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曹丕登基後為什麼放漢獻帝一條生路?

我們都愛想念熊


題中所涉及的人物出自《三國演義》這部著作,《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徵。



說起漢獻帝劉協,也是比較悲慘的,當年董卓時期,漢獻帝尚且年幼,面對蠻橫的董卓,無法與其抗衡。之後隨曹操遷都許昌,曹操功高震主,威望日盛,漢獻帝劉協一直活在曹操的陰影之下,逐漸迷失自己,喪失鬥志。


曹操死後,曹丕繼承父親爵位,當了魏王,但是,曹丕知道自己的威望,能力、以及智謀都遠不如父親曹操,加之自己資歷淺,擁護自己的人只在少數,在謀臣司馬懿以及群臣的建議下,決定進位九五,承繼大統。

其實漢獻帝劉協還是曹丕的姐夫,只不過曹丕的姐姐嫁給劉協是一場政治婚姻,當年曹操把女兒嫁給劉協,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劉協禪讓帝位之後,曹丕並未殺死劉協,反而是封劉協為山陽公,是有其自己的考慮的。



一方面,當時天下尚未統一,仍處於三足鼎立時期,承繼帝位,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培植勢力,為以後的發展奠基,此時若是殺死劉協,並非明智的選擇,勢必惹火燒身,成為天下公敵,引來眾方圍攻。


另外一方面,漢獻帝劉協已然失去帝位,再加上劉協原本沒有什麼勢力,就像一隻拔了牙老虎,還有什麼威脅麼?所以說,不論是從自己統治地位考慮,還是從政治影響來看,不殺劉協,還之自由還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全文完)


董慶江645


原因如下:

其一,當時漢獻帝日薄西山,已經沒有什麼利用價值,此時自己已經是皇帝,父親曹操當年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漢獻帝都沒怎樣,如今漢獻帝苟延殘喘,自己何必做的太絕呢,因此放漢獻帝一條生路,也能彰顯自己的寬宏大度。

其二,自己說的是禪讓,此時漢獻帝是自己的岳父,有點像堯帝把女兒娥皇女英下嫁給舜帝的事情,既然如此,閨女婿自然不能把老岳父怎麼的?

其三,自己的三個妹妹都嫁給了漢獻帝,此時漢獻帝又是自己的妹夫,你說自己剛當皇帝把自己妹夫給殺了,自己的妹妹們不就守活寡了嗎,自己下不去手呀。

其四,漢獻帝沒有軍隊,沒有觀眾,沒有聽眾,身邊沒有一兵一卒,此時的他已經沒有了威脅,如此自然可以把他放在籠子裡,何必讓他孤零零的死去呢?

反正曹丕繼位放漢獻帝一條生路,並不是自己有多仁慈,而是覺得此人對自己的政權構不成威脅。


李治亞文史博客


公元220年,曹操懷著天下沒有一統的遺憾離開人世,曹丕接受父親的事業。就在當年,剛剛坐上魏王寶座的曹丕就迫不及待地將漢獻帝拉下馬。當了皇帝的曹丕,不僅沒有殺漢獻帝,反而優待他。

殺了漢獻帝會引起一大堆麻煩,留下他還能為已所用

一、漢獻帝畢竟是一朝天子,也是大漢帝國的象徵,關注著他的粉絲還是不少的。

在魏國的朝廷,有許多都是當年的漢臣,對漢獻帝懷有幾份同情。

如果殺了漢獻帝,漢朝的遺民與遺臣就不會答應,會影響魏國的團結。這就好比某些過氣明星被欺負了,他僅有的一些鐵桿粉絲會跳出來出頭。

二、劉備和孫權在名義上,一直都是奉漢室為正統,曹丕篡漢已經讓他們不滿。如果殺了漢獻帝,就給了他們起兵伐魏的正當理由。

三、在道義上說不過去。

禪讓是上古時期的聖賢,進行權利交接的制度。曹丕以“禪讓”的名義行篡漢之實,也是為了向天下人證明,自己在學習堯舜,努力做個當代的聖賢。

剛剛接管了漢獻帝的天下,如果再立刻殺了他,這就不是聖賢的作風,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會讓天下人嘲笑自己虛偽。一旦開了殺前朝皇帝的先河,曹丕在歷史上就會臭名昭著。

如果優待漢獻帝,自己也能得一個比較好的名聲。既然是效法聖賢,那就賢到底,無非也就多了一雙漢獻帝吃飯筷子。

沒有殺他的必要性

漢獻帝是一個比較悲情的皇帝,當了一輩子傀儡。曹操在世的時候,已經將漢獻帝的勢力全部清理,讓他無法調動一兵一卒。

等到曹丕上位,再通過九品中正制,取得了士族的支持。漢獻帝就只有一點象徵意義,如同博物館裡的活化石,不構成任何威脅。

在整個禪讓的過程中,漢獻帝也配合得比較默契,沒有製造事端,這讓曹丕對他很滿意。當了山陽公的劉協,過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任何異動,這讓曹丕很安心。

雙方畢竟是親戚關係,得饒人處且饒人

當年曹操為了監視漢獻帝,將女兒嫁給了他。也就是說,曹丕是漢獻帝的大舅哥,漢獻帝是曹丕的妹夫。曹丕如果殺漢獻帝,他妹妹肯定會跳出來哭哭鬧鬧,他也不忍心讓妹妹當寡婦吧。

後來,漢獻帝又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曹丕,兩人多了一層翁婿關係,變得親上加親。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曹丕總會放過自己的老丈人和妹夫一條活路吧!

放漢獻帝一條生路,這不是曹丕一時興起,主要是由當時的形勢和人心決定的。勢比人強,曹丕只是順勢而為。


秋媚讀史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當年和曹丕爭得死去活來的曹植,也死在了曹丕的後頭。原因無他,曹丕本身很重情義,不弒殺罷了。關於曹丕的性格,可以從其留世的詩作中窺測一二。

至於一些旁的理由,解釋起來實在過於牽強。比如顧及悠悠之口,禪讓之事都已經做出來了,難道還怕再補上一刀嗎?退一萬步講,就算是人言可畏,那也有一萬種方法造成漢獻帝意外身亡,泛舟時船沉了,喝水時嗆到了,染重病而不治,都不用自己動手,只要暗示一下,手下人自然爭著搶著去做了。事後就算有人懷疑,讓具體辦事的人出來背個黑鍋即可。

關於曹丕的狠戾,無非是因為有逼迫曹植做《七步詩》的橋段,但是此詩至今仍有爭議,真假難辨,魯迅先生就曾對此提出質疑。不過既然說到詩句,我們不妨欣賞一下曹丕的詩作,藉以窺測詩人內心世界:

詩作風格

相對於曹操和曹植,曹丕的詩歌天賦是弱了些,作品不多,名氣不佳,所以很多詩都無法考證創作背景,但是縱觀其留世的幾十首詩作,風格也極為明顯了。

曹操的詩,有雄渾氣魄;曹植的詩,有狂野放蕩;曹丕的詩,卻是多愁善感。這三種迥然的風格,就能體現三人的性格差異。

作品賞析

曹操有一首《氣出歌》,前兩句:“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還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等詩句,盡顯氣吞山河之志;

曹植有一首《靈芝賦》,前兩句:“靈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濱。榮華相晃耀,光采曄若神”,還有雜詩中“遠望周千里,朝夕見平原。”等詩句,這是何等的狂妄和不羈。

反觀曹丕,就溫情許多,一首《見挽船士兄弟辭別詩》,開篇兩句“鬱郁河邊樹,青青野田草。舍我故鄉客,將適萬里道。”詩風柔婉細膩,葷沒有乃父的氣魄,也不如其弟的狂妄。

這還沒有完,曹丕也有一首《短歌行》,卻不像曹操那樣氣勢雄渾,反而哭哭啼啼:“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神靈倐忽,棄我遐遷。靡瞻靡恃,泣涕連連。”,竟然是睹物思人。類似的詩句還有很多,什麼“妻子牽衣袂,抆淚沾懷抱”;什麼“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什麼“悽愴傷人心。心傷安所念”。總之就是內心十分敏感。

試問這樣的一位溫婉詩人,會是殘暴之人嗎?換了曹操和曹植都有可能對妹夫漢獻帝和兄弟們下手,偏偏曹丕不會。

重情重義

其實《軍師聯盟》中的曹丕,就比較接近我們剛才分析的詩人形象。做事不果決,不過分,不堅定。時常瞻前顧後,為情所累。所以他繼位之後,誰也沒有殺,這已經十分不易了。試問自古禪讓投降的君主又有幾人能得善終呢?

我們透過詩作,就可以直接讀懂曹丕的內心,他所向往的不是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利,不是風光無限的征討,不是與天公比高的豪情,而僅僅是兄弟情義,家庭和睦。

曹丕的一生頗具爭議,又沒什麼爭議。誰也說不出他是昏庸還是賢能,只是順勢而為改朝換代。除此之外,他無大過,卻也沒有奇功,只是安穩的度過了六年光景,就安然逝去了,這麼一位簡單平淡的君王,又何苦費盡心思,複雜的揣測他呢?


尹禾


公元220年繼承曹操魏王僅數月的曹丕終於向他夢寐以求的皇位發起了最後一步的行動,那就是讓劉協將皇位禪讓於他。最終在同年12月10日劉協被迫在許都將大漢皇位禪讓於曹丕,隨即曹丕在繁陽亭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改國號大漢為大魏,改年號延康為黃初。



但是曹丕雖逼迫劉協退位,不過對於劉協卻還算是善待。先是被封為山陽公,食邑萬戶。後又允許劉協在面君和奏事之時不必下跪和稱臣,更是可以在山陽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而後獻帝在封地內可無限制的活動,曹丕幾乎不予限制。就這樣獻帝在山陽安安穩穩的度過了14年時光,直至終老而死,享年54歲。而在獻帝去世後,大魏的君主曹叡更是親率文武百官親自前往山陽哭祭,而後又將獻帝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並追諡號為孝獻皇帝。可以說獻帝退位後的待遇幾乎是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最好的,他善終的結局也是所有亡國之君最好的。



而就是如此,很多人都不明白曹丕為何會如此善待於獻帝呢?作為奪走劉協皇位的曹丕為何會如此放心於他呢?這裡我就試著以我自己的見解來解釋為什麼曹丕會如此善待劉協。

其一、殺汙名不殺揚名。眾所周知歷朝歷代靠殺皇帝來登上帝位的名聲都不好,如朱溫和司馬氏等,可以說只要你敢殺你在後世的史書上基本就是遺臭萬年啦,畢竟歷朝歷代的皇帝都不想這種弒君奪位的事情流行於世,所以絕對是大力阻止的。而如果你不殺卻是善待那些亡國之君的話,雖然你的名聲也不是會很少,但至少會在後世落個仁義之君的名聲,如趙匡胤等,而且在當時也會有很多人都會說你這個皇帝心胸寬廣,是位仁君,畢竟你對待一個前朝的君主都能如此仁義,那麼對待我們這些臣民肯定也不不會太差。



況且最重要的是在當時獻帝對於曹丕已然無任何的威脅,獻帝的那些誓死追隨的忠臣們早已在曹操的時候被誅殺殆盡。而且最重要的是獻帝從一登基就是傀儡皇帝,他沒有任何的實權,而在當時整個許都幾乎都是曹家的臣子,你說就這樣的獻帝有何威脅呢?所以此時的曹丕根本就沒必要殺了獻帝,這樣反而會讓自己在後世落個汙名,而如果不殺反而會讓自己有個好名聲,讓當時還對大漢有心的那些臣子能夠感恩戴德,這樣到底如何難道不好選擇嗎?



其二、顧念親情。熟悉三國史的都知道曹操先後有三個女兒嫁給了獻帝,其中曹節更是獻帝的皇后,那麼嚴格意義上來說獻帝還是曹丕的妹夫。而曹丕與自己的三個妹妹關係都還不錯,如此如果曹丕殺掉了獻帝,那麼他的三個妹妹無疑就會成了寡婦,就這樣難免他的那些妹妹不會到他那裡哭訴吧。再者上面已經說了,獻帝本來對曹丕已無任何威脅,再加上殺了獻帝還會讓自己的妹妹們守活寡,那麼自然而熱曹丕就更加不會殺了獻帝啦。



其三、登基未穩,殺獻帝則會讓那些還對大漢有心的臣子徹底寒心,亦或朝堂會出現動盪。兩漢已立國四百餘年,可以說他的統治早已深入那些士族和讀書人的心。而這個根深蒂固的思想遠非是曹操這四十餘年能夠消除的,畢竟大漢已過百年,而曹操只是數十年。那麼作為大漢的君主獻帝在那些還對大漢有心的臣子中還是有分量的,雖然他們知道曹丕代漢已成必然,但是他們還是希望大漢的血統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他們不希望獻帝死。



同時在當時曹丕剛登基不久,天下還是三分,朝堂還是不穩。可以說如果此時曹丕殺掉獻帝,雖不會產生太大的騷動,但是註定會讓那些忠於大漢的士族們寒心的,而如此則勢必會影響大魏日後的統治,因為此時的他雖能牢牢掌控著大魏的朝廷大權,但誰也不能保證日後的子孫是否能夠掌控,而如果他不能掌控,士族又不真心實意帝王輔佐著曹家,那麼曹家勢必會步入獻帝的後塵。可以說曹丕也會害怕自己如果殺掉獻帝,後世之人也會學著對待自己的子孫後代。



可以說就是以上的幾點重要的原因最終讓獻帝享受到了歷代亡國之君都未曾真正享受到的待遇,並得到了善終。當然以上只是一些重要的原因,其他的比如曹丕不喜殺戮等,這些我就不一一說明了,可以說如果沒有以上的幾個原因,就算曹丕再不喜歡殺戮,獻帝也必死無疑。只能說獻帝的前半生的命運雖有點悲劇,但後半生卻過得比大多的亡國之君都要好。


澳古說歷史


公元220年曹丕廢漢稱帝,但並沒有殺死前朝皇帝漢獻帝劉協,而是封劉協為山陽公(漢獻帝劉協於公元234年去世,壽終正寢)並且還按照天子禮儀將劉協進行安葬。

那麼曹丕稱帝后為什麼放漢獻帝一條生路呢?

先從曹操說起,曹操生前完全有能力和機會可以殺死漢獻帝,但是曹操都沒有殺漢獻帝,自己卻一上臺就殺掉漢獻帝,自己就成了天下攻擊的目標。



其次再看漢獻帝這邊,大漢氣數已盡,忠於漢室和忠於漢獻帝的勢力早已被剷除的乾乾淨淨,漢獻帝已經不能威脅到曹丕的地位,所以從這一個方面來看,曹丕沒必要殺漢獻帝(落人口實)

大家都是到曹家是竊國篡漢,但是表面上還是漢獻帝禪讓曹丕的,這種傳承意味著魏帶漢是順應天意,如果殺了漢獻帝反而名不正言不順

還有一個就是親戚關係,劉協娶了曹操三個女兒,漢獻帝又將自己兩個女兒送給了曹丕,這關係很親密吧

......

不管從各個方面來看,當時曹丕若殺了漢獻帝劉協不僅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還難堵天下眾口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漢獻帝劉協去世,儘管此時的曹丕已去世多年,不過魏明帝曹叡還是以天子的待遇將其安葬。


左將軍


歷史本來虛無縹緲,龍濤為您挖掘歷史中的驚悚故事。曹丕為什麼放漢獻帝一條生路?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透露了一個驚天的秘密,瞭解了這個秘密,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



劉備在夷陵之戰後,退居白帝城,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於是招諸葛亮至白帝城託孤。劉備此時和諸葛亮已經貌合神離,關係並不融洽,但是關、張、法正都已經去世,唯一可以信賴的就是諸葛亮了。

諸葛亮、關羽忠於的都是漢室,而不是劉備。為什麼劉備依然自信可以駕馭諸葛亮?因為劉備準備放大招了,諸葛亮是無路可走,必須要接受劉備的託孤。

卻說諸葛亮拜見劉備,劉備讓身邊人都退下。



“朕沒有想到東吳竟然捅了二弟關羽一刀,壞了我恢復漢室的大計,我就是死了,也忘不了這血海深仇!”

“陛下此話怎講?”諸葛亮感覺劉備話裡有話,但縱然是神機妙算,也不明就裡。

“丞相,你有所不知,張遼是我布在曹營裡的一顆暗子,除了我和二弟,沒有任何人知道。二弟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派徐晃救援,張遼也率軍前來。張遼是我的人,曹操一直用他來對付東吳。二弟在荊襄所向無敵,曹操才派張遼為第二梯隊過來。”

諸葛亮雖然心裡早有疑問❓但還是大吃一驚。

“陛下,你說張遼是我們的內應?”

劉備沮喪地點點頭,然後說:“如果不是呂蒙偷襲,二弟只要等到張遼到來,裡應外合,不要說是荊襄之地,就是恢復漢室,也是指日可待!那徐晃也是態度曖昧,一旦文遠反正,公明也會歸順!”

諸葛亮驚呆了,流下了眼淚,他知道這時劉備是不會吹牛的,為什麼劉備堅持要討伐孫權,是孫權毀掉了劉備所有的希望。

關羽兵敗,徐晃已鐵心向曹,張遼已經無能為力,劉備集團最好的一次機會就這樣被孫權絞殺了。

劉備接著說:“丞相,你以為張遼、二弟忠於的是我?絕對不是,他們忠於的是漢室。而我忠於的也是漢室!”

諸葛亮感覺劉備話還沒說完,有放大招的跡象。

“丞相,昔日我兵敗投曹操的時候,官拜為左將軍,曾有機會拜見帝王,帝讓我謀劃除去曹操。但我深知如果沒有強大的武力,是無法除去曹操的。於是我只能從長計議,想了一個獨特的辦法。”



諸葛亮十分不淡定了,不知道劉備到底要搞什麼。

“當時有甘氏女子投奔於我,我未納之。我讓她化男妝,與我進宮見帝.....甘氏懷了龍胎,帝將她託付於我.....”

諸葛亮徹底的懵逼了,心裡想,老大,你是不是在鬼扯啊,這也太狗血了。

“陛下,那漢帝的皇子是太子劉禪?”

“正是阿斗。漢室的正統在我這裡也有一枝,所以那曹丕不敢加害帝王。丞相,現在你知道張遼為什麼會願意為我效力了吧,我只是為劉禪代理江山,最終一切是要交給他的。”



諸葛亮熱淚盈眶,連忙磕頭連呼陛下,盛讚陛下。

“丞相,朕已經失去所有希望,和二弟、三弟同生死,已不久矣!還請丞相看在漢室的情分上,輔佐太子,匡扶漢室!”

諸葛亮此時已接近癲狂,連忙磕頭,放聲大哭,說:“臣一定忠於漢室江山,早日北伐,克復中原。”

祝頭條朋友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龍濤的海闊天空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接任丞相、魏王,不久漢獻帝劉協被迫禪讓於曹丕。但是劉協這位前朝帝王卻沒有被處死,反而封了個山陽公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雖然沒有自由但日子是過得很好的,一直到魏明帝曹叡時期劉協才去世。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漢獻帝劉協的皇后曹節,嬪妃曹憲、曹華都是曹氏宗親,特別是曹節和曹丕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妹,不論是為了家族形象,還是為了母親卞太后,曹丕都要善待劉協一家。

其次東漢三國魏晉時期是世家門閥的時代,世家門閥都是詩書禮樂傳家,別管私底下怎麼樣,明面上都是光明正大、看重忠義廉恥、注重名聲的。曹丕親眼看到自己的父親曹操因為閹宦之後的名聲遭到過多少非議、排擠,因此他很注意這些。以魏代漢最起碼還有個禪讓的遮羞布,要是殺了劉協不就坐實了曹丕亂臣賊子的名聲了麼?這沒有什麼好處,只會給政敵攻擊自己的口實,曹丕才不幹呢。

其實善待前代帝王可能是那個年代的一個潛規則,曹丕篡漢沒殺劉協,好吃好喝養著;同樣的司馬炎篡魏也沒殺曹奐,封了個陳留王,食邑萬戶,生活也挺富裕,不得不說很有意思。

據悉劉協有一個玄孫劉阿知見到天下又要大亂,在“五胡亂華”之前帶著劉氏宗親兩千餘人離開中國漢朝本土,飄洋過海去了日本,成為日本社會中地位尊高的新貴族,並在日本繁衍生息,形成直、坂上、大藏、內藏、原田、丹波、秋月、高橋、波多江、江上、小冢等47個姓氏。


當狗容易做人難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漢獻帝對曹丕壓根就沒什麼威脅可言。

在李郭作亂時,所以人都覺得漢朝氣數已盡,末帝劉協充其量也就是個木偶,但曹操把劉協“劫持”下來並且將其很好的運用開來,引得各路諸侯大怒,他們嘴上說是為了護駕救天子去打曹操,實際上更多的是在對自己發洩,自己怎麼就沒有先見之明把這個香餑餑搶到手裡呢。

劉協在曹操的手裡一天天長大,自然也覺得自己該有所行動了,於是他多次聚集漢朝老臣想要“復辟”,均被曹操鎮壓。等到曹操去世時,劉協都快40了,並且那時忠於漢朝的老臣已經不多了,曹操需要曹丕上位後處理的問題壓根就不包括劉協的名字。

如果說曹操前期為了示威對劉協有些刻薄的話,那麼後來曹操可是為了“套近乎”和劉協結了親家,曹丕自然也不會對自家妹夫出手。更重要的一點是,曹丕篡漢是事實,但從流程來講,劉協是以禪讓的形式讓給曹丕的,要知道禪讓制可是華夏祖先堯舜禹那時候的玩法,曹丕一禪讓的形式接受這一榮譽,為的也是想讓世人知道,自己也有能力做一個像舜、禹那樣的明君。

劉協退位後被封為山陽公,日子過的也算是不錯的,倒是劉備在得知劉協退位後不打聽事情的緣由就以為獻帝被殺,大搞國祭為劉協哭喪,這就很有意思了。


當然,如果曹丕殺了劉協,勢必會背上逆賊的罵名,所以玩個禪讓,其實是最好的結局了。


邏輯文史游


一個早已失去血肉的兔子還有吃的必要嗎?

要論劉協和曹丕的關係,那就是姐夫和小舅子的關係。不過這層關係可沒那麼和諧,完全是一場政治婚姻。曹操在時,把女兒曹節送入宮中,逼死之前的伏壽皇后。曹節被立為新後。

(問題者配圖,《三國》電視劇,曹丕形象,演技爆表)

說到底也是曹操提高自身身價,為子孫鋪路的方式。曹操喜歡做“周公”,可他的子孫可不是,曹操此行也是加深和皇室的聯繫,為後代鋪路。

曹操時期,劉協已經逐漸失去了“自我”,等到曹丕時,連很多大臣都感和劉協叫板。正像《三國》中華歆給劉協噴的體無完膚,司馬也敢和他正面對話,也壯了曹丕的膽。

曹丕時期,北方穩定,南方還有兩方勢力,這是一種既要吸納人才,又要展示姿態的時期。殺了劉協,肯定會招來罵名,得了人家的江山還要殺了他,度量太小。劉協早就失去了政治價值,沒法興風作浪,再加上有人監視,就讓他“安享晚年”了。

歷史上劉協還算是善終,《三國》電視劇是劉協、曹節自殺於水中。體現的自身的氣節。

(《三國》影視劇曹節、劉協自殺前夕,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