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書協創始人之一楊再春的書法如何?為啥感覺不火了?

林也程


楊再春老師是眾人公認的大家。

來一幅自撰句一一錦江秋色



時閒墨飄坊


曾經對書法事業做出過貢獻!也曾是書法界紅極一時的人物!

在那個歲月,楊老師與硬筆的龐老師非常相似!不是貶低,是社會普遍認知低所致!

隨著人們對書法認知的提高,楊老師以及龐老師的書法被社會冷落是必然的,還有現在的醜書也一樣,必然會隨著人們對書法認知的提高而被社會摒棄!

龐老師不再談自己的書法,也公開承認自己的不足!所以,龐老師應該得到社會以及書法人的尊敬!


一笑貫長天


看我的作品






陳凌雲書畫


首先,我認為楊再春老師是我們大家公認的行草書法大家,這是無可否認的。許多年前,他就出過很多字帖。教育部門把他的書法當教材使用,影響了一代代行草書法愛好者。學生都臨摹他的書法並且擁有他的書法風格而自豪。

其次,楊再春老師為人低調,不以金錢來衡量他的書法價值。他筆耕不輟,一直不斷研究書法藝術,不斷創作提升,把畢生的書法所得以視頻形式向書法愛好者展示。憑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學習。他的書法成就是當代同行很少人比得過來的,他的行書藝術水平能與我們敬仰的周慧珺先去媲美。

所以說,楊再春老師的書法沒有過氣,甚至還會越來越紅。


讓靈魂棲息


楊再春先生90年代確實是火,對書法普及是有貢獻的。

90年代買字帖,除了新華書店,更多的是隨處可見的路邊書攤。楊再春的《行書章法》,幾乎是各書攤標配,可見流傳之廣。

楊再春又是出版人,所以有出書的便利,除了其主編的各家字帖,自己寫的硬筆、毛筆字帖也有很多,銷量應該是不錯的。

他也有在電視開講座。

所以,說楊再春火過,毫無疑問。

但是,楊再春與二田、司馬彥、李放鳴等人一樣,在主流書壇是沒有太多存在感的。

歸結起來,還是水平有限。

如果說90年代的國展,是劉正成、曹寶麟、於明詮、華人德等人的時代,近二十年來,70後、80後書家群落繼起,太多青年人超出楊再春、周志高一輩。

不可否認,楊再春乃至龐中華帶動了書法熱,才有了今天的書法繁榮。

但是一代新人勝舊人,青年人接受的教育、物質富足、眼界開闊,將前輩拍死在沙灘上,也是應該的。

如圖,拍拍前輩。




向金港的象


字寫得好不好,和火不火其中的關係是辯證的。

有關係,但關係也不是必然的。從古至今都是這樣。

有些書畫大家在生前,由於名氣不大,字畫送人都送不出去,但是多少年之後可能就火得不得了。世人的認可才是真的認可,這樣的書畫才是民族文化精髓,才有傳承的意義。

有些人生時有名,隨便寫點畫點都能拍出天價,因為裡面涉及利益、炒作等原因。

但是,歷史絕對有檢驗好與不好的標準,有些字畫根本經不住時間的考驗。

至於你提到的書法家,其不火,是因為有了他人在火,而其作品是否能傳世,那需要時間來檢驗。


輔導員範兒


楊再春,是七十年代書法愛好者繞不過去的一個前輩。他為當代中國書法的教育、普及、推廣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光是作為出版人出版了大量的字帖,同時自己也編寫教材、創作字帖,九十年代前後,他的字帖幾乎成為每個學習者的標配。和當年的龐中華、黃若舟、沈鴻根、司馬彥一輩,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書法今天熱火朝天的局面。

但今天他們的書法作品沒有流入市場,他們的書法藝術也沒有被行業內的專業人士認可。對於90後的年輕來人說,甚至不知道他們是誰!說到底還是作品本身的問題,一個藝術家不管曾經做了什麼,最後能留下來的只有學術和作品。

自古以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唯有不斷努力創新,創作出高質量、有個性、有藝術性的作品,才有可能永葆青春,永立潮頭。





無心齋手稿研究


硬筆書法在書法復興的過程中起到了普及作用,其中沈鴻根、楊再春、駱恆光、龐中華、田家兄弟等人都算是較好的硬筆書法老師,但硬筆書法不等於是毛筆書法,氣質修養境界完全不同,文化歷史積澱更不能相提並論,硬筆書法名師他們只是較早懂得出鋼筆字帖的老師罷了,市場需求與印刷量大成正比,不代表他們在書法領域的建樹和影響力。這就打個比方,我們讀書所學《我愛北京天安門》這樣的課文,是無法和《離騷》丶《洛神賦》、《紅樓夢》相比的。


資訊調研


喜歡楊老師的風格,純屬愛好,謝謝大家指點!



鄉村小狂人


楊老師對書法傳承貢獻很大,但不代表他的字不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