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为什么你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不同类型的人:有一种脾气火爆,像个行走的炸药包,和他说话得注意措辞,怕惹恼了对方;另有一种人云淡风轻,对恶意攻击坦然处之,若无其事。

这两类人之所以表现大相径庭,是因为他们的“钝感力”不同。“钝感”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是反应迟钝的意思。但后面再加一个“力”字,也就是“钝感力”,却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方式,一种情绪的克制和处事的智慧。

钝感与敏感相反,一个人越敏感,对事情的反应越激烈。反之,越钝感越平和。这里的“钝感”更多指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一种耐力、不气馁、不消极的处世信念

拥有钝感力的人,会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如意,会拥有更完美的生活。

第一次提出“钝感力”这个概念的人是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他在《钝感力》这本书中专门讲了相关理论。渡边淳一是日本的文学大师、国民作家,作品曾多次获得直木文学奖、吉川英治文学奖等。


为什么你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

钝感力让人们对抗压力,充分发挥才能。

如果有两个形容性格特质的词语让你选择,“敏锐”和“迟钝”,你希望自己是怎样的?估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敏锐”,这个词代表反应迅速、思维活跃。而“迟钝”则似乎代表愚蠢、脑子转不过弯来等消极面。

那么,“敏锐”的人和“迟钝”的人,孰优孰劣呢?是不是前一种优秀,后一种差劲呢?这个还真不能武断下定义。有时候,一个人的优良特征可能成就他,也有可能毁灭了他。而所谓的弱点也有可能变成优点,成全他。


为什么你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

例如说,职场上受到上司责骂,上司骂人很多时候并不是下属错,大多是为了找存在感而鸡蛋里挑骨头。遇到这种故意找茬的领导怎么办呢?

有两种员工,一种是哪怕被骂的狗血喷头,工作和情绪也丝毫不受影响。另一种被骂就情绪低落,极度自卑,影响到工作效率。

这两类人的表现,反映了一个人面对挫折时钝感力的不同。前一种钝感力很强,后一种钝感力较弱。钝感力强的人不被外界的干扰而打乱节奏,充分发挥才能,业务和能力还会上新台阶,最终成为骨干;钝感力差的人被骂,变得不自信,对上班有了心理阴影,然后直接辞职走人。

“敏锐”的人会过于在意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扩大失败感和痛苦感,影响到行动力;而“迟钝”的人不被负面信息干扰,能够专注于目标。这时候,弱点变成了强项来助推个体的成功。

再例如你升职加薪了,同事却四处传播流言,说你用了不正当的手段贿赂上司;你凭能力得到荣誉,却被说成沽名钓誉,势利浮夸。这时候钝感力差的人会过于介意别人的负面评价;而钝感力强的人完全屏蔽外界声音,不受干扰。

遇到以上这些事情时,是培养钝感力的最好时机,把中伤话语化为前进动力,认识到是因为太优秀才被嫉妒。拥有这种钝感力,是一个人能够抛却杂念,聚精会神达成目标的原动力。


为什么你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

钝感力让自律神经放松,对身体健康有益

钝感力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行动和情绪。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对健康也有影响。

人的血管由自律神经控制,有一定的伸缩性,会变宽变窄。处于舒张状态,血液才能畅通无阻地流经全身,这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自律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个人处于悲伤、紧张、烦躁等情绪中,交感神经就发挥主要作用,会使血管变细、变窄,血液流过时不通畅,血压升高;反之,如果处于愉悦、舒适的情绪中,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血管会扩张,血压降低。

即对健康有利的状态就是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也就是个人情绪要处于舒适的状态中。


为什么你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听到坏消息时人会感觉到全身血液停止流动,大脑发晕。这是因为坏消息刺激自律神经变得紧张,导致血管收缩,血液流动发生阻碍导致的现象。

再比方说有人受到惊吓后心脏跳动加快,是因为神经把这种紧张感传递到了心脏。还有人在紧张时要去卫生间,是因为膀胱受到了自律神经的刺激。

这些刺激让人生理上发生不太愉悦的感觉,都对健康极为不利。

交感神经和副交管神经还会根据人们所处的环境来发挥作用,让身体达到平衡状态。比方说,夏天太热会出汗,是因为身体感应到外界的温度,血管扩张散发体内的热量;感应到寒冷时,血管会自动收缩阻止热量扩散。

弄懂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人的不同情绪下发挥哪些作用,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拥有钝感力的人身体健康,反之,身体状况就会比较差劲。因为前者对事情反应迟钝,自律神经不容易处于紧张状态,即血管基本上处于宽阔舒张的状态;而后者一点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所谓流水不腐,如果一条河流河道宽阔奔涌不息,就不会成为一潭浑浊的死水,不会堆积淤泥。在人体的血液流动上也是相同的道理。


为什么你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

那如何才能让自律神经处于松弛状态呢?当然是拥有钝感力了,对恶劣的遭遇和处境坦然待之。

就像生病后除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忘记生病这件事本身。临床上有这样的例子:有些生了重病的患者有着极强的钝感力,他选择忽视,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结果在后面的检查发现,原本已无药可医的疾病竟然不治而愈。

而在生活中也可以观察到,那些胸怀宽广,开朗大方的人相对比较健康;凡事很难看开的人身体都会差一些。

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不要过分刺激自律神经,控制情绪的同时培养强大的钝感力,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障。

为什么你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

钝感力在恋爱与婚姻中必不可少,是维持亲密关系的重要法宝

对于恋人们来说,在相处的任何阶段钝感力都必不可少。女生属于慢热型,男生属于快热型,当女孩子们还感觉对方比较陌生的时候,男生已经陷入情网了,这时候男生的追求也许会失败。如果被拒绝后感觉自尊心受损而放弃,说不定就错过了一个好姑娘。

这时候,不妨钝感一点,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成功了。

相处过程中也要钝感力,随着双方越来越熟悉激情消退,会挑剔对方的缺点。如果过于敏感,眼睛容不得一点沙子,那很可能熬不过磨合期。

恋爱中的钝感力,是维持一段稳定长久关系的保障。


为什么你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

婚姻中的钝感力也同样重要。夫妻吵架很多是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方挤牙膏从尾部开始,一方从中间开始;有人吃完饭后要立即洗碗,有人吃完后喜欢躺着。这些都会引发一场大战。

其实陌生的两个人成长环境不同,价值观也会背离,当还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时,这些差异都不是问题。结婚后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差异被放大,出现磕磕碰碰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少了钝感力,矛盾会越积越深导致分道扬镳是不是很可惜。有些事情根本没有严格的对错,只是大家都是从自身的认知和出发点去判断,不认可对方的行为而已。为一些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的问题而影响亲密关系未免太可惜。


为什么你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

婚姻幸福的夫妻,都在于互相容忍,有着强大的钝感力。所以出现冲突时,不妨反应慢几拍,掌握拥有良好钝感力的方法,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来应对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我们生活在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群体中,总会遇到形形式式的人与事,快乐的悲伤的、善意的恶意的,当事实令人苦恼与难堪时,不妨学着迟钝一点、犯傻一点、锻炼与事无争与人无争的钝感力。也许过了一段时间回头再看,当初的问题都已构不成威胁及困扰。培养这种强大的钝感力,是我们面对这个如鱼饮水的社会的一种,看起来消极愚钝实质上大智慧的必备的行事态度。

为什么你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