅秦戰爭中,從來沒有人能夠率領如此巨大的兵團進行作戰,以至於在“五十六萬大軍”的威懾之下,沿路諸侯莫敢阻攔。


項羽還在齊地打仗,劉邦帶著五十六萬人風風火火的從關中衝到彭城,沿途沒人敢攔一下,所以彭城被佔領不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嘛!

喜歡別忘了點個關注哦!


芒果論史


秦朝滅亡後,由於項羽主持分封諸侯時嚴重不公,遂導致內戰重新爆發。在內戰之初,劉邦的勢力如滾雪球般壯大,並在極短的時間裡就達到五十萬之眾,並且長驅直入,攻下項羽的老巢彭城。劉邦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第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奇不意奪取關中

劉邦並封為漢王后,考慮到自己的實力尚不是項羽對手,就在入漢中時,依張良之計,燒掉了棧道,以示絕東返之心。這只是疑兵之計,用來迷惑項羽的。幾個月後,齊楚戰爭爆發,對劉邦來說,正是進取關中的最佳時機。

為了達成戰役發起的突然性,韓信獻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根據這個計劃,劉邦派人開始大張旗鼓地重修棧道,這是做給據守關中的章邯等人看的,只是一個迷惑敵人的伎倆;與其同時,漢軍主力卻翻山越嶺,經過艱難的跋涉,走小道穿越峽谷,進抵陳倉,出其不意地殺入三秦。

章邯做夢也沒想到漢軍竟然來得這麼快。他倉促之下,率軍趕往陳倉,與漢軍會戰。章邯曾經是秦帝國的第一名將,然而今非昔比了,他曾統率的那些能征善戰的士兵,已經都被項羽坑殺了,如今麾下只是些烏合之眾,焉有戰鬥力,很快便被漢軍打得丟盔卸甲,潰不成軍了。經過幾番會戰後,章邯的軍隊損失殆盡,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舉旗投降。

關中之戰,在漢軍的閃擊下,很快就取得全面勝利。

第二,張良寫信忽悠項羽,項羽全力攻齊

這時西楚霸王項羽這下有點為難了,東面有田榮吞併三齊,西面有劉邦橫掃三秦,應該先打擊誰呢?

張良摸準了項羽的脾氣,他寫了一封信給西楚霸王,聲稱漢王劉邦之所以發動戰爭,只是要奪回屬於自己的地盤,這是當初楚懷王與諸將的約定。現在既然已經奪取關中,目的達到了,就絕不會繼續向東進攻。同時,張良還警告項羽,佔據三齊的田榮才是西楚最危險的敵人,他誇大其辭地說:“田榮的目的,就是要聯合趙國,一舉消滅西楚。”

項羽被張良耍了,決定先掃平田榮,消滅東部的叛亂。

公元前205年初,項羽率大軍對田榮發起強大的攻勢,戰爭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面,田榮很快被打得大敗,最終被殺死。項羽另立田假為齊王,可是齊國戰事並沒有結束,田榮的弟弟田橫收拾殘兵敗將數萬人,擁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繼續抵抗項羽的西楚兵團。

正當項羽在東方陷入戰爭的泥潭時,劉邦藉此大好時機,拼命地向東進攻。漢軍東渡黃河後,先後擊破並收降西魏王魏豹與殷王司馬卬。

第三,項羽殺義帝,在政治上陷入被動

項羽儘管打仗很厲害,但是在政治上卻遠不及劉邦。

在伐齊期間,他覺得義帝(即楚懷王)的存在始終是個威脅,雖然無權無勢,但在名義上還是各路諸侯共尊的元首,不如斬草除根算了,便派人處死義帝。這麼一來,他成了弒君者,在政治上居於很不利的地位了。

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給了劉邦反對的理由。劉邦抓住項羽殺義帝一事大做文章,併為義帝發喪,三軍縞素,強烈譴責項羽流放並殺害義帝大逆不道的殘暴行為,號召各諸侯共同出兵,誅殺弒君者項羽。說到對政治的理解,項羽遠不及劉邦,他只是個惟武力論者,只知道採用武力手段高壓統治,而劉邦顯然技高一籌,利用義帝被殺一事,爭取得到諸侯國的認同,並且由此而成為反項集團的盟主。

這種政治作秀是必要的手段,而且也確實收到成效。趙國響應劉邦的號召,加入反對項羽的行列,曾經在田榮麾下效力的彭越也率三萬人馬歸附劉邦。

劉邦的軍事力量如滾雪球一樣的膨脹。自從出漢中以來,他先後擊破雍、塞、翟、西魏、殷五個諸侯王,趙國與彭越又前來歸附,他手上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五十六萬人的驚人數量。

第四,彭城的得與失

而這個時候,霸王項羽卻仍然未能撲滅齊國的抵抗力量,西楚軍隊的主力幾乎都集中於三齊之地,首府彭城的守備嚴重空虛。

劉邦現在面露喜色,指揮五十幾萬大軍猛撲項羽的老巢彭城。

勝利是如此輕而易舉,彭城很快淪陷了。劉邦這回真是樂開心了,以前秦首都咸陽的金銀財寶與美女,都被項羽掠回彭城,沒想到如今時來運轉,又落入劉邦之手了。他開始得意忘形了,日日酒宴,夜夜笙歌,不知今夕何夕了。

當項羽得知老巢被端掉時,他雷霆震怒,親率三萬精兵,馬不停蹄地殺回彭城。比拼政治,項羽不如劉邦,比拼打仗,那劉邦就遠不及項羽了。劉邦雖然有十九比一的兵力優勢,但這些由各路諸侯拼湊起來的軍隊,有一些就是烏合之眾,沒什麼戰鬥力,而且指揮系統也比較混亂。而項羽的三萬精兵,卻是久經沙場富有經驗、勇猛異常的精銳騎兵。

彭城之下,項羽再顯霸王本色,三萬精兵大敗劉邦五十幾萬大軍,很快,這場大會戰成為一場大潰敗。彭城一戰,反項集團的士兵喪生者多達十餘萬人。項羽奪回彭城後,得勢不饒人,越過泗水後,繼續窮追猛打。此時漢軍完全喪失鬥志,只有捱打的份,根本無還擊之力。西楚兵團追擊到靈璧,這裡背靠睢水,漢軍再度成為甕中之鱉,任由項軍宰割。項羽的軍隊士氣旺盛,連續作戰,把十餘萬漢軍趕下睢水,睢水上浮屍成堆,河流為之阻斷,河水漫過兩側的水岸。

短短几天時間,項羽憑自己的驍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垮了劉邦的軍隊,再次捍衛了霸主不可動搖的地位。原先歸附了劉邦的塞王、翟王、西魏王等,紛紛倒戈,重新投降項羽。劉邦幾乎成為孤家寡人了,他四處收集殘兵,向西敗退。

此後,楚、漢雙方進入一個比較長時間的相持戰。


君山話史


我是抽菸侃歷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很好奇,為什麼漢朝的開國皇帝運氣都是出奇的好。漢光武運氣好,漢高祖劉邦同樣運氣好。

項羽在分封十八路諸侯王的時候,為防止劉邦東進,將關中地區一分為三,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yì]為翟王,三王將漢王劉邦圍困在了蜀漢之地。於是項羽並未在關中設置任何其他防禦,當齊地田榮反叛的時候,項羽前往平叛。

劉邦在得到韓信之後,韓信與張良設計了出關策略,劉邦親率大軍自漢中出兵奇襲陳倉,一舉平定三秦之地。劉邦前次破關進入咸陽城的時候,曾與秦人百姓約法三章,深受百姓擁護,此次前來百姓自然非常歡迎。關中地區的穩定,是劉邦繼續東進與項羽爭天下的根本。

魏王豹得知劉邦佔領關中之後,派兵跟隨著劉邦一起東進。攻下河內之後,殷王司馬卬投降劉邦,南渡到洛陽的時候,河南王申陽也投降了。這一路過來,劉邦打的太順利了,然而更順利的還在後邊。就在劉邦到洛陽的時候,新城三老董公等人給劉邦再次帶來了好消息。

項羽在分封諸侯王的時候,將楚懷王熊心陽尊為義帝,遷徙到了江南,都城湖南彬縣。並暗中讓九江王英布殺掉義帝,英布派去的追殺將士一直追到彬縣才將熊心殺掉。當劉邦得知這“好消息”之後,立即命全軍縞素三日、為義帝發喪。併發檄文通告全國,斥責項羽大逆不道的弒君行為。

如此一來,劉邦打著為義帝報仇的旗號,各路諸侯紛紛前來歸附。劉邦帶著由各路諸侯彙集而成的聯軍,總計56萬,浩浩湯湯的向彭城殺來。56萬大軍,眼前就是彭城,城中有數不盡的錢財、美女,虞姬也在城中。於是大家殺紅了眼,分兵進攻,基本用不到什麼戰術策略,打就完了。

進城之後,劉邦跑去項羽宮中,見到了夢寐以求的虞姬。倆人在一起甜蜜的生活了一個月後,項羽帶著三萬援軍殺了回來。56萬聯軍大多都是剛剛入伍的百姓,哪裡是項羽精兵的對手,聯軍頃刻被擊潰。劉邦慌忙逃跑,項羽俘虜了劉邦的妻子家人,其他各路諸侯大多感覺劉邦沒什麼前途,項羽兵馬雄壯更可靠,於是又紛紛的反漢歸楚。

劉邦一直跑,項羽後邊追,到滎陽的時候,劉邦不跑了,在往西就是函谷關,無路可逃了,況且此時蕭何從關中的輸送的兵馬糧草也都到位了,於是劉邦與項羽在此開啟了長達三年的持久戰。

除了運氣好,實在沒有更好的解釋。漢中的外圍就是秦降將章邯等人封地,劉邦軍事才能如何能是章邯的對手,即便是偷襲劉邦也難佔領三秦全境,況且此時的韓信還沒有得到信任,只是一個空殼大將軍,沒有軍事實力的。但就是這樣,劉邦竟然奇襲成功了,反倒是軍事才能卓越的諸葛亮數次北伐都失敗。

愛抽菸、好讀史,我是抽菸侃歷史。點擊關注,與您一起分享不同視角的五千年文明史。謝謝點贊。


歷史話光年


第一,樹敵太多

由於打下咸陽之後,項羽分贓不均,先是把本應該得到關中之地的劉邦發配到當時是專門流放人的巴蜀之地,

接著又肆意分封諸侯,萬全是根據自己喜好,

比如,他封張耳到趙國,可卻把戰功顯赫的陳餘隨意分封,

這讓陳餘如何心理如何舒服,你項羽把一個基本沒啥戰功的張耳封那麼一大塊地,而我陳餘立下了赫赫戰功,卻被你如此對待,那不反你等啥?

再比如田榮,本來齊地已經是人家田榮的了,結果你就因為看人家不爽,就要換個人統治啥意思

還親率大軍進攻是做什麼?

第二,劉邦不甘寂寞!

自重被髮配到巴蜀,劉邦就無時無刻不想回來,再加上忽然韓信的到來,可以說此事漢軍已經是羽翼徹底豐滿了,文有蕭何,張良,武有,韓信,曹參等人!

你項羽小兒,此時正在進攻齊地,那更是絕佳機會!

一群餓極了的狼出山後,那怎麼可能不去找曾經的故人敘敘舊呢?

於是劉邦想好了,帶領自己的幾十萬人,去彭城裡面等著你項羽,和你敘舊

第三,項羽深陷齊地,無法脫身!

要知道,當時項羽看到田榮這混蛋竟然敢不聽他的命令,於是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率領大軍,直撲齊地,

可是田榮也不是蓋的呀,要想迅速滅了田榮基本不可能

而劉邦出兵的時機太巧了,項羽大軍深陷齊地,無法阻攔漢軍,再加上三秦之王,竟然不是韓信一合之地。

這才讓劉邦鑽了孔子。

綜上所述,就是為什麼劉邦可以打到彭城原因了!


歷史小公子


陳勝、吳廣起義掀開了秦未天下大亂的序幕,楚國後裔項羽與叔叔項梁也趁勢起兵,為師出有名、號令天下,項梁將楚懷王之孫熊心擁立為楚懷王,建都盱眙。後來項梁義軍被秦將章邯擊潰,楚懷王又將都城遷往彭城。章邯打敗項梁之後,繼續圍攻趙國,趙危在旦夕就向楚求救,於是楚懷王命項項羽北上救趙,命劉邦率軍攻取關中,並下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盟約。

之按懷王之約,劉邦率先入關應該為關中王,隨後項羽怒氣衝衝趕到關中,把關中之地一分為三,分別給了親信章邯、司馬欣及董翳三人。劉邦忙乎了半天,勞動果實被人侵佔,更糟糕的是被項羽趕入了漢中、巴蜀等荒蠻之地。劉邦實力與項羽相差懸殊,因此敢怒不敢言,帶著項羽分給他的三萬人馬從杜縣向蝕中山開進,為了向項羽表示安守漢中的決心,並將沿路棧道燒燬。項羽坐擁九郡之地,自封楚霸王,建都彭城,衣錦還鄉。

那麼,後來劉邦為什麼能夠一路順風,直接打到項羽的大本營彭城呢?有三個原因。

一、利用了將士們思鄉盼歸的士氣

項羽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把劉邦圍堵在漢中,所以將章邯等三王設為第一道屏障,並只給了劉邦三萬人馬。但是隨著劉邦往漢中開進,士兵紛紛開溜,原因就是他們都是東方人,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此去漢中形如流放,所以都不想被困死在漢中。後來韓信建議劉邦說,趁著將士們這股思鄉盼歸的勁頭打回去,肯定能夠成功,如等日後天下太平,人人求安樂,到時候再想出去也沒人奉陪了。於是劉邦利用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率領思鄉心切的士兵迅速出漢中,打敗章邯、司馬欣、董翳,佔領三秦之地,揮師彭城。


二、劉邦利用義帝的死做文章,收攏人心,擴大對抗項羽的力量。

項羽把自己封為楚霸王的同時,將楚懷王尊為義帝,並讓他搬往長沙以南的彬縣,結果在半路上又派長沙王吳芮和臨江王共敖將義帝截殺。劉邦一路東進,收降了項羽封的魏王豹,後用俘虜了殷王司馬卬,之後實力大增。當劉邦來到洛陽時,傳來了義帝被殺的消息,劉邦就地嚎啕大哭三天。而後四下通報天下諸侯說:義帝是我們共同擁立的,我們都是他的臣子。項羽不但將他流放,還殘忍的殺害,真是大逆不道、人神共憤。我已經親自為義帝發喪了,而且諸侯也都披麻戴孝了,現在我已經調動了所有的軍隊,請隨你們順江南下,一起討伐那個不仁不義的傢伙。於是經劉邦一忽悠,很快就聚集了56萬慷慨激昂之士,浩浩蕩蕩直奔彭城而去。


三、劉邦鑽了項羽無暇西顧的空子

項羽封分諸侯的時候,由於齊國田榮曾對項梁見死不救,項羽懷恨在心,於是故意將齊國封給了齊將田都,這就引起了田榮兄弟的妒恨。於是田榮馬上將田都殺死,自立齊王,並煽動對項羽不滿的諸侯改動叛亂,與田榮同病相憐的彭越、陳餘等首先響應。項羽派蕭公角討伐彭越,結果一敗塗地。如此一來,項羽楚霸王的顏面掃地,於是率軍親自征討故意搗亂的罪魁禍首田榮。項羽很快打敗國榮,齊國百姓也表示歸降,但是項羽依然不斷的在齊國焚燒城郭、劫掠人民。齊國人被逼無奈,又紛紛起來造反。後來國榮的弟弟田橫又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繼續與項羽周旋。所以項羽陷入齊田戰亂無法自拔,劉邦趁彭城防衛空虛,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了彭城。


總結:劉邦之所以打的如此順利,主要原因就是鑽了項羽在齊國平叛的空子,如果項羽親自扼守關中,劉邦想出漢中比登天還難,更別說一路順風順水打到彭城了。事實上,當劉邦佔領彭城花天酒地、得意忘形的時候,項羽只率三萬人馬就把劉邦那56萬大軍殺的兒狼狽逃竄,屍橫遍野、片甲不留。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