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為什麼你情緒容易受別人影響,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碰到不同類型的人:有一種脾氣火爆,像個行走的炸藥包,和他說話得注意措辭,怕惹惱了對方;另有一種人云淡風輕,對惡意攻擊坦然處之,若無其事。

這兩類人之所以表現大相徑庭,是因為他們的“鈍感力”不同。“鈍感”這個詞從字面上理解,是反應遲鈍的意思。但後面再加一個“力”字,也就是“鈍感力”,卻是一種理性的行為方式,一種情緒的剋制和處事的智慧。

鈍感與敏感相反,一個人越敏感,對事情的反應越激烈。反之,越鈍感越平和。這裡的“鈍感”更多指的是面對困境時的一種耐力、不氣餒、不消極的處世信念

擁有鈍感力的人,會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與不如意,會擁有更完美的生活。

第一次提出“鈍感力”這個概念的人是日本著名作家渡邊淳一,他在《鈍感力》這本書中專門講了相關理論。渡邊淳一是日本的文學大師、國民作家,作品曾多次獲得直木文學獎、吉川英治文學獎等。


為什麼你情緒容易受別人影響,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鈍感力讓人們對抗壓力,充分發揮才能。

如果有兩個形容性格特質的詞語讓你選擇,“敏銳”和“遲鈍”,你希望自己是怎樣的?估計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敏銳”,這個詞代表反應迅速、思維活躍。而“遲鈍”則似乎代表愚蠢、腦子轉不過彎來等消極面。

那麼,“敏銳”的人和“遲鈍”的人,孰優孰劣呢?是不是前一種優秀,後一種差勁呢?這個還真不能武斷下定義。有時候,一個人的優良特徵可能成就他,也有可能毀滅了他。而所謂的弱點也有可能變成優點,成全他。


為什麼你情緒容易受別人影響,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例如說,職場上受到上司責罵,上司罵人很多時候並不是下屬錯,大多是為了找存在感而雞蛋裡挑骨頭。遇到這種故意找茬的領導怎麼辦呢?

有兩種員工,一種是哪怕被罵的狗血噴頭,工作和情緒也絲毫不受影響。另一種被罵就情緒低落,極度自卑,影響到工作效率。

這兩類人的表現,反映了一個人面對挫折時鈍感力的不同。前一種鈍感力很強,後一種鈍感力較弱。鈍感力強的人不被外界的干擾而打亂節奏,充分發揮才能,業務和能力還會上新臺階,最終成為骨幹;鈍感力差的人被罵,變得不自信,對上班有了心理陰影,然後直接辭職走人。

“敏銳”的人會過於在意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擴大失敗感和痛苦感,影響到行動力;而“遲鈍”的人不被負面信息干擾,能夠專注於目標。這時候,弱點變成了強項來助推個體的成功。

再例如你升職加薪了,同事卻四處傳播流言,說你用了不正當的手段賄賂上司;你憑能力得到榮譽,卻被說成沽名釣譽,勢利浮誇。這時候鈍感力差的人會過於介意別人的負面評價;而鈍感力強的人完全屏蔽外界聲音,不受干擾。

遇到以上這些事情時,是培養鈍感力的最好時機,把中傷話語化為前進動力,認識到是因為太優秀才被嫉妒。擁有這種鈍感力,是一個人能夠拋卻雜念,聚精會神達成目標的原動力。


為什麼你情緒容易受別人影響,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鈍感力讓自律神經放鬆,對身體健康有益

鈍感力不僅影響到人們的行動和情緒。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對健康也有影響。

人的血管由自律神經控制,有一定的伸縮性,會變寬變窄。處於舒張狀態,血液才能暢通無阻地流經全身,這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

自律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一個人處於悲傷、緊張、煩躁等情緒中,交感神經就發揮主要作用,會使血管變細、變窄,血液流過時不通暢,血壓升高;反之,如果處於愉悅、舒適的情緒中,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血管會擴張,血壓降低。

即對健康有利的狀態就是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也就是個人情緒要處於舒適的狀態中。


為什麼你情緒容易受別人影響,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舉個例子,聽到壞消息時人會感覺到全身血液停止流動,大腦發暈。這是因為壞消息刺激自律神經變得緊張,導致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發生阻礙導致的現象。

再比方說有人受到驚嚇後心髒跳動加快,是因為神經把這種緊張感傳遞到了心臟。還有人在緊張時要去衛生間,是因為膀胱受到了自律神經的刺激。

這些刺激讓人生理上發生不太愉悅的感覺,都對健康極為不利。

交感神經和副交管神經還會根據人們所處的環境來發揮作用,讓身體達到平衡狀態。比方說,夏天太熱會出汗,是因為身體感應到外界的溫度,血管擴張散發體內的熱量;感應到寒冷時,血管會自動收縮阻止熱量擴散。

弄懂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人的不同情緒下發揮哪些作用,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擁有鈍感力的人身體健康,反之,身體狀況就會比較差勁。因為前者對事情反應遲鈍,自律神經不容易處於緊張狀態,即血管基本上處於寬闊舒張的狀態;而後者一點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血管處於收縮狀態。

所謂流水不腐,如果一條河流河道寬闊奔湧不息,就不會成為一潭渾濁的死水,不會堆積淤泥。在人體的血液流動上也是相同的道理。


為什麼你情緒容易受別人影響,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那如何才能讓自律神經處於鬆弛狀態呢?當然是擁有鈍感力了,對惡劣的遭遇和處境坦然待之。

就像生病後除了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還要忘記生病這件事本身。臨床上有這樣的例子:有些生了重病的患者有著極強的鈍感力,他選擇忽視,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生活中去。結果在後面的檢查發現,原本已無藥可醫的疾病竟然不治而愈。

而在生活中也可以觀察到,那些胸懷寬廣,開朗大方的人相對比較健康;凡事很難看開的人身體都會差一些。

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引起情緒上的波動,不要過分刺激自律神經,控制情緒的同時培養強大的鈍感力,是我們身體健康的保障。

為什麼你情緒容易受別人影響,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鈍感力在戀愛與婚姻中必不可少,是維持親密關係的重要法寶

對於戀人們來說,在相處的任何階段鈍感力都必不可少。女生屬於慢熱型,男生屬於快熱型,當女孩子們還感覺對方比較陌生的時候,男生已經陷入情網了,這時候男生的追求也許會失敗。如果被拒絕後感覺自尊心受損而放棄,說不定就錯過了一個好姑娘。

這時候,不妨鈍感一點,再堅持一下也許就成功了。

相處過程中也要鈍感力,隨著雙方越來越熟悉激情消退,會挑剔對方的缺點。如果過於敏感,眼睛容不得一點沙子,那很可能熬不過磨合期。

戀愛中的鈍感力,是維持一段穩定長久關係的保障。


為什麼你情緒容易受別人影響,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婚姻中的鈍感力也同樣重要。夫妻吵架很多是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方擠牙膏從尾部開始,一方從中間開始;有人吃完飯後要立即洗碗,有人吃完後喜歡躺著。這些都會引發一場大戰。

其實陌生的兩個人成長環境不同,價值觀也會背離,當還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時,這些差異都不是問題。結婚後生活在狹小的空間裡差異被放大,出現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少了鈍感力,矛盾會越積越深導致分道揚鑣是不是很可惜。有些事情根本沒有嚴格的對錯,只是大家都是從自身的認知和出發點去判斷,不認可對方的行為而已。為一些沒有什麼原則性錯誤的問題而影響親密關係未免太可惜。


為什麼你情緒容易受別人影響,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婚姻幸福的夫妻,都在於互相容忍,有著強大的鈍感力。所以出現衝突時,不妨反應慢幾拍,掌握擁有良好鈍感力的方法,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來應對生活中的雞毛蒜皮。

我們生活在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群體中,總會遇到形形式式的人與事,快樂的悲傷的、善意的惡意的,當事實令人苦惱與難堪時,不妨學著遲鈍一點、犯傻一點、鍛鍊與事無爭與人無爭的鈍感力。也許過了一段時間回頭再看,當初的問題都已構不成威脅及困擾。培養這種強大的鈍感力,是我們面對這個如魚飲水的社會的一種,看起來消極愚鈍實質上大智慧的必備的行事態度。

為什麼你情緒容易受別人影響,是因為不懂得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