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圓明園買賣街鉤沉(中)

話圓明 | 圓明園買賣街鉤沉(中)

清代離宮圓明園中景象豐富,蔚為大觀,其中特別設有以表現鬧市形態為主的市肆之景——買賣街,在恬淡幽靜的御苑氛圍中尤顯突兀。買賣街作為清代皇家園林的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當時的市井文化,內涵豐富,也是清代宮苑研究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參照《圓明園內擬定鋪面房裝修拍子以及招牌幌子則例》,可將園中部分店鋪的大致情形歸納如下(表一)。

表一 圓明園買賣街部分鋪面形式











<table><tbody>

編號

店鋪

鋪面主要裝飾形式

貨物道具

1

當鋪

柵欄柱子並上下枋,樓子幌杆,

龍頭流雲挑杆,香草牙子,重簷樓子

2

首飾樓

如意挑頭,流雲托子,吊牌,對聯

3

銀號

插屏,壺瓶牙子

4

香蠟鋪

木塔

木雕蠟樣,蠟臺

5

紙馬鋪

門神幌子

6

油鹽鋪

醬醋牌,木柱子棖子

鹽斗子,小菜斗子

7

糧食鋪

竹片柵欄

糧食笸籮,面櫃

8

顏料鋪

9

茶館招牌,茶牌

10

南酒鋪

假火腿鴨子

11

乾果鋪

鮮果幌子

/<tbody>/<table>

梁思成先生在《店面簡說》中曾述及:“當鋪的門面與其它店鋪性質不同,它須具有防範保衛的可能,於是森嚴的柵欄,便成了當鋪的特徵。”而且當鋪前多帶有高大的幌杆,圓明園買賣街的當鋪為重簷牌樓式樣,也特別做了柵欄和“樓子幌杆”,符合這項特徵。此外,紙馬鋪用門神幌子,首飾樓做如意挑頭,香蠟鋪陳設木塔,都是重要的標誌物,也都做得很逼真。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除了這些鋪面之外,《則例》中還提到一種菜床子,為賣菜專用的攤位設施,附帶菜拍子;還有一些單獨的筆幌子、墨幌子、檳榔幌子、剃頭幌子、肥皂幌子、鼻菸幌子、胭脂幌子,其中有些可能根本沒有鋪面,只是沿街設攤或提籃叫賣而已。

鋪面房都飾有油漆彩畫,如《圓明園各樣雜記現行則例》明確記載了《同樂園鋪面房油飾彩畫定例》,彩畫主要是蘇式,包括蝴蝶鬧海、四季花卉、紅蝠流雲、墨畫山水人物、樹木花草、蘇做博古花卉、五彩描二色金盤龍海珠等圖案,不繪彩畫者飾以油漆。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鋪面房有嚴格的木工、雕工規定,故《圓明園內鋪面牌幌則例》另載:“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又奉和大人諭,交嚴老爺將各鋪面拍子、牌樓按座逐細查對,分別等次擬定刁(雕)工則例。”

除前引嘉慶元年工程記錄外,現存清宮檔案中還可見這組鋪面建築其它年份的維修記錄,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清單載:“舍衛城黏修鋪面拍子十九間,牌樓三座……同樂園、北遠山村鋪面拍子挑換木植,找補油飾。”又如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清單載:“鋪面房四十三間,俱拆(上寶蓋下瓦)頭停、挑換椽望;鋪面拍子、牌樓一百一十一間黏修,挑換糟朽木植。”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關於同樂園買賣街店鋪的經營方式,姚元之和王致誠都有精彩描述。

姚元之《竹葉亭雜記》載:

開店者俱以內監為之。其古玩等器,由崇文門監督先期於外城各肆中採擇交入,言明價值,具於冊。賣去者給值,存者歸物。各大臣至園,許競相購買之。各執事官退出後,日將晡,內宮亦至其肆市物焉。其執事等官,俱得集於酒館飯肆哺啜,與在外等。館肆中走堂者,俱挑取外城各肆中之聲音響亮、口齒伶俐者充之。每俟駕過店門,則走堂者呼茶,店小二報帳,掌櫃者核算,眾音雜沓,紛紛並起,以為新年遊觀之樂。至燕九日始輟。……晚間仍備嘎嘎燈焉。嘉慶四年此例停止。

王致誠在書信中的描述是:

皇帝臨幸時,與其最下級臣民鮮區別焉。叫囂兜售之中,俄而破口喧爭,俄而揮拳奮鬥。負弩之士,引肇事人至庭。公庭審理宣判,或加杖責,悉以遊戲出之。有時取悅於君上,則幾偽亂於真雲。

勝會之有胠篋者流,亦未忘其點綴。以最輕捷之宦者若而人為之,頗能勝任愉快。若不幸當場破獲,則訕笑之,責罰之,或刺配,或杖責,依其罪之重輕,技之優劣加罰,若實有其事然。設或空集轉瞬告終,所失之物,仍歸原主也。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市集為帝與后妃嬪等行樂而設,餘曾言之,此王公大臣之所以絕鮮參預也。偶一邀準,惟在宮眷退出之時而已。貨品之大部分,由都城各商付託內監實行銷售者,故交易之成,絕非虛假。君上收買最多,出價當然最大。宮眷內監亦各購其所需。交易既真,遂饒有興趣,而使熱鬧倍增,歡樂加甚焉。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竹葉亭雜記》中還記載了一則關於乾隆帝、和孝公主與和珅在同樂園買賣街購物的軼事,饒有趣味:

和孝固倫公主下嫁和相國之子額駙豐紳殷德。主未嫁時,呼和相國為丈人。一日高宗攜主遊同樂園之買賣街,和時入直在焉。高宗見售估衣者有大紅夾衣一領,因謂主曰:“可向汝丈人索之。”和因以二十八金買而進之。

從相關則例記載可知,買賣街的店鋪陳設也很豐富,當鋪專門有利息牌,糧食鋪有笸籮,有的櫃檯上擺設招財童子、獅子、麒麟、和合二聖、劉海等民間常見的吉祥物件以及猴子、老虎、大象、騾、馬、牛等動物雕像,甚至還有財神龕。

其中貨物還有許多純粹是木頭雕成的道具,《圓明園內擬定鋪面房裝修拍子以及招牌幌子則例》就記載了大量的“假貨”,如南酒鋪假火腿鴨子、元宵、餑餑、山楂糕、糰粉、麵筋等食品,東(冬)瓜、瓠子、王瓜、山藥、藕、茄子、胡蘿蔔、生薑等瓜果蔬菜,乃至靴子、胰子(肥皂)、硯匣、筆匣、書畫冊頁、玉對聯、玉匾、顏料定粉匣子等也是假的,幾乎全用木雕,規定每項費工多少,歷歷可辨。

同樂園買賣街開市具有很大的表演成分,主要為了節日娛樂助興,特別是新年期間,與同樂園的連日大戲以及慶豐圖燈戲密切配合。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買賣街是清代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園林中的常見之景,不但圓明園中有所設置,暢春園、靜宜園、清漪園中都曾經出現過。

《日下舊聞考》載:“(暢春園)二宮門外出西穿堂為買賣街……買賣街建於河之南岸,略仿市廛景物。”暢春園中除了這條二宮門附近的買賣街外,《日下舊聞考》在後文中還提到在西路北端“集鳳軒後河橋西為閘口門,閘口北設隨牆,小西門北一帶構延樓自西至東北角上下共八十有四楹”,其中包括天馥齋、雅玩齋等。從建築形式和名稱上判斷,這一段也很象是街市店鋪。

香山靜宜園在東南部從香山寺至中宮的山路上也設有類似的買賣街,且《日下舊聞考》曾記載:“靜宜園守備署在香山買賣街。”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清漪園中的買賣街有兩條。一條在萬壽山西麓,稱西所買賣街,街道曲折,其西為萬字河,形成“前街後河”的形式;另一條在後山,稱後溪河買賣街,俗稱“蘇州街”,為“兩街夾一河”的水街形式,長達270 米。此街存有遺址,光緒間重修頤和園一度重建過,上世紀80 年代末- 90年代初在清華大學徐伯安先生的主持下再度重建。

另外在西北郊皇家園林區之間還有一條萬壽街,《日下舊聞考》載:“萬壽寺之西路北設關門,內有長衢列肆,北達暢春園,為萬壽街,居人稱為蘇州街。”這應當算是一條真正的商業街,儘管也帶有一定的佈景性質。

除了皇家園林外,清帝出京巡幸,也經常會令地方官員在行營外搭置臨時的買賣街,其主要功能似乎是為了方便隨駕官兵及時購買食物、補充糧草。如《南巡盛典》記載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二月兩江總督黃廷桂上奏:

竊查明春扈從官兵所需各項食物,其程站如在陸路者,自應於大營附近一里外設立買賣街,以便就近買用。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江蘇巡撫愛必達也有奏報:

扈從官兵馬駝沿途需用豆草、麥麩以及屯駐馬駝地方設立買賣街,購備麩豆等物。

可見這類買賣街隨行營搭置,類似臨時街市,但這一舉措的實際意義很有限,一定程度上也有擺排場、做樣子以示隆重迎駕的意思,因此乾隆四十八年(1783 年)九月乾隆帝給內閣頒佈上諭,曾下令南巡時各督撫不能鋪張浪費,不要再搭買賣街:

如現在盛京途次見有搭蓋買賣街蓆棚,即此一節亦屬多事……朕明春巡幸,自直隸以至浙江,著傳諭各該督撫,不得隨營預備買賣街,支搭棚廠,以滋無益之費。

因此這類買賣街雖與皇家園林所設性質不同,但均有佈景之意。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暢春園和清漪園的買賣街均臨水設置,都有模仿江南水街的旨趣。而且街隨水彎,形態都比較曲折,空間確實更接近南方街市的模式。清代御苑惟有圓明園同樂園買賣街一仍京城市肆格局,為典型北方商業街之縮影。特別是在街北端設置微型城池,使得整條長街與舍衛城的形態很象北京前門大街與內城的關係。可見不同御苑中的買賣街風格並不雷同,暢春園和清漪園買賣街的設置可能與康熙、乾隆帝南巡有關,故以模仿江南為主;而圓明園的買賣街就是為了濃縮京城本身的市井氛圍。

清初朝廷以內城為滿人居所,還一度規定內城不得經營戲園,因此內城的商業發展相對受到抑制;而外城成為漢人的主要居住地,人口稠密,同時大運河終點碼頭南移,導致外城的商業發展很快,前門一帶成為最繁華的街市,戲園興旺,店鋪林立,百物豐盈,故《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載:“戲園,當年內城禁止,惟正陽門外最盛。”《日下舊聞考》也記載道:“今正陽門前棚房比櫛,百貨雲集,較前代猶盛。足徵皇都景物殷繁,既庶且富雲。”

清帝赴天壇、先農壇行郊天大禮或躬耕之禮,均出正陽門,從前門大街經過,對前門一帶密集的商鋪景象應該有很深的印象,因此同樂園買賣街以前門街肆作為摹本也是很自然的舉措。乾隆帝曾有《甲午新正祈谷前一日詣齋宮作》一詩描繪前門大街的繁華景象:“石衢黃道直如弦,市肆駢羅列兩邊。百歲休和人樂利,皇都富麗故應然。”拿這幾句詩來形容同樂園的買賣街似乎也頗為恰當。圓明園中的市肆之景由此可以看作是京城太平富足生活的一個縮影。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而北京城繁華的商業區經常建有戲園子,圓明園中的同樂園買賣街和含經堂買賣街也都臨於戲樓之一側,更符合市井特性。

同樂園買賣街位居舍衛城之前。舍衛城是一座具有佛教意義的建築群,似乎與街市頗為衝突,但實際上中國古代城市中不少商業街都依託著名的寺觀而設,市與廟的關係很密切,比如清代北京的隆福寺一帶就是如此,這也是市井之常態。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坐石臨流圖

原坐石臨流蘭亭八柱

現存中山公園

真正比較特殊的現象是同樂園買賣街西側有抱朴草堂和坐石臨流之蘭亭八柱,含有隱逸之意,似乎是為了刻意與買賣街的熱鬧氛圍形成鮮明的對比。

清漪園後溪河買賣街的鋪面有83~84座之多,單體建築的開間一般在1.62~2.60米之間(平均2.30米,合清代營造尺7尺),進深僅為1.90~2.90米(平均2.30 ~2.60 米,合7~8 尺)而已,尺度很小。相比而言,圓明園中的兩處買賣街店鋪的單體規模要大得多:勘查含經堂舊圖及相關遺址,可見其店面開間大致多在3.20米左右(合1丈),進深達4.80米左右(合1丈5尺)。以樣式雷圖推測,同樂園買賣街的鋪面房開間也多為3.20米,進深4.80米或略大。因此圓明園買賣街的店鋪至少具有普通建築的真實尺度,不像清漪園買賣街基本屬於縮微的佈景性質。

话圆明 | 圆明园买卖街钩沉(中)

查《宣南鴻雪圖志》所附前門地區老店鋪的測繪圖,可以發現清代不少真正的傳統形式的商業店鋪本身的尺度也相差較大,有的三間小店總面闊僅6 米多一點,一般的店面開間多為3.20米左右,合清代1丈,與圓明園中的店鋪尺度相近,也有少數較大店面開間超過1丈。同時這些商店的總進深普遍要比總面闊大得多,甚至是面闊的好幾倍,以作後勤加工或倉儲之用。而圓明園和清漪園中的鋪面房都無此功能,進深均相對有限。

清宮檔案中提到清漪園後溪河買賣街鋪面房的字號有履祥泰、細香鋪、雲翰齋、品泉齋、帖古齋、妙化齋、吐雲號、經緯號、芸雅齋等,而圓明園中的買賣街店鋪字號與之無一重複。查清代北京城中著名的店鋪名稱,御苑中的店鋪和他們基本也沒有相重的。可見皇家園林中的鋪面房都是專門取的名字。

[作者]

賈 珺

付 懷 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